第二十六章 雙贏的選擇
作者:沐嵐翊      更新:2020-03-02 23:37      字數:2066
  洪宇亮在濟州府幹滿五年,卻一點升遷的消息也沒有。無奈之下,這個原本打算明哲保身的謹慎人,選擇加入到了右議政鄭致和的門下。

  很快,洪宇亮按照鄭致和的指示,開倉放糧,壞了濟州糧行抬高糧價的意圖。

  這個舉動,一方麵贏得了不少士林的清議,給洪宇亮升遷提供了聲望保障;另一方麵,也幫助鄭致和打擊了漢黨的其中一個資金來源。

  要知道,濟州糧行可是在漢黨二把手、刑曹判書李慶億的托庇之下。

  李逸瀾追問道:“右議政和李慶億之間有矛盾?”

  洪宇亮聽了這話後,沉吟道:“兩人之間倒沒聽說有什麽私仇。隻是近年來漢黨勢大,頗有一統朝政之野望,右議政或許是出於平衡的考慮。”

  點點頭,李逸瀾感覺自己摸到了點門路。

  如今西人黨內乃至整個朝政中,漢黨、山黨和以鄭致和為首的中立派三足鼎立。這個時候,無論是山黨還是漢黨,都需要拉攏鄭致和等中立派,以壯大力量打擊對手。

  但如果山黨或者漢黨其中一方獨大後,鄭致和這樣的中立派就不再是香餑餑,而會成為又一個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了。

  因此,看到漢黨最近勢頭比較好,鄭致和就得通過洪宇亮的手,適當打擊一下漢黨的勢力,以求得平衡。

  ......

  “其實右議政讓牧使你開倉放糧,也是在製造牧使和漢黨之間的矛盾,相當於牧使進入朝廷之前的一個投名狀。”李逸瀾身在局外,沒有太多顧忌,分析起來就顯得比較直白了。

  洪宇亮微微點頭,表示同意。

  背景已經基本明朗,接下來就要回到刺殺案本身。

  洪宇亮顯得有些抱歉:“這次糧行派人來刺殺李使者等人,其實也是衝著宇亮來的。”

  這一點,李逸瀾在推斷出是濟州糧行搞的鬼之後,就已經想明白了。

  要是李逸瀾被人成功刺殺,估計第一時間跳出來指責洪宇亮隱瞞明使不報,並且還守護明使不力的,正是漢黨。

  但是現在李逸瀾等人都還好好活著,反而是死了兩個無辜的朝鮮人,這事一旦曝光,對於漢黨來說就不利了。

  這場刺殺到底是誰的主意呢?李慶億的侄子擅作主張,還是李慶億本人?

  李逸瀾和洪宇亮對視一眼,雙方都不敢確定。

  .......

  洪宇亮拿起自己書桌上的一張紙,遞給李逸瀾:“李使者請看,這是我寫好的初稿。”

  李逸瀾接過來一看,是洪宇亮給全羅道觀察使洪處厚的匯報。

  “唐船一艘,漂泊州地.......觀其服色,聽其言語,的是漢人......為首者李逸瀾、林寅觀等......出示書信,乃是大明延平藩使者......”

  看完之後,李逸瀾發現一點。

  “洪牧使還沒有把刺殺的事情寫進去。”

  “是,方才我正在思考此事應當如何處理,李使者就來了。”

  洪宇亮開倉放糧,抑製糧價,無可厚非,雖然是打破了濟州府往年的潛規則,但是糧行也隻能吃一個啞巴虧。

  而且糧行實際上隻是少賺了一大筆,影響說大也不大,這還在漢黨能夠承受的範圍內。

  但如果追查到刺殺案中,且不論幕後主使究竟是誰,這糧行肯定是開不下去了。少了整個濟州的糧行生意,這對於處於急速拓展之中的漢黨來說,就是一次大的打擊了。

  得罪整個漢黨,洪宇亮個人仕途事小,破壞了他的幕後靠山鄭致和的謀劃事大。

  因此,洪宇亮才會表現得如此猶豫不決,遲遲沒有將矛頭對準糧行。

  弄明白了洪宇亮的顧慮,李逸瀾想了想,提出了一個請求。

  “偵破刺殺案一事,就交給我來處理吧。”

  .......

  洪宇亮親自攙著李逸瀾,將其送出去。

  “此事就拜托李使者了!”

  回去的路上,金永著急問道:“洪牧使怎麽說,什麽時候把糧行那幫人給處理了?”

  李逸瀾笑道:“洪牧使不會去處理糧行。”

  “但是我們會,接下來就由我們來全權負責此事。”

  回到院子裏,李逸瀾一邊給林寅觀寫信通知事情的變化,一邊向陳得、林端等人說了現在的情況。

  聽完李逸瀾的敘述,陳得最先反應過來:“如果由洪宇亮來處理這事,容易得罪整個漢黨,偵辦過程中也必然處處小心。”

  “但如果由我們來查辦,可能就會好很多。一來,洪宇亮和背後的鄭致和不用再與漢黨發生大正麵的衝突,因此也不會因為擔心漢黨報複,而阻撓我們查案;二來,我們正好可以利用已經被發動起來的民意,協助我們對付糧行。”

  李逸瀾頻頻點頭,陳得這番話基本說清楚了他的用意。

  “但這樣一來,我們就要和漢黨發生正麵的衝突了。”林端躺在床上,顯得有些擔心。

  “從他們在朝政上的主張來看,漢黨重利,山黨重義。”李逸瀾解釋道,“漢黨畏清之強橫,而山黨則慕明之德化。恐怕,漢黨會力主將我們送去清廷,以避免得罪清廷。”

  “因此,隻怕我們不在這事上得罪漢黨,漢黨也會來主動找我們的麻煩。”

  方治被這些黨派弄得暈頭轉向,但是最後他明白了一點,說道:“意思就是我們與這個什麽狗屁漢黨之間必有一戰,那我們還不如先下手為強!”

  “正是如此。”李逸瀾點頭讚道。

  ......

  濟州府,城南門。

  半天的喧嘩接近了尾聲,期間陸陸續續有上千人來辨識黑衣人的屍體,但愣是一個真正認出來的人都沒有。

  反倒是有不少人錯認成是自己的鄰居,白白浪費了很多人力前去查證。

  或許在一定程度上,這也反映了人們內心對於自己鄰居的印象。

  人的熱情總是有限的,臨近正午,聚集於城南門的百姓開始陸陸續續有人離去。

  “哎,怎麽走了?”

  “半天沒有進展,我不等了,先回家找婆娘吃飯!”

  “既然這樣,我也走了,等等我。”

  “前麵怎麽塞住了?”

  “不知道。。。明使!明使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