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演戲過火了
作者:沐嵐翊      更新:2020-05-19 09:33      字數:2308
  “延平藩力圖反清大業,需要旌義的商稅也是情理之中。”說到旌義的管理問題時,柳馨遠對鄭氏想要在旌義收取商稅表示理解。

  蔡政鬆了口氣,在之前的好幾項條款中據理力爭的柳馨遠,總算是打算在旌義這個問題上“放一馬”了。

  劃旌義縣和港口給從長崎來增援的船主們舶船經商,並且由東寧來的官員掌管旌義。旌義所得關稅,調撥二成作為破虜軍軍備之用,餘下部分則送至東寧。

  這是蔡政之前提出的條款,看上去柳馨遠也能夠接受。

  有了這個條款,破虜軍相當於不需要耗費力氣治理旌義,而防備也可以由這些帶武裝的船主們承擔大部分,破虜軍幾乎是白賺了兩成的商稅。

  難怪柳馨遠同意這個條款!蔡政心裏暗暗後悔,早知道自己當初就把條款要求定高一點了。

  不過,柳馨遠接下來的話立刻打消了蔡政這不切實際的幻想。

  “隻不過,濟州島本為一體,若要將旌義單獨分割出去交由藩王管理,恐怕於禮不合。”柳馨遠又搬出來了屢試不爽的一招——於禮不合。

  蔡政心中暗恨:那要不將整個濟州島都給我們延平藩管理算了,這樣旌義就還是歸屬於島上的統一管轄。

  ”另外商稅部分,破虜軍可以讓出四成,用於支持藩王的抗清大業!”柳馨遠一張口,就把蔡政當初提出的條款給改成了一副麵目全非的樣子。

  蔡政搖頭,心中已經是怒火中燒、忍無可忍了。

  在此前已經做出了一些讓步的蔡政,這次不打算再退縮了。實際上,旌義港的商稅才是延平藩這次最想要拿下的。

  從海上起家的鄭家,很清楚的知道海上貿易收益有多麽可觀。這一點認識,已經超出當時的不少人了。

  其實,柳馨遠本來也不打算在旌義的問題上多做糾纏。但上船之前,李逸瀾卻以非常嚴肅的態度和柳馨遠提起旌義商稅的重要性,因此才有了柳馨遠現在的步步緊逼。

  蔡政堅決地反對柳馨遠的這個提議:“別的都可以商量,這個絕無可能!”

  柳馨遠爭鋒相對:“不合理的條款就得改,否則便是仗勢欺人!蔡主事如此執著,莫非延平藩王不思抗清救國,反而專注於巧取豪奪?”

  延平藩現在仍然打著反清的旗號,用著永曆的名號,反清複明是他們現在的政治旗幟。

  柳馨遠這樣一說,直接戳中了蔡政的痛處,再加上此前讓出部分利益時積累的不滿情緒,蔡政終於是爆發,開始逐條反駁柳馨遠的要求。

  柳馨遠根本不怕和別人論戰,見蔡政開始反駁,柳馨遠反而來勁了。兩人不顧身份,爭辯得唾沫四濺。

  在一旁“觀戰”的李逸瀾,看見此時蔡政又羞又怒地和柳馨遠爭辯的樣子,突然想起來電影中的一句台詞,“就算是真的,你也不能說出來”。柳馨遠無疑是捅了蔡政的馬蜂窩了。

  .......

  蔡政和柳馨遠吵得麵紅耳赤,李逸瀾時不時加入調節幾句。這時候李逸瀾反倒像是一個唱紅臉的了。

  蔡政雖然現在是禮官主事,但也是從思明州知州,南北二路巡撫這樣的地方官位置上做起來的,想的事情更加直接,說出來的話也更加直率。

  而柳馨遠在高中狀元之後,因為不滿朝鮮官場風氣,屢次辭官不受,選擇和弟子遠遊,潛心著書立說。沒有經曆過官場的他,當然適應不了蔡政這種思維方式,兩人實際上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李逸瀾倒是和蔡政思維方式比較接近,都是直接從利益出發的,但是他並沒有著急地加入這場論戰中。

  現在蔡政已經上頭了,李逸瀾加入進來隻會給蔡政造成以一對二的心理壓力,不利於最終協議的達成。

  等到今天兩個人的論戰結束之後,李逸瀾打算留給蔡政一些清醒下來的時間,讓他從激烈的情緒波動中平靜下來。

  然後李逸瀾再單獨找蔡政談一次,用蔡政喜歡的直截了當的方式和他談判,並且在今天柳馨遠提出的改進要求的基礎上,稍微做一些讓步。

  屆時,李逸瀾和柳馨遠兩人的形象一對比,一個更實際,更通情達理,一個則是書呆子形象,而且還寸步不讓,在蔡政的心目中自然是高下立判了。

  李逸瀾的想法很美好,但是最終的效果還不可知。

  雖然這個紅臉和白臉演得比較明顯,但幾乎是李逸瀾和柳馨遠兩人目前唯一的選擇了。

  唯一讓李逸瀾感到憂慮的,就是柳馨遠今天表現得會不會有些過頭,萬一把蔡政給激怒了,直接談判告吹就不好了。

  .......

  李逸瀾剛準備開口緩和一下氣氛,蔡政已經拋出了狠話:“敵軍壓境,濟州危在旦夕。如果你們貪得無厭,那我現在就撤兵回長崎,你們自己對付吧!”

  柳馨遠吵得上頭,聽了這話非但沒有收斂,反而更加嘴硬,說起話來也沒有之前的文縐縐了:“你們撤走,現在就撤走。還以為我們求著你來?”

  李逸瀾在一旁不禁扶額,他有些後悔了,不會最後真的讓柳馨遠給把談判攪黃了吧?雖然李逸瀾也對條款不滿,但是最終他還是要依靠延平的援助的,否則濟州島真守不住。

  原以為柳馨遠身為朝鮮大儒,平常看起來也成熟穩重,這次唱白臉應該能夠拿捏好尺度,沒想到最後還是過火了。

  估計現在柳馨遠說出來的話中,一半是演,一半也是內心的真實寫照吧!

  搖搖頭,李逸瀾知道自己錯了:一個能夠在高中狀元之後,因為不滿當時官場而隱退這麽多年,屢次拒絕王廷征召的人,內心或多或少都還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很難演好這樣一場戲。

  .......

  蔡政沒想到柳馨遠說得這麽直接,反倒是一愣。

  他接受鄭經的命令而來,自然是不希望將談判搞砸的。但此時事已至此,蔡政既不想就這樣結束談判,又不想就這樣服軟,張大嘴,卻說不出話來。

  柳馨遠說完之後,其實也後悔了。濟州島正處在危急時刻,要是因為自己一時逞口舌之快而壞了大事,那柳馨遠得自責一輩子。

  李逸瀾最先從震驚中恢複過來,正思考著如何打圓場的時候,外麵傳來一陣喧嘩。

  “敵襲!敵襲!!!”

  雖然被敵軍突襲了,但是船艙內三人心中反而是同時鬆了一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