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敵軍撤了
作者:沐嵐翊      更新:2020-05-19 09:33      字數:2209
  破虜軍的出現雖然令李棩頭疼,但是這位朝鮮國王怎麽也沒有想到,在右議政鄭致和以及禁軍、全羅道、慶尚道和忠清道三道聯軍的合力進攻了一個月之後,濟州島全境依然掌控在破虜軍的手中。

  漸漸地,李棩開始變得焦慮起來,派往南征軍陣地催促的使者也更加頻繁起來。這種焦慮在最近幾天到達了頂峰,長崎船隊和蔡政等人的到來,讓李棩隱隱察覺到了一股海外的聯合勢力。

  除了擔心破虜軍會借助這些海外的勢力從而發展壯大之外,還有一件事的臨近,讓李棩感覺到憂心忡忡——來年春天,從北京來的清廷使者就要來朝鮮了。

  如果不能在開春之際將破虜軍徹底剿滅,等到清廷了解情況之後,勢必會派出軍隊前來鎮壓。雖然朝鮮現在向清廷俯首稱臣,但是丙子胡亂的國恨猶在,李棩可不願意讓那些野蠻的清廷士兵再次大規模的踏入朝鮮的領土。

  當初鄭致和為了士林名聲,想要從漂流人事件中脫離出來。李棩選擇鄭致和作為南征軍的督師。主要便是察覺到鄭致和想要抽身的念頭,心中不忿,想將鄭致和也拉下水而已。

  與其說當時李棩選帥,是從軍事的角度出發,不如說是從政治的角度出發。從政治上而言,讓鄭致和作為督師出戰,無疑是十分合適的,但是從純粹軍事的角度來說,鄭致和就隻是一個菜鳥而已了。

  雖然這一個多月來,鄭致和對於戰事的閱讀能力和指揮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破虜軍的戰力同樣在戰爭中得到了鍛煉,李逸瀾等破虜軍的高層將領同樣是有了很大的進步。

  因此鄭致和以及他指揮下的南征軍的勝算並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增加幾分,李棩的耐心也正是因此而不斷的消耗。

  就在李棩下定決心,準備將督師鄭致和撤下來,換上一位更加有能力的大臣作為督師的時候,一封急報送到了李棩的麵前。

  “賊軍統領曾勝率軍突襲慶尚道,破釜山、過海印寺,現正向忠清道靠近!禮曹參知洪宇亮已然被俘。”

  “慶尚道防備空虛,難以對賊軍形成合圍,以致於被賊軍屢屢脫逃,局勢失控。”

  ........

  濟州海峽。

  鄭致和、白昊憲、金太應以及申方洋等破虜軍將領,此時聚在主船上商議接下來的戰事安排。

  說是商議,其實更多是鄭致和在發泄情緒,從白昊憲、金太應,到今天並沒有參與陸上作戰的申方洋,都被鄭致和罵了一通。

  從這個角度上看,慶尚道節製使趙俊博主動請纓進攻猊來裏浦口,倒是免除了這次責罰。

  放在一天之前,白昊憲和金太應兩人絕對不會就這麽乖巧地站在鄭致和麵前挨訓,但是經過這次失利之後,兩人的底氣也沒有之前那麽足了。

  金太應暗暗腹誹,明明這次禁軍的指揮權大多都在白昊憲手中,應該由白昊憲承擔主要責任才對,然而鄭致和此時卻是不留情麵,全部人一起批評,這就讓原本幸災樂禍的金太應心中不滿了。

  看在鄭致和是此次南征軍督師的份上,金太應也不敢直接頂撞,這份不滿隻能是暫時移到身旁的白昊憲身上了。

  如果不是白昊憲屍位素餐,南征軍何至於此?我金太應又何至於此?

  “金提調。金提調?金提調!”

  金太應回過神來,發現鄭致和此時正對著自己怒目而視。原來,剛才鄭致和發泄完情緒之後,又開始重新布置任務了。

  而金太應剛才隻顧著腹誹了,卻沒有專心聽鄭致和的批評,結果等到鄭致和開始部署戰事的時候,金太應的反應就很差勁了。

  金太應連忙大聲應到,不過為時已晚,鄭致和本身就對他不抱什麽希望,此時更是徹底死心了。

  想了想,鄭致和把原先交給金太應的任務調換了一下,給他安排了一個相對輕鬆的——往返全州和旌義,充當接應。

  這個任務原本鄭致和是打算留給申方洋的,不過現在看來,恐怕申方洋的能力都要比金太應強上一籌。

  金太應連羞帶怒地接過這個任務,也沒再說什麽客套話,先行離開了。

  鄭致和不再理會金太應,轉過來向白昊憲和申方洋繼續部署。

  .........

  三天後,濟州北部港口。

  李逸瀾指揮著士卒抵擋住了申方洋所率領的全羅道士卒的又一次進攻,正好臨近正午,雙方幹脆暫時休戰,開始分批進餐。

  雖然此時李逸瀾手下隻有三百人,但是破虜軍在北部港口的陣地經營已久,配套已經十分完備,再加上破虜軍廣泛宣傳敵軍“滅盡濟州人”的政策,也誘使了不少的附近村民前來助陣,這三天下來愣是沒有被攻破。

  柳馨遠、沈二郎負責駐守的另一處港口倒是險象環生,就連身為指揮的柳馨遠都受了輕傷,可想而知當時戰事的激烈程度。

  如果不是李逸瀾緊急抽調了一百人過去支援,恐怕柳馨遠那邊就要失守了。饒是如此,最後破虜軍也付出了沈二郎、柳馨遠一人重傷,一人輕傷的代價。

  根據最新的消息,在白昊憲率領的禁軍連續進攻下,旌義港口依然在破虜軍的掌控之中,這其中除了方治和樸治勇等人指揮得當,破虜軍將士奮勇作戰以外,還離不開援軍的支持。

  沒錯,蔡政帶著第二批增援的船隊又回來了,這次他們來的規模要更大,兵力也更多。

  另外一個好消息,便是被送到府城的金永已經完全清醒了過來,雖然此時還不能下地,但是恢複隻是時間的問題。

  而南邊的猊來裏浦口,倒是令人意外的沒有出現敵軍的身影。

  之前趙俊博率領船隊南下可是李逸瀾親眼所見,按照時間推測此時應該也到了,然而金克孝和林端卻報告並未發現敵軍。

  趙俊博和他率領的軍隊似乎消失了一般。

  ........

  李逸瀾一邊吃,一邊梳理著最近的戰局,就在此時,突然有士卒報告:“敵軍退了!”

  循聲看去,果然申方洋帶著船隊已經開始撤離了,而且撤離得很匆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