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蒼天存漢曆
作者:沐嵐翊      更新:2020-05-19 09:33      字數:2240
  李逸瀾在濟州島舉義的消息,以爆炸性的速度在朝鮮國內傳播開來。

  沒有人能夠想到,短時間內,濟州全境反正!

  更讓朝鮮人尤其是朝鮮士林沒有想到的是,兩名重量級的大儒宋時烈和柳馨遠也跟著舉義了,幾乎所有人在初次聽到這個消息時,都不敢相信。

  這兩人可是很多朝鮮士人的精神偶像,此時竟然公然加入了對抗王廷的破虜軍,這給士人們的震撼甚至比破虜軍的四千士卒還要大得多。

  直到不久之後,一封署名為宋時烈的文章開始在士林中廣泛流傳,士人們才開始逐漸接受了宋、柳兩大儒舉義這個事實。

  “自崇禎甲申,北京淪沒之後,弘光繼立,南京旋即顛覆,傳聞有永曆皇帝即位,未知的否....前後我使往返北京,相望於道,無人探問皇明存減....”

  “今丁未夏,唐船一艘,飄到濟州。明使李逸瀾等九十五人,皆唐服色,不削發,能文能武....永曆皇帝保有南方四省,宗社不替,衣冠依舊,今為永曆二十一年,其所持曆書亦然雲。”

  “積歲未知存亡之餘,忽得此信,喜極而悲,感涕無窮!”

  “....賊在王廷,為王上畫策,定執送明使之謬論,更欲借故誅殺明使,故有天人共憤,而今積月無雨。今明使出於自保本心,得濟州百姓之心,舉兵於海島之上,號曰破虜,擁數萬眾而虎視漢城。”

  “臣宋時烈、柳馨遠、李璌,隨明使舉義,心非叛逆,伏願清君側而正綱常!”

  與其說這是一篇文章,更不如說是一篇檄文,矛頭直接對準了王廷的某些大臣!和這篇文章一起傳播的,還有宋時烈的一首詩。

  “忽得皇家信,還如父母回;蒼天存漢曆,聖德必重恢。”

  “喜極雖先淚,傷深骨欲摧;長吟出師表,沾濕望河魁。”

  其中,蒼天存漢曆,聖德必重恢一句,更是讓無數仍然相信著大義的年輕士子心潮澎湃。

  在得到王廷命令之前,地方官員根本不敢與宋時烈和柳馨遠兩人所代表的相當一部分士林公然對抗,不少地方默許了這兩篇文章和詩詞的傳播。

  一文一詩,將原先因為漂流人事件而被煽動起來的輿論,轉變為了進一步的行動。

  那些視宋時烈和柳馨遠兩人為精神領袖的士人們,尤其是那些還沒有考中科舉的士人,有不少人響應號召,去往濟州,投奔破虜軍。

  不少人成群結伴,從京畿道、忠清道、江原道,甚至從更靠北的黃海道、平安道和鹹鏡道等地方出發,一路向南。

  但由於全羅道封鎖了前往濟州島的港口,大量的士人隻能滯留在全羅南道,暫時無法到達濟州。

  ......

  得知全羅道封港之後,不少走到半路的士人折向慶尚道,那裏還有釜山一個港口,或許可以通航濟州。

  不過,別說到達釜山了,這些一心想要追隨宋時烈、柳馨遠的士人們,在剛剛進入慶尚道的時候,就遭到了遣返。

  慶尚道是南人黨的大本營,雖說南人黨本質上雖不反清,也不崇明,政治傾向中立,但此時出於反攻西人黨的考慮,當然要強烈譴責宋時烈這種“叛逆”的行為了。

  如果不是王命還沒下達,慶尚道恐怕都已經派兵討逆了。在沒有得到發兵命令之前,南人黨更多的是在和山黨的士人們搶奪輿論的陣地。

  山黨站在義理的角度,將破虜軍勾勒為清君側的正義之師;而南人黨則從國家安危角度出發,認為所謂破虜軍,實為禍害國家的逆賊,至於和破虜軍同流合汙的宋時烈,自然就是國賊!

  除了山黨和南人黨爭鋒相對以外,還有一股勢力正在蠢蠢欲動。

  .......

  漢城,李府。

  兩位漢黨的領袖,刑曹判書李慶億和兵曹判書金佐明,滿麵春風地將南人黨魁尹鑴送到門外,三人在門口依依惜別,又談了許久,這才最終告別。

  方才李慶億、金佐明和尹鑴商議定了聯合的方略,三人一致決定暫時拋開分歧,借著宋時烈從逆這個罪名,合力把山黨趕出政治舞台。

  很快,兩黨就將聯合在一起,弄一個千人聯名上奏,請求王上立刻發兵,殲滅濟州叛軍,盡誅賊首。

  隻可惜鄭致和那個老狐狸,任憑怎麽相勸,也不肯加入進來,否則要求誅滅叛軍的聲勢就將更加恢弘了。

  李慶億將尹鑴和金佐明送走,看著兩人消失在巷子的盡頭,這才轉身回府。

  隨著李慶億轉身,李府的仆人們紛紛低頭,不敢直視。此時的李慶億,早已經沒有了方才的春風滿麵,取而代之的是一片陰沉。

  這段日子以來,李府已經有三名仆人因為不小心觸怒了李慶億,而被毒打至死了。

  “一個兩個,低著頭幹嘛,沒吃飽飯嗎,還不去幹活?”在外人眼中文質彬彬,滿腹經綸的李慶億,罵起人來也和升鬥小民沒有什麽區別。

  李慶億很難不憤怒,他精心布置的計劃已經徹底的失敗了。

  樸孝民、張萬尹一文一武,非但沒能置李逸瀾於死地,反過來被李逸瀾給殺死了。李逸瀾不僅活得好好的,還在濟州舉起了義旗,將濟州島給拿下來了。

  李慶億心中除了憤怒,還有驚懼。畢竟在相當程度上,濟州民眾就是被李慶億的計劃給逼反的。

  雖然宋時烈那篇流傳甚廣的文章中,並沒有點明誰才是王廷中的賊人,但是李慶億還是越看越心驚。

  張萬尹並不知道幕後真正的指使者,不足為慮,但樸孝民卻是知道的,也不知道他死前有沒有說出來。

  不過,最讓李慶億牽掛的,還是自己的兒子李瑞。

  自李逸瀾在濟州舉義已經過去半個多月了,此時李瑞仍舊杳無音信,是生是死,根本不得而知。

  李瑞一直以甲士的身份隱藏自己,會不會最終就被當成普通的甲士,死在了那天的濟州街頭?

  幾乎每個夜晚,李慶億都會夢到李瑞,小時候活潑可愛的李瑞,中榜時意氣風發的李瑞,出發濟州前信心滿滿的李瑞,以及,成為了濟州城內孤魂野鬼的李瑞。

  李慶億發誓,一定要將濟州城拿下,找到自己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