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借船救人
作者:沐嵐翊      更新:2020-05-19 09:33      字數:2185
  思索良久之後,李逸瀾最終決定讓曾勝率領他手下的兩千餘人掉頭往西邊走,從忠清道的西海岸上船撤回濟州島。

  確定了撤退的路徑和方式之後,接下來李逸瀾還得想辦法找到足夠的船隻來將這兩千多人運送回濟州島。

  濟州島原本的大型戰船都被撤離的水師給帶走了,剩下的都是快船、猛船之類的小型船隻,這些船隻用於平時偵察、巡邏等等的任務還可以完成,但運送兩千多將士回濟州島就有些困難了。

  思來想去,最終李逸瀾還是得去找蔡政借船。

  確定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之後,蔡政便回到了旌義港口,等待正式條款的簽訂。

  此時的旌義已經成為多勢力角逐的舞台:破虜軍掌管著旌義縣城以及下屬村莊的行政管理和防守,而旌義港口則交給延平藩的勢力和原先在長崎的船主們自治,旌義所得商稅、賦稅則按比例分成。

  回到旌義港口之後,蔡政這幾日忙於組織重建旌義港口,同時布置附近海域的防備布置,時不時還得和陸續進駐的船主們會談,安撫各商船主心中的不安。

  長崎是東亞貿易中最為繁華的港口之一,作為日本唯一允許外國人長住的地方,長崎地方對於海上商貿還是十分支持的。

  此時旌義港口雖然也給商船往來提供了許多的優惠,但畢竟剛剛興起,而且戰爭的陰霾也沒有完全散去,許多人都處於觀望的狀態,不敢冒險。

  即使那些被巨大的優惠政策打動,前來駐紮貿易的商隊,也不敢將他們在長崎的事業完全搬過來,一旦形勢有變,他們恐怕會隨時離開。

  隻有最先一批前來支援的商船船主,才會更多地把自己的勢力轉移到旌義港口這邊。林六使和顧長卿等船主,已經將自己的的主船停在了旌義,他們自己也開始在旌義固定活動。

  而林環官雖然對來自朝鮮官軍的威脅還有所忌憚,但是為了討好蔡政,以便在延平藩的勢力中獲取更高的地位,林環官最終還是咬咬牙也跟著來到了旌義定居。

  .......

  當李逸瀾來到旌義港口時,蔡政正在林環官處,並不在主船上,雖然心中焦急,但此時李逸瀾不能將這種心情太過展露,否則蔡政肯定會獅子大開口,借此索要更多的利益。

  一旁陪同的延平藩將領邀請李逸瀾到林環官那裏,這樣可以更快和蔡政提出要求。想了想,李逸瀾最終還是擺擺手,婉拒了這個邀請,大馬金刀地坐了下來。

  用不了多久,得到消息的蔡政便急匆匆地趕回來了,和他一起來的還有船主林環官。

  雖然之前也算是和同一個敵人較量過,但是李逸瀾和林環官還是第一次見麵。在蔡政的介紹下,兩人簡單認識了一下。

  驚訝於李逸瀾的年輕,林環官眼神中既有震驚,更多的還是豔羨。雖然未來的局勢還不明朗,但畢竟李逸瀾現在已經是濟州島上的最高指揮了。

  林環官回想起自己當年二十出頭的時候,還隻是大西軍中的一名普通軍官,居無定所,人比人,氣死人啊。

  .........

  李逸瀾當然不知道現在林環官心裏在想什麽,此時的他一邊和蔡政寒暄,一邊想著如何提出借船的請求。

  蔡政雖然不明就裏,但是李逸瀾這個人肯定是無事不登三寶殿,此番前來必有要事。隻不過,李逸瀾不先開口,蔡政也樂得糊塗。

  果然,在閑扯了片刻之後,李逸瀾還是道出了此番他前來真正的用意。

  “曾勝奇襲慶尚道,攪動朝鮮局勢,保住了濟州安全,讓旌義港口得以迅速恢複,曾統領有大功啊。”

  蔡政知道曾勝帶人突襲了慶尚道,也知道在這期間,曾勝拉起了一支兩千多人的隊伍,結合目前的南征軍的局勢,蔡政很快就猜到了李逸瀾的打算。

  略微出乎蔡政意料的是,李逸瀾並不打算借船去慶尚道或者全羅道的海岸,反而是跑到忠清道的西海岸那邊。

  忠清道西海岸,其實也就是李逸瀾認知中的黃海,無論是延平藩還是長崎的船隊,都沒有到達過那片海域。

  而且,那裏距離清廷的控製區域就比較接近了,雖然在海上蔡政絲毫不虛,但畢竟這種事情還是少引起清廷注意為妙。

  即使沒有這些不利因素,蔡政也準備借此機會讓李逸瀾放一放血,這樣蔡政回東寧的時候,在藩王麵前就更加有功勞了,更不用說現在確實存在著一些風險。

  想到這裏,蔡政點點頭表示應和,臉上適時露出了欣賞的神色:“曾勝統領能力出眾,功勳卓著,連藩王都是知道的,在前信裏,藩王還十分體諒地說,等到濟州戰事穩定之後,安排曾統領回東寧探親休息呢。”

  李逸瀾原意是展示曾勝對於旌義港口發展的價值,從而讓蔡政意識到將曾勝接回來的重要性。

  未曾想到的是,蔡政順著梯子往上爬,竟然還隱隱約約透露了一些挖牆腳的意思。

  李逸瀾心中先是一慌,不過很快就強迫自己冷靜了下來。誰知道蔡政說的藩王信是真是假,即使藩王鄭經確實說過這種話,但蔡政選擇這個時候說出來,其實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給李逸瀾上眼藥。

  到時候曾勝如果真的想回東寧,李逸瀾可能不會阻止,也可能想辦法將他留下來,但是目前最關鍵的還是將曾勝從半島上救出來。

  想到這裏,李逸瀾心中大定,也順著蔡政的話說道:“藩王所言甚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有條件的話確實得讓曾統領回去探親。隻可惜目前曾統領新立大功,卻又被困在朝鮮啊,現在恐怕得依靠蔡主事和林環官船主來出船接人了。”

  蔡政沒想到李逸瀾答應得這麽爽快,一時間有些驚愕,但是話已經說到這裏,蔡政自己也被繞了進去,一時間也不好再提其他的要求。

  就此答應吧,蔡政總感覺有些吃虧;但是現在改口,蔡政又拉不下臉,一時間他隻能選擇沉默了。

  旁邊的林環官察言觀色,知道是自己開口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