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清君側,驅胡虜
作者:沐嵐翊      更新:2020-05-19 09:33      字數:2219
  “試思崇禎時景象,清兵滿遼陽,流賊遍中原,然猶欲涉海出師,遠救屬國,中夜念此,不覺淚下。毅宗德意,無異神皇。”

  在曆史上,崇禎命令陳洪範調各鎮舟師馳援朝鮮的事實,在過了一百多年後才為朝鮮人得知。當時的朝鮮英祖萬分感慨之下,說出了這番話,將崇禎皇帝的恩義與萬曆皇帝相提並論。

  現在,通過李逸瀾的講述,這件事情才得以提前公布於世。

  初次聽到這件事,包括牧使李璌在內,在場的朝鮮人一時百感交集,感激、愧疚、自責、後悔等情緒,一起湧上心頭。

  有不少人甚至在心裏想,如果當時能夠在南漢山城多堅持一會,會不會就能夠支撐到大明的援軍到來了呢?

  有學者當場便在人群中說道:“這是大明於我國的第三大恩啊!”

  “此乃東援之恩!”既感動又激動的濟州文人機會,率先給崇禎的這份恩情給命名了。要不是知道李逸瀾接下來還有大事要說,他們恨不得現在就回去把這個大事寫進自己的筆記裏,傳播於國內。

  看到現場的情緒開始發生了波動,李逸瀾抓住機會,趁熱打鐵,語氣嚴厲地說道:

  “大明之於朝鮮,有君臣之義,有父母之恩。而時至今日,貴國欲送明使於胡虜,背恩忘義,夷狄禽獸之名,烏可辭乎?”

  “備邊司郎官樸孝民、全羅道兵馬評事張萬尹,不禁不感念大明,反而恩將仇報,遣兵欲殺明使,古今天下,寧有是事?”

  李逸瀾說到這裏,身後的士卒拿出兩個匣子,裏麵赫然放著樸孝民和張萬尹兩人的首級!“如今,樸、張二人已然伏法,但王廷中仍有奸佞當朝,蒙蔽上聽,以至於王上竟做出遣送明使此等決定。”

  “奸臣當道,國運勢衰,我大明乃朝鮮父母之邦,自然不願袖手旁觀。今日大明李逸瀾,率濟州義士起兵,所思有二。”

  “其一為靖國難,替數百萬朝鮮黎民掃清君側,匡複正道。”

  “其二為救天下!驅除胡虜,恢複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此我大明太祖皇帝北伐檄!”

  “胡無百年之運,如今不過二十餘載,已顯頹敗之象。”

  “我大明永曆皇帝勵精圖治,已有中興之象,而延平藩王奮戰東南,意欲收複南京,此外昔日大明總兵吳三桂亦在厲兵秣馬,欲起兵反正。”

  反正此時消息閉塞,李逸瀾便進行了藝術加工,把朱由榔,朱成功重新描繪了出來,此外還不忘記提一句本身就在蠢蠢欲動的吳三桂。

  要是這句話能夠傳到少年康熙的耳中,說不定還能提前觸發削藩劇情,挑起三藩之亂呢。

  說完了起兵的大方向,李逸瀾開始重點讚揚起濟州人。

  “濟州民眾,心懷大義,勇猛剛烈,卻被人形容為風前細柳,故而輕視,實乃謬誤。”

  “昨日一戰,濟州百姓以血肉之軀,助明使殲滅三百賊軍,忠勇足以揚名朝鮮,今日之後,諸君隨我共舉靖難義旗,則濟州之名,可流傳千古!”

  這時,站在一旁的李璌也開口說道:“昨日一戰,長了我濟州士氣,不日便將揚名國內。但同時也讓奸佞蒙羞,如果我們就此罷手,必然遭到報複,此乃坐以待斃!”

  李逸瀾點頭,大聲說道:“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向死而生!此話與濟州百姓共勉!”

  李逸瀾和李璌兩人一唱一和,準備將濟州百姓都綁上自己的戰車,李逸瀾最後喊道:

  “昨日混戰中陣亡者,已被登記在冊,家屬可領銀十五兩,另有牧使府厚相撫恤。”

  “而今日凡報名參軍者,以及濟州兵營中士卒,皆可先領銀五兩!”

  說這話的同時,李逸瀾心中也是一陣發痛。

  ........

  經過昨日清點登記,在混戰中死亡的濟州百姓有九百餘人,撫恤金一發出去,糧行銀庫中的存銀就少了不少。

  而昨晚在兵營清點,濟州府城有士卒兩千,等到給這些士卒發完銀兩後,存銀就所剩無幾了。

  昨晚李逸瀾和李璌拿著崔永明給的將印,宣布接管濟州兵權。

  盡管當時兵營內的士卒中,還有少部分人不願意聽令,但是軍令如山,再加上少數服從多數,這些士卒也隻敢在心中抱怨了一會。

  畢竟節製使崔永明已經交出將印,而幾個試圖反對的將領則被早有準備的李逸瀾、李璌派人拿下了。

  沒有了往常的主心骨之後,縱使有士卒心有不滿,也不敢吭聲。

  此時,李逸瀾宣布士卒每人賞銀五兩,原本就擁護李逸瀾的士卒當然更加歡喜,而不少原本反對的士卒,心中芥蒂也消除了不少。

  雖然穩定軍心會花一大筆錢,但還是值得的。至於銀庫中剩下的白銀會不會用完,就要看報名參軍的百姓有多少了。

  ......

  一副乞丐模樣的李瑞,遠遠聽完了李逸瀾的宣講,心中既怒且驚,但同時又有一些喜悅。

  來濟州之前,李瑞能夠猜到明使為保全生命,會對抗王命。為了不讓明使從海路逃脫,李瑞還派人快馬急鞭,買通了全羅道水師中的一個中層將領,給明船一把火燒了。

  但李瑞沒有想到的是,明使竟然召集了濟州百姓一起來對抗王命,最終戰勝了張萬尹帶來的三百兵丁。

  更讓李瑞沒有想到的是,明使不僅要對抗王命,還要舉兵造反!

  李瑞正想著,旁邊幾名百姓走過。

  “你也是去報名參軍的?”

  “那當然,報名就得五兩白銀,傻子才不去呢。反正我們現在都成了暴民了,明使那句話怎麽說的來著?”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向死而生!”

  “對對對,就是這句。我們濟州人,就要有這樣的骨氣!”

  李瑞正聚精會神地聽著,突然路過的幾人說道。

  “哎,那個乞丐,聽我一句勸,你也跟著去參軍,以後衣食無憂,還能立刻拿到五兩白銀!以後你就不用再乞討了。”

  李瑞渾身一震,也不說話,隻是神經質般地連連搖頭。

  “真是個怪人。”

  所幸路人也沒有再深究,急著去城南門報名領銀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