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二三章 攻擊前進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13      字數:2190
  經過長期的空中偵查,炮擊諸元早已鎖定。

  南津關乃是三峽門戶,大西軍在此布置了一萬餘兵力,為了防止天策軍可能的陸路進攻,南津關周圍本就狹窄的棧道也被大西軍帶領民夫破壞。

  大西軍占據有利地形,並設置多座炮台,防止天策軍的西侵,其中口徑最大的佛郎機炮共有十八門。

  南津關的前哨,東麵五公裏外的長江彎流處石牌,大西軍還在此設立了要塞。

  無數枚重型榴彈,呼嘯著奔向南津關,天策軍進攻之猛烈,超出了大西軍守軍所有的想象。

  巨大的爆炸聲響徹南津關周圍,一座又一座炮台被炮彈擊中,大西軍視為重器的佛郎機炮被一個又一個送上半空,有的跌落山下。

  空中,直十八運輸機編隊接憧而至,對南津關的空襲開始了。

  爆炸的火焰和硝煙籠罩著整個南津關大西軍陣地,大西軍守軍根本顧不得如何防守長江江麵,在天策軍精準而又猛烈的轟炸下,如何逃生才是當前的首要問題。

  很快,南津關被一片黑雲籠罩,二十艘飛艇魚貫通過南津關上空,麵對突如其來的空中異像,南津關大西軍崩潰了,慌不擇路地向西逃竄而去。

  飛艇由於飛行速度較慢,所以它們沒有參與對南津關的轟炸,而是繼續沿著三峽向深處飛去。

  二十五日中午十一時,一個營的天策軍由南津關附近水麵登陸,幾乎兵不血刃拿下了這這座戰略要地。

  與此同時,天策軍前鋒主力在拖網漁船、炮艇、機動貨船、以及大量民用船隻的運送下浩浩蕩蕩駛入三峽。

  由於長江三峽灘多水急,西去的船隻屬於逆流而上,因此自古以來向上遊航行的船隻,必須依靠大量的纖夫牽引,方能通過三峽。

  所以天策軍這幾個月來,為征調的數百艘民用船隻都安裝了柴油發動機和螺旋槳,從而保證了大軍順利通過。

  瞿塘峽,即夔門,全長八公裏,此地是長江三峽江麵最窄處,大西軍在兩岸布置了重兵。

  夔門大橋是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始建於唐朝,經宋、明兩朝修繕和加固,屹立千年而不倒。

  夔門大橋是一座鐵鎖橋,共由七條粗壯的鐵鎖所組成,上麵鋪設木板,橋上設有敵棚,共有敵棚三重,棚內設有火炮。

  大橋兩側的峭壁上,大西軍下了血本,安置了五十多門重炮,其中紅夷大炮就達到了八門,這種紅夷大炮其實是大明仿製的,非原版。

  除火炮外,最具威脅力的其實是投石機,農民軍中基本都有投石機,由於明末火炮的廣泛運用,投石機並不是攻城主力。

  但是在夔門這個地方,投石機有了極大的發揮餘地,夔門兩岸的峭壁頂部至江麵最大落差超過一百米,大約三十層樓的高度,巨石從空中落下,破壞力及其驚人。

  大西軍不缺的就是人力,所以在夔門,大西軍布置了投石機超過千台。

  除此之外,為了防止天策軍由江麵順利通過夔門,大西軍還在夔門前方設置了三道攔江鐵鎖,手臂粗的鎖江鐵鏈沉在江中,用於攔截從下遊而來的船隻。

  一旦下遊來的船隻被攔住,麵對的將是鋪天蓋地的炮火和從天而降的巨石。

  從曆史上曆次進攻夔門的戰鬥來看,正麵進攻夔門的戰鬥很難取得勝利,除非是從岸上迂回,從陸路奪取夔門。

  張獻忠輕鬆拿下了夔門,足以證明明軍有多爛,也許是夔門麵對的湖廣並非敵境,所以守軍放鬆了警惕,也許是兵力相差過於懸殊,反正張獻忠算的上是正麵拿下夔門第一人了。

  由於大型艦艇無法通過三峽,所以天策軍從正麵由水路強攻夔門的風險也不小,因為船隻噸位不大,人員密集,麵對大西軍的嚴防死守,很可能會造成較大傷亡。

  不過天策軍有強大的空軍,所以對夔門的戰鬥是從空中發起的。

  “將軍,南津關失守,末將死罪!”南津關守將僥幸得脫,逃回夔門。

  “非戰之罪,你速去整頓兵馬,與本將共守夔門。”夔門主將,西驍騎營都督劉進忠道。

  “謝過將軍!”

  劉進忠不是張獻忠的嫡係,其所率領的八萬大軍,大多都是聰四川本地招募的。

  他是陝西漢中人,文武兼備,堪稱儒將。對老萬歲濫殺無辜的行為,一直不以為然,曾經多次規勸,因此老張有些疏遠甚至討厭他。

  因為劉進忠確實驍勇善戰,所以張獻忠把他安排到了夔門。

  鎮守夔門期間,劉進忠曾頒布一道嚴明的軍令,並刻在石碑上以示鄭重。碑文主要內容如下:

  西驍騎營都督府劉禁約:本府秉公奉法,號令森嚴,要求兵民安分守己,彼此相安。

  現約法數章,如有犯者,照約正法,特示。

  一、不許未奉都督府明文擅自在民間招兵,擾害地方。如有違反,允許當地士民鎖解軍前嚴懲;如隱瞞不報,一體連坐;

  二、不許往來差人及閑散人等擅動驛站馬匹兵夫,查出捆打;

  三、不許駐紮地方的武將,擅自接受民間訴狀,幹擾地方官辦案,違者懲處;

  四、不許假借大西軍名號,欺壓百姓,地方官查實申報後,務要梟首示眾;

  五、不許無賴之徒投入軍營,憑空誣告,妄害良民,違者捆打;

  六、不許屬下文武官員,擅娶本土婦女為妻妾,如違究治。

  大順貳年二月。

  嗬!咋一看,還真有點“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意味。

  後世有人拿這個約禁來證明張獻忠入川後大西軍軍紀嚴明,其實這不過是劉進忠本人的自律行為罷了。

  三峽全長一百九十三公裏,天策軍拿下南津關後,一路攻擊前進,掃除大西軍沿三峽布置的防禦設施和伏兵。

  雖然水路是大西軍的防禦重點,大西軍也要防著天策軍由陸路入川。

  清除沿江大西軍據點的是天策軍空軍和特戰大隊空降,雖然大西軍沿江據點的兵力並不多,但天策軍前鋒逼近夔門用時也用了三四天,這時夔門的劉進忠已經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