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副本:睥睨-新年茶話
作者:不要打臉      更新:2020-04-01 08:40      字數:2227
  過了這個年,千戶大人居然很少見閉關修道了。這個情況倒是讓人亦喜亦憂的。

  正月初十,靖海營的一支艦隊自越郡平湖走海路北返,抵達棲霞鎮碼頭,白展旗公私兩便回家過了年節,這時候也隨船回返了。

  移船換馬,白展旗沒顧得上舟車勞頓,徑直趕來半山原。

  自家的堂姐姐已經隨姐夫大人至半山上院居住,除了帶好問安,家裏來的年貨土產自然也要送到這邊來。

  來時正遇見韓三,姐夫和小舅子進行了親切友好的交談,就越郡目前的政治經濟軍事農業等方麵的問題交換了意見,並達成共識。

  翌日,崇啟二十五年正月十一。

  昨日暮時,吳郡江都遭方衲破城,吳王朱崇真以身殉城,吳王世子及郡主皆不知所蹤。

  放下密報,韓三展開道標地圖,兩個小小光點已到了江都府域外,向北蹣跚而行。

  何苦非要死呢,活著不好嗎。

  韓三搖搖頭,替朱曉棠她爹傷了一會兒心。

  再翌日,崇啟二十五年正月十二。

  崇啟帝戰略轉進河西計劃失敗,於河東郡西遭東夷追騎尾擊,禁軍潰散,隨行文武死俘大半,亂軍之中,崇啟帝生死未明,下落成疑。

  此戰是由某千戶大人於道標地圖上冷眼旁觀的,山河封鎖,相關邸報怕是十幾二十天都傳不來半山原。

  喊錢多多進來,讓他把這個消息按密級通報下去。

  又翌日,崇啟二十五年正月十三。

  某千戶大人在半山圓修道院主持並召開了半山及棲霞兩地主要官員參加的新年茶話會。

  在會議上,與會代表認真聽取了某千戶大人關於吳郡東北地區機遇與挑戰並存,困難和危機永遠也打不垮勤勞勇敢的半山人的工作報告,並對報告的內容進行了細致深入的研究和討論。

  原北織造黑衣縱棲霞軍參謀本部參謀將軍李大就某千戶大人的工作報告首先提出觀點,“崇啟帝失國祚,生死不明,大秦名存實亡。我等不問何去何從,總要有一個站的住的名號才行啊。”

  “失君失地,該為臣當如何?自是匡扶君親,以求複國。”棲霞縣丞李誌明自問自答,愁容不展,“江都覆滅,上無統屬,半山棲霞兩縣之地,雖有心卻無力,當聯絡四方,謀定後動。”

  武文定不作聲,眼光垂下,隻看著麵前桌案上的茶杯。

  白展旗微微皺眉,看一眼正襟危坐的千戶大人,又瞄了瞄李誌明,再看一眼自家的堂姐夫。

  窩在椅子裏的小六子半眯的眼睛裏有光芒一閃,身體忽的離開椅背,微微俯前,披在肩上的大氅緩緩滑落,頗有森寒之意。

  幾人神態各異,心思卻都是一般。

  君失其國,自是天命氣數已盡,理當天下共逐之。謀定後動是老成之法,非要再找個皇脈伺候著又是什麽意思?眼下這兩縣甚或三縣的地盤可是上座那位帶著弟兄們一手一腳撲騰出來的,轉頭你老李一句話就打包裹送人了?

  一時無言,韓三左右看看,把兩肘搭在桌邊,招呼下首安坐的崔詠雲,“詠雲,你說說。”

  “不論生死,崇啟帝已經不重要了。秦失其鼎,天下共逐之,草莽而起自是無所顧忌,前朝舊臣則要多遮一層鋪蓋,名聲不管到什麽時候都是抵大用處的。抬舉一個落魄王孫,舉一麵報複國仇的旗號,大義所在,聲名自然而然的有了……李大人應該也是這個意思。”

  崔詠雲輕咳一聲,慢慢悠悠的說道,“想來,日後各處這樣的事情常見,十個八個前朝後裔血脈都不多,天下士民隻管攻訐其偽,怎麽也非議不到咱們做臣下的頭上。”

  “就是拉虎皮做大氅唄,抵擋風寒,這個意思不錯。等到天時熱烈,脫掉也就是了。”小六子緩緩靠回椅背,覺得小崔的話說的比老李中聽多了。

  “那眼下,就缺一位王孫了,不然,索性隨便指一個人,還怕旁人不認?”李大摩挲手掌,低聲說道。

  韓三微微搖一搖頭,“吳王世子已在來路上了,明日便到。”

  眾人都不知道這個消息,卻不以為意,對千戶大人每每特出之處,已是習以為常了。

  “聽說,這個吳王世子很有點城府,要不要,換個人選。”武文定話裏話外不自覺的牽出一絲殺氣。

  韓三又搖頭,“人家多可憐的一個孩子,剛沒了親爹,和妹妹投奔我來,我可是準備當個晚輩照拂呢。”

  “哦對了,誌明大人家的公子從江都回來多久了?”韓三接著問李縣丞,“求學做事可有後麵的打算了?”

  “尚不曾。”李誌明低聲回道。

  韓三點點頭,“遭逢變局,大丈夫合當建功立業,讀書什麽的有時間再說吧。等吳王世子到了半山原,嘴兒哥就去他府裏做個長隨,日後富貴,自不可期。話說,那個王府別院正合適,可建造妥帖了?”

  崔詠雲細細聽著,聞言趕忙回道,“頭年臘月二十三就收拾利索了,世子趕著回江都過年,到現在一直空著。”

  “那就好。再說別院,誰家離著近些?日後長居,你們記得多多照應。”

  “大人,小人家裏最近。”參謀將軍李大說道,不近也得是近的,職權所在,哪裏敢不近些?

  “就全憑你照應了。”韓三點頭,“縣丞大人,這份前程,你看如何?”

  “千戶大人說的自然是極好的,待下官回去就把此事安排妥當。”

  李誌明的一張老臉更顯愁苦。

  剛剛不過是說的含蓄些,其實還不就是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意思?想不到大人手下盡是些不讀書的,連這一層窗戶紙也捅不破,非要似農園令那般淺白才懂,無妄之災啊。說句到家的話,眼下三兩縣的地盤,談論這些怎不嫌太早?這謎一般的自信何處來哉呀?

  這些都還算了,僚屬爭執都是上位之人樂見的,不需要掛懷。隻是千戶大人怎得冷不防給自家小子安了一個王府長隨的差遣?是信不過老朽,還是太信得過老朽了?

  誌明哥心有惴惴,更沒甚言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