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離村
作者:薄月棲煙      更新:2023-06-15 14:34      字數:3239
  第141章 離村

  “民女叫餘秀蓉, 是江州宿源縣人,十年前小人十四歲,也是被拐子帶來此處,當時民女也逃過, 但逃不走, 被抓回來便是一頓毒打, 民女挨了兩回打,苦頭吃得夠多了, 心也死了, 便安生做了烏永文的媳婦,民女實在未想到還有獲救這日。”

  暮色初臨,一個身著靛藍薄襖的婦人正坐在堂中哭訴,她便是蘇槿儀所言, 另一個被拐賣至此的外地女子,聽她也來自江州,謝星闌皺眉更甚, “你當年是如何遇上拐子?可記得拐帶你之人的樣子?”

  餘秀蓉道:“小人家境貧寒,當年在莊戶上做侍從, 一次外出采辦之時, 被拐子下藥擄走, 後來輾轉三月被帶來了此處,好多年了, 民女隻記得有三個人,但後來不知到了什麽地方,一處破屋子裏關了七八個姑娘, 年紀最小才六七歲, 外頭有五六個人看著, 都是二三十歲的粗獷男子,民女們逃不脫,隻看到身邊的人一個個減少,後來風聲緊了,他們便帶著民女往山裏走,雖賣不到多高的價錢,卻不會被捉住。”

  餘秀蓉說著,也痛哭起來,謝詠這時走到秦纓和謝星闌身邊,“公子,縣主,剛才去走訪了一圈,除了她們二人,還有個中年婦人,名叫鄭芬兒的,也是從外頭被拐來,人已經帶來了。”

  謝星闌吩咐將人帶進屋內,不多時,走進來一個著褐色布襖的婦人,她肌膚暗黃,皺紋交錯,唯獨眉眼能瞧出幾分年輕時姿容清秀的影子。

  在翊衛帶領下,鄭芬兒躡手躡腳地進了門,行禮後,局促地站在原地,手腳都不知該如何放,秦纓請她坐下說話,又道:“我們是查問村中女子被拐賣的案子,你可還記得當年你被拐來此村的情形?老家在何處?”

  鄭芬兒唇角微抿,看了一眼身邊抽泣的餘秀蓉,眼眶也微微紅了,她語聲滄桑道:“民婦來這裏二十多年了,早記不得當年的情形了,老家也記不太清了,隻記得在磁州。”

  一旁餘秀蓉抹了把眼淚,“嬸子,你得記起來啊,這麽多年了,你在這裏過得也不好,你難道不想回老家去嗎?”

  鄭芬兒雙手攥在膝頭,垂著眉眼道:“這麽多年,爹娘隻怕都故去了,倒是有兄弟姐妹,但隻怕他們也當我死在外頭了,我回去做什麽呢?這些年在村子裏都習慣了,我兒子都二十來歲了,他出山討生活,有了銀錢會送回來,也說要在外頭立業安家,到時候把我們接出去,家裏他父親和祖母多病,隻有我照料著,我早就沒想過回去了……”

  餘秀蓉欲言又止,可看鄭芬兒麵無波瀾,是當真沒一點心思離村,隻得沉沉歎一口氣又抹起眼淚來,“都是沒辦法的事,連我也怕回去被人嫌惡,我們本都是清白女子,如今連孩子都生過了,還是這般來路不明的孩子,回去又有什麽臉麵呢?”

  秦纓微微搖頭,“隻要你們不願留在村裏,那一切都來得及,我們要留在村中徹查,還要等平江縣和渝州城來人,你們還有一夜時間考慮,隻要你們願走,再無人能強留,當年拐帶你們的人皆是罪大惡極,我們亦會調查此事,若能抓住他們,必定治以重罪。”

  餘秀蓉想到這幾年的遭遇,又不禁哽咽出聲,“我膝下有一兒一女,兒子七歲,女兒才三歲,就算不是我願意生的,可到底是我的孩子,我也不知該如何,但我是不願留在此處的,我從前過得再苦,也不該是這樣的活法……”

  同為女子,秦纓和李芳蕤心底也頗不好受,二人不知如何安慰,便令二人先去東廂,與蘇槿儀在一處,深思熟慮後再做決斷。

  待到了堂屋,李芳蕤便看著外頭一片人道:“不僅是人販子該治罪,這些明知道是拐賣,還要買人,買了後囚禁虐待□□的,都要一一論罪才好!”

  謝星闌在旁道:“以從犯論處。”

  秦纓聞言,沉悶的心腔總算舒了口氣

  ,謝星闌又看著外頭天色道:“平江縣距離此處隻有一日路程,至少等平江縣來人,再將此地交給他們整治,我們則帶著趙武三人和被拐幾人先返回渝州城,衙差被害的案子暫且明了,但這拐賣少女的案子還需深究。”

  說至此,謝星闌又吩咐謝詠,“明日一早,去沼澤看看能否打撈出人骨。”

  謝詠應是,又道:“適才烏富昌父子,還有那烏永文已交代,說來找人的男子乃是受主家所托,那主家姓程,是江州人,但具體的住址他們已經忘記了。”

  秦纓擰眉道:“餘姑娘被拐之時,一同被擄走的還有數人,足見這拐子乃是團夥作案,再加上蘇姑娘和找人遇害的那人也是江州人,隻怕江州拐子十分猖獗。”

  說至此,她看向李芳蕤,“芳蕤,若回程的路上折道江州,你可願同往?”

  李芳蕤挑眉道:“自然,總不能明知有這麽多人遇害卻不管,若隻甩手交給地方官吏,隻怕他們見辦這案子要大費周折,會敷衍了事,最好咱們親自走一趟,一來了解案情,二來給足威壓,就算十天半月查不清楚,但也要令他們心懷忌憚,在我們走後,繼續將這案子辦得明明白白!”

  拐賣人口的案子並非朝夕之功便能查個明白,見李芳蕤如此通透,秦纓不由莞爾,“我與謝大人亦是此意,江州乃是謝大人族地,我們到了江州,也不會如眼下這般勞苦,謝大人多年未歸,正好回去看看。”

  李芳蕤恍然,“是了!江州謝氏,江州可是謝大人本家,那如此便更好了!你對江州比對別處熟悉,這案子也能辦得順當些!”

  如此便算定了江州之行,蘇槿儀和餘秀蓉得知他們要親自去江州一趟,更似吃了定心丸一般,當夜便下決心離開此村,唯獨鄭芬兒依舊沒有回鄉的打算。

  待第二日清晨,謝詠帶著一行人上山打撈屍骨,蘇槿儀和餘秀蓉都定好了章程。

  堂屋內,蘇槿儀懇切道:“大人,我們已經商量好了,昨夜秀容返家,問了兩個孩子之意,她的長子深受祖父祖母教化,平日裏與她不算親厚,此行並不願隨她離開,三歲的女兒正是依戀母親的時候,那家裏也不強留這個孫女,因此秀容決定帶著女兒返鄉,若是能還歸祖籍,便令女兒隨她姓氏。”

  餘秀蓉在旁應是,蘇槿儀又道:“我這裏,玉強尚算少不更事,且他父親、祖父皆獲罪,留在此處便徹底無人管教了,昨夜我也問了他的意思,他雖對祖父和父親有些惦念,但更離不開我,因此我也要帶他離開,等回了族中,若父親母親願意接受,我便令他入我族中,若是不願,我便帶著他獨立門庭,我年歲尚輕,再如何艱難,也能討口飯吃,在外頭受苦,也比在此地煎熬無望強。”

  蘇槿儀性情堅韌,想得亦十分周全,李芳蕤很有些感佩,當即道:“你放心,有我們在,你們回鄉歸籍絕無阻礙,若是族人不接納你們,我來幫你們討生計,那鄭氏呢?”

  蘇槿儀和餘秀蓉對視一眼,皆一臉哀戚,餘秀蓉道:“她是真的不願走了,她不知老家還有何人,夫君雖是個粗人,這些年來待她還算照顧,她的獨子也並非無孝道之人,她覺得回鄉不如留在此,此處還有個家,她……她還想給她夫君求情……”

  李芳蕤欲言又止,可話到嘴邊,又覺無可奈何,她去看秦纓,秦纓亦滿眸愴然,隻搖頭道:“來的太晚了……”

  謝星闌若有所思,這時,一個翊衛快步進門,“大人,平江縣縣令帶著差役來了!”

  謝星闌和秦纓一同出門,剛站在簷下,便見一個中年男子帶了十多個衙差進了院門,“下官平江縣縣令方誌達拜見大人!不知大人蒞臨,下官來晚了——”

  謝星闌擺手,“多餘之言不必說了,這村子民風彪悍愚昧,我們以捉拿朝廷欽犯為要,接下來要你們地方官吏自治了,

  進來說話!”

  謝星闌將方誌達叫進屋內,開門見山道出村中境況,方誌達一聽這些村民竟存了謀害謝星闌一行之心,還有參與買賣人口之罪過,頓時驚得滿額冷汗,“都是下官治下不嚴,此地荒僻,距離縣城太遠,此番若非找了個認路的帶路,隻怕都沒有這樣快趕來的,平日裏下官對此地疏忽太過,這才令這些刁民膽大包天,下官——”

  謝星闌目光一凜斷了他的話頭,“你確有瀆職之嫌,但為今之重並非追究前責,而是論罪與教化,金吾衛已往渝州送信,渝州府很快會派人來,具體如何論處,你與封大人一同定論,你既來了,一個時辰之後,我們便會啟程返回渝州,你留在此善後,且條條目目皆要以公文送至本官手中,若有任何不實,你這縣令也不必做了。”

  方誌達深吸口氣,“是,下官必秉公嚴懲!”

  交代好了方誌達,謝詠帶著人回了村中,他此行毫無所獲,隻因那沼澤範圍極大,再加上泥水流動,屍骨早不知移到了何處,謝星闌隻好吩咐方誌達再做找尋,若實在難尋,他們便在江州查訪死者身份。

  至午時前後,謝星闌安排好一切,帶著浩浩蕩蕩的隊伍離開了赤水村。

  此時天高雲闊,秋陽熠熠,眾人行至山梁回望,便見這小小村落依舊隱與山坳之間,卻比來的那日敞亮清明了不少,一陣馬鞭起落,隊伍很快隱沒在了返程的山林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