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單筒望遠鏡
作者:半園      更新:2020-03-23 22:53      字數:2736
  金正隆三年六月,離辛無病到太醫院任職已有月餘,靉靆店也剛好開張,如此辛無病便不用每日去點卯,自有兩名上官周全,不過除了開業那天外,辛無病也沒再去過,而是由陳連的兄弟陳係打理。

  此時甜瓜成熟,辛無病便動起製作青黴素的念頭,便吩咐人去進了一大堆甜瓜堆在一件庫房的角落,並招呼人不準吃,還把那件房間封了起來。

  現在實驗室裏有郭雍、劉完素、馬從義、孫富春,他們帶領了十幾個學徒還在鑽研藥物精華提純的事情。

  目前他們也隻是能夠按照辛無病的方法還原了鎮痛丹等製作,但是原理還不甚清楚。

  這與中醫的基礎理論有關係,但中醫的經脈和穴位又是解剖學無法說清楚的,好在郭雍是故宋醫學院的學生,有詳細的《歐希範五髒圖》和《存真圖》的繪本。

  最難突破的是思維的禁錮,傳統的思想對屍體的看法和活人一般,是不容侮辱的,在曆朝曆代的刑典中也都有辱屍罪。

  還有就是對鬼神的敬畏,即便郭雍、劉完素、馬從義、孫富春也是極為相信鬼神之說的。

  因此辛無病隻能從中醫的思路去引導,將病因歸納為幾方麵,六淫、癘氣、七情、飲食失宜、勞逸、痰飲、瘀血、結石、外傷、寄生蟲、胎傳等,這些是被廣發認可的病因。

  針對這些致病原分析已有的藥方,同時將治療辦法與傳統的辦法對比,找出有效的部分,對於無效或不確定有效的記錄下來,再摸索。

  辛無病會無意中給一點提示,涉及到藥理學、細菌學、病毒學的基本原理,比如說,酒精消毒,就是為了防止癘氣入體,癘氣就是細菌和病毒。

  還有藥物服用後是如何經過五髒六腑,如何產生作用的,此時的理論認為這是五氣調和,陰陽調節,經脈貫穿,過於籠統和玄奧。

  辛無病提出先觀微妙之處,再究整體的建議,引導他們的思路往藥物在體內吸收、分布、生物轉化和排泄等過程去思考。

  似乎效果並不好。

  直到靉靆館開設好後,館中開始出售老花鏡和近視鏡後,辛無病突然想到,是該把望遠鏡和顯微鏡弄出來了。

  有了望遠鏡,如果配備給辛棄疾的歸一衛,對偵查大有幫助,有了顯微鏡,會讓郭雍、劉完素、馬從義、孫富春等人把精力放在對微觀的觀察上。

  而且,研製青黴素,有顯微鏡的幫助,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就是在菌株的篩選,這是光靠肉眼無法實現的,其次是觀察每一個樣本的有效性。

  望遠鏡和顯微鏡的製作又離不開辛牛兒的鐵匠鋪,現在他們打造的用來吹製玻璃的吹管可以縮小到小指粗細,采用的是卷合旋轉鍛打的方式,用鐵較少,管壁比較薄,還達不到十分均勻的水平。

  辛無病決定先製作伽利略單筒望遠鏡,於是便按照印象先畫好草圖,讓老周和辛牛兒嚐試打製,不過一開始總沒那麽容易成功,主要問題還是如何卡住鏡片,視鏡和目鏡用兩根粗細不同的銅管連接,中間的連接無法銜接。

  老周看了半天圖紙,問道:“小官人,你這東西非要用銅鐵做嗎?”

  “不用銅鐵做,怕不結實,你看,這水晶琉璃很容易損壞。”辛無病隨口回應道。

  “如果隻是怕水晶琉璃損壞,老仆建議你找譚木匠來幫你做,然後我再讓牛兒給你打一個銅殼子,當然你非要用銅做,老朽就和牛兒再琢磨琢磨。”老周拿著圖紙又看了看道。

  “對啊!先用木料做鏡筒,然後用銅皮裹著就行了,哈哈哈……老周,你這方法好!”辛無病聽得老周這樣一說,思路豁然開朗,看來還是不能忘了勞動人民的智慧,而且顯微鏡也可以先用這種方法做出來。

  想到此處,辛無病不由得大笑起來,連忙讓老周叫來給自家修房舍的譚木匠。

  譚木匠看了辛無病的圖紙後,想了想,便說道:“小官人,你這東西能做,我先做個樣出來,您看看合不合您意。”

  “走,我看著你做。”辛無病道,說罷攀著譚木匠的肩膀跟著他去了木工房。

  “牛兒,你說小官人又要做啥稀奇玩意兒?”老周看著辛無病二人離去,愣愣的向辛牛兒問道。

  “師父,這個我可不知,小官人的想法我們下人哪裏猜得到。”辛牛兒搖搖頭道,不過他心裏倒是一直記得辛無病交代給他的任務,學好打鐵管的手藝,以後有大用處。

  之前辛無病來讓他們打製銅管的時候,他還以為就是這事,現在看來還是沒有完成小官人的交代,辛牛兒不由得有些沮喪,看了看手中打製的各種大小的鐵管發呆。

  譚木匠是辛無病請來修房子的木匠,房子一直都在修,所以譚木匠便成了辛家的長工,譚木匠不到三十歲,有些顯老,看起來像四五十的樣子,抬頭紋深得能從裏麵翻出木渣子。

  “老譚,你這手藝還不錯,你帶了幾個徒弟?”辛無病看著滿屋的木工工具問道。

  這些工具有刮刀、鑿子、錘子、大鋸、墨鬥、拉鑽、駝鑽、鐵尺、锛、手鋸、平推刨、墨筆等十多種,許多辛無病並不認識。

  “會小官人,帶來三個徒弟,都是半大小子,無心學木匠活,都跑到廠子裏去磨料去了,說那個來錢快,又不費腦子。”老譚一邊鋸料一邊回道。

  “怎麽,這木匠夥計還沒人願意學?”辛無病有些奇怪,變問道。

  “可不是,這些年修了中都,修卞都,會木匠的都被抓得差不多了,要不是前兩年我手摔折了,被打發走了,不然現在恐怕就到開封去了,哎,也不知道我那些老夥計是生是死。”譚木匠一邊歎息一聲,鋸斷了一根手臂粗的圓料。

  “小官人,你看尺寸要多大?”譚木匠又問道。

  辛無病大概比了一次尺寸後,譚木匠便開始按照圖紙加工起來。

  雖然一隻手不太能用力,不過,這是小物件,譚木匠做起來也很快,而且動作十分熟練,先是用小推刨把原料推成辛無病所要的尺寸,再把木頭的一端固定好後,用駝鑽開孔,不多時一個中空的原木就成型了。

  然後是用鑿子和刮刀把中間弄得平滑,接著再用同樣的步驟加工出另一截細一些的中空原木,兩個的尺寸剛好是大的可以套進小的。

  在大的一頭,譚木匠鑿出來一個凹槽,不過始終無法把鏡片卡穩,此時譚木匠也有些撓頭,琢磨著如何把鏡片固定在兩頭。

  過了一會兒,譚木匠對辛無病說道:“小官人,您這圖紙我覺得得改改,你的目的就是把這兩片水晶平穩的固定在上麵是吧?”

  辛無病點點頭。

  “那就讓周鐵匠給打個銅帽,我按水晶的尺寸做兩個木圈當墊子,用銅帽把他們箍緊就行了。”譚木匠又說道。

  “嗯,這倒是個好辦法。”辛無病聽得譚木匠的想法後,確實比自己設計的在上麵直接開槽要可行,畢竟圖紙隻是自己想當然所畫。

  很快,按照譚木匠的想法,周鐵匠配合著打製了兩個銅帽,把兩端固定好,一個原始的單筒望遠鏡就做好了,辛無病拿在手裏看了看,發覺角度還有些不對,於是又與幾人開始調試,知道快晚上的時候,才成功。

  辛無病在一開始的時候並沒有注意放大鏡和凹透鏡的度數,加上調整的焦距有限,隻能看到一百米開外人的臉,不過這個時代第一個單筒望遠鏡,還是把做出它的幾人弄得目瞪口呆。

  拿著這個新鮮物件,辛無病回了房間,等著辛棄疾,準備給他一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