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六五章 大明朝還是大明朝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12      字數:2174
  天策軍已經走過了四個年頭,打過了無數比勝仗,取得的了一個又一個勝利,無論是普通士兵還是軍官,對天策軍的歸屬感已經非常強,這也和天策軍自成一體有關,因為天策軍與其他官軍的區別很大,無論是裝備上還是體製上。

  大明是一個封建王朝,如果說有情報部門,那麽錦衣衛和東廠就是大明的兩個搞情報的組織。

  東廠被崇禎上台後搞成了半殘廢,錦衣衛因為孫晉勇是王越的人,已經對天策軍半透明。

  即便沒有王越的因素,大明朝的情報係統也是形同虛設,這從被滿清滲透的結果也能看的出來。

  大明朝對情報工作做的非常疏漏,無論是對尾大不掉的天策軍還是曾經的勁敵滿清,從未做過細致而周密的調查了解,如果是現代情報部門,一切線索恨不得都在放大鏡下去分析,所以大明朝還是這個大明朝。

  因為天策軍自成體係,擁有強烈的歸屬感,所以對朝廷的封賞並不熱切,來參與封賞也是應個景。

  其他人都是隻身進宮前往皇極殿,王越等人卻不同,還帶了一個排幾十個人的警衛。

  帶路的內侍頭子正是起點城人民的老朋友曹立忠,曹立忠就當沒看見,笑著相迎著往裏走。一路上讚禮典儀也當沒看到,殿前負責糾儀的各知班、宿衛鎮撫、護衛將軍等,很多人也當沒看到。

  這也是王承恩打過招呼的,本來王越還想像上次那樣乘裝甲車進宮的,與崇禎一番扯皮之後,王越給崇禎麵子步行前往。

  皇極殿前,教坊司樂聲大作,崇禎皇帝鳴鞭升座,司晨引太子及諸王由東門入,引百官入,引各受賞官入。

  王越率同天策軍諸人進入皇極殿,目光一掃,隻見殿內文武百官密集,侍衛儀仗遍布,一派大明會典的場景。

  由典儀引導,王越等人和其他受封人員入就班位。

  王越領著兵部侍郎銜,洪承疇是兵部尚書銜,所以位列文官隊伍,其他人大多是武官,位列文官之後。

  眾官到齊,知班唱班齊,之後讚禮唱鞠躬,教坊司樂聲大作。

  “拜!”樂聲中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尖細的聲音響起。

  文武百官一起向崇禎跪拜,所謂風吹草低見牛羊,天策軍諸人齊敬軍禮,顯得很是突兀。

  大明朝一般的朝會,官員是不必向皇帝跪拜的,但是每月初一和十五的大朝會有跪禮的儀式,還有就是重要的會典也要跪拜。

  “拜!”

  “再拜!”

  三拜之後,崇禎的聲音傳來:“......眾卿平身!”

  這時樂止。讚禮高唱:“行賞!”他掃了自己玉笏一眼,高喝道:“有請受賞官第一人。忠貞伯,太子少保,兵部左侍郎,遼東總督,應天巡撫王越上前受封!”

  教坊司奏起了‘撫安四夷之曲’,宏大的樂章,王越出班在內侍的引領下來到誥命案之前,正中對著的是崇禎的寶座。

  承製官出列,曲樂中,他宣製道:“朕嘉忠貞伯王越,覆滅東虜,為國建功,宜加爵賞,今授王越兵部尚書銜,加太子太傅,策封忠貞侯爵,食祿三千石,丹書鐵券,世襲永封,望卿共承朕命,不負朕望。”

  按說世襲罔替的侯爵是有封地的,但是王越的侯爵卻沒有體現封地,看來還是要吃自己了。

  按照慣例,王越謙遜道:“臣惶恐,恐有負聖恩。”

  崇禎道:“愛卿不必過謙,你掃平東虜,覆滅偽清之功,定將銘記史冊,該有此封。”

  王越再遜,崇禎帝再道,最後王越拱手謝禮道:“臣誠惶誠恐,謹受命。”

  崇禎朝起,初隻策封了周奎為嘉定伯,之後再無封爵之事,而今日卻要封賞一大批伯侯,而且王越的侯爵還是世襲,確實是開崇禎朝之先河。

  禮部尚書黃士俊將策封誥命取於手中,雙手遞給王越,臉上擠出一絲笑容道:“忠貞侯,恭喜了。”

  王越接過誥命,點頭致意。

  這時那讚禮又唱道:“有封,忠貞侯正妻王張氏,賢良淑德,可為侯夫人,其母王李氏,可為太侯夫人,長子王立宏,蔭錦衣衛指揮使。”

  “有賞……。“

  “皇帝陛下賞忠貞侯王越,傘蓋旌旗,侯爵儀仗……。”

  “賞賜侯爵冠服等物,紗帽一頂、金廂犀束帶一條、常服羅一套、大紅織金胸背麒麟圓領一件……。”

  “賞賜,綠貼裏一件、皮弁冠一副、七旒皁縐紗皮弁冠一頂,玉圭一枝,大紅素皮弁服一件……。”

  “賞賜……。”包括侯爵儀仗、冠服以及珠玉等眾多賞賜。

  那讚禮叫了半天,最後終於道:“賞畢,忠貞侯謝恩。”

  “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王越向崇禎拱手謝禮道。

  讚禮又道:“山呼!”

  殿中樂工軍校齊聲喝應:“萬萬歲。”

  殿中文武百官接著齊聲喝應。“萬萬歲。”

  最後,是殿外的宿衛鎮撫,護衛千戶,大漢將軍等齊聲呼應。

  教坊司樂聲大作,那讚禮終於唱禮畢,王越回歸原班,從氣氛看確實是大場麵。

  聽讚禮又高喝道:“有請受賞官第二人,定國將軍、天策軍指揮使、山東都指揮使司指揮使王卓上前受封。”

  在教坊司樂章中,王卓整了整軍裝大步上前…。

  王卓被封為東平伯,這和他的山東都指揮使對應,除了被封伯爵外,王卓加封左都督,授榮祿大夫,蔭一子世襲錦衣衛千戶。

  其後受封的是洪承疇,升授光祿大夫、柱國、太子太師不說,同樣封伯,是為南安伯,他老家在福建泉州府南安縣,

  李子雄被封定興伯,天策軍的幾個師長也封了伯爵。關寧軍方麵,祖大壽被封薊北伯,吳三桂被封平西伯。祖大壽的功勳是堅守錦州,活捉多鐸;吳三桂在天策軍鬆錦之戰後的掃尾作戰中表現積極,斬獲頗豐。

  其實關寧軍再滅清之戰中的功績乏善可陳,但是關寧軍是朝廷手裏屈指可數的強軍,必須要籠絡,不能讓天策軍獨享封賞的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