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替罪羊
作者:吉日      更新:2020-04-01 02:57      字數:3234
  讓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沒有想到的事情終於發生了,被收留的這些吐穀渾人劫持了慕容諾和弘化公主,向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提出要求:撤出輜重營地,否則就殺了慕容諾和弘化公主。

  這下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傻眼了,這麽大的事情他們哪敢擅自做主。無奈之下,一方麵他們將對方包圍,與之對峙,另一方麵派出快馬,向遠在烏海前線的薛仁貴報告了情況。

  就這樣,這幾百個吐穀渾人被數萬唐軍的包圍在輜重營地內無法動彈,但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投鼠忌器,也不敢有任何動作。

  薛仁貴接報後也是吃了一驚,此次出兵的由頭就是為慕容諾和弘化公主複國,若他們倆都死了,那還複個屁的國呀!不僅這場戰爭師出無名,就是向皇帝也不好交待!

  思來想去,薛仁貴向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下達了命令:務必保證慕容諾和弘化公主的安全,若實在不行,先退出輜重營地,等他回援後再做下一步打算。

  命令送出去後,薛仁貴不敢再停留,率兩萬大軍星夜趕往大非川回援。

  有了薛仁貴的命令,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這才鬆了口氣。他們派人與那些吐穀渾人談判,誰知對方很強硬,隻要他們在兩個時辰內迅速離開輜重營地,就會放了慕容諾和弘化公主,否則將奉上他們二人的人頭。

  為了保住慕容諾和弘化公主的命,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隻得退出營地。

  那些吐穀渾人也算講信用,在他們退出營地後,將慕容諾和弘化公主也送出了營地。

  慕容諾和弘化公主安然無恙,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這才鬆了口氣。

  可他們氣還沒喘勻,便驚愕的發現,輜重營地內火光四起,對方竟然開始焚燒輜重給養了。

  簡直太惡毒了,大唐的十萬大軍若沒有了輜重給養,就是用腳後跟想,也能想到是什麽後果。

  就在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還沒回過神來的時候,近二十萬吐蕃大軍從天而降,向六神無主的大唐軍隊掩殺過來。

  不是說大非川一帶隻有三四萬吐蕃軍隊嘛,並且還都被薛仁貴趕到了烏海一帶,這二十萬大軍是從哪裏冒出來的?

  這二十萬大軍正是為吐蕃效命的吐穀渾軍隊,基本上能上陣的吐穀渾人都出動了,在欽陵的弟弟讚頗的率領下,他們像洪水一樣向輜重營地外的大唐軍隊席卷而來。

  可笑的是,大唐此次發兵就是為解救這些吐穀渾人於水火當中,幫助他們複國呢!

  眼睜睜看著輜重糧草被燒,本就讓大唐軍隊惶恐不安,又被突如其來的吐穀渾軍隊襲擊,大唐軍隊頓時陷入一片混亂當中,最終的結果不言而喻,唐朝大軍敗了,而且是一敗塗地。

  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欲哭無淚,唯一能指望的,就是看薛仁貴回來後能不能力挽狂瀾了。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薛仁貴也是自身難保了。

  欽陵之所以沒有出現在進攻郭待封和阿史那的戰場上,就是因為他要親自指揮對薛仁貴的戰鬥。主帥對主帥,這樣身份才算對等。

  有心算無心,急忙回援的薛仁貴不出所料的在平坦遼闊的大非川,被欽陵親率的軍隊團團包圍。

  二十萬對兩萬,而且欽陵率領的是清一色的吐蕃騎兵。

  吐蕃鐵騎怒濤般衝擊著唐軍越來越殘破的防線,黑壓壓的箭雨遮蔽了天日。防線的另一邊,內無糧草外無救兵,饑餓的唐軍在絕望中一個接一個倒在自己的血泊中……

  聽郭勤講完事情的經過,盧小閑這才知道,當年薛仁貴的那位副手郭待封正是郭勤的父親,他聽罷默然無語。

  後世對大非川之戰都是從史書上了解的,盧小閑一直對此戰心存疑問。大唐軍紀極嚴,郭待封又是是名將之後,在戰場上拚殺了幾十年,按理說違背軍令的情況是絕不可能發生的。

  現在看來,郭待封應該是做了替罪羊。

  最後將戰敗的責任歸結為郭待封違命,隻是為了保全大唐的顏麵,說穿了是為了保全高宗的顏麵,他不能讓世人知道吐穀渾人心向吐蕃對大唐軍隊反戈一擊的真相。為了平息物議,高宗不能不對戰敗者有所懲戒。

  由於薛仁貴和高宗有著特殊的關係,高宗自然不會讓薛仁貴來承擔這個責任。

  阿史那道真是處羅可汗之孫,身份尊貴,在突厥人中威望極高,又是以藩屬的身份率本部前往助戰,地位相對超然,自然也不能承擔這個責任。

  既然他們倆都不行,但必須有人出來承擔責任,這就需要一個替罪羊。顯然,郭待封是承擔罪責的不二人選。所以,就有了後來郭待封不聽節製,攜輜重糧草緩行被吐蕃軍襲擊大敗的定論。

  郭待封蒙冤做了替罪羊,為高宗挽回了顏麵,高宗自然不能再下狠手。否則,郭待封縱使有十個腦袋,也不夠高宗砍的。

  三名唐將回歸後,薛仁貴僅僅免官除名,不久之後因高麗複叛,他再次被起用,此後他還曾去西北邊疆與突厥人作戰,因為當年“三箭定天山”的餘威尚存,據說突厥人見到他仍“相視失色,下馬羅拜”。

  阿史那道真依然身份尊貴,享受著朝廷的優待。

  唯獨郭待封減死除名後,背著一世罵名,最終鬱鬱而死。

  盧小閑突然明白了,為何那日提到大非川之戰時,郭勤會淚流滿麵,他是在為自己的父親而鳴不平。

  盧小閑心中還有一個疑問,他向郭勤詢問道:“令尊大人和薛仁貴、阿史那道真是如何從大非川全身而退的?”

  唐朝遠征軍在大非川全軍覆沒,吐蕃贏得了大非川戰役的全麵勝利。可最後發生的一幕卻相當詭異,史書中說:“仁貴、待封及阿史那道真並脫身走免。”也就是說,他們三個唐軍主將是突圍逃回來的。不僅他們三人保住了性命,就連慕容諾和弘化公主也安然無恙再次返回了涼州。

  除非吐蕃主將欽陵是位博愛主義者或者精神病人,或者他對這些手下敗將惺惺相惜,才把他們都放了回去,這根本就無法解釋的通。

  郭勤搖搖頭:“這個我倒不知道,從沒聽父親提起過!”

  盧小閑歎了口氣,可能這件事情的真相永遠成謎了。

  他目光炯炯瞅向郭勤:“就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你極其憎恨吐穀渾人,才會殺他們泄憤?”

  “當年參與大非川之戰的吐穀渾人有二十萬,我就算恨他們也不可能把他們全殺光。至於我所殺的這些,是他們該死!”郭勤咬牙切齒道,“父親雖然背了罵名,但對高宗皇帝、薛仁貴和阿史那道真都沒有任何的不滿,卻始終對劫持慕容諾和弘化公主的那些吐穀渾人耿耿於懷。如果不是因為他們,輜重糧草就不會被焚,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大敗!父親臨終前,曾仰天長歎,就是做鬼到陰間,也不會放過這些人!”

  盧小閑恍然大悟:“你是說,你殺的這些吐穀渾人,當年都參與過劫人和焚燒糧草?”

  “沒錯,就是他們!”回答的不是郭勤,而是一直沒有說話的慕容堪,“這些人都是我派人殺的,當年他們總共有三百多人,除去後來戰死和病死的以外,還剩下一百一十一人,其中涼州和靈州有二十三人,吐穀渾故地有二十九人,洮州城內有五十九人。在這這前,已經殺了一百一十人,加上前兩日死的曾察,剛好一百一十一個,無一人漏網!”

  盧小閑奇怪的問:“郭刺史殺他們還有情可原,你是吐穀渾王室,為何也要除之而後快!”

  “無他!”慕容堪歎了口氣,“因為我承諾過亡兄……”

  原來,慕容堪雖然是慕容諾的弟弟,但他不喜歡在王室養尊處優,一心向往行俠仗義的江湖生活,年紀很小的時候便離家闖蕩江湖。

  慕容堪運氣很好,他因資質好被天煞門主看重收為徒弟,習得一身好武功。

  後來,上任門主去世後,慕容堪繼任成為了“天煞”門的新門主。

  按裏說,慕容堪與慕容諾已經是兩條道上的人了。可是,大非川之戰後,慕容諾羞憤交加派人找過慕容堪,讓他幫自己複仇,殺死那些背叛吐穀渾的叛徒。慕容堪不想參與這件事情,便一口回絕了兄長。

  三年前,慕容諾一病不起,眼見就要不久於人世,他臨終前叮囑弘化公主一定要把慕容堪找回來。

  慕容堪見到兄長之時,兄長已經奄奄一息,他逼著慕容諾發下毒誓,一定要除去那些叛徒和罪魁禍首欽陵,否則他死不瞑目。為了讓兄長安心離去,慕容堪不得已發下重誓。

  於是乎,郭勤和慕容堪本來是兩個不相幹的人,卻為共同的目標走到了一起。郭勤在明處利用刺史的身份負責提供消息和便利條件,慕容堪則在暗處,動用“天煞”門的力量把這些吐穀渾人的名字從生死薄上一一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