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鬥智鬥勇
作者:吉日      更新:2020-04-01 02:57      字數:3185
  楊思一臉疑惑道:“張大人,您說盧公子為什麽非要讓我們盯著蘇總管,他到底是什麽用意?”

  不僅是楊思不解,就連張說也沒有完全領會盧小閑這麽安排的真實意圖。

  王孝傑的征討大軍剛到幽州,盧小閑就把張說與楊思派到了蘇宏暉的後軍,任務很簡單:死死盯住蘇宏暉,當王孝傑與契丹人作戰時,若蘇宏暉作出不支援的決定時,讓張說與楊思接管後軍的指揮權,一定要確保後軍全力支援前鋒部隊。為此,他還讓楊思以八百裏加急向武則天討了一道密旨,以便於他們在關鍵時刻接管蘇宏暉的指揮權。

  張說從盧小閑的安排當中看得出來,盧小閑對蘇宏暉非常不信任。但張說與楊思這些日子以來仔細觀察後發現,盧小閑似乎有些多慮了,蘇宏暉一直盡心盡責,他的後軍始終緊緊跟著王孝傑的前鋒軍,一步都沒有落下。

  聽了楊思的詢問,張說正待答話,卻瞥見一個身裹重甲的將軍正朝他們的大帳走來。一看到此人,張說立刻閉上了嘴巴,微微上前迎了一步。

  那名將軍到了近前,向他們二人拱手行禮:“張大人,楊大人,蘇總管請你們二位去帥帳一趟!”

  此人名叫蘇浩,擔任後軍總管蘇宏暉的副將,大約三十來歲的年紀,據說他是蘇宏暉的養子,跟著他南征北戰建功無數。

  雖然接觸的時間並不處長,但張說對蘇浩印象很不錯。蘇浩為人沉穩,話不多,蘇宏暉的帥令一般都是由蘇浩具體傳達,張說與楊思對此已習以為常。

  張說向蘇浩回禮道:“謹遵帥令,請蘇將軍頭前帶路吧!”

  張說與楊思跟在蘇浩身後,一路來到蘇宏暉的帥帳。帥帳內燈火通明,帥案正中站著一個渾身披掛華麗山文鐵甲的壯年男子,正是後軍總管蘇宏暉。

  蘇宏暉個子不高,也就中等身材,在身材魁梧的蘇浩麵前卻絲毫不顯矮小。他天生似乎就是做統帥的,在帥帳中光芒四射,將周圍的一切都掩映了下去,身邊所有的部屬都自覺不自覺地成為簇擁他的陪襯。

  “張大人,快快請坐!”

  張說和楊思雖然在軍中沒有任何職務,但蘇宏暉知道他們二人身份不簡單,對二亦是極盡客氣。

  待張說與楊思坐定後,蘇宏暉直截了當道說出了自己的憂慮:下午的時候,王孝傑派人來報,前鋒已經在距黃獐十裏處與契丹軍隊前鋒接觸了,對方一觸即逃,王孝傑正率領前鋒部隊一路緊追而去。

  聽了蘇宏暉的通報,張說心中不由一陣發緊。

  黃獐穀。

  又是黃獐穀。

  這個地方有些邪性,張玄遇與曹仁師的數萬大軍,就是在這裏全軍覆沒的。現在王孝傑也到了黃獐穀跟前,這萬一要是……

  張說狠狠咽了口唾沫,很快便又釋然了。盧小閑此刻就在王孝傑的軍中,他和蘇宏暉能想到的事情,盧小閑一定能想到。

  這一刻,也不知張說為何會對盧小閑如此有信心。

  ……

  張說對盧小閑信心十足,但盧小閑本人卻對自己沒有半分信心。

  因為在曆史上,王孝傑就是在此戰中戰敗而殉國的。

  在洛陽的時候,盧小閑就極力勸說過王孝傑,讓他不萬萬要掛帥出征。可是,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王孝傑最終還是作為主帥來征討契丹了。

  一切都在按照曆史原來的軌跡運行,盧小閑除了感慨之外,能做的隻是盡人事聽天命了。

  大周朝廷二次征討的十幾萬大軍,氣勢洶洶從幽州一路殺向營州,包括孫萬榮在內契丹上下人人自危。

  契丹在上一次能名取勝,是占了大周軍隊輕敵的便宜。可這一次情況不一樣了,他們很難像上次那樣利用對方的驕狂,再說了此次的主帥王孝傑,那可是久經沙場的老將,號稱大周第一軍神。

  與孫萬榮不同,王先生卻一點也不慌張,似乎一切都在他的掌握當中。

  當王先生附在孫萬榮耳邊說完之後,孫萬榮半信半疑瞅著王先生:“這能行嗎?”

  王先生的計劃很簡單,他讓孫萬榮收縮兵力,且戰且退,引誘周軍一路向北追擊。

  “放心吧,肯定能行!”王先生微微一笑道,“隻要沉住氣,一定會有機會的!”

  契丹人且戰且退,但王孝傑並不怕契丹人誘敵深入,他率領前鋒精銳步步為營,跟在契丹人身後也不冒進,契丹人一直也沒有機會。

  孫萬榮雖然心急如焚,卻也沒辦法。要集中兵力回頭打的話,那就成決戰了,這是王孝傑所希望的。麵對麵的決戰,契丹軍隊人數少,就算勝也是慘勝,不管是孫萬榮還是王先生,都不想看到這樣的局麵。

  契丹人直接退入了黃獐穀中,王孝傑跟在契丹人身後,見對方退入黃獐穀,此刻他遇到了一個與曹仁師同樣的問題:是否穿越黃獐穀。

  王孝傑不愧是名將,並沒有急於做出決斷,為了慎重起見,他先是派斥候入穀打探去打探敵情。承擔這一任務的,正是大名鼎鼎的旋風旅。

  王孝傑被貶為庶民後,趙朗和他的旋風旅一直留在隴右軍中。沒有仗可打的這些日子,可把他們給憋壞了。

  此番,王孝傑掛帥征討契丹,第一時間把旋風旅調到了自己身邊。他們都是最好的斥候,此刻便派上了用場。

  隨著趙朗一聲令下,叢晨帶著數十名斥候騎馬進入了黃獐穀。明明知道穀內有大批契丹騎兵,隻要進了穀中隨時都可能沒命,但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人退縮。這是他們的職責和使命,從加入旋風旅的第一天,每個人都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大約兩個時辰後,叢晨返回稟報:穀中有契丹主力活動的跡象。

  王孝傑得報眉頭擰成了疙瘩,既然敵人在黃獐穀有埋伏,他當然不能再走黃獐穀了。曹仁師就是在這裏中伏大敗,十

  六萬大軍全軍覆沒的,王孝傑豈肯再蹈他的覆轍。

  可是不走黃獐穀,那就隻有繞過群山,這樣的話最快也得十多天才能趕到營州。

  在向當地向導詢問之後,王孝傑得知這黃獐穀又叫西峽石穀,而在幾座山頭的另一端還有一條峽穀,叫東峽石穀,從這裏也可以到達營州。

  東峽石穀的穀道比西峽石穀短。而且山勢險要,因為一側是懸崖,另一側是插雲的峭壁,所以通過固然不易。別人想伏擊同樣不易。因為那裏的山峰根爬不上去,就算有人能爬上去,那陡峭的山壁上也是光禿禿的,既無法攜帶滾木擂石上去。上麵也站不了幾個人,這就可以完全排除契丹人在山上埋伏突襲的可能了。

  有鑒於此。王孝傑決心從東峽石穀運兵過去,這條山穀有幾段山路非常狹窄,連糧車都不易通過,不過王孝傑帶的本就是先鋒部隊,大不了把糧車棄置於蘇宏暉的後軍,隻要大軍通過山穀,蘇宏暉跟進之後自然就會有糧草補充。

  得知王孝傑的決定後,盧小閑不由仰天長歎。其實,就算不用問向導,他也知道東峽石穀這條路。之所以他沒有告訴王孝傑,就是不想讓王孝傑走東峽石穀。因為根據後世的曆史記載,東峽石穀便是王孝傑葬身之處,他寧肯王孝傑進黃獐穀也不希望他走東峽石穀。

  誰知人算不如天算,最終王孝傑還是從向導那裏得知了東峽石穀的消息。

  盧小閑知道自己勸不住王孝傑,但他也安排了最後一手準備,無論如何也要把王孝傑從死神手裏奪回來。

  於是,王孝傑將計就計指揮大軍佯奔黃獐穀,在半路突然拐彎,急行軍趕赴東峽石穀。

  之前的這一路上,盧小閑都跟在王孝傑身邊,隨前鋒部隊一起前進。但這一次,盧小閑卻不辭而別了,連王孝傑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裏。

  盡管很擔心盧小閑的安危,但大戰在即也容不得他分心。

  既然王孝傑都能打聽出東峽石穀這條路,契丹人當然也會知道這條路。在王孝傑看來,東峽石穀肯定會有契丹兵把守,但他判斷人數不會多。出乎王孝傑意料的是,雙方甫一交戰,王孝傑就明白自己遇上了契丹人的主力。

  說起來也是陰差陽錯,就在王孝傑施展“聲東擊西”計之前,孫萬榮就采納了王先生的建議,也來了一手“明修棧道”。王先生知道黃獐穀已經成了周軍的一塊心病,隻要故布疑陣,就足以嚇阻周軍。周軍不走黃獐穀,最有可能的選擇就是東峽石穀了。所以,在黃獐穀裏契丹隻留了一小部分軍隊,而大部兵力都陳兵於黃獐穀了。

  雙方主帥鬥智鬥勇,最終契丹的主力與王孝傑的前鋒精銳在東峽石穀碰到了一起。

  由於地形的限製,這一次契丹軍隊無法利用地勢在穀中埋伏,也不可能再讓周軍中這樣簡單的誘敵之計,所以他們集中了主力部隊,橫在東峽石穀山口,計劃在這裏與周軍展開大決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