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五七章 突如其來的使團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11      字數:2138
  幕府是一個自閉的政權,喜歡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所以對大明的情況知道的不是很清楚,尤其是起點城的特殊性了解的也不多,因為他們並不關心大明的事情。

  自明朝建立以來從洪武年間到嘉靖年間,明日兩國的官方來往比較頻繁,日本多次遣使到大明朝貢。後來倭寇興起,兩國關係逐漸降到冰點,自從豐臣秀吉侵朝之戰後,兩國再無使者來往。

  這次幕府向大明派遣使者,是自兩國斷絕遣使近百年來第一次。

  如果按照江戶幕府以往的做派,是不會派遣使者前往大明的,因為這是一種示弱的表現,不符合江戶幕府一慣的政策。

  但是形勢比人強,經過兩年的國內戰亂,幕府已經虛弱,威信已經動搖,德川家光希望以最小的代價盡快結束叛亂。

  對於日本突然派來的使節團,崇禎非常重視,因為這是日本近百年來頭一次。番邦來朝通常都代表著對天朝上國的認可,這說明聖天子在位,威名遠播,四夷來朝。何況日本雖小,實力並不弱。

  “什麽?你們要投訴王思華插手日本國事,擅開邊釁之罪?”

  通過禮部的接待,日本使者送上了大量貢禮,終於受到了崇禎的熱情接見,代表日本出使的正是老中土井勝雄,由此也可以看的出日本使節團的規格不低。

  土井勝雄向崇禎大禮參拜後,站起來做憤怒狀道:“皇帝陛下,我大日本帝國自豐臣關白退出朝鮮之後,與大明和平相處已數十年矣。

  然而在兩年前,貴國大臣太子少保王思華大人卻暗中資助我大日本國內叛軍,致使我國國內戰亂四起,民不聊生,餓殍遍野。

  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我們明日兩國對亂臣賊子的態度都是相同的,希望皇帝陛下明鑒,製止這一行為。”

  既然說到王越,閣臣、兵部尚書謝寶清當然不會沉默,他嗬嗬一笑道:“貴使口口聲聲自稱大日本帝國,在我大明看來其實不過是彈丸小國罷了。說到亂臣賊子,你們的幕府大將軍難道不是嗎?現在日本國內到底誰說了算?是幕府大將軍德川家光,還是水尾天皇?”

  謝寶清與王越來往頻繁,所以從王越那裏弄明白了日本國內的情況。

  “呃,這個…。”土井勝雄也是看過三國演義的,當然知道以大明朝廷的角度看,德川家光就是董卓、曹操一類的人物。

  土井勝雄強辯道:“我國天皇不理政事已近五百年矣,是以我幕府大將軍代理國內事務。”

  崇禎現在才知道王越不但在東南那些荒島上搞東搞西,原來兩年前就在日本暗地裏使絆子,致使日本現政府江戶幕府焦頭爛額。他就不明白了,王越到底是出於什麽目的。國內和滿清還不夠你玩的?他不由得不佩服王越的精力之旺盛。

  “朕對此並不知情,也不知貴使所說的是否屬實。”崇禎不關心德川家光是不是曹操,而且王越的事他也管不了。

  禮部尚書黃士俊出班道:“皇上,既然是王思華惹出來的亂子,就應該由王思華自己來解決,此事畢竟與朝廷無關。”

  崇禎讚賞地看了黃士俊一眼,對土井勝雄道:“黃愛卿所言有理,貴使還是去和王思華交涉為好,朕派兵部尚書謝愛卿和禮部尚書黃愛卿與你同去。”黃士俊算是為他解了圍,作為皇帝,管不了手下大臣,確實很尷尬。

  扯皮推諉的伎倆,在幕府也不鮮見,土井勝雄無奈,隻好隨謝寶清和黃士俊前去麵見王越,一起前去的還有太監曹立忠。

  ——————

  十一月二十二日,起點城市政廳大樓十八層,天策軍司令部會議室。

  “哦?鄭芝龍終於對占城動手呀,目前進展如何?”王越聽到參謀長李子雄的匯報滿麵笑容地道。

  “是的,司令!”李子雄匯報道:“鄭芝龍的大軍是十八日出發的,這次出征占城,鄭軍共集結了大小戰船八百餘艘,兵力為五萬人,我治安軍的一個營也跟隨出征。昨天,也就是二十一日,鄭軍已經攻入占城境內,占軍根本擋不住鄭軍的攻勢,幾乎一觸即潰。”

  占城由於受北方安南近千年的侵略和打壓,大片國土已經喪失,目前所餘國土還不到福建的三分之一大,國力非常衰弱,麵對鄭芝龍大軍的跨海來襲,毫無還手之力。

  鄭芝龍遭受天策軍的打擊之後,進入了一個恢複期。

  而遠程數萬大軍跨海攻滅一國,對於鄭家來說也是史無前例的挑戰,所以前期的準備,情報搜集等工作做了很長時間。其中的關鍵還是王越的態度,在確認王越的確支持,不隻是說說而已之後,鄭芝龍才下了決心。

  占城雖小,卻不貧瘠,人口也不少,對鄭家來說也是塊肥肉,有王越作為後盾,鄭芝龍再無後顧之憂。

  王越笑著道:“很好,以鄭家一己之力,攻滅海外一國,當可銘記史冊了。參謀部繼續關注鄭軍進入占城之後的各方動態,尤其是北方安南和西麵真臘的反應,如果有變,我天策軍可以給於鄭家協助。”

  鄭家就是王越發動的代理人戰爭,為天策軍插手中南半島事務製造理由。

  “是,卑職會持續跟進,有情況會及時向司令通報。”李子雄道。

  打占城就要考慮安南和真臘的反應,這兩個國家中的任何一個國家如果介入,鄭家不一定能支撐的住。尤其是安南,雖然現在是安南的南北朝時期,依然是中南半島上的小強國家。

  王卓問道:“司令為何如此支持鄭家圖謀占城,以我天策軍之力,完全可以自己來做。”

  王越搖搖頭道:“我們的精力有限,不可能事事親力親為。而且中南半島氣候炎熱,叢林密布,環境惡劣。我軍大多是北方人,長期在這樣的環境中作戰,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非戰鬥減員,鄭軍是福建人,更加適合為我們開路。”

  王卓點頭道:“原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