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真就白給唄
作者:沐嵐翊      更新:2020-05-19 09:33      字數:2211
  蔡政一時間掉入了自己建構出來的語境裏,既然都將曾勝誇得天花亂墜,而且還表現出了招攬之意,那麽於情於理蔡政都應該立刻發船去支援。

  然而,蔡政原本的計劃卻是借著這個機會,讓李逸瀾出一點血,給延平藩爭取更大利益的,結果反過來自己入了套。

  心中糾結之下,蔡政最終選擇了保持沉默,等待一個回旋的餘地。

  蔡政沒有等待太久,方才一直站在身邊沒怎麽說話的林環官適時開口加入了,林環官一早就看出來了蔡政的心思,隻是沒想到蔡政想要從李逸瀾身上挖一塊肉,卻因為太過著急而傷到了自己。

  事已至此,蔡政自然是不能再開口反悔了,接下來的“惡人”就得林環官自己來當。

  “曾勝統領功勳卓著,手下精兵強將不少,如果他們回不來,對於濟州島和我們旌義港口的安全都會有所打擊。”

  林環官先是表了一個態,那就是曾勝和那兩千義軍,是一定要接回來的,這一點李逸瀾可以放心。

  但是,沒等李逸瀾回應,林環官忙不迭地又補充道:“隻不過此去忠清道,航線不熟,而且靠近胡虜,一路上行船安全恐怕沒有太多保障啊。”

  李逸瀾知道,這是林環官在擺困難,以便待會提條件了。事實上,別看蔡政現在沒有開口,一副不動聲色的模樣,李逸瀾心裏十分清楚,這兩人就是穿一條褲子的。

  既然來了,李逸瀾自然是做好了出血的準備,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讓人予取予求。

  “當然,這些問題我也考慮到了。這樣,我們隻需要船隻,其餘的人手、航線等等都由我們自己來弄。”

  “我可以用破虜軍提督的名義來和你們簽訂字據,萬一真的出現什麽意外,將會以評估價格的兩倍來補償你們船隻的損失。”

  “由於要接回來的人數較多,可能這次我們要借二十艘船,屆時還得拜托林船主和其他船主溝通一下了。”

  李逸瀾如同連珠炮似的將這些建議都說出來,雖然說是建議,但是李逸瀾經過仔細考慮之後,基本也沒有太明顯的漏洞,至少蔡政和林環官兩人聽起來一時間沒有找到反駁的點。

  無奈之下,林環官隻能向蔡政學習——沉默是金。

  ..........

  李逸瀾當然不會給兩人從容組織語言的機會,繼續說道:“時間緊迫,我已經讓林寅觀統領去找林六使和顧長卿等船主借船了,具體的方案和我剛才說的也大同小異。”

  聽了這話,蔡政略微有些不滿意,主要是因為李逸瀾跳過他,直接派林寅觀去找林六使和顧長卿等本身就親近破虜軍的船主,這讓蔡政對於旌義港口內部的分歧也產生了一些擔憂。

  而林環官就不僅僅是有些不滿意了,他和林六使、顧長卿等人本來就算是直接競爭的關係,聽到這裏林環官已經開始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雖然林環官進駐旌義港口主要是為了支持延平藩的新計劃,討好蔡政,進而努力讓遠在東寧的那位年輕藩王也注意到他自己,但是畢竟旌義還是濟州島的地盤,破虜軍還是這裏最直接的領導者。

  飄洋過海後經商多年,林環官已經練就了作為一名商人的基本素質,強龍壓不住地頭蛇,即使不打算向破虜軍的勢力靠攏,林環官也不打算和李逸瀾交惡。

  如果旌義港口上的眾船主都“一致對外”,齊心協力想要從李逸瀾身上多挖一點利益的話,林環官倒是不虛,但就怕其他船主大多支持李逸瀾的計劃,痛快決定借船給破虜軍,那樣的話林環官此時的猶疑和提條件就會在李逸瀾的心中放大無數倍。

  想到這裏,林環官說出來的話也沒有之前那麽堅定有底氣了。

  “李提督如此安排,自然也是十分穩妥的。。。。。。”林環官一邊說,一邊竭盡腦汁地想有沒有其他困難可以提出來,將臉都要憋紫了,林環官總算是找到了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隻是旌義港口現在也是百廢待興,一切都在初創之中,每一艘船都十分重要,不可輕動。”

  一聽這話,似乎都在李逸瀾意料之中,隻聽得李逸瀾說道:“林船主所言有理,但正所謂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現在旌義港口正處於複興之中,大家都還在觀望,商貿往來還不算多,反而是能夠湊齊二十艘空閑的船。”

  “要是此時旌義港口商貿繁華,我反倒是不會好意思來借船了。”眼看著勝券在握,李逸瀾難得有心情說了一個冷笑話。

  別說是冷笑話了,即使是“熱”笑話,此時蔡政和林環官兩人也笑不出來。談到這裏,兩人其實都清楚這次很難從李逸瀾這裏占到什麽便宜了。

  此時,林寅觀適時地上了主船,在士卒的指引下進了李逸瀾、蔡政和林環官所在的船艙,和兩人打過招呼之後,林寅觀用恰好能讓蔡政和林環官都聽到的低聲向李逸瀾匯報了其他船主的態度。

  不出所料,在破虜軍做出了補償的承諾以及林六使、顧長卿帶頭之後,其他船主閑著自己的船也是閑著,幹脆都給破虜軍賣了一個順水人情,答應了借船的請求。

  蔡政清咳了一聲,說道:“各船主都如此深明大義,相信藩王得到消息之後也會心中寬慰,這事就這麽說定了,有什麽問題都可以再找林船主,他會盡可能地提供幫助。”

  林環官聽了也是連忙點頭,看上去破虜軍的事情就是他林環官的事情一樣。

  ........

  下了蔡政的主船之後,李逸瀾和林寅觀兩人都是麵露笑容。來之前他們已經做好了出血的準備,沒想到現在竟然沒有花費額外的代價,便借來了二十艘大船。

  其實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林寅觀也隻來得及召集林六使、顧長卿等船主進行商議,在秘密會談中,隻有林六使和顧長卿明確表態借船,而其他大部分船主還處在觀望的狀態,大多沒有明確表態。

  但現在不同了,蔡政已經給李逸瀾擬好了命令,帶著蔡政的命令,李逸瀾就可以光明正大地找那些已經歸入延平藩勢力的船主們要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