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試驗方法與二手販子
作者:半園      更新:2020-03-15 20:14      字數:3225
  劉完素,字守真,乳名天喜,自號通玄處士,河間肅寧人,時年三十有八,乃北地名醫,常年在民間行醫,金廷多次想聘其為太醫局太醫,不從。

  數日前,劉完素所在的博安堂被劉麟派人砸了,東家也不再敢收留,劉完素帶著家人本欲會河間府東高莊村老家,在路過良辛堂時見路人堵住了街道,一問才知,是山東的名醫馬從義夫婦到了,並在此免費施藥問診七日。

  劉完素本就是懸壺濟世之人,了解民間疾苦,又聽聞過馬氏夫妻之名,便毛遂自薦前去幫忙。

  辛無病聽說是劉完素來了,連忙一瘸一拐的跑來見禮,隻見此人生得濃眉杏眼,長須飄逸,頭戴素巾,身著儒袍,身材高瘦,看起儒雅不凡。

  “通玄先生來此,真是蓬蓽生輝,晚輩這廂有禮,通玄先生快請。”辛無病雖然行動不便,還是十分客氣見禮,劉完素之名,他在北地多次聽到,不亞於郭雍。

  “衙內客氣,某見馬從義伉儷到此免費施藥問診,此時有人數眾多,便尋思著來幫幫忙,倒是叨擾衙內了。”劉完素拱手還禮道。

  “先生高義,我大姨和大姨父昨日剛到中都城,今日就施藥,他們在登州時便是如此,倒是沒料到今日有如此多人,能得先生之助,無病感激不盡。”辛無病拱手道。

  “哦,馬家伉儷是衙內長輩,難怪衙內手藝這般高超,製出鎮痛丹,去風丹這等妙藥,是某眼拙了。”劉完素聽到辛無病如此說,有些意外。

  “先生哪裏話,晚輩後學末進,當不得先生如此誇獎。”辛無病客氣道。

  “衙內客氣,某等也不必再次客套,盡快安排某去幫忙便是,某家幾個侄子也是可以出一把力的。”劉完素說罷又指了指身後三個年輕人,皆是年輕後生,最小的與辛無病年紀相仿。

  “好的,先生請跟我來。”辛無病也不在客氣,便領著幾人到了良辛堂中與馬從義、孫富春夫婦認識。

  幾人稍作寒暄,孫富春便又辟了一處給劉完素坐診,如此人流有分減一部分。

  辛無病隻能在一旁站著,屁股還沒好,坐著生疼,隻得給孫富春等人打打下手,不過鎮痛丹和去風丹到成了消耗最多之藥。

  一天下來,馬氏夫婦也有些倦,他們對辛無病獨自研製出鎮痛丹這等良藥,甚是欣慰,畢竟是自己的親傳弟子,現在這般年近就能有此成就,今後在青囊之術上的建樹當是不可限量。

  在見識了辛無病的實驗室後,馬氏夫婦和劉完素皆如郭雍一般,有些詫異,畢竟傳統中醫是一門以《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等為基礎,融合道家學說為基本原理的學術體係,其實踐方法主要是歸納統計式的經驗論,有用性是檢驗的主要方法,於後世的西醫以藥理性研究為基礎不同。

  他們驚訝的不是辛無病研製出的藥方,而是辛無病的煉藥方式比較新穎,辛無病把有用的藥方進行了有效成分的萃取,引入了科學的思維概念,從相反的方向對方劑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後,再進行實驗性的驗證。

  此時的人們並非不具備科學精神,相反中國人是最擅於收集、整理、歸納感應信息的民族,隻是主流意識形態,不重視對方法論的總結。

  中國的傳統哲學儒釋道立足於宏觀,強調對自身的修行,重視對心靈的磨練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對方法論的總結並未成為一種主流,導致意識工具化的道路崎嶇。

  引入科學實驗的方法論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隻有通過可驗證的科學實驗,有助於建立起人們的科學觀念,才能激發人們去追尋其中的基本科學原理。

  辛無病在給眾人展示了如何用酒蒸餾出酒精,用酒精和醋酸與柳樹皮、白果白珠枝、葉等提煉出來的芳香油混合加熱後得到的鎮痛丹,辛無病采用的方法與煉丹相似,眾人也能夠接受。

  特別是醫用酒精,辛無病把百分之七十五的酒精交給孫富春,告訴她這是自己調配的最適合用來祛除毒物的比例後,孫富春便對辛無病這套煉藥方式產生了極度的興趣。

  郭雍已經學習了幾個月,也逐漸掌握了一些技巧和理論,雖然談不上深刻,但對辛無病提出的藥物有效成分的驗證,一直都在實踐中,在他看來這無非是改變了一種煎藥方式而已,但就是這種煎藥方式的改變,讓他產生了現代藥理學的基本概念,不得不說是一種進步。

  辛無病當然不會急於給這些都是他長輩的人物去普及所謂的科學知識,他隻是把自己的方法拋出來讓大家知曉,至於後麵的研究,以這些人的專研精神,辛無病並不擔心。

  於是辛無病第一個藥理實驗室在孫富春的大力建議下成立了,匯集了當時北地的幾大名醫,郭雍、劉完素、馬從義、孫富春,他們帶領了十幾個學徒,除了每日坐診外,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研究藥方的有效成分。

  良辛堂之事辛無病幾乎不用去管,更多的精力花在了酒樓和瓦舍的經營上,雖然被孫富春揪著耳朵說是不務正業,但見過王重陽後,孫富春饒過了辛無病的耳朵。

  馬從義夫婦本來就是耿京從山東請來的擔任九執的人選,現在辛無病有更重要的事情做,兩人也無話可說,良辛堂反而成為他們發展會員的地方之一。

  在任何時代懂點醫術都是極為有用的技能。

  馬從義二人還從登州寧海帶來了兩個弟子,一個名為劉妙通,一個名為邱通密,比辛無病還小了兩三歲,但二人卻是十分機敏好學,很快就成了實驗室的助手,對辛無病這種新的煉藥方法也充滿興趣。

  ……

  大半個月後,多日不見蹤影的端木義找上了辛無病,告知辛無病,端木家同意了辛無病的建議,做辛家的代理人,不管是現有的黃金酒、水晶琉璃和味中仙,就連良辛堂產的藥,端木家也要代理,這倒有些出乎辛無病的意外。

  “端木兄,為何你們連藥也要買,難道你端木家要做藥材生意不成?”辛無病問道

  “無病,你是真不知還是怎的,你家良辛堂的鎮痛丹、去風丹和白藥都已經被高價賣到塞外,現在都有人專門排隊來你家買藥,然後囤積到一定數量往中都以外地方高價賣出。”

  “就說這鎮痛丹吧,你賣十文一粒,你知道在其他州府賣到多少?一百文!這錢都被二道販子給賺了。”

  端木義解釋道,一副痛心疾首的樣子。

  “什麽?還有此事?”辛無病聽罷被驚的險些一個趔趄摔倒在地。

  “那可不,無病,先說好,這些要我們也都要代理,有多少買多少,還有以後你辛家的新藥我端木家也都要。”端木義趕緊又道。

  “等下,端木兄,此事我要捋一捋。”辛無病抬手道。

  端木義提供的這個信息是個新情況,而且是自己當初沒有預計道的,當然這與這幾種藥的療效有密切的關係,辛無病沉思片刻後,對端木義說道:“藥的事情,我需要跟我大姨和姨夫商量,主要是定價的問題,不如這樣,你可以擬定個章程出來,比如在中都鎮痛丹賣十文,在河間府賣二十文,依次類推,路途遠的地方當然要加上運輸的費用,也讓你有賺頭。”

  “還賣十文?無病,你就是明天提價到五十文,買的人一樣多了去,你幹嘛要把這錢白白送給別人賺去。”端木義不解的問道。

  “端木兄,你剛才所說之事,我之前沒料到,不過,這藥製出來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治病用的,賣五十文,一百文但讓沒問題,但普通百姓買不起,這藥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你也別瞪眼,藥材糧食都是能救命的東西,我辛家不能賺這種錢,適當的提價可以但是幾倍的漲價,決計不行,而且一旦我辛家漲價,這藥的培養就會引來無數人的覬覦,我真要賣到一百文,你說朝廷會不會不管?”辛無病說道,也不管端木義的臉色。

  辛無病煉製藥物的初衷還是位了給百姓治病,如果真要用來牟利,別說自己這關過不去,更別說孫富春和馬從義會同意。

  而且這幾種藥目前隻在中都銷售,定然會形成中間利益層,端木家正是看到這點,所以才會有打包代理的提法。

  “無病,你是想走量?”端木義又問道。

  “端木兄,這藥材走什麽量,難道還能當飯吃不成,就如此定下吧,對了,我還可以把原料交給你來做,怎麽樣,這樣你就兩頭賺錢,這樣夠意思吧。”辛無病輕笑一聲,說道。

  “你那能進多少原料,賺不了幾個錢,還不夠哥哥請你喝頓大酒呢。”端木義有些不屑的說道。

  “這你可就不懂了,端木兄,你可知道我每天要多少石英砂,石灰石,純堿,每天要用多少原漿酒,多少藥材,多少醋嗎?”

  “你能賣出多少,我就能生產多少,我現在缺的是原料。”辛無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