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多方議論
作者:默默寫書的狼      更新:2020-05-09 23:31      字數:2203
  能在這樣的名望之後手下做事,也是不少人的追求。司馬朗也是其中之一。

  “這個司馬徽,伯達了解多少?”楊修還是念叨著這個司馬徽,又不是司馬氏的人,他一點底細也不知道,司馬朗應該是知道一些的。

  司馬朗緩緩說道:“這個司馬徽,今年二十有一,熟讀兵法,深諳道學、經學,無所不精,是個大才。就連龐德公都指點自己的侄子去往學習,更有徐元直、崔州平等,都曾與他有過交談,這幾人可都是在甲榜之上的。”

  這麽說起來,楊修的興趣倒是起來了,“這人現在在哪?”

  “這個在下不知,但偶聞陛下也在找他,似乎是消失了。”

  楊修看著司馬朗,剛想喝茶,就這樣愣在半空中,然後才喝了兩口,“這倒是高潔之士。”

  “德祖覺得陛下能否請來?”如此大才,是個主君都舍不得吧?司馬朗如是想著,接著又說道:“這個司馬徽於十日前科考結束,便消失了,連徐元直和崔州平等人都不知道去向,最後見一麵的是諸葛子瑜和龐德公,他們一個說是往北,一個說是往南,陛下也頭疼了。”

  楊修緩緩說道:“你覺得陛下如何?”

  司馬朗認真的看著楊修,“私下評議陛下,德祖不怕陛下怪罪?”

  然而楊修隻是笑一笑,指著司馬朗說道:“你們司馬氏還真是閉門不出,連京城市井小民都能談論陛下,我們又有何不可?陛下心寬,不少人都曾諷議陛下,陛下不僅沒有怪罪,反而讓人把他的話記下來,然後和曹丞相討論。”

  “但我聽說,陛下原先癡情於唐皇後,四年未曾納入姬妾,在下原以為是個不喜美色之人,卻不想這皇後有嗣之後,因董卓之孫而恕其叛逆之罪,又因寵愛吳懿之妹派遣數萬軍隊前往益州,插手這益州之事,這非明君隻所為。”

  司馬朗一口氣說了很多,楊修隻是聽著,等到他說完了,楊修這才說道:“伯達還是有些見識淺顯了。”

  “德祖有何高見?”

  楊修緩緩說道:“恕董卓之罪不隻因董妃,伯達請思,涼若無董卓,誰人更熟其事?涼境諸事繁多,且時有戰亂,若無董卓,誰人可守?是也不是?再有,陛下恩威並施,諸如李儒、呂布、李傕、郭汜之徒,分調各地,各委重任。諸將皆是苦寒之地搏殺而出,威名非虛,皆有其實。其呂布,武壓關、典、許三將,而陛下愛此三將更似唐後,若呂布忠心於陛下,乃陛下之助力。文有潁川名士、荊襄名士,還有司隸世家,文武興盛,中興之相也。”

  司馬朗聽的點點頭,“我等該如何?”

  “輔佐之。”

  楊修接著又小聲說道:“伯達可別到處亂說,陛下在下棋,一盤大棋。”

  “德祖的意思是陛下在演戲給人看?那他寵幸後妃,也是假的?”

  “假的,假的,都是想要引起一些人的反意,他好伸手處置。”楊修繼續說道:“你以為陛下插手益州是為何?益州沃野千裏,天府之國,若陛下得到這一方的助力,那日後之事可是方便了許多。”

  司馬朗點點頭。其卻如此,當初漢高祖也是從這裏打出去的,可見益州的重要性。

  “陛下如此深謀遠慮,有賢君之相。”司馬朗聽完之後,由衷的說道。

  “說了這麽多,你該說司馬徽在哪吧?”

  “德祖,我是真的不知道啊。”

  然而此時,在一葉扁舟之上,一個少年正在垂釣,兩個小娃娃在看書,手一抖,“又是一條大魚,咱們晚飯有著落了。”

  “先生,您讓我們寫的東西都寫好了。”

  少年點點頭,“你們都寫錯了。”

  “先生還未看。”

  兩個娃娃都不服氣,但接著卻又自己反思去了,又互相交換著看了一眼,“如出一轍,還有哪裏未曾思量?”

  “你們可知我為何會帶著你們遠遁?”

  “先生不想入仕?”

  “陛下非可輔之君?”

  兩人各自不同的答案,但都被少年搖頭,“陛下不需要我。”

  “可是陛下派了不少人來找先生。”

  “你們還是隻看到了表麵,我若是入了陛下的朝臣,這一輩子,可就逃不脫了。”司馬徽用刀剃著魚鱗,剛到一半,就放下了手裏的刀,“終究沒逃過啊。”

  諸葛亮與諸葛均不解,但諸葛亮很快就反應過來了,“您的意思是,陛下已經找過來了?”

  他們臨走的時候可是遍布疑雲,若是找,沒有一個月可是不可能找到的,怎麽可能這麽快就被人發現了?這陛下是有多厲害?他們此去的可是涼州,而且是逆著渭水而上的。

  而司馬徽繼續說道:“剛才讓你們論陛下所行之事所有的深意,你們都隻是寫了大概,未得精髓。”

  “諸葛均寫的是陛下好美人,無遠誌,卻又重文臣武將,是也不是?”

  “諸葛亮寫的是陛下以好美人為由,使諸侯懈怠,互相攻伐,最後一統,是也不是?”

  兩人其聲說道:“拜服先生。”

  “都錯了,你們日後自行琢磨吧。你們也別得意,以後你們在他死後還要被他擺弄,走吧,等他們追上來吧。”

  司馬徽又繼續剃著魚鱗,“你們繼續看書,繼續想吧,這陛下深不可測,我去過戲尚書、郭禦史、荀尚書等諸位大臣的府邸,那忙的叫一個不可開交,尤其是戲尚書那邊,剛成婚沒多久,就天天勞累,看我的都有些心慌,所造之物奇異怪形,卻頗有章法。”

  “聽戲尚書說,倒是有一個女子十分喜歡,是黃承彥的女兒,不過十歲的年紀,倒是時常去工部之地觀摩,十分的好學,陛下見了以後,你們說了什麽?”

  “說了什麽?”

  “諸葛氏有福,得此女,乃是天賜之緣。”

  諸葛亮微微一愣,“陛下賜婚了?”

  關鍵是,陛下隻是見了一麵,就賜婚給諸葛氏?

  “給你了,所以我帶著你們兄弟倆跑,但是沒想到,你們終究是跑不了。”

  一下午收獲了五條魚,都處理好了,一條大船就出現在了眾人的視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