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 煤礦(求推薦票求收藏)
作者:九禎      更新:2020-03-02 23:06      字數:2132
  這幾次戰鬥的俘虜也不少,俘虜總數都超過了民團兵力了,所以必須妥善安排。

  “至戰爭結束,共俘虜韃子三千六百二十一人,其中傷員一千三百多人。俘虜原明軍一千二百零七人,傷員三百多人。昌平那一戰的俘虜,我們都交給了官軍,所以沒有算在內。”李子雄向王越匯報道。

  王越問道:“這些傷員都送到老田那裏了嗎?”

  “是的!”李子雄笑了笑道:“田德保都在抱怨了,說他們就幾十個人,根本忙不過來呀,這幾天每天都在死人。”

  王越想了想道:“明軍的傷員,讓他用點心,畢竟我們都是大明的子民。至於韃子傷員,讓他放開手腳練吧!本來都是該死的,能救過來的,就算是他們的運氣。”

  這些傷員就是王越送給這些現代醫學初學者的標本,用來讓他們刷經驗值的。

  起點城醫院也在建設中,樓高五層,按現代縣級醫院布局。不過其中的設備儀器齊全,基本可以達到三甲標準。

  醫院預計十一月初可以竣工,所以現在隻能在活動板房先湊合著。設備儀器藥品雖然都有了,但原大明郎中們的水平連剛出校門的實習醫生都趕不上,超高的死亡率難以避免。

  李子雄皺著眉頭道:“這麽多俘虜如何安置?”

  王越道:“這樣吧,我們留兩千名韃子和八百明軍俘虜。隻留青壯的,剩下的老弱病殘俘虜,通通送給朝廷,過幾天謝大人他們就會過來。”

  李子雄問道:“韃子俘虜好說,俘虜的明軍好多都是有軍籍的。朝廷知道了,可能會過問。”

  王越笑著道:“他們做過降兵,應該不會有人關注他們了。”

  按照明朝的軍法投降過的兵,被抓住是要殺頭的。不過明朝的做法又很混亂,數量少了就殺頭,數量大了就招撫,也就是說變通的方式有很多。

  他接著道:“我們現在很多地方都要人,就讓這些俘虜做苦力吧。韃子無期徒刑,就讓他們做一輩子,我們不殺他們已經夠仁慈了。明軍區別對待,罰他們做五年苦役,月薪一兩。這些明軍五年後表現好的釋放,想加入起點城的,我們歡迎!”

  李子雄笑著道:“這一兩的月薪都比他們軍餉高了。有的說是有一個月一兩五錢,實際發到手的五錢都沒有。”

  王越點頭道:“遼東軍的軍餉是官軍中最高的,大約三到四兩。我們發給明軍俘虜一兩薪水,既可以穩定他們的心,也可以培養他們在俘虜中的優越感。從而讓明軍俘虜去管理韃子俘虜,這樣我們就可以用少量兵力來看管他們。”

  李子雄恍然道:“這的確是個好辦法,我還正為看管這些俘虜發愁呢。”

  “讓他們都去石景山工業區製磚去,馬上就要用到大量的磚,這些人正好派上用場。”

  起點城近期使用的磚塊,已經開始用液壓式製磚機製磚。用石粉、沙子、石子、水泥等為原料,加水攪拌,通過製磚機械高壓壓製出水泥磚、空心砌塊或彩色路麵磚等。

  這種設備也就是大家所說的免燒磚機,也就是說生產出來的水泥磚或空心砌塊,不需要燒結,通過短時間的晾曬就可以出廠。

  不過這個工作汙染大,也很辛苦,正好適合俘虜來做。馬上要建的水泥廠,也將用俘虜作為主力。兩千八百俘虜加製磚工人師傅,三千多人可以操作四百多台製磚機,日產最低也能達到一百萬塊磚頭。

  起點城的水泥用量很大,還好後世的京城和申城規模龐大,建築工地到處都是,拚湊出起點城這樣規模的建築材料並不難。

  他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無論他從哪裏回後世,總是在原來那個小區門口。從小區附近傳送過來就在起點城原來的地方,如果從小區附近以外的地方傳送,就會到達明朝相應的坐標。

  雖然第一次因為無知,從現代一頭栽到明朝的鬆江縣水稻田裏。但這樣也好,省的自己從明朝隨便回現代,一不小心撞到高樓大廈上,明朝可沒有GPS啊。

  王越都是在現代找到整車的水泥和磚頭,傳送過來的。還好有王鵬遠訓練的一大批司機幫忙,才能完成這麽龐大的任務。這就造成起點城有點車滿為患了,停車場內各種類型的大貨車,已經接近萬輛了。

  雖然車子出了故障省的修了,直接拖至堆放場地,以後還可以拆了配件讓人學學維修,但起點城的負擔還是不輕。

  還好戰爭打完了,大部分車輛正在向石景山轉移,正好緩解起點城場地不足的問題。

  王越傳送量最大的磚頭和水泥,磚頭即將能夠完全自產,水泥的生產就要提上日程了。

  水泥由石灰石、粘土、鐵礦粉按比例磨細混合成生料。然後進行煆燒,一般溫度在1450度左右,煆燒後的產物叫熟料。然後將熟料和石膏一起磨細,按比例混合成普通矽酸鹽水泥。

  石灰石和粘土可以在石景山就地取材,鐵礦石需求量不大,密雲那邊很快就能提供。那麽需求量最大的就是煤炭了,尤其是到了冬季取暖用煤也不是小數字。

  京師百姓用煤都產自門頭溝,門頭溝位於宛平縣內,那裏官辦私辦的煤窯都有。但產量根本不可能滿足王越的需要,畢竟他玩的是大工業,所以煤炭開采還是要自己來搞。

  後世的門頭溝洪水峪地區,是到民國才開始煤炭開采的,到了新世紀有人私自采用露天開采方式,年產量竟然達百萬噸,這還是在偷偷摸摸的情況下取得的產量。

  露天開采隻需要爆破,剝離山體,破碎煤層,挖掘裝載即可,所以正好適合王越。他把用現代地圖標注的洪水峪方位圖交給了偵查連,讓他們去摸一摸當地的情況。

  到了明末,官府對礦山開采已經放鬆。尤其是崇禎朝更是撤回了大量礦監的情況下,王越的開礦之舉不會受到什麽阻撓,再說他也不怕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