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路上
作者:吾名儒生      更新:2020-03-02 18:34      字數:2754
  我的位麵物語最新章節

  古代的道路交通可以說是很糟糕,甚至都比不上現在社會的鄉間小路,但是有一種道路例外。

  那就是由朝廷主持修建,通行於各道州的官道,道路寬闊平坦,時常有人修繕。

  官路道途之間,時不時都會有一些隸屬官府的驛站,或者是由附近村民開辦的茶棚,供來往的行人,商旅甚至是官差休息解渴。

  李家的茶棚就是這樣的。

  他們原本是茶商家的茶農,後來因為那茶商牽涉到李唐遺老的謀反案中被誅,家產被查抄。

  而像他們這樣的茶農在茶莊易主的過程中,被新主人解雇,沒了活路就隻能自謀生路。

  幸而李家還有些家底,便來到官道這裏開了一家茶棚,用以謀生。

  這條官道之上,往來的商旅行人還算得上是繁忙,加之這李家的茶棚雖然不是什麽名貴茶種,可味道卻不錯,因此生意還算可以。

  進來天氣逐漸炎熱,午間時段路上行走的人便少了,茶棚中李家夫婦兩人也會在這時小憩一會。

  李店家剛休息不久,便看到有三輛馬車還有一匹黑色的駿馬從官道的盡頭出現,緩緩的向茶棚駛來,像是要到自己的茶棚裏暫時歇腳。

  沒多久,這幾輛馬車便停在了李家的茶棚門前,狄春從馬車上馬夫的位置下來,見店家迎上來直接就說:“店家啊,來幾碗涼茶,有馬料的話,幫我們把馬喂上。”

  “好勒客官,您稍等。”

  李店家吩咐妻子去上茶,自己則接過馬車的韁繩,帶到一旁去喂食馬料。

  “來,老師,您坐。”

  晏子英也從馬車上下來了,找了一張置於陰影之中的桌子,招呼狄仁傑入座。

  “嗯,好。”

  狄仁傑也不客氣,從車上下來之後就直接坐在位置上,四下打量。

  一行六七個人從洛陽出發,除了狄仁傑,狄春和晏子英主仆外,還有兩三個狄府仆人,沿途負責一些雜活粗活。

  離開洛陽已經有大半個月了,一路行進風塵仆仆,不得不說在古代,長途跋涉那絕對不是什麽好體驗。

  那顛簸的勁就別提,晏子英還真佩服狄仁傑在這樣的情況下,還能安然的拿著書簡,一路閱讀。

  自之前由晏子英所策劃的行動有了成效,狄仁傑很快就被皇帝放了出來,貶官發往彭澤為令。

  在其出獄之後,沒幾天便邀請晏子英前往狄府一敘。

  那狄仁傑精通醫術醫理,自然一見麵就看出晏子英沉迷女色,導致身體虧空失衡,心內很是不喜,本不欲收晏子英為弟子,想要舉薦給他人。

  隻是隨後的一番交談之中,晏子英所展示的眼界及見識,讓狄仁傑不由起了愛才之心,也有了收徒之意。

  當場的幾番考較之下,晏子英終於入了狄仁傑的門下。

  對於沉迷女色一事,狄仁傑自然也是做出了告誡,讓他要迷途知返,不要被心中的所控製。

  既然狄仁傑提到了這裏,晏子英也沒有隱瞞,把自己的情況換了一個說辭講給他聽,坦言自己快堅持不住了,並向他請教解決的辦法。

  狄仁傑這才了然,晏子英為何花費這麽大的氣力要堅持拜自己為師。

  依照晏子英所講的情況,狄仁傑先為他診斷一番卻沒什麽收獲,除了身體有些虛,並沒有什麽問題,甚至可以說比一般人還要健康的很。

  既然身體上無礙,那便是心中的邪念不斷。據此判斷,狄仁傑很快便有了計較。

  他讓晏子英從練字做起,每日練字千遍,全身心的投入,再讀儒家經典,修持心性,以聖人之言控製邪念。

  狄仁傑出京趕往彭澤赴任在即,按律此行是不能帶上家屬親人的。在考慮到晏子英的學業以及自己也需要一些人手,狄仁傑決定便帶上他一同前去赴任。

  那三輛馬車之中,狄仁傑和晏子英各居一輛,剩下一輛便用來裝載各種書籍典策,以供晏子英抄錄誦讀學習之用。

  這練字讀書,翻來複去就那些典籍,過程還是挺枯燥無味的,但是晏子英可不是獨自一個人在做這些事情。

  現代有男女搭配幹活不累的說法,古代也有紅袖添香夜讀書的享受,所以總得來說進度還是可以的。

  由於晏子英不大識得古代的文字,大半個月下來除了一些生僻字和更古文字不能識以外,已經能夠通讀詩書了,而他的字寫起來也僅僅隻是能看而已。

  按狄仁傑的評價就是,有型而無神,隻算上是會寫而已,稱不上好看。

  在古代能讀書,絕不僅僅隻是把它讀出來,了解書中的內容而已,而更要知道其中真正的意思,以及其所隱含和表達的道理。

  所以,每一本書雖然字數不多,但都會被翻來覆去的看個許多遍,而每一遍或許都會有新收獲。

  古時能稱大家者,都是知曉書中的道理,並以之作為自己為人處世的標準。

  而晏子英的書生生涯才剛剛開始,其他什麽君子六藝,暫時與他無緣。

  其實對於晏子英的學習進度,狄仁傑已經感到很滿意了。他看的出來自己的這個學生有很高的天賦,從不識文字不知詩書到如今這樣,進展是相當的快。

  隻是狄仁傑對他有更高的期許,才會讓晏子英專心練字讀書,沒有開始教授六藝雜學。

  在茶水上齊之後,狄仁傑沒讓店家離開,而是拉著他閑聊了一會,了解一下民間的聲音。

  這一路上他每到一處休息,都會這麽做,按照狄仁傑自己的說法就是,他自升官以來,每日忙於政務,已經許久未曾探查過民生事宜了,正好借此機會,重入民間看看。

  休息了有半個時辰,見天上的日頭已經偏西,周圍也沒有那麽熱氣騰騰,一行人就準備啟程了。

  如果不想今晚露宿野外,那得要趕快了,必須在太陽下山之前趕到一個鎮店,或者找到一個村莊借宿一宿。

  待收拾妥當之後,馬匹和馬車很快就行動起來,揚塵而去。

  ……

  又是大半個月的行程,伴隨著滿臉的塵土,晏子英和狄仁傑一行人終於從洛陽趕到彭澤縣了。

  縣城在望。

  不過,按照晏子英對狄仁傑的了解,隻怕自己這一行人進入彭澤之後,並不會馬上去縣衙,而是到平民百姓處去查訪。

  畢竟對於自己一行人來說,這裏是個陌生的地方。雖然前任的縣令早已帶著幕僚調往他方,令自己的老師接手減輕了壓力。

  但什麽都不知情,兩眼一抹黑的情況,就這麽去縣衙,很容易會被當地的小吏聯合縣裏的土豪士紳給架空掉,根本上成了光杆司令。

  可不要小看華夏的鄉野小民,朝堂之上波瀾詭秘立足不易,可地方官也不是那麽好當的。

  昏庸之人尚且不說,可要想有所作為,那地方土紳也不是好對付的。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所以四處暗訪的行為,晏子英還是很讚同的,反正這地方誰也不認識他們,也不怕暴露。

  果不其然,剛到彭澤縣的境內,馬車就停下了,狄春扶著狄仁傑下了車。

  “狄春呐,你帶著瑩玉和幾個仆人先走,我和子英到處走走。”狄仁傑揮了揮手,開口吩咐道。

  “是,老爺。”作為狄府新任的管家,狄春很早就從自己的父親那裏知道了自己老爺的各種喜好,他當然知道狄仁傑此舉是要微服私訪去了。

  待狄仁傑打發狄春帶著晏瑩玉等人趕著馬車先一行一步之後,便對晏子英道:“走吧,我們二人到鄉間采風,看看民俗,體察一下民情。”

  “是,老師。”恰巧晏子英也對此很感興趣,點頭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