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洛陽行 第一百七十四章 慶功
作者:吉日      更新:2020-04-01 02:57      字數:3422
  ?

  上官婉兒微笑的看著武三思:“不知梁王陛下有何見教?”

  武三思朝著武則天施了一禮:“陛金口玉言下,既然說了誰的詩寫的好,就把錦袍賜給誰。如今,臣的詩也寫完了,想請陛下評判一二!若陛下認為臣的詩不如狄閣老,臣自然無話可說!”

  眾人一聽,不由愣住了。

  武三思這是在和狄仁傑叫板呢,話裏的意思很明白,認他為自己的詩比狄仁傑寫的好。

  武則天確實說過,誰的詩寫的好就把錦袍賞賜給誰,現在有人提出異議了,她當然不能出爾反爾。更何況提出異議的還是她的侄子,武家人的麵子還是要給的。

  想到這裏,武則天朝上官婉兒擺擺手:“既是如此,還有自認為寫的好的,都一並呈上來吧!”

  聽了武則天的話,又有三五人上來將詩作遞上官婉兒。其餘的人,都端坐在原處一動也不動。

  想要出彩,不僅要有實力,還得要有勇氣。一個是當朝宰相,一個是皇親國戚,真若壓他們一頭,恐怕以後日子也不會好過。很多識時務者,都退避三舍了。

  見沒有人再呈詩作,武則天對上官婉兒吩咐:“婉兒,你且將三思的詩讀來聽聽!”

  上官婉兒拿起武三思呈上的詩作,大聲朗讀:“鳳駕臨香地,龍輿上翠微。星宮含雨氣,月殿抱春輝。碧澗長虹下,雕梁早燕歸。雲疑浮寶蓋,石似拂天衣。露草侵階長,風花繞席飛。日斜宸賞洽,清吹入重闈。”

  論起詩的意境,狄仁傑的詩和武三思這首詩不相上下。但論起拍馬屁來,狄仁傑比起武三思就遜色多了。至少,狄仁傑就沒有武三思拍的這麽直接,這麽露骨。應製詩本來就是為了歌功頌德,從這一點來說,武三思比起狄仁傑的確高出一籌。

  盧小閑忍不住朝著謝雲軒瞅去,他敢斷定這首詩是謝雲軒捉刀代筆之作,以武三思那點水平,怎麽可能作出這樣的詩來。

  謝雲軒並不回避盧小閑的目光,臉上依然帶著波瀾不驚的微笑。

  對謝雲軒這副做派,盧小閑十分看不慣。明明就是個年輕人,活的有血有肉些不好嘛,非要做出老成的模樣,累不累?

  盧小閑朝謝雲軒撇撇嘴,做了一個鄙視的表情,懶得再理會他。謝雲軒的詩是寫的不錯,可惜,他還沒完全把準武則天的脈。

  這首《奉和春日遊龍門應製》寫得還是有情有景、可圈可點的。可是,問題就出在說得不合武則天的心意。

  左一句“鳳駕”右一句“重闈”,明明寫的都是皇後的身份。如今的武則天既不是皇後也不是太後,而是坐擁江山金輪聖神皇帝。

  詩中說武則天是‘鳳駕’,這不是暗喻她還不是真龍嘛!

  盧小閑心中知道,武三思要想奪錦袍,恐怕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果然,武則天聽後,一聲不吭。

  上官婉兒最知道武則天的脾氣,見武則天沒有表態,她猜出了其中的原因,趕緊拿起下一首作品。

  這首詩是太平公主寫的。

  唐朝雖然出了不少才女,譬如上官婉兒就是個例子,讓很多男人都自歎不如。可是,總體來說,讀書人還是男人多一些。

  太平公主一介女流,金枝玉葉之身從小就受寵愛,哪會靜下心來好好讀書。誰都知道她不是寫詩的材料,呈上的詩肯定也是讓人代作的。

  雖然心知肚明,可還沒人傻到當場揭穿此事的地步。

  上官婉兒大聲讀道:“南山奕奕通丹禁,北闕峨峨連翠雲。嶺上樓台千地起,城中鍾鼓四天聞。旃檀曉閣金輿度,鸚鵡晴林采眊分。願以醍醐參聖酒,還將祇苑當秋汾。”

  大臣當中不乏懂詩之人,且不說這首《從幸香山寺應製》是何人代筆,單是詩中引用的典故,就讓人覺得眼前一亮。詩中用當年漢武帝到汾河遊玩的故事來說事兒,把武則天比作一代帝王漢武帝,說得頭頭是道。

  盧小閑再次把目光投向太平公主身後的青衣男子,與謝雲軒不同,青衣男子很內斂,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

  盧小閑猜測,這首詩應該是青衣男子所做,比起謝雲軒的那首,又高出一籌。

  隻可惜,詩中雖然歌頌了武則天,但還是把對佛祖的敬仰之情放在了第一位。

  武則天盃可否,依然沒有說話。

  上官婉兒知道,陛下不大滿意。於是,她又高聲朗讀起下一首詩:“宿雨霽氛埃,流雲度城闕。河堤柳新翠,苑樹花初發。洛陽花柳此時濃,山水樓台映幾重。群公拂霧朝翔鳳,天子乘春幸鑿龍。鑿龍近出王城外,羽從淋漓擁軒蓋。……”

  相比武三思和太平公主那兩首,這首就高明得多了。

  武三思專門歌頌武則天,寫得太膚淺;太平公主既對武則天歌功頌德,又崇拜佛祖慈悲,未免讓人產生疑問,是武則天厲害還是佛祖厲害?

  而這一首詩不僅對“天子”歌功頌德,還把武則天比成佛,比成瑤池王母,說她像佛一樣“萬年”,萬壽無疆,這剛好搔到武則天的癢處了,馬屁拍得剛剛好。

  眾人把齊齊看向張易之,目光中很是費解。張易之雖然也是讀書人出身,可他隻是陛下的寵臣,誰也想不到他所做的詩會有如此高的水準。

  張易之當然不會有這麽高的水準,這首詩是盧小閑的傑作,薛懷義從後世帶來的圖書館優勢顯現無遺。

  雖然大多數人不知道真相,但也不是全部都不知道。

  上官婉兒知道,盧小閑的詩才她是領教過的。

  狄仁傑知道,這種信手拈來,對盧小閑來說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謝雲軒知道,他臉上雖然還掛著微笑,但已經沒有雲淡風輕的味道,似乎被籠上了一層薄霧。

  青衣男子雖然沒和盧小閑打過交道,但也猜了個八九不離十。他的目光在盧小閑的身上一掃而過,表情似乎有些複雜。

  盧小閑所作的詩之所以能力壓謝雲軒和青衣男子,是因為他對武則天的心思了如指掌。

  武則天這一生有三個願望:稱帝、成佛和長壽。

  稱帝她已經做到了,可是成佛和長壽都還沒有著落。

  特別是現在,武則天儼然已經是個老女人,人一老就怕死,一怕死就想要長壽。他每天唉聲歎氣,其實就是犯了曆代皇帝都會犯的毛病,怕自己老了丟了江山,想要長生不老。

  有什麽辦法才能長壽呢?

  得道成佛就能長壽。

  所以,他才會喜歡來香山寺,才會重建白馬寺。一來是想要清靜,二來是想要拉近跟佛祖的關係。

  盧小閑所做的這一首詩,不如說這是為武則天量身定做的頌歌。

  特別是最後四句:“先王定鼎山河固,寶命乘周萬物新。吾君不事瑤池樂,時雨來觀農扈春。”把全詩提升了一個新的層次。

  分明是在對武則天說:“先王穩固江山,雖然功勞很大,但是功勞最大的還是您武則天。武皇帝您每天這麽辛苦體察民情,關心農民的辛苦,這是我們大周的福分!如果沒有武皇帝,就沒有現在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是您治理有方啊!”

  武則天聽得喜滋滋,高興極了:一來這詩寫到她的心坎上了,二來這首詩是張易之所寫。一俊遮百醜,單憑這首詩足以堵住百官的口了,我武則天還是有眼光的。

  上官婉兒當然能揣測到聖意,毫不猶豫便一錘定音:“這三首詩都寫得不錯,可是要說最好的,還是張大人的《龍門應製》,寫得太精彩了!”

  下麵文武百官見武則天高興,也一個勁說好,都把張易之捧上天了。

  武則天親自將錦袍給張易之披上,張易之的臉色通紅,這可是他人生中最得意的一場勝利。

  ……

  張府的客廳內,張易之兄弟正在擺宴慶功。

  “來來來!盧公子,我們兄弟倆再敬你一杯!”

  張易之一掃這些日子以來心中的陰霾,真是揚眉吐氣了。他沒有看錯,盧小閑果然是他們兄弟的福星。自從盧小閑出現之後,他們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或許是太高興的緣故,張易之一杯接一杯給盧小閑敬酒。此刻,舌頭都有些不聽使喚了。

  張昌宗酒量本來就差,他的情況也比張易之好不到哪去。

  盧小閑雖然不勝其煩,但卻也無可奈何。他知道,要想擺脫張氏兄弟的糾纏隻有一個辦法,讓他們倆徹底醉死過去。

  盧小閑有這個想法,更有這個實力,他略一施展,沒多大一會二人便都鑽到了桌子下麵。

  喊來劉管家,張氏兄弟的事情就交給他了。

  盧小閑哼著小曲回到自己房中,已近子時了。

  吟風和弄月坐在炕邊打著盹,顯然在等待盧小閑回來。

  聽到聲音,二人趕忙湊了過來。

  “公子,你喝太多了,很傷身的!”聞著濃重的酒味,吟風很是心疼。

  盧小閑本想安慰一下她們,但眼珠一轉故意道:“是喝多了,我們趕緊上床!”

  “啊?”吟風和弄月一愣。

  “愣什麽?趕緊的,咱今天雙飛燕!”趁二人還沒反應過來,盧小閑直接摟著她們倒在了床上。

  “公子!你先別急,燈,燈還熄呢!”吟風紅著臉小聲說。

  “熄什麽,就讓它亮著吧!”盧小閑哈哈大笑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