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老驥伏櫪
作者:白袍將      更新:2020-04-05 19:06      字數:3418
  張望說道

  “衛侯莫嫌老夫我這粗茶淡飯,馬上就要帶兵出征了,後麵這口飯你可得天天吃。”

  蘭子義看著張望,心下駭然,他是怎麽知道自己要來的?

  張望伸手請蘭子義入座,

  見蘭子義行過禮後坐下後,張望問道

  “衛侯眉頭怎麽皺的那麽緊?難道是怕老夫給你擺鴻門宴?“

  蘭子義說道

  “子義隻是想不明白太尉怎麽知道我要來?“

  張望聽到蘭子義發問,先是一陣仰天長笑,蘭子義覺得這次張望和上次他見到的那個張太尉截然不同,身上沒有了上一次那種垂垂老矣的頹廢,反而散發出一種其吞萬裏的豪邁之情,就好像他要出征一般。

  蘭子義怔怔的坐著聽張望笑完,然後就聽到他說

  “戚榮勳我見過,質樸有餘,靈巧不足,是一員將才,但不是帥才。他跟著他爹在東邊打過幾年,得了他爹戚準那套真傳,但小子心眼太實在,腦袋已經僵住了,說白了,他覺得打仗就是那個樣子,所以根本不回來找我。“

  蘭子義問道

  “那太尉為何斷定我回來找你?“

  張望笑道

  “蘭家後生,你在塞外以五百番兵打破馬賊的事跡我知道的,我也知道你從小想當書生,沒跟你爹出去砍過人,在當時能有那種膽識謀略,一是積澱,二是靈性。積澱那東西說來還是跟你在將軍府裏耳濡目染有關係,而你的靈性則是像一個商人一樣精打細算,選擇合適的手段出擊。這是將領最基本的技能,但也是訓練無法得到的技能,有些人兵法背的爛熟,陣法閉著眼睛都能排出來,但就是不會算,就是沒有那股靈性。“

  張望這話說得當然非常受用了,蘭子義故作謙虛地笑道

  “可是太尉,我隻不過打過一仗而已。“

  張望說道

  “小子別在那沾沾自喜,一場勝仗當然看不出來什麽,可你人我是見過的,而我是不會看錯人的。“

  蘭子義被這一聲嗬斥揭穿了心裏想法,臉立馬紅了起來。蘭子義心想這張太尉還真是老辣,幾句話就把氣勢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張望哼了哼,拿起桌上幹糧蘸著豆醬,就著臘肉幹嚼起來,

  蘭子義也有樣學樣的跟著嚼,真是刮嗓子。

  看著蘭子義下咽的表情張望笑道

  “小子,到軍中可是隻有軍官能吃到這玩意,當兵的吃的比這還慘,別太嬌氣。“

  蘭子義心想自己好歹也是跟著大軍從塞外回來的,吃的哪有這麽慘?隻是張望沒有給他發牢騷的機會,話鋒一轉問道

  “衛侯以為現在出征缺什麽?”

  蘭子義答道

  “缺兵。”

  張望點點頭,接著問

  “怎麽個缺法?“

  蘭子義答道

  “賊寇號稱有十幾萬人,號稱四十萬,就京營這點兵並沒有必勝的把握,況且傾巢出動,京城空虛,一旦有變,悔之不及。“

  張望笑了笑,語氣略帶嘲諷,問道

  “這就是衛侯增兵的理由?“

  蘭子義聽出張望在嘲笑自己,心裏不快,問道

  “那張太尉以為呢?“

  張望不答反問道

  “如果給你增兵你怎麽用?“

  蘭子義被這一問,有些遲疑,想了想後說道

  “兵分三路,兩路沿大江兩岸齊頭並進,一路走水路朔江而上,三路並進,剿滅賊寇。“

  張望笑道

  “然後呢?“

  蘭子義有些莫名其妙的感覺,說道

  “然後圍住江陵城,賊若出戰則以堂堂之陣將之擊破,賊若龜縮城中則把他們困死在裏麵。“

  張望聽後哼哼的冷笑起來,

  蘭子義已經有些氣憤,問道

  “太尉笑什麽?“

  張望收住笑聲,臉色轉冷,兩眼犀利的盯著蘭子義問道

  “衛侯以為自己麵對的是什麽樣的敵人?“

  蘭子義沒聽明白,隨口答道

  “是轉生賊寇。“

  張望問道

  “轉生賊是什麽賊?“

  蘭子義徹底懵了,說道

  “就是陰謀造反的反賊啊?還能是什麽賊?“

  張望笑道

  “衛侯補補課吧,這樣子將來帶兵是要吃虧的。“

  然後張望又給自己塞了口肉,咽下去後說道

  “衛侯要打的可不是反賊,而是流寇。“

  蘭子義問道

  “流寇不就是反賊嗎?”

  張望笑著說道

  “哈哈,不是這麽講的。陰謀篡位者,才是反賊。

  清剿反賊,隻需要集中兵力,一鼓作氣將起事的領頭人幹掉,把他篡位的借口消滅掉就贏了。反賊很好對付,因為他們的目的明確,無非篡位或是以篡位為借口行割據之事,這樣一來反賊的行動很好理解,隻要斥候撒的夠多,舍得花錢買通內線,對方一舉一動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很容易做到知己知彼。“

  蘭子義點點頭,又問道

  “那這麽說流寇就是不為篡權而起事的暴民了?”

  張望說道

  “也不全是,有些隻是做了土匪,不是流寇。”

  蘭子義問道

  “這還有區別?”

  張望答道

  “當然有。

  落草為寇者,多是因為官-逼-民-反,或是單純想要劫掠財物,起事之後肯定是站住自家山頭,時不時出去搶一下周邊郡縣。對付這些土匪打也罷,談也罷,都有處發力,畢竟土匪的目的也很明確,這樣你就能找到處理的辦法,能找到處理的辦法就不用害怕。“

  蘭子義聽著大有感觸,接著問道

  “既然如此那何為流寇呢?”

  張望抬頭越過蘭子義眺望遠方天空,歎著氣說道

  “何為流寇?我也不知道何為流寇,流寇起事或許有原因,但它沒有目的,它為了起事而起事,為了起事之後還有機會將混亂帶給四麵八方流寇會四處流竄以圖存活,就好像流寇這個整體結成了一個有靈魂的生命,它想要活下去。

  為了活下去哪裏有飯吃有錢花流寇就會往哪裏打,哪裏官軍少能活命流寇就會往那裏逃。

  你可以認為活命就是流寇的目的但你不可能通過這個目的去推斷流寇的行為,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想活命,那根本不是目的,那是本能。

  你知道這些流寇的處事原則但你就是沒有辦法做好防備,因為需要防備的地方太多太多。

  這些流寇每過一地都像滾雪球一樣吸納當地的地痞無賴,無業流民,

  老實巴交種田的又因為戰亂可能無田可種,要麽餓死,要麽最後不得已加入叛軍。“

  蘭子義恍然大悟,又聽著害怕,趕忙問道

  “那依太尉之見應當怎麽剿滅流寇?“

  張望說道

  “有上中下三策。上策,增兵圍困;中策,進兵圍剿;下策,扼守大江,保住江東。如果困守京城,放任賊寇流竄是為無策,天下亡矣!“

  蘭子義問道

  “何為上策?“

  張望答道

  “既然流寇是為了活命那我就讓他活命。

  願意安下心來種田活命的就給他田種,所以出榜安民,出來的人越多,造反的人越少,一點一點削弱流寇;

  一心造反的就死死圍住讓他動彈不得,

  本就是一群烏合之眾,不過是苟且偷活而已,如果縱兵攻擊就會讓對方團做一團,一致對外,但要是困而不打這些歹徒就會分崩離析,自相殘殺,

  等到逃命的逃出來,頑抗的損耗的差不多,官軍隻需要進去打掃戰場即可,此所謂上策。“

  蘭子義問道

  “何為中策?”

  張望說道

  “如今流寇擰做一股,合兵一處,

  當此時機興大兵討伐,以堂堂之陣將其擊敗並不困難,

  贏得一場仗固然痛快,可以後怎麽辦?

  難道一仗能把流寇全部殺光?

  根本不可能,興兵討伐看似打了大勝仗,但隻不過是把流寇打散,將一股流寇變作無數股流寇,

  到時候流竄四方,要想剿滅花費的代價更加巨大。“

  蘭子義聽著不禁入迷,又問道

  “那何為下策?”

  張望冷哼道

  “江東京城所在,民戶富庶,每年朝廷賦稅江東占了四分之一。

  隻要江東不亂朝廷就還能維持,隻是這樣一來流寇必然做大,就算最後剿滅也肯定落得內地糜爛,後麵會發生什麽可就不好說了。

  而要想憑借城牆將賊寇擋在京城外,連江東都不管了,那就真是亡國了。

  不過軍機處和朝中大臣也不是傻子,下策都不會用,更別說是這無策了。“

  蘭子義心想以德王色厲內荏的孬種勁,搞不好就困守京城了,幸好現在當政的不是德王。

  蘭子義問道

  “既然太尉分析的如此清楚,為何不向朝廷上書,要求增兵圍剿呢?”

  張望冷哼一聲說道

  “你以為我沒寫?剛得到零陵起事的消息時我就感覺不對,連夜上書皇上,可有什麽用?最後不還是調京營出征。”

  蘭子義問道

  “為何朝中大人還有隆公公都不同意增兵圍剿呢?難道他們看不出事情利弊嗎?”

  張望冷笑道

  “你以為大正江山是台城的花崗岩鑄造的?

  不是,大正江山是窗戶紙糊起來的,哪裏破了補一補,能湊合用就將就下去了。

  人也就能活七十誰整天想著千秋萬代,江山永固去?

  增兵圍剿就是結硬寨,打笨仗,沒有事功可撈。皇上和隆公公想扶德王,這麽打怎麽往德王臉上貼金?

  這都還是細枝末節,其實最重要的問題就兩個字,

  沒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