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初試啼聲 第三十六章 拉麵作戰大失敗
作者:MerlinCahrin      更新:2020-02-29 02:45      字數:3479
  直秀在鹿兒島的主要目的就是結交隆永和一藏,任務完成,直秀開始準備回程。他請西鄉家主吉兵衛幫忙找船,此時已經是霜月(十一月)中旬,恰好薩摩藩有商船要在新年前送一批貨物給江戶的薩摩藩邸,直秀和船主約好四十枚金小判的費用,兩天後隨船出發。

  接下來的兩天裏,直秀請隆永、一藏做導遊在鹿兒島到處遊玩,人多熱鬧,他還特意邀請了隆永的弟弟妹妹和一藏的妹妹陪同。

  直秀是幕府武士,隆永不敢帶他去薩摩藩緊要的地方,櫻島此時還與陸地分離,直秀嫌麻煩沒去,因此兩天內就待在鹿兒島的城下町品嚐美食、欣賞音樂。

  未來著名的城山展望台,現在還沒有蹤影。城山山頂,是俯瞰鹿兒島城下町及眺望櫻島的最佳所在,景色迷人。但現在是治所鹿兒島城所在地,不便靠近。

  仙岩園,別名磯庭園,是扶桑著名的園林,建於萬治元年(1658年),占地麵積約5公頃,現在是藩主的別墅和庭園,也不能參觀。

  其實直秀還蠻想看看仙岩園的,據說仙岩園中中華和扶桑園林文化交融,采用中華“借景”手法,將櫻島火山、錦江灣納入眼界之中,格局非凡,而園內池塘、小橋、石燈籠等搭配有序,又體現了扶桑園林“枯山水”的特點。中華園林講究“人工之中見自然”,扶桑園林強調“自然之中見人工”,直秀還真想親眼見識下如何將這兩種風格綜合在一起。

  中華園林推崇“因景造園”,將外景納入變成園林的一部分。在仙岩園的建築裏,推開門窗能看到隔海相望的櫻島和鹿兒島灣,櫻島成了仙岩園這座巨大盆景中的“山”,碧波蕩漾的鹿兒島灣則成了盆景中的“水”。

  庭園內的“望嶽樓”是一座中華風格的青瓦頂單簷四角涼亭,在扶桑非常少見。地麵的273塊青磚據說是模仿阿房宮的地磚花紋燒製的,涼亭內匾額上的“望嶽樓”三字模仿書聖王羲之字體,落款也寫著王羲之—迷之自信,真敢寫啊。島津家自稱是秦始皇後裔,也不知是真是假。

  庭園後方半山腰處的千尋岩是扶桑少有的摩崖刻石景觀,垂直巨岩上刻“千尋岩”三個漢字,總高11米,傳聞是1814年動員了三十多人花費3個月時間刻成的——估計是吹牛,因為地方不大,人可能站不開。

  曲水之庭在未來是從江戶時代留下的最大的曲水流觴庭園。曲水流觴是自中華傳入的三月三日上巳節的傳統習俗,後世在這裏每年舉辦一場飲酒賦詩的“曲水流觴”活動,吸引了大批遊客。

  “曲水之庭”附近是一片翠綠的竹林,名為“江南竹林”,頗具中華江南色彩。竹林種植的是中華毛竹,扶桑借用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生筍”的典故稱之為孟宗竹。傳聞是1736年島津四代家主吉貴從琉球國索取了兩株毛竹,後來擴散到扶桑各地。每年三月三日扶桑女兒節的時候,花季的女孩們會盛裝聚集在竹林邊,相互訴說心事。

  櫻島是一座活火山,是鹿兒島象征,現在還是一座海島。未來在1914年火山噴發,流出的溶岩凝固,使櫻島與大隅半島連成了一體。

  薩摩藩在鹿兒島之外還有不少優美風景,尤其是溫泉眾多,但直秀是幕臣,不方便深入領地,所以隻好老老實實在城下町品嚐美食。

  薩摩油炸魚餅是鹿兒島的傳統食物之一。將攪拌後的魚肉油炸,食感優質、味甜,現炸現賣,人氣很旺。未來薩摩油炸魚餅的種類很多,各種魚類和其它食材的搭配很豐富,即使是現在,大家也吃的一包歡樂。

  “茶節”也是當地特有的一種美味。客人憑自己的喜好在木魚幹和味噌裏加入生薑和大蔥,然後用茶水混合成的熱湯。據說能緩解宿醉、緩解疲勞。在未來,鹿兒島縣指宿市每年都舉辦“指宿油菜花馬拉鬆”,在現場為每一位選手提供“茶節”飲用。將茶節一口喝下去,感覺就像喝了濃縮了木魚幹味道的味噌湯,味道濃厚、回味無窮。愛奇文學agram上也經常有人分享,備受女性喜愛。不僅僅是外觀,其味道也相當有吸引力。麵皮中加入糯米,口感非常有彈性,配上裝得滿滿得黑豬肉餡,用竹炭烘製而成,充分發揮出鹿兒島黑豬的原味肉汁味道。

  未來在鹿兒島,和牛料理也非常受歡迎,但現在牛是非常珍貴的農用牲畜,據說十年後米國黑船來訪,幕府上下戰戰兢兢,能答應的都答應了,但米國人提出要吃牛排,被幕府官員言辭拒絕了,難得硬氣一回,也可見牛在此時的珍貴。

  鹿兒島的海鮮也不錯,除了刺身的吃法,爐端燒也很流行,就是在室內建造大沙盤,點上篝火,把海鮮串上竹簽插在沙盤周圍燒烤,再佐以美酒。但大家吃的太多,隻好敬謝不敏了。

  現在沒出現的鹿兒島美食還有鹿兒島拉麵、甘薯奶油蛋糕、免烤紅薯蛋糕、薩摩巧克力薯片、巧克力黑糖和牛奶果醬。

  扶桑拉麵的起源不詳,但第一家本土拉麵店的店主是尾崎貫一。他曾在海關供職,1910年退休後,他從中華街雇了十二個中華廚師,在江戶淺草開起了一間中華料理餐廳“來來軒”。除了拉麵,餐廳也賣雲吞、包子、燒麥等廣東點心,但真正讓它載入扶桑史冊的,卻是拉麵。

  未來在鹿兒島,拉麵店多得隻要在馬路上走走就隨處見到。每家拉麵店都有自己的招牌味道

  ,麵也有極細麵和卷麵等多種選擇。鹿兒島拉麵的魅力是湯,由特產豬骨頭煮出的“豬骨湯”,看起來很油膩,但卻格外的清淡而富有營養。

  薩摩巧克力薯片很特別,是用鹿兒島當地產的“黃金千貫”番薯製成的薯片,在外層淋上可可含量52%的巧克力,與番薯薯片完美搭配,深受遊客的喜愛。

  巧克力黑糖,以永久屋的最為著名。它是由奄美大島特產的黑糖和富含多酚的巧克力融合在一起的產品。常規產品有四種,除了黑糖巧克力,還有使用霧島有機栽培抹茶的黑糖巧克力、唐皮島黑糖巧克力,以及使用屋久島海鹽的黑糖巧克力,各種各樣的素材煥發出不同的味道。此外,它是一種比較不容易溶化的巧克力,所以無論是戶外活動還是普通旅途,都是深受歡迎的隨身物品。

  牛奶果醬是鹿兒島代表性觀光酒店"城山觀光酒店"的特產,從一發售就備受歡迎,還被多家媒體爭相報道過。采用鹿兒島特產知覽茶的牛奶果醬,在抑製住茶的澀味的同時,將茶葉的味道和牛奶的甜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種子島產的安納芋突出了甘薯原本的甜味,並且給了人一種入口即化的感覺。牛奶果醬是讓人即使在家裏也能感受到住在城山觀光酒店裏滿滿的幸福感的一種果醬。

  不得不說的鹿兒島特產有黑砂糖、黑豚、薩摩燒(陶瓷器)、薩摩切子、薩摩芋、黑醋、櫻島蘿卜、佛檀佛具、幹製鰹魚、蛋雞等。

  此時,薩摩藩幾乎壟斷了扶桑的黑砂糖出產,九州島和四國島也有部分黑砂糖生產,但都被薩摩藩高價買走,用來保持壟斷。

  薩摩燒是薩摩生產的陶瓷器,分為“白薩摩”和“黑薩摩”二種,白薩摩外表是象牙白色,表麵有規則、細膩的蛛網狀裂痕,有花瓶、香爐、茶具等種類,黑薩摩是質地黑色的日用製品陶瓷器,比如盤子、碗。薩摩燒的技術源自十七世紀初期從高麗掠來的陶瓷業者。

  鹿兒島的黑醋是古法釀造,用一個個大陶壺放置在戶外,裏麵放入優質蒸過的米、米曲和地下水,日曬雨淋,在多變的環境中自然熟成。其中最有名的產地是福山町。未來最出名的黑醋來自“阪元釀造”,其口感分外清新溫醇,外觀呈琥珀色。

  現在的薩摩切子(玻璃製品)還沒有出現,按時間計算,薩摩藩才開始製作普通玻璃瓶子,要等到十一代島津家主齊彬1851年繼位之後才有重大技術突破。未來的薩摩切子馳名扶桑,是結合了中華的鍍玻璃技法以及歐羅巴的琢磨技術製成的精致優雅的高級玻璃製品。

  因為吃的太飽,大家一致同意取消觀看薩摩琵琶表演。

  在未來,薩摩琵琶表揚在全世界都有一定的名氣。

  薩摩琵琶全長約91厘米,形似樂琵琶,與樂琵琶相比,它的頸比較粗,上端龍蝦尾的部分比較大。特別是腹板呈現出高凸形,柱特別高,有四個,第一柱與上端(承弦)很近(約5厘米),因此與第二柱之間的距離很寬(約13.5厘米)。

  安土桃山時代(1573年—1603年),薩摩島津家家主忠良為了教育子弟,命盲僧淵脅壽長院創作了一批以宣揚道德為內容的琵琶彈唱作品,從此琵琶在薩摩藩得到了廣泛流行,其流派成為薩摩琵琶流。未來在明治維新政府成立後,薩摩和長州成為並立的兩大門閥,薩摩琵琶也隨薩摩高官傳入東京,並逐漸向扶桑全國發展和普及。薩摩琵琶流派的特點是“注重內容,幽雅與悲壯並存”。

  吃了也吃好了,玩也玩夠了,最後兩天除了直秀大家都很滿意——直秀沒吃到黑豬武士和鹿兒島拉麵非常失望,在西鄉家自行研發,結果黑豬武士大獲成功,而拉麵作戰大失敗,製成的麵條粗細不一,雖然孩子們沒吃過,但都用懷疑的眼光看直秀,直秀的心靈受到了一萬點暴擊。

  兩天後,直秀四人登船離開鹿兒島,隆永、一藏領著孩子們揮手道別,回船借著北風駛向長崎,至此,直秀一行人的第一次遊學基本結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