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你要作甚
作者:半園      更新:2020-03-02 19:31      字數:3290
  李原終於接下了這單買賣,直到辛無病走出了誠遠鏢局,李原都還有些恍惚,手裏拿著沉甸甸的錢串子,真不知這位小官人是如何想的。

  回了府中,辛無病把今日雇李原等八名鏢師之事告知母親,孫念秋被兒子這個舉動嚇了一跳,這孩子真的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花錢真是沒個數。

  “無病,這得花多少錢?為何要雇八個鏢師?”孫念秋問道。

  “不貴不貴,每人十貫錢,大鏢師多二十貫,總共是一百貫錢。”辛無病笑嘻嘻的說道。

  “什麽?你,你花了一百貫錢去雇人,就為去一趟開封?無病,你也太不懂事了,這一百貫錢可是能買四十石大米,養活十幾口人了,你怎底這般胡鬧,你趕緊去把這生意退了。”孫念秋有些生氣的說道。

  辛無病趕緊走到母親麵前,挽著她的膀子道:“母親莫氣,聽兒子跟你說,母親,你可知為何這誠遠鏢局遲遲不見押鏢上路,皆是因東平府遭了水災,現在流民日起,又恐發瘟疫,兒子估摸著,這趟開封府的鏢,他們短時間也不會走,可祖翁一月前就已來信,他老人家年歲已高,兒子擔心遲歸一日,就少見一日。”

  聽了兒子這般說法,孫念秋才止住了怒氣,問道:“這……多雇人手就能成行?那些受災之地可不是如此好過去的,再說我們也不是甚大富之家,恁多錢財花出去,你祖翁若是曉得,就該怪我等不知疾苦,肆意揮霍。”孫念秋語氣也軟了一些。

  “母親,別急,兒子早已想好辦法,定不會讓這次去開封的錢白花的。”辛無病神秘一笑對母親說道。

  “哦?你有何主意,難道你還會生出錢財了不成,你可不許再胡鬧了。”孫念秋看著兒子的笑容,心中沒底,忍不住說道。

  辛無病笑眯眯的說道:“母親放心,兒子都長這麽大了,怎會胡鬧,說起這辦法,還得讓大姨、大姨父和卓大官人等幫幫忙。”

  “你有甚鬼主意,快說。”孫念秋沒好氣的說道。

  “母親,兒子是這樣想的,如今這東平府遭災,最缺的還是米糧和藥材,其價格必然會漲許多,我們就在這登州府多多收購糧食和藥材,路過東平府之時,將這糧食藥材以當地市價賣與商販,這中間的差價也能耐填補傭金。”辛無病說道,顯然是早就打好了算盤。

  “這……有民遭難,我等怎可發這國難之財,不可不可。”孫念秋連連說道,她是曉大義之人,斷然不會做這樣的事。

  辛無病早就料到母親的反應,於是又擺擺手說道:“母親你誤會了,兒子這不是要發甚國難財,兒子這是賺的那些無良商家之財。”

  “哦?此話怎講?”孫念秋奇怪的問道。

  “母親,你怎麽就忘了,我等去開封必然會路過家中濟南府,我辛家有良田近千頃,何曾缺過糧食?”辛無病胸有成竹的說道。

  “那你怎麽打算的?”孫念秋又問道。

  “母親,兒子自從聽到東平府遭災,就尋摸著想做些事情幫助那裏的災民,這賑災無非錢糧藥材,如今登州太平,米價三貫錢一石,我們可多買些帶上,加上我們家在牟平的還有些存糧,除了給張家人留下一年口糧,其餘都可帶去賑災,藥材嘛,自是我家大姨出咯。”辛無病說道。

  “可是我們家裏也沒有多少錢財,最多就夠買一百餘石糧食,牟平那裏能湊多少糧食,我還要算算,大約一年就兩三百石的存糧,來年還會把前年的陳米賣掉,最多就餘五百石。”孫念秋一邊默默的算著,一邊說與辛無病聽。

  辛無病在回來的路上早就盤算過了,宋朝一石米相當於一百二十斤,自己有五頃(每頃五十畝)不交稅的地,宋時北方年畝產約三百斤,南方約四百斤,這些年登州沒什麽災害,大姨把地租給佃客,收租二成,抽一成丁稅,佃客的日子已經是極為好過了,能折算給母親的錢財一年也有八百貫左右。

  母子二人一年花銷也就兩百貫,剩餘六百貫,這些年剩餘的錢財怎麽都有三千貫左右。

  剛才母親說錢隻夠買一百餘石糧食,就是說自己的老娘還打了埋伏。

  “母親,這,家裏就餘三百多貫錢嗎?”辛無病又問道。

  “怎底,你還不信我,就五百貫,難道我們母子不吃喝嗎。”孫念秋板著臉說道。

  “嗯……母親就借兒子兩千貫,到了開封還你兩千五百貫可好?”辛無病耍起了無賴,嬉皮笑臉的說道。

  “你!辛十二,你倒是算計到老娘頭上了,我跟你講,沒那個可能。”孫念秋一聽辛無病居然一開口就要兩千貫,把她嚇了一跳,這舞夕少年哪裏能給恁多錢財,她立馬虎著臉說道。

  “母親,兒子也是為了賑災,你不是常教育我,當心懷蒼生,行慈悲之事,據我所知,這東平府有數萬饑民嗷嗷待哺,母親你就忍得下心嗎?”辛無病看著母親,悲傷的說道。

  “這……無病,不是母親不願救災民,我們力量有限,也隻能盡力而為,救人者,切不可自不量力,讓自己陷於危難中呀。”孫念秋柔聲說道,兒子表現出來的悲憫之心,她甚是欣慰。

  見辛無病不語,孫念秋又輕聲說道:“隻有一千五百貫,你要就拿去。”

  “母親真好!”辛無病高興的跳了起來,還在孫念秋的臉上親了一下,惹得孫念秋一陣笑罵。

  還沒等辛無病高興多久,孫念秋趕緊打住道:“不對呀兒子,你準備了恁多糧食,怎麽運過去呢?哪來恁多人手和馬車?”

  “嘿嘿……母親,這個嘛,兒子已經早有計較了。”辛無病壞笑道。

  “好你個十二,真是算計到我頭了上……”孫念秋作勢要打辛無病,這家夥已經跑得沒了蹤影了。

  辛無病已經讓張佑君去各大米店打聽價格去了,三貫一石是是指大米,其中還有其他五穀雜糧,價格皆不相同,小米與小麥與米價接近,如豆類在一貫錢一石左右。

  張幼祖去東西市租馬車,價錢談的是一百五十文一天,車夫飯食和馬料由雇主負責,就這價格還很多人不願意,張幼祖又抬出富義堂的牌子,好說歹說才在全城雇了近五十輛馬車,一天的花費就是七八貫錢。

  張佑宗自是回牟平去叫上張家男丁過來幫忙。

  算上牟平的存糧和收購的糧食能湊起一千石,當然辛無病可沒有想過把一千五百貫錢全都用來買糧食,這其中還有馬車租賃錢,人工錢,飼料錢等等,他得留下三百貫左右。

  張家有丁四十九人,十六以上未成丁者十五人,加上雇傭的鏢師和馬夫,每輛車至少有二人押送,應該問題不大。

  一輛馬車隻能裝四石糧食,如此算來,至少需要運送五趟,不過辛無病並不擔心,這五十輛馬車隻是去試試水,後麵他還有計劃。

  正在辛無病忙著買糧租車之時,卓如鬆和孫富春夫婦找上了他。

  “無病,你買了這麽多的米糧租了恁多的馬車,是要作甚?”卓如鬆一見到辛無病就問道,作為父母官,辛無病這種舉動可不是正常行為。

  “啊,是卓大官人呀,小侄正準備去找你呢。”辛無病客氣的對卓如鬆一揖道。

  “你找我何事,你先告訴我你是要作甚?”卓如鬆問道。

  “當然是做買賣呀,大官人,你看,我聽說東平府水患糧食都漲價,我剛好要去開封,就順道買些糧食過去賣掉,說不定能賺不少錢呢。”辛無病對卓如鬆笑嘻嘻的說道。

  “什麽?你要做買賣?你……為何有此想法?”卓如鬆不解的問道,雖說東平府水患嚴重,米價上漲,他是知道的,但是這辛無病小小年紀就像到去做這高買低賣之事,他還是未曾想到。

  “大官人,這,還需甚理由嗎?從登州去開封本就要路過登州,隨手而為之事,有何不可,再說我還可以帶些藥材過去,如有災民需要,也可救治一些。”辛無病說罷又看看自己的大姨。

  孫富春也被辛無病的舉動弄得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小子什麽時候學起了商賈之道。

  卓如鬆盯著辛無病看了半晌,皺著眉頭問道:“無病,你買恁多糧食真是為了做買賣,沒有其他想法?”

  辛無病又對卓如鬆再拜道:“大官人,小侄除了做買賣還能作甚,再說我母親也留在此地,我拉著恁多糧食不拿去賣,還能自己吃完不成,還請大官人能給小侄開具交引和過住稅具,免得到了東平府又被抽了一次稅,不然那小侄可就虧大咯。”

  金襲宋製,對商稅分為兩種,一為過稅,每關值百抽二,是對行商抽的,二位住稅,值百抽三,是對坐賈抽的,正稅之外,還有雜稅。

  “交引”如同今天的營業執照,本來是針對國家專賣的鹽、酒、茶、醋的專賣製度,在金朝演變為針對商賈經營開具的憑證,隻要不是專賣貨物,州府皆有開具權利。

  辛無病讓卓如鬆給他開具米糧交引,就是表示辛無病已經在登州開始做買賣了,隻要是金朝境內,持此交引皆可經營,且開具過住兩個稅的憑證,就表示他已經繳納了正稅,其餘地方是不允許重複抽取的,不過可以抽雜稅,比列不得高於正稅。

  見辛無病弄得有模有樣,還主動要求繳稅,卓如鬆看了辛無病兩眼,搖搖頭走了。

  屋內就剩下孫富春姐妹和辛無病三人。

  “無病,你到底要作甚?給大姨說實話。”孫富春看著辛無病嚴肅的問道。

  辛無病看著這位大姨,微微一笑,嘴裏淡淡的吐出兩個字:“賑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