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洛陽行 第一百八十一章 涼州軍情
作者:吉日      更新:2020-04-01 02:57      字數:2393
  劉管家做事很麻利,他去了口馬行,按照盧小閑的意思,也不怕花銀子,很快就挑選了五十個精壯奴仆,不僅把各種手續辦妥,而且還把人領回了張府。

  平日裏看著很寬敞的張府後院,突然多出來五十人,頓時顯的擁擠起來。這還在其次,問題是這些人飯量很大,劉管家把原來的下人都攆到了廚房去幫忙,足足用去上百斤稻米,才勉強讓他們吃飽。

  他們當中有新羅人,有突厥人,有西域人,有因犯罪除籍為奴的,還有被主人賣掉的家生奴。這些人看上去身體很健碩,可卻沒什麽規矩。

  張猛一下子見到這麽多異族人,他覺得很新鮮,抱著胳膊饒有興趣的瞅著他們。

  看著眼前亂轟轟的這些奴仆,盧小閑頭皮不由一陣發麻。

  劉管家也是一臉的無奈,對盧小閑說:“盧公子,也就是你,非要身體健壯的。大戶人家也沒有什麽力氣活,根本不會買他們的。他們也就隻能做苦力,根本就不懂什麽規矩。您要真想用他們,不好調教三兩個月,恐怕……”

  盧小閑隻想著人多好辦事,卻壓根沒考慮到劉管家所說的這問題:這些人當中,很多連中原話都聽不懂,更別說按吩咐辦事了。以現在的情況來看,他們根本就派不上用場。如果按劉管家的想法好好調教,時間又不允許。

  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把這些人調教的稍有章法,就會徹底打亂盧小閑的計劃。

  怎麽辦?

  盧小閑不在理會那些人,拍著額頭到一旁絞盡腦汁開始想主意。

  想來想去,也沒想到什麽好辦法。

  突然,盧小閑似乎想到了什麽,他把目光投向了一旁的張猛,臉上浮出一絲壞笑。

  “張猛,你過來!我有事和你商量!”盧小閑朝張猛招招手。

  “什麽事?”張猛莫名其妙,他來到盧小閑身旁問道,“怎麽了?”

  盧小閑歎了口氣:“本來,我打算讓你和我一起去洮州的,可現在看來,恐怕不行了,你得留下來!”

  “為什麽?”張猛一聽就急了,“為啥要讓我留下來?”

  “我讓劉管家把他們買回來,本來是要派大用場的!可現在你看看他們……”盧小閑指著那些奴仆,苦笑道,“你看看他們現在的樣子,根本就不知道什麽叫聽招呼!真要帶他們出去,豈不得把我們活活累死?”

  “那就別帶他們得了!咱們自己走不行嗎?”張猛傻傻的問。

  “不行,他們有他們的用處!”盧小閑一本正經的說,“五月初八要從洛陽準時出發,這麽短時間把他們調教好肯定來不及。所以,我決定讓你留下抓緊時間訓練他們,五月初八候我先趕往洮州,你什麽時間把他們訓練好了,再帶著他們上路,到洮州來找我吧!”

  “這怎麽能行?”張猛頭搖的像撥浪鼓一樣,“我肯定要跟你一起走,你不能把我留下!”

  盧小閑指著那些人,一臉為難的說:“那他們怎麽辦?誰來訓練他們?總不能讓劉管家去訓練吧?我還指著他們到洮州派大用場呢!就指著你了!”

  聽了盧小閑的話,張猛死活不肯。

  盧小閑也不說話,就這麽瞅著他:“那你告訴我,還有什麽好法子?”

  張猛咬咬牙,跺跺腳,對盧小閑說:“這樣吧!小閑,這些人交給我,我保證在五月初八之前,把他們收拾的服服帖帖,這樣我們就可以一起走了!”

  “這,這能行嗎?”盧小閑故意道,“你可別逞強,要不行你還是留下來吧!”

  “別廢話,就這麽定了!我就不信收拾不了他們!”說罷,張猛丟下盧小閑,朝著那些奴仆走了過去。

  見張猛發了狠,盧小閑這才鬆了口氣。

  劉管家覺得好笑,他有些擔憂的問:“他能行嗎?”

  “他要不行,那還有誰能行?”盧小閑也隻能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

  “對了!”他對劉管家小聲吩咐道:“劉管家,這些天你幫我盯著他點,隻要不犯渾,就由著他整去吧!”

  劉管家點點頭:“也隻有這樣了!”

  萬歲通天元年四月二十八,邊關八百裏緊急軍情送至洛陽:涼州都督許欽明奏報,吐蕃大論欽陵,率十萬大軍大舉入侵臨洮。

  涼州地界緊靠吐蕃,每當吐蕃東進時,涼州總是首當其衝。涼州地處河西走廊,這是一個狹長的地帶,南北寬度隻有四百裏,北有突厥,南有吐蕃,經常受到二者的襲擾,而一旦涼州被攻陷,就意味著大唐帝國通向西域的通道將被切斷。所以說,涼州之重,絕非誇大其詞,防禦成為重中之重。

  武則天看完涼州的軍情報告後,立即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她揮手命令撤下了正在演奏的樂隊,停止了歌舞升平的舞蹈。

  吐蕃領兵的是大論欽陵,他先後擊敗過唐朝的薛仁貴、王孝傑、婁師德等名將,是公認的吐蕃軍神。涼州都督許欽明不擅軍事,肯定不是欽陵的對手。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必須派大將前往涼州穩定局勢。

  武則天不敢耽誤,立刻召集朝臣商議此事。

  聽了涼州的軍情,大臣們個個都皺起了眉頭。吐蕃人都打到家門口了,若不反擊朝廷顏麵何在?

  打肯定是要打了,朝廷大臣對這一點沒有任何異議。可問題是派誰掛帥,意見卻並不統一。

  意見的分歧大致分為兩派:一部分人認為,應該派夏官尚書王孝傑掛帥,畢竟他在安西四鎮擊敗過吐蕃軍隊。而另一部分人卻認為王孝傑是同鳳閣鸞台三品,不宜離開朝廷,力推左衛大將軍張虔勖掛帥。

  雙方各執一辭,最終也沒商議出個所以然來。

  武則天聽著朝臣們七嘴八舌,一句話也沒說。

  其實,她心中有自己的想法:打算派他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掛帥,王孝傑作為副手輔佐武三思。

  當年,武則天就這樣幹過。薛懷義出征突厥順利歸來,她給予薛懷義極高的賞賜。

  自從武則天登基以來,武承嗣被封為魏王,武三思被封為梁王,其餘武氏子弟也俱封了王。正因為如此,武氏族人常被人詬病,他是沾了武則天的餘蔭,根本沒有什麽本事。

  武則天打算借此次機會,讓武三思掛帥抗擊吐蕃,若最終取得勝利,就能封住朝臣的悠悠之口。

  可是,大臣們爭來爭去,卻沒提武三思一個字。這讓武則天很鬱悶,總不能讓她力排眾議直接就定武三思掛帥吧?

  最後,武則天宣布罷朝,明日接著再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