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章 武則天的抉擇
作者:吉日      更新:2020-04-01 02:57      字數:5375
  聽了盧小閑的話,渾奴大吃一驚:“什麽?盧公子,這是真的嗎?”

  盧小閑沒有說話,隻是看了看秦火。

  渾奴一臉擔憂的看向秦火,秦火朝她微微點頭:“盧兄弟說的沒錯,朝廷肯定會派軍隊追擊的!”

  契丹、奚族與靺鞨部是大周在營州管轄的三大主要部落,契丹裹挾奚族一同反叛大周,靺鞨部雖然沒有參加叛亂,但卻趁此良機脫離朝廷東歸,但在大周看來這與反叛無異。如今,契丹的叛亂已被平定,奚族也向大周表明了歸順的態度,朝廷騰出手來當然不可能放過生出異心的靺鞨部了。

  “那怎麽辦?”渾奴擔心之下,眼淚都掉快下來了。

  靺鞨部數萬部眾現在還在東歸途中,若若被大周軍隊追上,豈不是要慘遭塗炭,更何況這其中還有不少的婦孺和老人。

  盧小閑從懷中掏出三個錦囊遞給渾奴,鄭重其事道:“這三個送錦囊送給你,我都標記了順序,當你們的部族遇到危險時,依次打開它,依計行事或許能逢凶化吉!”

  錦囊妙計是諸葛亮智慧的象征,盧小閑直接借用這種方式,無意中增加了一些神秘感。當然,與諸葛亮智謀有所不同,盧小閑的錦囊源於他的未卜先知。

  渾奴茫然接過盧小閑的錦囊,臉上依然愁容不展。

  盧小閑苦笑道:“渾奴姑娘,你若信就按我說的去做。若不信那我也沒辦法,隻能聽天由命了!”

  不待渾奴回答,秦火接過話來,毫不猶豫道:“盧公子,我信你!”

  渾奴看了一眼秦火,點點頭道:“我也信你!”

  “好了!咱們就此別過吧!”為了衝淡離別的傷感,盧小閑笑著拍了拍秦火的肩頭,“可別忘了準備好美酒等著我!”

  秦火重重點頭:“君子一言!”

  盧小閑笑著應道:“駟馬難追!”

  ……

  送走了秦火與渾奴,盧小閑還要安置好劉閻王等人。

  龍山土匪基本上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他們可以搖身一變成為百姓,但劉閻王和手下的三百多名府兵卻不行。他們原本隸屬於營州都督府,可現在都督府已經不存在了,原來的建製也沒有了,這讓他們這些人的處境很尷尬。

  盧小閑專門寫了推薦信,讓他們去投奔遠在涼州興源穀的莽布支。

  莽布支向大周請降後,被武則天封為安國公,食邑二千戶,官至左羽林大將軍,他所轄的軍隊被安置在涼州興源穀。以盧小閑與莽布支的交情,收留劉閻王等人應該沒有什麽問題。

  將劉閻王一幹人等全部安排妥當後,盧小閑這才帶領張猛、刑峰、範子明以及手下的壯奴,星夜兼程趕往神都洛陽。

  ……

  孫萬榮死後,武則天終於鬆了一口氣。萬分慶幸之際,武則天下詔大赦天下,將年號改為“神功”,以紀念軍中將士征剿北方契丹的最後勝利。

  這場叛亂中,突厥無疑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默啜可汗除了從大周王朝獲得大量突厥降戶以及穀種、綢緞、農器、鐵等物品外,大部分契丹人以及原先依附於契丹的奚、霫等部落都投靠了突厥。默啜可汗擁地萬裏,雄兵四十萬,勢力直追當年的頡利可汗。

  突厥人的壯大同樣引起了武則天的不安,此次朝會就是召集群臣商議如何對付突厥之事。可是議來議去,也沒議出個結果來,這讓武則天頗有些不悅。

  眼見著見武則天意興闌珊,正準備宣布散朝,狄仁傑趕緊佝身請示:“陛下,契丹將軍李楷固、奚族將軍駱務整請求歸降朝廷,上表請命,如何處置?”

  李楷固與駱務整歸降朝廷,是當初盧小閑與李大酺、李失活二人共同商量後形成的共識。

  盧小閑的想法很簡單也很實用,契丹與奚族要想存續下去,必須要重新獲得大周朝廷的信任,這種事情光用嘴說不行,必須要有實際行動,最好的辦法就是安排信得過的人歸降大周,在朝廷內任職。這樣,既可以隨時掌握朝廷對契丹和奚族的態度,又表明了忠心。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李失活與李大酺采納了盧小閑的建議,二人毅然選擇了契丹酋長李楷固與奚族將軍駱務整歸降大周。

  李楷固的能力自不必說,在與大周軍隊的兩次交鋒當**盡了風頭。駱務整與李楷固一樣,在奚族也是有名的悍猛之士。

  武則天對狄仁傑所說的這兩個人並不在意,正欲隨口打發掉,卻見武懿宗頗為激動地躥了出來:“陛下,賊將膽敢從逆,殺陷官軍,當押還神都,明正典刑,傳首邊關,以震北狄……”

  滿朝文武有不少人附和武懿宗,義憤填膺,紛紛主張以投降太晚的罪名把李楷固與駱務整二人誅族。

  聞言,武則天眉頭蹙了蹙,思量幾許,扭頭注意到狄仁傑淡定的表情,便詢問道:“狄閣老是什麽意見?”

  “回陛下,據盧小閑所說,李楷固與駱務整愛憎分明,英勇善戰,有驍將之才,且對大周心懷順服,從逆乃受裹挾。其建議,莫若恕其死罪而納降,既可得勇將感恩效節,又可以其為表率,分化契丹部族中心念王化之人。臣以為,盧小閑此議,可以考慮,唯望陛下聖裁!”

  聽狄仁傑說是盧小閑的意思,武則天眨巴了幾下眼睛,想也沒想便道:“可!既是盧小閑舉薦,就準奏吧!傳旨,封為李楷固為左玉鈐衛將軍,駱務整為右武威衛將軍。”

  武則天的裁決讓群臣差點沒驚掉下巴,盧小閑隻不過是張易之與張昌宗手底下的奴才,陛下卻對他如此言聽計從,可見張氏兄弟在武則天這裏有多得寵。

  “陛下聖明!”恭維聲下,是武懿宗尷尬的表情。

  武則天是非常有主見的皇帝,當然不會因為盧小閑是張氏兄弟的親信就隨便盲從,她心中很清楚,盧小閑的建議是足智多謀和高瞻遠矚之舉,赦免並重用李楷固與駱務整,是為了徹底征服這兩位異族猛士的心。

  雖然李盡忠和孫萬榮都死了,但還有些百折不撓的契丹餘黨依舊在與朝廷作對,如果可以讓李楷固和駱務整去平叛,一來他們在契丹威名赫赫,二來他們鐵定是知己知彼,三來讓李楷固和駱務整受命領兵去攻打昔日的族人,也是一招“以夷製夷”的成功手段。

  武則天心中暗想,看來是時候再召見一次盧小閑了。

  ……

  迎仙宮位於宣政殿西北方位,武則天一直將這裏作為自己的寢宮。迎仙宮大殿的四周古樹參天,綠樹成蔭,紅牆黃瓦,金碧輝煌。這裏不僅寬闊,而且還很華麗,真可謂是雕梁畫棟,金碧輝煌。

  殿內,武則天瞅著立在自己麵前的盧小閑,盧小閑不卑不亢始終沒有說話。

  真是個奇怪的年輕人,自從他出現之後,很多怪異之事都無法解釋,這讓武則天不由想起曾經見過的兩位術士:袁天罡和李淳風。

  她心裏不停的在犯嘀咕,莫非盧小閑也是位術士,可看上去似乎又不像。

  不管怎麽說,武則天不得不承認,盧小閑的遠見卓識非常獨到,至少他所預測的事情有理有據,並且基本上**不離十,在這方麵與他比肩的人並不多。

  上一次盧小閑返回洛陽,武則天很想當麵聽聽他的見解,但考慮到各方麵的因素,最終武則天還是放棄了,並沒有召見盧小閑,隻是讓楊思與上官婉兒去向盧小閑側麵進行詢問。

  這一次不一樣,武則天在作出如此重大的決定之前,心中頗有些忐忑,必須當麵向盧小閑征詢的明明白白才行。

  武則天對上官婉兒呶呶嘴:“婉兒,給盧公子賜座!”

  盧小閑隻一介布衣,武則天貴為天子,此刻她讓盧小閑坐著與自己說話,充分說明她對盧小閑還是很看重的。

  盧小閑謝恩坐定之後,武則天沉聲問道:“能告訴朕嗎,為什麽兩次與契丹交戰的結果,與你之前的預測絲毫不差?”

  盧小閑早就料到武則天會有此一問,若換作自己也一定會非常好好奇。他穩了穩心神,小心翼翼道:“如果草民說是猜的,陛下信嗎?”

  “朕不信!”武則天搖搖頭。

  “那如果草民說自己能未卜先知,陛下信嗎?”盧小閑又問道。

  “不信!”武則天依然搖頭。

  “既然草民說什麽陛下都不信,陛下又何須為這些旁枝末梢的小事而費心勞神呢?”

  盧小閑的回答振振有辭,但事實上什麽也沒說。武則天不由一怔,旋即笑道:“你說的有道理!”

  上官婉兒在一旁覺得很奇怪,今日陛下端是好脾氣。

  真正聰明的人,從不糾纏。

  武則天算得上是聰明人,所以她很灑脫不再刨根問底,而是換了個話題:“此次平定契丹叛亂,你親自取得孫萬榮首級,立下大功。說說吧,想要什麽賞賜?”

  “草民什麽賞賜也不要!”話一出口,盧小閑旋即意識到自己的直接拒絕也許會讓武則天很沒麵子,又趕緊補充了一句,“若陛下真要賞賜,就賞給鄴國公與恒國公吧,他們於草民有知遇之恩!”

  聽了盧小閑這話,武則天滿意的點點頭。

  上官婉兒不能不佩服盧小閑,他的回答無懈可擊,恰到好處。張易之與張昌宗兄弟倆是陛下寵愛之人,盧小閑能夠不忘本讓陛下很是欣賞。

  “賞賜的事朕會再考慮的!”武則天目光一閃,再轉換了話題,“你可知道朕召你回來,所為何事?”

  終於問到正題了,盧小閑搖搖頭:“草民不知道,請陛下明示

  武則天召他回來的用意,盧小閑早就猜到了,但此刻他必須裝傻。

  “裝傻”是一種境界,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處世之道。有些時候看破卻不能說破,這才是真正聰明人所為。

  “朕年紀大了,說不定哪一日就會歸天,太子之位不能一直空懸,朕想立兒子為太子,不知你怎麽看?”武則天用睿智的目光盯著盧小閑。

  自古以來,皇帝都會立子嗣為太子,除非腦子進水了才會立外人為太子。坊間一直傳言,武則天在立兒子還是立侄子為太子一事上,一直搖擺不定。

  其實,盧小閑非常清楚,武則天根本不會立武承嗣或武三思為太子,皇帝之位肯定要傳給自己的兒子。之所以一直難以真正下決心,是因為她一直沒有考慮好,在自己百年之後武氏與李氏如何相處的問題。

  如今,武則天年齡大了,身體一天不如一天,此事容不得她再猶豫,所以她終於下定了決心。

  不過,武則天這話問的太有水平了,隻說要立兒子為太子,可她有兩個兒子,卻沒有明說究竟要立誰。

  既然武則天沒有說破,盧小閑當然隻能繼續裝傻了,他點點頭道:“陛下聖明,自古太子便由子嗣來做,此乃天經地義,草民讚成陛下的決斷。”

  盧小閑這馬虎眼打的可真不錯,敢情武則天的話白問了。

  武則天不由瞅了一眼盧小閑,不動聲色又問道:“那你覺得應該當立皇嗣為太子,還是立廬陵王為太子?”

  武則天同樣不好糊弄的,直截了當問起盧小閑來,盧小閑不敢接招,隻能閃轉騰挪,他輕咳了一聲道:“確立儲君事關國家的穩定、皇權的傳承和社稷的鞏固,如此重大之事,草民不敢妄言。”

  武則天哪能讓盧小閑輕易逃脫,把他逼到死角,絲毫不留餘地的說:“盡管直言,朕恕你無罪!”

  躲是躲不掉了,盧小閑隻得含糊其辭道:“廬陵王與皇嗣二人各有所長,就看陛下看重誰的優點了!”

  武則天眉頭微皺:“此話怎講?”

  “若陛下想讓太子很快立足,平穩過度,確保將來皇位穩固,草民建議立皇嗣為太子!”

  盧小閑說的很明白,武則天也聽得很明白。

  李旦曾經做過皇帝,後來雖降為皇嗣,但一直都在京師。武則天稱帝以來,把諸武都封了王,許多忠於李唐的大臣們暗自都以李旦為核心,共同來對抗武氏一族,故而李旦的威信很高。

  武則天心裏清楚,自己不可能選擇侄子輩做皇帝,這麽做武氏江山是傳承下去了,但李氏命脈也徹底斷了,她的兒孫輩必然難逃毒手。同樣的道理,李旦將來做皇帝,肯定會清洗武氏族人,這也不是武則天想看到的。

  在武則天看來,李氏做皇帝而由武氏掌實權,雙方和睦相處,這才是最好的結局。

  武則天不置可否道:“接著說!”

  “若陛下希望李氏與武氏能夠相依共存,那廬陵王則是做太子的最佳人選!”

  廬陵王李顯被廢後安置在房州已經十幾年了,他在朝臣中沒有基礎,在禁軍中也沒有親信。李顯還都後基本上孤立無援,將來想要做穩皇位,唯一能依靠的便武氏一族。

  盧小閑這話算是擊中了武則天的軟肋,她權衡利弊,經過慎重考慮後終於做出了艱難的抉擇:“朕決定將廬陵王接回神都立為太子,你認為如何?”

  “立嫡立長,本就天經地義!草民沒有異議,一切但憑陛下決斷!”盧小閑巧妙的把皮球又踢回給武則天。

  “你覺得派誰去迎接廬陵王還都比較合適?”武則天盯著盧小閑又問道。

  “草民覺得派梁王殿下去最合適不過了!”盧小閑毫不猶豫道。

  還是盧小閑懂得自己的心思,武則天滿意的點點頭,她也覺得派武三思去最合適。武三思比起武承嗣性子沉穩,借這個機會還可以讓武三思與李顯提前搞好關係,為下一步武李和睦相處奠定良好的基礎。

  武則天歎了口氣道:“也不知梁王可否體諒朕的一片苦心!”

  盧小閑笑嘻嘻道:“這事不難,若陛下信得過草民,草民告退後便去梁王府,一定會勸梁王顧全大局!”

  簡直太可心了,自己所有犯愁的事盧小閑都能一一解決,武則天真想把他留在宮裏,今後就為自己出謀劃策。可一想起盧小閑曾經拒絕的那番話,隻好作罷,武則天可不想把盧小閑變成一個唯唯諾諾的擺設。

  “那好,這事就交給你了!”武則天淡淡道,“但願你不會讓朕失望!”

  “請陛下放心,草民定不負使命!”盧小閑信誓旦旦道。

  武則天不再說話,也不知在想什麽。見武則天不語,盧小閑心中也沒有底,隻能也保持沉默,屋內陷入一片沉寂當中。

  沉吟片刻,武則天突然對盧小閑道:“朕決定讓你做梁王的副手,秘密趕赴房州接廬陵王還都,希望你能理解朕的用意!”

  盧小閑趕忙起身,施禮道:“草民接旨,請陛下放心!”

  “好了,你可以下去了,抓緊時間準備,後日便出發,朕會安排羽林一路護送你們的!”武則天擺擺手。

  盧小閑謝恩退出大殿,看到了變化多姿的夕陽,突然生出一絲前所未有的放鬆!

  夕陽西下,正在告別今日的精彩。明天雖不曾到來,但當太陽再次升起的時候,一切都會往昔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