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非川之戰
作者:吉日      更新:2020-04-01 02:57      字數:2115
  三人落座後,盧小閑開門見山道:“不管明裏暗裏,這些日子咱們也打過不少交道,你們或多或少對我也應該有些了解了。咱們就打開天窗說亮話,也不用遮著藏著了!”

  郭勤點點頭:“盧公子,之所以鬥膽請你來,我和慕容門主也正是這個意思!”

  “那好,你們二位誰先來講,我洗耳恭聽!”盧小閑做了個請的手勢。

  “還是我先來吧!”郭勤目光憂鬱,聲音有些低沉,“這事還要從當年大非川之戰說起!”

  當年,薛仁貴征發吐蕃,雖然打著“邏些道”的旗號,貌似將矛頭對向了吐蕃的國都,但其真正目的,還是幫助吐穀渾複國。至於所謂的“邏些道”,用意無非是恐嚇吐蕃,以此為名召喚吐穀渾故民歸降,鼓舞大唐軍隊將士的士氣。

  高宗專門下了密旨,讓吐穀渾流亡國王慕容諾和弘化公主隨大軍一同前往。高宗的想法很簡單,也很直接,待薛仁貴打敗吐蕃後,直接讓慕容諾接管吐穀渾國。

  由此看來,高宗對此戰可謂信心十足。高宗之所以對此戰如此有信心,就是因為薛仁貴是此戰的主帥。

  薛仁貴,山西絳州龍門人,少有大誌,文武全才,一應征入伍就嶄露頭角,在高麗戰場上英勇救主,取敵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一人衝開敵方二十五萬人的戰陣,還用三箭擺平十三萬敵軍,奠定了唐朝第一猛將的名節。一生英勇善戰,凡四十年的作戰生涯,沒有犯過一次軍事指揮上的戰略性錯誤,是大唐不可多得的戰神。

  更重要的是,薛仁貴還是高宗的救命恩人。

  高宗即位不久,大唐遇到了百年難得一遇的大洪水,一時狂風暴雨,水流遍地,山洪暴發,連天子所居住的地方也不放過。

  水龍王發怒,大地也要顫抖。水衝到皇帝休養生息的玄武門,並沒有給人間真龍多少麵子。在這關鍵時刻,玄武門的守將居然大限臨頭各自飛,就恨老媽少生了兩條腿,什麽“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金科玉律全他媽見鬼去吧,命都沒有了還保護什麽狗屁皇帝。

  這時候,薛仁貴如天神一般出現了高宗麵前,他勇敢地爬上門框登高一呼,通知還不知水勢如何的高宗皇帝快快逃命。

  一言驚醒夢中人,高宗立馬爬上高處,剛一上去洪水已經撒潑狂奔到腳下了,好險呀!就因為薛仁貴的提醒,高宗撿回了一條命,薛仁貴成了皇帝的救命恩人。事後,高宗還專門高興地送一匹寶馬給薛仁貴。

  正因為這些淵源,高宗對既是恩人又是大唐軍神的薛仁貴,抱有極大的期望。在高宗他看來,隻要薛仁貴一出馬,吐蕃人立刻就會屁滾尿流的望風而逃。

  若慕容諾和弘化公主沒有隨大軍一同前往,以薛仁貴的能力和大唐軍隊的戰鬥力,就算進攻無果也不至於落敗,可事情壞就壞在了慕容諾和弘化公主身上。

  薛仁貴的作戰意圖非常明確,那就是一方麵占據烏海城要衝,阻止吐蕃軍隊北進,一方麵通過在吐穀渾故地的一兩次殲滅戰,消滅或驅逐吐蕃的軍事力量,為吐穀渾複國創造軍事條件。

  高宗讓慕容諾和弘化公主跟隨大軍一同進發,還有一層用意,那就利用他吐穀渾國王的威望和號召力,讓吐穀渾部眾幫助大軍一同驅逐吐蕃人,隻要吐穀渾複了國,下一步就可以與吐蕃以談判的方式解決吐穀渾問題了。

  吐蕃吞並占據吐穀渾已經七年時間了,在欽陵的親自經營下,這裏已被經營成為吐蕃重要的戰略重地。實際上,吐穀渾故地的民族淵源和地理位置,也決定了當地民眾之心必定傾向於吐蕃而不是大唐。

  高宗沒有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還做著當地百姓渴望吐穀渾複國的夢想。他一廂情願的想當然,為最後大唐兵敗埋下了伏筆。

  由於唐朝發兵突然,相對於十萬唐兵,吐蕃駐紮在這裏的約三五萬人馬並無準備,隻好倉惶逃走。所以,烏海一仗,便是圍繞著全殲這股吐蕃力量進行的戰鬥。

  薛仁貴的戰略構想是,他親率兩萬精銳唐軍向烏海進軍,占據烏海城要衝,一方麵堵住了吐蕃軍隊北上增援之路,一方麵截斷了這股吐蕃軍隊南逃之路。

  然後,郭待封率主力部隊約五萬繞道迂回,將吐蕃軍隊驅趕至暖泉,並在此將吐蕃軍隊包餃子,一舉殲滅。

  之後,除留有一部分軍隊扼守烏海關口外,其餘隊伍東歸北上,北上力量繼續肅清吐蕃殘餘勢力,而東歸力量將返回大非川,成為維護吐穀渾複國的軍事保障。

  由此,薛仁貴令其餘的兩萬人馬在阿史那道真率領下,於大非川構築工事以屯輜重糧草。

  在此,薛仁貴已經犯下一個巨大的錯誤,為後麵的失敗埋下了嚴重的後患,那就是以為在吐穀渾故地的吐蕃軍隊,主力人馬就是這些,豈不知在大非川附近,吐蕃能迅速的集結到約二十萬的人馬,與唐軍展開決戰。

  這些人馬就是全民皆兵的吐穀渾人,他們將在吐蕃人的率領下,與保護他們國王複國的大唐軍隊英勇作戰。

  慕容諾與弘化公主待在大非川,等著前方薛仁貴勝利的消息。就在此時,有三百名前吐穀渾精壯男丁前來投奔慕容諾,聲言要保護他們的國王。

  慕容諾失去國家已經很久了,現在居然有自己的子民前來報效,這讓他激動不已,當即便收留了這些吐穀渾人。在他看來,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吐穀渾人效仿這些人,源源不斷的來投奔他。

  當時,郭待封和阿史那道真都覺得將這些人留在身邊有些不妥,但經不住慕容諾和弘化公主的苦苦哀求。不管怎麽說,他們倆也是皇親國戚,不能一點麵子也不給。再說這些吐穀渾人數並不多,多派些人監視應該沒什麽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