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0章 大軍壓境(二合一)
作者:華光映雪      更新:2020-04-02 21:37      字數:4494
  “大對盧,不好了,西麵大唐河北道境內正在調兵東進,看那方向應該是直衝我們遼東城而來。”

  淵蓋蘇文沉著冷靜,臉色凝重道:“敵軍人數,主將是誰?”

  “主將打旗號是大唐名將李績,人數暫時不詳,但初步探知至少五萬,詳細情況還在探查。”

  李績?竟然是此人?

  聽到是名將李績的時候,淵蓋蘇文沉吟了片刻,李績雖然名揚大唐,但年紀不大,並沒有跟高句麗作戰的經驗,為什麽是他來?

  在淵蓋蘇文的猜測中,大唐如果真的要攻打高句麗,即便不是名震天下的老帥李靖,也應該是兵部尚書侯君集才是。

  而且若是滅高句麗的話,至少也得二十萬精銳大軍,怎麽才五萬人?人數也對不上。

  “去,給我探明大唐到底多少兵馬來襲,幾萬兵馬是不可能打出什麽戰果的,這一定是他們的陰謀,我要知道對方真正的實力。

  不要總盯著他們的軍隊,查一下他們的糧草輸送情況。”

  下麵的斥候不解道:“大對盧,大唐不是一向自詡禮儀之邦,怎麽會幹出這等不宣而戰的事情?而且五萬大軍別說滅我們高句麗了,有乙支文德大將軍在,他們連咱們的遼東城都過不了。”

  聽到手下人這麽自信,淵蓋蘇文笑了一下,國人麵對大戰毫不膽怯,這是好事。

  但是仔細一想又覺得不對,這麽簡單的道理,手下隨便一個小兵都看得清楚,大唐會這麽傻?平白無故調動幾萬大軍跑來跑去,集體出遊嗎?

  想到了大唐軍隊的實力,想到了大唐跟前隋的區別,想到了前幾天被焚燒的卑沙城,淵蓋蘇文腦海中像是被貫入了一道閃電。

  “不好!

  他們不是不宣而戰,卑沙城就是他們故意丟出的棄子,誘我們前去奪城,他們順勢以此為由開戰。

  好陰險的大唐人。”

  聽到這個推斷,那斥候道:“可那卑沙城是他們自己放火燒的呀?”

  “蠢貨,如果我們的大軍不去進攻,他們即便是準備好了火油也不會點火,直到我們中計攻城,這一把火就算在了我們的頭上,說都說不清了。”淵蓋蘇文罵道。

  “那現在怎麽辦?”

  淵蓋蘇文雖慌不亂,畢竟即便沒想通這些因果,高句麗也正在做備戰的準備。

  “通知乙支文德將軍,嚴守遼東城,我會繼續調集重兵增援。

  另外大唐一定有隱藏兵馬,給我找到他們,查出具體人數,至少十萬人的調動,不可能這麽無聲無息。”

  斥候再次領命而去,淵蓋蘇文隱隱有股不安,自己好像忽略了什麽。

  兩天之後,之前派出的第二批斥候火速趕回,解開了淵蓋蘇文心中的疑惑。

  “你說什麽?大唐借用杜家商會之手,最近幾個月內一直在不斷運輸糧草?而且日積月累存貨已經極其巨大了?

  廢物,如此重要的消息,為何現在才探知?”

  這個斥候就沒有之前那位同僚的好運了,直接被憤怒的淵蓋蘇文當成出氣工具暴揍了一頓。

  “大對盧,不是我等不盡心盡力,實在是杜家商會行事隱秘,將什麽東西都往扶餘城運,名義上是輸送給其他幾個小國的貨物,誰也沒想到是他們自己暗自積存的。

  而且具體這批貨是什麽,到沒到其他幾個小國手裏,咱們的斥候能力有限,不可能探知的,除非是杜家商會極為上層之人才有可能查到。”那斥候辯解道。

  淵蓋蘇文揮手道:“夠了,現在說這麽多還有什麽用?按照這個存貨量計算的話,這批糧草應該足夠養活二十萬大軍三個月的,好手段,到底是大唐何人,能夠在我們的眼皮子底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是為了算計我們,謀劃已久吧。”

  這時候他腦海裏浮現出了一個書生打扮的年輕人,一個有些市儈,卻在大唐極有影響力的人,自己還在他手上吃過一次大虧,而杜家商會就是他創立的。

  想到這裏,再聯想到冬捕給出了卑沙城,不到一年卑沙城又被舍棄……

  “不會又是你吧?

  最好不要讓我在戰場上見到你,否則你必死無疑!”淵蓋蘇文滿是怨毒的自言自語道。

  與此同時,負責暗中從河北道調兵的李績已經調兵完畢,帶領大部隊緩緩朝著大唐最東邊境的懷遠城行來。

  李承乾負責聯絡李績跟扶餘城,此時正在被李績問詢戰況。

  “本帥已經讓手下佯裝二十萬大軍紮營,戰機就在這幾日了,時間久了不進攻,恐怕會被高句麗看出端倪,扶餘城方麵可有謀算?”李績對李承乾問道。

  看得出來,李績心情不是很好,雖然李績在諸位將軍裏麵屬於脾氣好的儒將,但一場滅國大戰,全都靠著一群晚輩小子,讓一位老將站在後麵看著?怎麽想都別扭。

  若是此事眾人不知便罷,權當是一群晚輩先斬後奏的胡鬧,可偏偏皇帝李二點名讓老將殿後,這個任務換了是誰來都難免不理解,幾乎誰都不相信一群沒真正打過仗的小子,能擔得起滅國重任?

  若真的實現了,那前隋三征高句麗失敗的大業帝豈不是要從墳裏爬起來?

  李承乾恭敬道:“啟稟大帥,早在幾天前杜副將就已經作為特使出發,如今已經順利跟契丹、室韋談妥借兵事項,相信過不了幾日就能再拿下靺鞨,屆時萬事俱備即可動手。”

  “嗯……知道了,五天後我會直接跟遼東城發文書宣戰,到時候全力造勢吸引高句麗大軍在正麵。

  但是我們不會主動進攻開戰,除非高句麗攻過來,此計最多不過五日就會被看破,因此你們自行把握戰機。”李績吩咐道。

  “多謝大帥!

  但是末將不解,為何不等我們聚兵完畢知會您之後再宣戰?到時豈不是更加萬無一失?如若不然,萬一有什麽變故耽擱了……”

  李承乾恭敬的行禮,並且提出自己的見解。

  李績深深的看了一眼李承乾,如果不是因為對方是個皇子,李績根本不會這麽客氣。

  搖了搖頭語重心長道:“打仗不是兒戲,戰場是波雲詭譎,永遠沒有萬無一失的時候,不能隻考慮我方的優勢,還要計算好自身的劣勢,以及敵人的優勢。

  你們雖然有把握聚攏二十萬蠻族雜兵,但時間耽擱的越長,泄密的可能越大。

  而且我們這裏跟遼東城對峙,對麵的乙支文德乃是名將,對戰久了卻不進攻,早晚被人看破。

  根據本帥的計算,留給你們的時間最多隻有十天了。”

  李承乾心服口服,“多謝大帥指點,末將這就回去通知扶餘城諸位將軍。”

  李績歎息道:“真不知道陛下怎麽想的,讓一群毛頭小子上戰場,豈不是拔苗助長?

  若非本次能保證不損我大唐一兵一卒,老夫絕對不會同意將兩國大戰如此兒戲。

  你回去告訴蘇烈和薛仁貴兩個小子,即便是借到了二十萬蠻夷兵也要留個心眼,畢竟是烏合之眾。真的對上高句麗的精銳大軍,戰力如何還需掂量。

  若事不可為,盡量保全自身回來吧,你們都還年輕,建功立業不急在一時。”

  最後一句,李績的聲音低了下來,李承乾聽出了一個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而且絕對不僅僅是因為李績的兒子李震也在扶餘城的緣故。

  回到扶餘城,李承乾將原話轉告給了蘇烈等人,薛仁貴回憶道:“師父曾經教導過,當你越是萬無一失越是自滿的時候,有可能就是你露出破綻最明顯的時候。

  李大帥提點的沒錯,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現在就差靺鞨一族的兵馬了,也不知道青蓮那邊進展的如何?”房遺愛擔憂道。

  坐在首位的蘇烈眉頭緊鎖,沉聲道:“從卑沙城被焚燒至今,時日不短了,淵蓋蘇文不是庸主,一定有所察覺。

  現如今扶餘城存有十萬大軍的軍糧,真讓人有種寢食難安的感覺,萬一這裏的情況被高句麗探知,就像是餓狼聞到肉香一般,再想卑沙城那樣來個大軍劫掠……”

  “不會吧,這件事咱們做的極為隱秘,可以說是萬無一……”秦懷道的萬無一失還沒說完,忽然想起了薛仁貴的話,萬無一失有可能也是露出破綻的時候。

  眾人都沉默了,蘇烈冷靜道:“盡人事聽天命,事已至此,隻能盼著老天站在我們這邊,如果真的被敵人打來了,咱們扶餘城五千精銳守軍可不是吃素的。”

  “對,大不了來個以身飼虎中間開花。”李震附和道。

  眾人心頭陰霾一掃,再次燃起了無限戰意。

  可這種事情,哪有什麽天意之說?高句麗既然知道了扶餘城有物資,就一定會出手的。

  淵蓋蘇文原本想起大軍直撲扶餘城,來一招釜底抽薪,解決了扶餘城的糧草,讓大唐的二十萬大軍斷了夥食,那麽這次的危機立馬得解。

  但是又害怕卑沙城的事故重演,誰也不能確定,扶餘城的糧草就是真的了?倘若大唐真的要進攻高句麗,運糧屯在營州豈不萬全?為什麽要放在扶餘城這個邊境危城?

  淵蓋蘇文此人生性多疑,是優點也是缺點,如果沒有卑沙城事件,他估計就已經出兵了,可現在卻踟躇了。

  仔細考慮了一下,正麵李績的大軍不能不防,萬一扶餘城是李績故布疑陣,等到高句麗抽出實力中計扶餘城的時候,李績趁機拿下遼東城呢?

  所以思慮再三,淵蓋蘇文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驅虎吞狼。

  派出使節去說服契丹、室韋、靺鞨三族,告訴他們扶餘城有無盡的物資,讓這三頭餓狼瓜分了扶餘城,如果他們害怕得罪大唐,完全可以假借高句麗的旗號,到時候好處是他們的,惡名由高句麗來擔。

  這樣的計策,跟大唐借兵滅高句麗可以說異曲同工不謀而合,按道理來說,這三個小國根本沒理由拒絕這麽大的餡餅,隻是淵蓋蘇文不知道的是,大唐已經先手一步,高句麗想要說服契丹等國,怕是難了。

  契丹部落正在緊鑼密鼓的調動聚攏軍隊,高句麗使臣來到的時候還十分不解,不過並沒有打聽出什麽,隻知道下麵的百姓說是有大生意要做。

  當他見到契丹王,說起劫掠扶餘城的時候,契丹王暴怒,差點直接推出去砍了高句麗使臣,被旁邊的手下死命勸住,說大唐乃是契丹最好的朋友,怎麽能這麽幹?

  高句麗使臣懵了,心說契丹部族一向好戰勇武,什麽時候開始講究師出有名這些禮節了?當年扶餘城在我們高穀麗手中的時候,你們好像沒少來打秋風吧?

  契丹王手下還是有幾個能幹的文官的,現在契丹聚兵瞞不住高句麗人,但沒人知道我們是去打高句麗的,目前還不能暴露目標,萬一影響了杜將軍的謀劃,契丹吃罪不起,隻能先假意答應,契丹王冷汗直流,還好沒殺使臣,差點釀成大禍。

  於是重新把高句麗使臣請了進來,好言解釋,說扶餘城這塊肥肉契丹早就眼紅了,外麵正在召集兵馬磨刀霍霍本就是為了吞獨食,不成想被高句麗發現了,既然這樣,那就兩家合作好了。

  高句麗使臣大喜,怪不得契丹王之前這麽動怒,原來是這樣啊,契丹這群蠻人胃口真大,連大唐的城池都敢獨吞。

  最後順利跟契丹王達成一致,約定跟室韋等部族一起動手。

  而隨後在高句麗使臣說服室韋的時候,又出了變故,室韋大首領一心掛念從大唐賺個長久的利益,並不在意這些一夜暴富的劫掠買賣,所以心裏是不願答應的。

  但是為了不暴露自己調兵的意向,室韋跟契丹一樣,聲稱要獨吞,兵馬都準備好了。

  高句麗使臣苦勸不住,這怎麽行?別再沒打下扶餘城呢,契丹跟室韋先幹起來了。

  於是提出一個條件,想借助高句麗的威勢壓服室韋,說高句麗出兩萬大軍領隊,其他部族領兵跟隨,扶餘城是大家的,誰都不準獨吞,最終室韋大首領假意不滿的屈服,同意平分。

  而高句麗使臣讓人傳消息回去,要了兩萬帶隊的兵馬出來,淵蓋蘇文同意了。

  前麵兩個小國同意了,可到了靺鞨的時候,這位高句麗使臣話都沒來得及說呢,就被靺鞨大首領一刀砍死,人頭送回了高句麗。

  同時還附帶了一句話,高穀麗想要靺鞨幫忙,那先讓大對盧淵蓋蘇文親自過來道歉再說別的。

  道歉?道什麽歉?別說高句麗使臣隊伍,就是淵蓋蘇文自己都不知道哪裏得罪了靺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