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一章 混亂的武昌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12      字數:2153
  升旗儀式結束後,是一個表彰授勳儀式,這才是今天建軍節的正式節目。

  王越當眾發言道“今年六月二十二日,來自歐洲的八國聯軍艦隊的近四百艘戰艦和八萬餘兵力,對我新加坡駐軍發動了悍然進攻,我新加坡警備部隊以弱敵強,寸土不讓,堅決而頑強地打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為我主力部隊增援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因此,經天策軍軍司令部研究決定,對相關人員進行表彰和授勳。”

  天策軍海軍主力艦隊仍駐紮在馬六甲城處理歐洲戰俘事宜,所以新加坡的防務壓力大大降低,新加坡警備區司令員孟楠行率領一批立功人員的代表來到望海城參加授勳儀式。

  當前,天策軍功勳分為集體和個人一二三等功,新加坡警備區司令部及治安軍第一旅,都獲得了一等功的榮譽,其他相關人員經天策軍政治部調查論證後,分別記一二三等功不等。

  之所以將授勳儀式設在望海城,是因為還有另一支特殊的部隊也參加了這次授勳儀式。

  新加坡之戰評功完畢後,王越接著發言道“我天策軍所屬之日本治安軍在王越眼裏他們就是偽軍,其番號為日本治安軍,在這兩年的南洋諸島治安戰中表現令人滿意,成果是可喜的,你們的努力換來了南洋的安定,南洋的和平和發展是你們用汗水和鮮血換來的,希望日本治安軍能夠再接再厲,再立新功。

  經天策軍司令部研究決定,向日本治安軍相關功勳卓著的人員授勳,所有授勳人員將由天策軍政治部特批,獲準頒發城身份證明。”

  “板載,王大人板載我等日本治安軍定為王大人撲湯蹈火,再死不辭”

  一眾日本雇傭軍們興奮的振臂高呼道,對於日本雇傭軍來說,此次授勳最有含金量的是能獲得城身份證明。

  這些年,他們也看清楚了,隻有城公民才是王越真正的子民,雖然他們殺土著如同草芥,但是在一名城公民麵前,卻依然是外人,許多福利都與他們無關,差距明顯。

  這次取得城身份證明的日本雇傭軍大約有一百人,相對於他們六萬人的基數,其實名額少的可憐。

  雖然上麵有天策軍鎮著,但是日本民族外表恭順,內心殘暴,而且今後在全球的許多地區,王越還有用的著日本雇傭軍的地方,所以日本雇傭軍的規模還會擴大,因此政治思想工作同樣常抓不懈,以穩定日本雇傭軍的軍心。

  日本雇傭軍在清理土著人口方麵,很是得心應手,王越用的也順手,一些必要的甜頭該給還是要給的。

  王越在南洋擊敗八國聯軍,繼而巡視南洋之時,國內剿匪形勢又開始惡化。

  六月底,張獻忠部擊敗各路官軍,左良玉敗走武昌。

  由於受天策軍牽製,朝廷新軍和關寧軍、及各路邊軍無法抽調南下。

  張獻忠部在荊襄地區消化勝利果實,休整完畢後開始進軍漢陽。

  八月十日,張獻忠部攻破漢川。

  八月十六日,張獻忠部前鋒五萬大軍抵達漢陽,隨即包圍了漢陽。

  漢陽鎮總兵李廷藻堅守城池,與張獻忠部展開了激烈的攻防戰。

  漢陽是府,乃是大城,城池高闊,南有漢水環繞。城內守軍計有李廷藻部和漢陽守備城防兵丁一萬五千餘人,漢陽知府又緊急征召了三萬青壯協助守城。

  八月十八日,張獻忠部開始對漢陽進行強攻,一時間城上城下炮銃齊鳴,箭如雨下,為時一個多月的漢陽攻防戰拉開了帷幕。

  漢陽岌岌可危,一江之隔的武昌城內,左良玉坐擁二十多萬大軍卻是見死不救,非但如此,左良玉卻在想著是不是棄武昌而走。

  九月三日,張獻忠義子劉文秀率兵攻至武昌府以西八十裏外的嘉魚縣。

  武昌府聞訊後一日數驚,左良玉緊急派出部將盧光祖率領三萬兵力救援嘉魚,卻被劉文秀擊潰,嘉魚縣隨即陷落,左良玉又開始動起了棄武昌而走的心思。

  自在荊襄地區與張獻忠一戰後,左良玉折損兵馬近五萬人,令左良玉頗為肉痛,因此聽聞張獻忠全力來攻後,他始終考慮的是保存實力。

  九月八日,與漢陽一水之隔的漢口被張獻忠占領。

  十五日,再破麻城,生員周文江領著三千多人主動歸附,當時投降的人竟然達到五萬多,明朝的武進士洪正龍也帶著手下一千多人投降。

  為方便管理,張獻忠將收降的人馬別立一營,號為“新營”,挑選其中勇猛的人作為將官。

  張獻忠遂改麻城為麻州,任周文江為知州。

  二十四日,漢陽終於陷落,漢陽總兵李廷藻孤身渡江逃往武昌。

  十月二日,張獻忠主力進駐樊口,並沿江搜羅大小船隻準備渡江攻取武昌。

  漢陽陷落後,左良玉終於下定決心棄守武昌,武昌城開始陷入混亂,左部兵丁大肆搜刮全城,武昌城秩序大亂。

  搶劫就此開始,左部兵丁陷入了最後的瘋狂。

  城內許多富裕的人家被搶劫一空,非但如此,左部還強迫年輕男子作為苦力或者充軍。

  許多小孩和婦女也被塞入船艙之中擄走,導致滿城老少啼哭嚎叫,士兵一旦發現男人不聽話便立即砍掉腦袋。

  奸淫擄掠更是司空見慣,很多家庭被衝散截殺,甚至有的家庭全部葬身河底或者死在兵丁的刀口之下,左部兵丁之暴虐比之流寇還要狠毒。

  左部兵丁撤出武昌城的過程中,到處都在上演燒殺搶奪,因此造成了大批的百姓出城向南逃難,一時間逃難者多如螻蟻,沿途死屍遍地。

  武昌城內,湖廣三司官員和楚王朱華奎對左部的暴行卻是噤若寒蟬,隻能目送左良玉搶夠搶足了,大搖大擺的出城。

  三四千艘大小帆船,滿載著左部在武昌的戰利品,浩浩蕩蕩順江而下,奔著九江去了,留下身後一個破敗的武昌城。想和更多誌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大明釘子戶,微信關注“優讀文學”看小說,聊人生,尋知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