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良辛米鋪
作者:半園      更新:2020-03-02 19:31      字數:2749
  近幾日,東平府下轄各縣城中具開了一家名為“良辛米鋪”的糧店,各縣的知縣都知道這是濟南辛家人所開,開封府尹辛讚的孫子,辛衙內的產業。

  不過這位衙內似乎不安常理出牌,一來就不好好賣米,而是當起了攪屎棍。

  “良辛米鋪”每家店在晚上都貼出了一張告示,上書:為體恤民情,本店每日限量供應五百石特價糧食,每人三石起售,售完即止,具體價格明日卯時公布。

  翌日淩晨,隻見須城縣的“良辛米鋪”又貼出告示:今天米價,每石八貫,辰時三刻開門營業。

  其他縣城裏的“良辛米鋪”貼出來的價格,皆比其他米鋪低了約一成五到兩成。

  各店開門之時,店外並沒有太多人排隊,但五百石糧食不到一個時辰就售完了。

  辛無病此時就在須城縣內,這裏的米價已經漲到十貫每石,還每人限購三鬥。

  那些買完“良辛米鋪”的人都是拉著車,辛無病派人偷偷跟了上去,不多久派去的人回來報,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各大米鋪派來的。

  果然,不出辛無病所料,既然他們五貫的米不買,那就給他們賣更高價的。

  隻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是幾戶湊錢買的,都還是一些殷實戶。

  第二日,“良辛米鋪”同樣貼出一樣的告示,不過改成了每人兩石起售,價格又下調了一成。

  這次買米的人多了起來,看得出很多是普通民眾,不過大戶依然是米鋪的人。

  連續三日,“良辛米鋪”都采取此種方式,已經售出了六千多石糧食,均價在每石七貫,收四萬二千貫錢。

  第四日,“良辛米鋪”同樣是限售五百石,但每人一石起售,米價依然保持在七貫每石。

  同日,辛禮派出的馬隊,把第二批兩萬石糧食送到。

  辛無病開始在各縣城外設立粥鋪施粥,且所施之粥,立筷不倒,每人一天兩碗,領取後有人會在其手上用藍草調製的汁液摸一下,這種藍草汁剛好是一天到兩天才能洗淨,這也防止有人多吃多占。

  次日,東平府的糧價全都下調到了七到八貫,各大糧商皆對這“良辛米鋪”恨得牙癢癢。

  當糧商把糧價調到七八貫的時候,“良辛米鋪”第二日又把糧價調整到六貫,而且每日每個店鋪供應增加到一千石,對個人購買不設任何限製。

  各大糧商米鋪依然是購買的主力,約六成的糧食都被他們買走,如此三天,“良辛米鋪”又賣出一萬三千石左右。

  七八天的時間,兩萬石糧食售罄,“良辛米鋪”打出了糧食售完的告示,然後關了店門,但是每日施粥還在繼續。

  此時辛無病派去開封和濟南的李原和張幼祖也回來了,一個帶來開封祖父辛讚的信,一個帶來辛禮的回話。

  辛讚在信中告知辛無病,金庭下令開封府調劑到東平府的十萬石賑災糧需要十日左右,讓辛無病處理完此間事情盡快去開封。

  祖父的信,辛無病看了幾遍,沒有其他交代,便收了起來。

  辛禮收到辛無病讓人帶去的六萬貫錢,已經笑眯了眼,然後承諾再給辛無病調集五萬石米過來,兩萬石已經在路上,他知道辛無病手裏還有七萬貫錢,準備用來購買土地。

  往年三萬石大米也就隻能賣到六萬貫多一點,這次不光收到錢,還能在東平府置地,而且還有餘糧施粥,辛禮不由得對辛無病刮目相看。

  歇業了三日的“良辛米鋪”又開張了,還是每日一千石糧食,價格已經調整到五貫每石,不限個人購買的數量。

  這些時日,辛無病派去統計購買糧食的人都已經認熟了那些大戶派來的人,幾乎不用跟著就知道是哪家米鋪和糧商派人來買的。

  連續七八日,“良辛米鋪”未調整糧價,都保持在五貫每石,每日不過兩個時辰,每個店鋪的一千石糧食都會售完,所以上午之時,其他米鋪幾乎都沒有生意,隻有下午才會有一些上午沒搶到“良辛米店”特價糧食的人去零散的買一些。

  算算日子,開封府的賑災糧食還有一兩日就能出發,當時辛無病向祖父交代過,糧食要趁夜送到東平府。

  辛無病了解到,周邊幾個州府的糧食也都被東平府各大糧商購買得差不多了,也就是說現在東平府的糧商手裏,囤積了大量的糧食。

  現在辛禮已經把辛氏家族的大部分存糧都給辛無病運了過來,合計是八萬石,除了留下了兩萬石施粥外,其餘六萬石全部賣了出去,得錢四十一萬貫,除六萬貫辛無病讓人帶回族中,剩下的三十五萬貫,辛無病暫時留在手中。

  跟著辛無病的張氏兄弟和李原等人,都對這個小官人佩服得不得了,他們完全沒有想到就這短短的十幾天,辛無病就賺了如此多錢,這簡直不敢想象。

  隻有辛無病知道,這好戲才剛剛開始。

  看到“良辛米鋪”終於又關張,東平府的米糧商人才鬆了口氣,這些時日,他們都沒睡過好覺,突然冒出來的這家“良辛米鋪”完全不按常理出牌,任意降價,每日還限量供應,如果不是米商都團結,組織起來把“良辛米鋪”的糧食大部分都收完了的話,這東平府的糧價可能還會掉下一大截。

  第二天,等待東平府米糧商人的並不是好消息,因為開封府的十萬石賑災糧已經運到官倉,當日就開始放糧了。

  這對所有米糧商人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每家糧商少的囤積了數萬石,多的囤積了十幾,甚至二十幾萬石糧食,購糧的資金很多人都是以店鋪為抵押借的“行錢”(高利貸),大部分人都想趁著這次水患撈一把。

  官倉放糧都是以受災之前的物價水平,每石三貫出售,這跟宋金時期的時估製度有關,也就是當時的物價反饋製度,官府會按月和季度統計一個地區的平均物價,如某地出現哄抬物價的情況,官府一方麵會用稅收作為調劑,另方麵,會調集其他地區的商賈運入上漲的商品,平抑物價。

  整個宋金時期,幾乎都采用的是這種市場化的手段,戰時管控除外。

  這些米商大多是有一些基層官員的背景,高級一點的官員大多介入的是利潤更高的鹽、茶、米、醋,礬、香料等專賣行業,因此辛無病這次沒有觸及東平府高級官員的利益,他反而還起了平抑物價的作用,東平府尹對此事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何況,這還是辛讚的孫子。

  既然開封府的賑災糧是已經到了,濟南府的二十萬石也在路上,很快,整個東平府的糧價直線下降到了三貫每石的水平,大部分高價收購糧食的糧商已經把糧食砸在手裏。

  此時,辛衙內又開始下一步計劃了。

  這次還是陽穀縣西門糧店。

  西門喜見到辛無病上門,頓時皺起了眉頭,他不是傻子,已經打聽到這位辛衙內的情況,此時見他上門,定然沒有好事。

  “西門大官人,生意可好呀。”辛無病微笑著拱手道。

  “托小官人的福,尚好。”西門喜一臉哭笑不得的表情,對辛無病一揖,說道。

  “剛才我在貴店外站了半個時辰,似乎沒見西門官人家有客上門,哎呀,我算算,前幾日,西門大官人到我‘良辛米鋪’買了多少糧食,嗯……應該有四千石吧,這可是兩萬六千貫錢呀,真沒想到,西門大官人家還如此殷實,嘖嘖嘖……”辛無病諷刺道。

  “你……衙內似乎欺人太甚了!”西門喜指著辛無病,恨聲說道。

  “我欺人太甚?西門喜,東平府遭水患,你哄抬糧價,利欲熏心,還好意思說我欺人太甚!你去看看城外那些饑民,如若遇到民變,我保證,你西門家的人一個活口都不會留下,到了此時你還不思悔改,我告訴你,從明日起,我從濟南、登州又有十幾萬石糧食運到此地,我還就隻買兩貫一石,我倒要看看你們能撐到幾時。”辛無病對西門喜喝道。

  “你……”西門喜此時已經是無語,隻見他抬手指著辛無病,手臂都在發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