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四章 倭寇來了?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8      字數:2119
  艦隊駛入黃浦江,船速放緩,沿途可以看見大大小小的帆船行駛其上。

  王越走上甲板,舉目眺望,兩岸大多是棉田,前世的高樓大廈當然是無影無蹤。他不禁暗道:老資又回來了。

  上海縣在本時空雖然算不上什麽名城,但是畢竟是以棉紡出名的鬆江府屬縣。上海本身是一塊衝擊地,地多沙,很適合種植棉花。所以本地的棉紡織業和棉花種植業已經有很大的規模。

  天策軍海軍艦隊的到來,可嚇壞了黃浦江上那些漁船或者商船上的人們。現代軍艦怪異的造型,龐大的身軀,在老百姓眼裏無異於史前怪獸,因此水麵上的帆船紛紛躲避,有的更是靠岸停泊,不敢前行。

  不用向當地人打聽,王越已經確定了現在上海縣衙的位置,那個地方在現代他也去過很多次了,不就是老城隍廟和豫園附近嗎。

  上海縣的碼頭就設在小東門,上海作為一個棉布輸出港,碼頭的貨運量還算可觀。但這樣的碼頭當然無法停靠天策軍的海軍艦船,因此隻能另外選擇地方靠岸,位置就是後世的十六鋪碼頭附近。

  後世的十六鋪碼頭,就是本時空上海縣的前身,原來的上海鎮。所以也算是上海縣頗為熱鬧的所在,海軍艦船的到來,讓市麵上一陣雞飛狗跳,那如山的身軀,讓街麵上最高的那棟三層大酒樓都變的渺小起來。

  隨著軍艦緩緩靠岸,巨大的身影遮住了陽光,也給百姓們的心裏留下了陰影。難道是倭寇來了?天呐,這次來的倭寇也太恐怖了吧?

  靠岸的主要是船塢登陸艦和客貨滾裝輪,海監戰艦和海警戰艦在這樣的條件下不方便靠岸,不過這兩種艦船都備有巡邏執法艇,方便人員輸送。

  首先上岸的是一隊天策軍士兵,用於陸地警戒。給岸上帶來的騷動,王越也是無奈,這是無法避免的。他舉目四望,這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市鎮,有點類似於後世周莊那樣的建築樣式,稍微修繕一下,絕對是“五A”級景區。

  青石鋪路,古香古色,楊柳浮水,江南民居錯落其間,配上江麵上的片片帆影,的確讓人流連。

  可惜王越最關心的是今後的碼頭建設會不會受影響的問題,所以打發吳直的人去通知上海縣令,自己卻坐上巡邏執法艇去觀看前世的外灘,今後的碼頭。

  現任上海縣令(史為縣丞)唐以典,字耀壁,現年三十三歲,天啟年間惠來縣貢生。潮汕惠來縣龍溪都港子美裏(今惠來縣隆江鎮孔美村)人,初為考州通判(從七品),現在為上海縣令(七品)。貢生比舉人高半格,比進士低兩位,貢生都在太學裏學習過的,算是名校畢業。

  其實都不需要人去通知他,這麽大動靜早有人向他匯報情況了。他一邊通知縣兵加強城防,一邊登上城樓向江邊眺望,一看之下,不由得倒吸一口涼氣。

  這上海縣城牆距離江邊不過半裏地之遙,所以看的真真的,剛剛心說要糟,吳直的人就到達城牆下喊話了。

  聽說是自己人,唐以典心中的大石頭才落了地,趕緊打開城門前去江邊迎接上差。

  執法挺速度很快,王越粗略地看了下後世外灘的情況。現在他終於看清了上海灘的原貌,原來真的是灘,這不是海灘而是河灘,大片荒蕪的淺灘。灘的西邊為農田,阡陌溝渠之間散布著星星點點的茅舍。

  隻有現在的上海鎮,原十六鋪附近這一河段的情況還好一點,應該是因為有港口,所以人為修築起來的堤壩。

  王越回來時,唐以典已經等候了好一會了,畢竟縣城離的岸邊很近。

  “下官唐以典拜見中丞大人,大人一路辛苦了。”唐以典躬身施禮道。

  王越微笑著道:“唐大人不必多禮,本官這次來上海縣還有很多事情要有勞您大駕呢。”

  “哎呀,不敢當,不敢當,在王大人麵前怎能說有勞二字?”唐以典客氣地道,畢竟王越現在即將是他的頂頭上司,應天巡撫。

  王越道:“唐大人應該收到了朝廷的行文了吧?”

  唐以典道:“朝廷的行文,下官已經收到。”

  王越點點頭,一指馮源山道:“我給唐大人介紹一下,這位就是鬆江總兵馮源山將軍。”

  馮源山啪地一聲敬禮道:“見過唐大人。”

  對於這個禮節,唐以典很陌生,不過還是很客氣地拱手道:“馮將軍,幸會幸會!”

  雖然大明以文馭武,馮源山的品級已經很高了,而且馮源山是王越的人,唐以典還不至於孤陋寡聞。

  唐以典邀請道:“各位大人,這裏不是說話的所在,請到下官的縣衙一敘如何?”

  王越也想參觀一下現在的上海縣衙,這可是古跡呀,後世都不存在了。

  “好,就應唐大人所請!”

  唐以典來迎接王越,是帶著轎子來的,王越不習慣坐行動緩慢又不透氣的轎子,所以選擇乘坐裝甲指揮車。

  吳直當然也從善如流,坐過車子的人都不會再想坐轎子,唐以典也被請上了車。

  裝甲指揮車緩緩向縣城駛去,唐以典坐在靠背椅上,隨著裝甲車的行駛身形微微晃動,內心卻是震驚的。隨著王越的到來,巨大無帆的軍艦,無牛無馬行動自由的車子,都是他聞所未聞的奇物,礙於王越是上官,他也不好發問。

  隨同裝甲指揮車進城還有警衛連的三輛裝甲車,為了使百姓不至於過於驚慌,每輛裝甲車上都插上了日月金龍旗。

  上海縣衙規模不小,占地廣闊,據唐以典介紹,該縣衙曾經多次擴建才有如今規模。

  唐以典把王越、吳直請進後堂分賓主落座上茶,王越沿途發現上海縣城內人煙稠密,房屋眾多,所以先向他打聽上海縣的概況。

  本時空的上海縣已經有人口十萬多戶,城內就有三萬戶,由於城內麵積有限,所以城牆外也建起了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