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八章 如何擊敗天策軍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7      字數:2123
  黃太吉確實怒了,這真是偷雞不成蝕把米啊!這次攻打朝鮮確實搜刮了不少財物糧食和人口,可是怎麽也比不了損失的三萬大軍啊!

  算上去年在北京損失的兵力,這次又三萬多,前後加起來,已經被王越幹掉十萬了!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三分之一兵力的喪失,大清真的經不起折騰了。

  這個王越真是大清的克星啊!為了這次親征朝鮮萬無一失,他向山海關和錦州方向布置了不少兵力,結果這個王越卻從海上攻了過來,打了他一個措手不及。

  “阿敏,你這個蠢貨!校場演示天策軍的火銃你不來參觀,天天標榜你的騎射天下無敵,現在如何?如此大敗,你該當何罪?”黃太吉大聲咆哮道。一向學**王之道,講究涵養的他,遏製不住地憤怒了!

  對於這位桀驁不羈的堂兄,黃太吉已經不滿他多時了。

  不要說阿敏不重視火器,大清的高層不重視火器的多了去了。與明軍對戰多年,在這方麵吃過不少虧的清軍在得了天下之後,果斷地拋棄火器就是明證。

  “皇上,臣作為統帥,願一力承擔戰敗之責!請皇上降罪!”

  阿敏這廝倒挺光棍,他知道這個戰敗之責除了他自己誰也抗不起來,也知道皇太極絕對不會放過自己,因此倒也痛快的把責任都扛到了身上。

  他知道黃太吉不會因為戰敗而殺他,最多囚禁一段時間,不過今後帶兵的機會就難了。

  黃太吉才不會如他願,打了敗仗拍拍屁股就走了,回家吃閑飯嗎?

  “說,你給朕好好說說怎麽敗的?天策軍到底如何?”黃太吉厲聲問道。

  阿敏詳細說明了南漢山城之戰的過程,特別是天策軍步槍、火炮和裝甲車的威力。另外還根據甲喇章京賽哈托的描述,對仁川海戰和天策軍海軍戰艦進行了介紹。

  聽說天策軍又有了像山丘一樣巨大的戰艦,黃太吉不可思議道:“你確信沒有說錯?世上有如此巨大的戰艦?”

  阿敏肯定地道:“這是甲喇章京賽哈托親眼所見,他應該不會冒著掉腦袋的風險欺騙於我。智順王的艦隊就是被這樣的十艘戰艦擊敗,全軍覆沒了。”

  天策軍援朝的軍隊比北京之戰時多了一倍,又有了龐大的戰艦,這樣的敵人讓黃太吉有些不知所錯。

  他在大廳裏來回的轉圈,這是他在平壤的臨時行宮,也是古朝鮮原來的皇宮,平壤李氏朝鮮稱為西京。

  平壤又稱“王儉城”,是從商朝箕子立國到王氏高麗時期的首都,後來李氏朝鮮才把首都改為漢城。所以說漢城隻是一個幾百年曆史的都城,平壤的曆史要比漢城悠久。

  黃太吉站定之後,目光掃向在場的群臣道:“諸位愛卿,天策軍即將來攻,你等可有良策?”

  天策軍再厲害,也不能聞其名而跑吧。若是如此,以後清軍還混不混了?必須要想辦法擋住天策軍,打擊其囂張氣焰,提振士氣軍心。

  多爾袞、代善等親王貝勒當然知道必須要證明清軍有對戰天策軍的能力,這裏可離遼東不遠了,任由天策軍長驅直入,大清危矣!

  可是他們現在對天策軍的形象越來越具體了,這是一個能在他們弓箭射程之外,甚至大炮射程之外,就能打垮大清勇士的軍隊!

  據說很少有人能夠衝到弓箭的射程!從那支步槍的演示來看,即使麵對麵對戰,大清勇士砍出一刀或者射出一箭,天策軍士兵就能發射出數十發致命的槍彈!

  這樣的軍隊如何戰勝?多爾袞等人紛紛低頭思索,相互對視,都沒有頭緒。

  黃太吉看他們都不發言,隻好親自點名:“譚泰,你和天策軍作戰過,你說說我軍有何辦法擊敗天策軍?”

  被點名字的譚泰相當鬱悶,起點城之外的那一戰他看明白了,清軍要想擊敗天策軍的希望太渺茫了。清軍對陣天策軍,真好比狗咬烏龜無處下口。

  但皇上讓他獻策,他又不能不說點什麽,隻好道:“啟奏皇上!我大清勇士若想擊敗天策軍雖然很難,但也不是毫無辦法。天策軍的火銃火炮打的遠,威力大,射速快,而且任何盔甲也難以抵擋,靠兵力優勢是很難打贏的!越是密集的陣型,越容易遭到巨大的損失。與之堂堂對陣,可謂下下策。”

  “所以臣以為可采用分散陣型,四麵攻敵,使其首尾難顧,也許還有衝入敵陣的機會。或者偷襲、夜襲,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他的意思是要放棄古代戰陣中最講究的陣型,采用類似散兵線一樣的進攻,其實用散兵線進攻必須要有適合的武器裝備配合。

  步槍的性能還有一點他們是很難發現的,步槍是可以瞄準射擊的。即使他們得到了一支步槍樣品,也沒有一個人關注,因為他們的觀念還停留在滑膛槍上。

  其實也不怪他們,即使幾百年後的清末,清軍大量裝備了先進的毛瑟步槍,訓練和戰爭中依然沒有瞄準的概念。這也是甲午戰爭中,清軍雖然裝備比日本人先進,卻依然慘敗的主要原因之一。

  譚泰的一番話好似提醒了阿敏,他向黃太吉道:“皇上,要躲避天策軍的火銃鉛子,或許我軍躲在壕溝中與之對戰更為有利。天策軍的那種戰車犀利異常,非人力所能抵擋,有了壕溝也可以限製其行動,便於我軍接近摧毀。”

  他又提出了一個戰壕戰的概念,這就等於放棄了清軍長期擁有的機動優勢,他們與明軍對戰,最大的優勢就是機動能力。這也是被天策軍逼的沒辦法了,能想到的辦法都要想。

  多爾袞素來以理智著稱,也不甘於人後,獻計道:“我軍兵力是天策軍的十幾倍,此戰的目的就是殺傷和消耗敵軍。何不在城內各處安排兵力,讓兵丁們散落在城內民居房前屋後,更利於接近殺敵!”

  他又提出了一個城市戰巷戰的概念,要和天策軍拚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