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一出兵北境
作者:不癡如醉      更新:2020-04-12 16:09      字數:2234
  金鑾殿內,群臣們的表情都有些複雜,私底下七嘴八舌的討論著。龍椅上的男子也陷入了沉思。

  “袁愛卿的意思是派兵壓製北境的那些胡人?”

  龍椅上的男子終於開口說話了,語氣中帶有一絲訝異。

  “是,臣之前勸阻陛下不要動兵是為了防止勞民傷財,如今又主張出兵,也是為了我大晉的子民。”

  袁雪霆臉色十分凝重,一旦發起戰爭,朝堂上他的話語權就要降低幾分,雖然十分不樂意,但是這也是無奈之舉。

  一旁的王世充有些驚訝,但是他控製的很好,臉上沒有出現一絲波瀾。他沒想到袁雪霆這個老狐狸竟然要出兵北境。

  “袁愛卿的意思是?”

  “回陛下,如今葉狂生死於北境,江湖中不少兵家的子弟重出江湖,如果此時不壓製著北境,我怕之後江湖會亂了套子。”

  如果不出兵北境,那邊中原江湖裏的那些兵家子弟萬一被策反了,為了報當年之仇,可就麻煩了。

  龍椅上的那個男人點了點頭,他也想到了這個問題。

  “北境想要收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仍是要從長計議,但是我們可以派兵天門關,加強對邊境的防護。”

  說到這裏王世充就明白了,原來袁雪霆是怕江湖中兵家子弟被北胡奸細蠱惑,從而倒戈相向。

  不過王世充有些不明白了,這個袁雪霆權傾朝野,迫害忠良,怎麽會誠心誠意為朝廷辦事呢?

  袁雪霆其實也是十分無奈,葉狂生死哪裏不好,死在北境,這如果不對北境多加提防,到時候中原就遭殃了。

  中原遭殃他無所謂,但是他是當朝首相啊,到時候北胡鐵蹄南下,矛頭絕對直指他和龍椅上的那個男人,到時候自己上哪逃命去。

  一邊是性命一邊是權利和金錢,袁雪霆最終隻好選擇提議出兵北境,雖然這會導致自己少撈很多油水,但是至少還能安穩的過日子。

  “嗯,朕也是這麽想的,不過這葉狂生怎麽會死在了北境呢?”

  滿朝文武此時全部安靜了下來,原本對於出兵一事還有爭議的他們,此時也想到了這一點,葉狂生死在了北境。

  即使是在官場中爛掉根的那些人,此時背上也直出冷汗,你問他們什麽,一問三不知很正常。但是問他們要不要命這種問題時,他們的腦袋絕對比誰都清楚。

  “我讚成首相大人!”

  “我也是!”

  “我也讚成!”

  一

  滿朝文武紛紛表態,支持袁雪霆提議的出兵北境,加強對邊關的把控。

  袁雪霆沒想到自己這個提議會有那麽多人讚同,以往那些反對派都是默不作聲,私底下寫奏章狀告自己一把,如今他們卻像變了一個人一樣。

  “臣也同意袁首相的提議。”

  此時原先一直沉默寡言的王世充,也在這個時候開口表態了。

  王世充讚成的是加強對邊關的鎮守,而不是讚成袁雪霆這個人。

  袁雪霆撇了王世充一眼,後者麵無表情,這讓袁雪霆有些納悶了。

  這是表示站在自己這邊嗎?但是好像又不太像?

  袁雪霆感覺有些奇怪,這個老狐狸此時眼裏隻有權力和利益,其他的壓根不放在心上。

  “好,此事交給兵部唐尚書處理,切莫讓朕失望啊。”

  “臣遵旨,謝陛下。”

  唐尺鏡急忙跪下,在他眼裏新君雖然不如先帝,但是好歹也是有一些氣魄的。這讓他很是欣慰。

  “朕自知不管是才學還是認知,都不如各位愛卿,今天朕很是欣慰,希望日後有關於王朝要事,眾愛卿多多發表自己的言論。”

  龍椅上的男人此時心情十分喜悅,在他上位這幾年內,朝廷裏就那麽幾個聲音,這讓他這個做皇帝的很不是滋味。

  殿內的群臣表情各不相同,有欣喜的、也有苦笑的。他們這些人哪裏敢亂說話,一旦說錯話後果可是不堪設想的。

  新君資曆尚淺,加上先帝離世時又將其囑咐於袁雪霆,所以皇帝特別相信袁雪霆的話,這也導致了袁雪霆在朝廷中有著非凡的地位。

  袁雪霆看了唐尺鏡一眼,笑了笑:“有勞唐尚書了。”

  “哪裏敢,首相這句話太客氣了。”

  唐尺鏡語氣十分平淡,在他看來袁雪霆這個老狐狸就是怕死,要不是擔心性命問題,怎麽可能建議出兵北境。

  王世充略有深意的看了唐尺鏡一眼,後者注視到王世充的目光,點了點頭。

  對於王世充,唐尺鏡說不上有好感,但是也不會存有惡意。

  半聖這個名聲不是誰都擔得起的,更何況還是半步儒生,唐尺鏡相信王世充不是袁雪霆這種小人。

  早朝很快就散了,群臣陸續退朝。當王世充準備離開時,發現唐尺鏡正在門外站著。

  “先生,先前錯怪你了。先生能有這份膽識,我相信絕對不是趨炎附勢之輩。”

  唐尺鏡竟然破天荒的向一位文人低頭,這如果被外人看到,絕對會驚訝的五體投地。

  唐尺鏡先前找過王世充一回,因為他得知王世充曾是那人的至交好友,結果那天的談話有些令他失望。

  問起朝局,王世充閉口不言。問起邊境之事,王世充也隻是搪塞過去。這讓當時的唐尺鏡差點要打人了。

  從軍伍出身的他,原本就是一個糙漢子,特別討厭讀書人那些文鄒鄒的話語,而王世充給他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位臭儒生。

  然而早朝上,王世充的那句話,透露出一股自信和不容拒絕的意味,這讓唐尺鏡對他有些刮目相看了。

  “唐大人說笑了,在下隻是一個讀書人,朝政之事不方便摻合。”

  王世充也明白了唐尺鏡的意思,估摸著對方已經認同了自己。

  “我是個粗人,之前有眼不識泰山,請先生莫怪。”

  聽了王世充的暗示,唐尺鏡更加能確定他的意思了。

  “先生大才,不想惹禍上身我能理解,之前是我唐突,先生不介意的話來我府上一敘。”

  “正有此意。”

  這次王世充沒有拒絕,畢竟出兵北境非同小可,他有必要好好與唐尺鏡談談。

  兩人一同離去,此時的朝堂開始出現了一些難以發現的變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