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淳於娶妻(1/2)
作者:打開      更新:2020-04-11 03:14      字數:2212
  157

  …

  這裏不是後世,諸夏不需要顧忌任何媒體,所有受貴族、士子蠱惑,意圖離開集中營的百姓,在漢國再三警告不聽的情況下,立刻被殺死。

  為此,諸夏損失了一千多人的勞動力,這筆賬是要計算在那些藏在人群中的,那些貴族和士子的頭上的!

  在鮮血的威脅下,所有人冷靜下來,這才意識到,若非漢國,自己早就餓死、淹死了,漢國讓他們以工代賑,是給他們一條活路,頓時心中悔恨交加。

  諸夏繼續傳令:“交出所有蠱惑人心者,否則送回黃河。

  那些貴族和士子負隅頑抗,企圖繼續鼓動百姓,亦或者縮著頭,當縮頭烏龜,佯裝自己並沒有蠱惑他人。

  卻被百姓看透,但長期以來的儒家教導,讓他們沒有膽量對貴族和士子動手,隻能冷漠的看著他們,在心中痛恨他們,然而這卻助長了這些貴族和士子的氣焰。

  直接導致這些貴族和士子,想要坐地起價,想要和漢國談條件,認為不論那個國家,治理這些賤民,都需要他們的輔佐。

  而諸夏得知後,並沒有理會,而是聽著甘寧的匯報。

  經過數天的緊急救援行動,已經救起了大半的難民,剩下的三十九萬,因為饑餓、疾病、災難死亡了近六萬人,傷亡是不可避免,對此諸夏也無能為力,剩下的三十幾萬,有過半流竄到其他國家。

  有些侯國漠視百姓,有些則極其迅速的進行救援,其中自然少不了貪腐,救援的資金下發到當地,往往十不存一,若是縣官員慈悲心腸,自然全力搭救,若是心黑,往往會聯合當地貴族,以高價購買陳米,甚至直接貪墨。

  “興霸,這些天辛苦了,數百次往返,也是夠嗆的!不過還得勞煩你繼續搜救難民,宣傳漢國政策,另外還要麻煩你去一趟徐州或者揚州,購買一些糧食以及雙季稻。

  諸夏對甘寧有些感激,數百次往返,非常辛苦的,根本沒有多少睡覺時間。而甘寧手下的士卒,一雙手腳,險些泡爛,那模樣諸夏見過後,再也無法忘卻。

  更可恨的就是那些百姓,不知感恩,居然受人蠱惑,居然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如何不令諸夏火大?

  “為君上效死,我等榮幸之至。

  “如果遼東運河建立,遼東郡,特別是莊河縣、遼河平原一帶,就可以大規模栽種水稻。東北大米那可是大名鼎鼎,而目前吃的粟米,也就是小米。

  當然它在現在還有一個名字,那就是稷!

  社稷的稷!

  社:代表土地稷:代表糧食,聯係起來便是社稷。

  當然,還有一說,稷代表的是高粱。

  雖然遼東這裏是單季稻,但因為環境、日照問題,讓大米變得更加營養,更加美味。

  當然,遼東郡不能雙季,不代表永春島不能雙季!

  “你轉告寧複,讓他別著急,等這事過去了,再送他去薊縣,你也順路打探一下情報,盡量得到當地地圖。此外,如果出了變故……諸夏想到寧複,輕聲對著甘寧細語。

  “喏!請君上放心,臣知道該如何應對。甘寧露出一個了然的神色。

  原本諸夏打算秋收後,就盡起大軍攻伐昌黎,但是中途橫生波折,黃河忽然泛濫成災,大量難民,讓漢國再一次進入消化不良的境地,根本抽不出足夠的糧食和官吏。

  這一年多以來,數批興漢學院畢業的人投入到漢國各地,卻連一絲水花都沒有濺出,有的,隻有一圈圈波紋,默默無聲的覆蓋整個漢國,為漢國付出。

  淳於意培養出了一大批懂得粗略醫術的學生,同樣分配到各個村莊,同時,多多少少,也將他的精神,傳播到漢國各地,醫者仁心,不懼權貴。

  並且在諸夏的要求下,進行科學性醫治,進行積累、試驗、整理出體係。

  值得一說的是,淳於意前兩個月,看上莊河衛,衛正許傑的妹妹,許蓮,而許蓮實際上才17歲,但許家找到了民政部,說是當時誤報了,給修改成18歲。

  對此,諸夏默默的削了徐傑十畝軍功田,以及一年的俸祿,作為懲戒。明麵上沒有揪住不放,掃他們的興致,當然,諸夏也沒去參加婚禮,表明自己的態度。

  而徐傑得知後,反而露出一抹笑容,他因為救援平郭縣,得了十畝田獎勵,此刻被削去,並沒有太大折損,而他卻因此和淳於意搭上關係。

  淳於意和許蓮是師生戀,兩人情投意合,許傑一家人也很意外,淳於意深得諸夏看重和信任,而且也沒有蕭何等人敏感,他們考慮了一會也就欣然同意了。

  話歸正題,諸夏送走甘寧,陷入深深的糾結,大量流民,讓他抽不出手去進攻昌黎,因為他需要熬過開頭這段人思浮躁的時期,等難民對漢國生出認同感、歸屬感,他才能繼續動兵。

  天機樓的壓力很大,以前總共三十幾萬人,現在這才幾天,人口忽然不暴增至近百萬,根本忙不過來,一邊要及時監控難民輿論、扭轉輿論、對其宣傳漢國,一邊還要通過蓬萊城,對整個青州建立情報網。

  當諸夏繼續關注集中營事件,發現這些百姓根本沒有勇氣去針對那些貴族時,忽然心中好痛好痛,儒家就是一群禍害。

  諸夏忽然對漢武帝很複雜,一方麵他卻是給了這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另一方麵,獨尊儒術,禍害了炎黃子孫數千年。

  而儒家為了確保自己的地位,一味的打壓其他家派。

  到了後來,他們自以為,不管誰治天下,都少不得他們,所以他們對明帝的請求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做後李自成來了,將他們殺個精光,還搜出了大批的白銀。

  不可否認,儒家也有實幹派,也有真正的謙謙君子,但是到後麵就已經完全變質,宋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更是重文抑武,八股文的出現,導致實幹派成了鳳毛麟角。

  原因?

  因為自己的黃袍來的不正,害怕重蹈覆轍。

  所以說,因為害怕,而不去做,甚至不許做,因為一家的江山和安危,所以要讓炎黃子孫,用數千萬的性命去償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