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章 奇葩張鳳翼和梁廷棟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6      字數:2133
  紫禁城皇極殿。

  今日的大朝會,文武百官一掃清軍入寇的緊張和頹喪,各個喜氣洋洋,精神亢奮。

  兵部侍郎李繼真捧著奏章,神情激動,手都有些顫抖地念道:“據順天府京府丞副使謝寶清派人飛馬奏報。”

  “賴祖宗護佑,聖上天威。我宛平縣團練在繼齊家莊大捷、昌平大捷、懷柔大捷和密雲大捷之後。於七月二十八日,在起點城下,再次與來犯的阿巴泰所部三萬三千建奴和六千多降軍展開激戰。”

  “城內八百留守兵力拚死拒敵,兩千青壯奮勇協助,終於等來團練部隊大部回援,一舉擊潰建奴四萬大軍。”

  “此戰共殲滅建奴固山額真葉克舒和拜伊圖以下共一萬八千餘人,殲滅降軍約六千人。俘虜包括清軍副帥努爾哈赤第七子貝勒阿巴泰以下一千餘人。”

  “至此,京師虜亂已平!建奴入關十萬大軍已去其七,餘者倉惶逃遁……!”

  在場的文武百官聽的倒吸一口涼氣,這戰果太誇張了,太不可思議了!以前斬首建奴一千級都算大捷了,這次是七萬建奴,而且是名不見經傳的宛平縣團練所為。

  這戰力比以前的戚家軍牛多了,簡直史無前例。所以有些人已經懷疑這是誇大戰功了,不過大家都在興頭上,所以也沒人出來掃興,

  禦座上的崇禎直聽的兩眼發亮,胸口隨著呼吸大幅起伏,臉色都有些發紅。

  當李繼真念完之後,崇禎呼地站了起來,大笑道:“諸位愛卿,又是大捷,又是大捷啊!”

  同樣興奮的文武百官,齊齊舉著牙牌大聲同賀道:“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禎站在禦座前,看著這些向他恭賀的群臣,一時間有些豪情萬丈,看著這些大臣們也都順眼多了。

  崇禎點頭道:“如此一來,東虜遭到如此重創,三兩年的內都難以恢複了。謝寶清等人不負朕望,屢挫建奴,揚我大明國威,忠心可嘉啊!”

  內閣首輔溫體仁恭維道:“正因為皇上聖明,才能得此賢臣。”

  眾大臣接著恭賀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禎很是受用,這樣的場麵也就登基那會兒和鏟除魏忠賢的時候,才有這樣百官同賀的場麵。

  “謝寶清謝愛卿公忠體國,屢立大功,朕心甚慰!升順天府京府丞副使謝寶清為順天府尹,加兵部右侍郎銜。賞內帑銀五千兩,賜蟒服一套,玉帶一條,蔭一子錦衣衛百戶!眾卿可有異議?”崇禎道。

  崇禎還等著這些人掃平遼東呢,到時候軍功一大把,擔心功高不賞,就不賜爵了。

  盧象升兩賜尚方寶劍,轉戰半個大明,屢立戰功到現在還沒賜爵。

  “臣等無異議!”

  雖然大家都羨慕謝寶清官運亨通,但誰叫人家運氣好呢,攤上那麽能打的宛平縣團練。

  崇禎點點頭道:“謝愛卿回來之後,朕要在平台召見他。”

  接著又道:“宛平縣團練總兵王越,起於微末,練兵有方。朕決意賜王越同進士出身,領兵部郎中銜,整飭順天府各縣兵備,組建一軍。另蔭一子錦衣衛總旗。”

  王越的賞銀就算了,那家夥太有錢了,賞不起。雖然還沒成親呢,先蔭一子再說。

  崇禎話音剛落,內閣次輔禮部尚書薛國觀道:“皇上不可,京師沒有設立兵備道的先例!何況京師已有京營,不必另建新軍。”

  戶部尚書侯徇也出班道:“皇上,現在國庫空虛,難以支撐再建新軍之響啊!”

  眾臣皆道:“請皇上三思!”

  崇禎怒道:“京營?京營是什麽情況,莫非以為朕不知嗎?”說著他用目光掃向眾臣。

  眾大臣都心虛地躲避崇禎的目光,崇禎道:“如果京營可持,怎會讓建奴如此猖狂?每次建奴入寇都要征調各軍入援。別以為朕不知道京營是何狀況,朕意已決,眾卿不必再說了。”

  京營已經糜爛到何種地步,崇禎一清二楚,如果要整頓,牽扯太多,他也無奈。所以不如再另建一軍,宛平縣團練的戰績讓他覺得很放心。

  工部左侍郎劉宗周出班道:“臣彈劾兵部尚書張鳳翼溺職中樞,胡騎闖入,偵探無聞,調援不速,幾乎束手待斃。事敗之後又自請督師,卻遇敵即避,未經一戰,至京畿殘破。臣以為不懲其罪,則朝綱難複!”

  接著又有十幾個朝臣出班彈劾張鳳翼,接著連宣大總督梁廷棟也一起彈劾。

  崇禎也對張鳳翼不滿,用眼一掃群臣問道:“怎麽今天沒有見到張鳳翼?”

  溫體仁硬著頭皮道:“回皇上,張鳳翼和梁廷棟因懼怕朝廷追責,已大量服用黃麻近一個月了,現已積重難返,毒入骨髓矣。”

  崇禎哭笑不得:“這,這就是我朝重臣?這就是大明的邊關總督?有自殺的膽量,卻沒有拒敵的勇氣!可笑啊可笑!這也怪不得賊虜如此猖狂,滿朝束手無策,結果還是小小的宛平縣團練解了京師之危。”

  溫體仁奏道:“皇上,梁廷棟一死,則總督出缺。宣大為邊關重地,需盡快物色總督人選。”

  宣大是京師北方的屏障,這次韃子入寇就是由宣大而來。總督梁廷棟不但毫無作為,連向京師示警的工作都沒做,簡直昏庸透頂。

  所以一定要有一個忠誠敢戰的人出任了。

  崇禎沉吟片刻道:“盧象升已經進京,就讓他出任宣大總督。”

  接著又問道:“兵部尚書的缺,誰人能夠擔任?眾卿可有人選?”

  吏部右侍郎劉宇亮出班躬拜道:“啟稟陛下,臣舉薦原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禦史楊嗣昌,出任兵部尚書。”

  次輔禮部尚書薛國觀出班道:“陛下,楊嗣昌確實有能力擔任兵部尚書,隻是他目前丁憂在家,不宜任職啊。”

  兩屆兵部尚書的無能,讓崇禎失望透頂。雖然楊嗣昌的能力不錯,為慎重起見,他道:“這個事情,容朕考慮考慮再說。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