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道德風氣(2/2)
作者:打開      更新:2020-04-11 03:14      字數:2181
  158

  …

  最終,諸夏下達了一個命令,一日不交出所有蠱惑人心者,一日不給飯吃,看看誰熬的過誰,對待他們,必須要逼急他們,才能有勇氣奮起反抗貴族。

  這些百姓也停能忍的,足足餓了兩天,實在頂不住的情況下,終於有人出麵,那些貴族憤怒和不敢置信的目光下,被百姓交出,生怕不夠,還將所有有印象的交出。

  諸夏這才令他們飽餐一頓,旋即將他們分別送往各地,此事總算結束。

  諸夏針對這些難民,進行軍事化管理,按照軍隊的軍製,對他們進行整編,其中負責開鑿運河的男性,還會每周分批次抽出一天時間用來軍訓。

  第一批來漢國的,在得知漢國政策後,大部分百姓已經露出希望盡快通過審核的意向,諸夏順勢推出貢獻製度,首先將可以量化的勞動進行量化,標上數值。

  根據昨天的工作量,決定今天的食物分量或質量,妄圖偷奸耍滑者,不僅要餓肚子,還會被關禁閉,關上幾天小黑屋保準老實了,膽敢反抗者,立馬被拖出去一陣胖揍。

  又是一批新的難民抵達,喝粥、洗澡、發新衣、診病、分配至各地,一套流程下來,平郭縣的張遼,也到了地圖中的地點。

  張遼按照諸夏的命令,從營縣諸葛瑾那裏調來猛火油,將那山穀以及山穀內的士子,直接夷為白地。大火三日三夜不休不息,汶縣城牆上隻看到一道黑霧纏繞的火龍在遠處仰天長嘶,氣勢駭然。

  很多百姓不明所以,有好事者意圖前去查看,卻被張遼黑獅都所屬騎兵阻攔,聲稱,漢國黑獅都為了汶國的安全,正在剿滅山穀中藏匿的山賊,請勿靠近,以免誤傷。

  此事傳入汶國,不知情的,信以為真!知情的,則噤若寒蟬。以前他們為了自己的土地以及利益,如今有另一條路保全利益,自然不敢說什麽,唯一證明他們選擇的,唯有這兩日捐獻糧暴增現象。

  時間眨眼抵達八月多,陸陸續續百姓被運回漢縣,總人口達到了五十萬戶,以存糧以及捐獻糧,漢國成功讓所有難民存活下來,並且已經住逐步進入正軌。

  各縣官吏開始下鄉收糧,諸夏開始在國內設立保護價,鼓勵商賈購買本土糧食,一些商賈認為價格太貴,會讓他成本提升,本著多賺些利益的想法,他們前往汶國購糧。

  然而,當他們抵達汶國時,卻赫然發現,此地糧價居然比漢國還要貴,但市麵上,糧食依舊一石難求,八月可是豐收之月,不是最難熬的冬天,往年這個時候,糧價低的一塌糊塗的好吧!

  就在這時,這些商賈好不容易找到一處,價格最便宜的米鋪,卻得知,這個商鋪是專門為身在汶國的漢人服務的商鋪,以國內價格加上一成運輸費,每季每人可以購買的糧食是固定的。

  這些商賈隻能悻悻而回,在漢國本土收購糧食,甚至從漢國購進糧食,然後在運去汶國賣掉。

  而糧食建立保護價後,農民的利益得到保障,使大部分農民得到了大量錢財,當然,這種收益比起商人來說還是不值一提,但對於農民來說,已經很了不得了。

  當然,農民有了錢,會先存起來,精打細算,偶爾看著孩子實在眼饞,才給他們買點零食。

  而於此同時,大量士子湧入漢縣,一時之間,整個漢縣,充斥著兩種截然相反的精神麵貌,比起上一次第一次科舉,第二次,這些士子就收斂許多,沒有再出現腦殘之徒,就算對這些農民也是禮遇有加,謙和之姿。

  原因還是當初諸夏設計的加分減分,生怕諸夏又設置出什麽隱藏,因為自己一時不當言辭舉止而受到扣分。整個漢縣一時之間,到處都是謙謙君子的做派。

  不管這是不是真情實意,但是至少做了表麵功夫,不像後世部分人,甚至連表麵功夫都爛的做。至少因為諸夏的一些意外舉動,使整個漢縣的治安水平達到頂尖。

  一些小偷小摸,立刻會被群情激奮的士子拿下,其中部分人,一開始為了分數,但不知為什麽,在聽到那一聲聲的感謝後,心裏生出了一種不知名的滋味。

  第一次,第一次得到別人的感激。

  這種感覺真好!

  抱著這樣的念頭,這部分人不再為了分數而幫助,而是享受幫助別人的感覺,一種被認同的感受。

  一時之間,整個漢縣的道德治安達到巔峰,甚至和病毒一樣,開始不斷擴散感染,不斷感染到其他人。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感覺很無聊,但為了分數,頂多順手表現表現,不會去冷嘲熱諷,不會去打擊,倒也變相的提供了生存的土壤,改善當地百姓眼中士子的形象。

  在衣食豐足的情況下,以及士子的幫助,漢縣頗有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趨勢,道德水平在正確的引導下,正在默默上升。

  而內閣以及秘書閣則忙了,這邊剛剛將難民安排妥當,一抬頭一看,已經臨近了九月份的科舉,不知道多少人在盼著這一天的到來。

  從頭到尾沒有絲毫的喘息之機,諸夏安慰道,等忙完了這一陣,就可以清閑下來了!

  大量的士子摩拳擦掌,就等著好好發揮一場,這一次那些寒門士子不再矜持,第一次科舉的事情他們可都聽說了,不僅因為彎不下腰去工作,導致減分,結果和商賈的合同更是出現大量陷阱,現在當初那批士子,現在還在為那些商會工作,悔恨不已。

  所以這一次的士子再也不敢端著架子,沒錢了就去工作,用辛勞換取的錢財,他們花起來非常舍不得,在圖書館更是逼迫自己強行記下內容,這樣節省錢財。

  整個國家士子風氣為之一肅,根據漢國的用人標準,在潛移默化的轉變自己,因為他們很清楚,不變的下場就是被淘汰,唯有讓自己適應漢國,才能讓漢國重用自己。

  對於這樣的變化,諸夏還是很欣慰,很樂意看到的,也是他始料未及的。

  這樣下去,說不定還真的再現強漢時期的士人風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