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章 斥候
作者:吉日      更新:2021-05-26 01:05      字數:3247
  <b></b>李思經也毫不示弱,正要反唇相譏,卻見薛訥猛一拍案幾大怒道“都給我閉嘴,我是找你們來議事的,不是聽你們吵架的。”

  薛訥發怒了,李思經與崔宣道隻好作罷。

  薛訥看向了李楷洛“不知李將軍有何高見?”

  李楷洛,原本是契丹酋長。武則天統治時期,內附唐朝,官至左驍衛將軍,封薊郡公。說實話,李楷洛是契丹降將,他是最有發言權的,可是冷陘之戰中,李楷洛奉孫佺之命,發兵二萬餘人,分為三軍以襲擊奚部及契丹聯軍。後冷陘之戰失利,孫佺與周以悌被俘,李楷洛領著殘軍敗回。

  因為是敗軍之將,他有些話說來底氣是不足的的。

  本來,此次征討李楷洛是可以不出征的,但考慮到他對奚部及契丹比較了解,又有作戰經驗,故而薛訥點名讓他隨軍出征。

  李楷洛聽薛訥問道自己,猶豫著不知該如何回答。

  正在此時,中軍來報“大都督,潞州團練距大營隻有五十裏了!”

  薛訥聽罷,也顧不得再詢問李楷洛,趕忙起身道“你們四人隨我去迎接潞州團練!”

  “大都督,我沒聽錯吧,您一個當朝三品大員,要親自去迎接什麽團練?”李思經眼睛瞪得溜圓。

  不僅是李思經,就連崔宣道、李楷洛與王海賓三人也是滿臉不解的神色。

  他們之所以不解,也是有緣由的。

  大唐軍隊主要有三部份組成,最主要的便是府兵,也就是折衝府。

  折衝府有內府、外府之分,內府是指左右衛府所屬的五府、三衛和東宮左右衛率所屬的三府、三衛,此外都是外府。

  內府衛士都是由五品以上官員的子孫充任,外府衛士則主要是富裕人家的子弟,內外各府的衛士都擔任皇帝的宿衛。

  像李思經、李楷洛、王海賓帶來的這些兵便都是府兵。

  府兵之外,還有官健。

  邊境地區設有軍、守捉、城、鎮、戍等邊防組織,置邊軍戍守。唐初,邊兵由府兵輪番更代,三年一輪換。

  後來,各軍鎮可根據各自的情況,於從戍人員和客戶中招募士兵。自願長期戍邊的,長年免賦。如果家屬願意同往邊境,由官府發給田地房屋,這種招募來的邊兵便稱為官健。崔宣道帶來的定州兵,大多均屬於官健。

  除此之外,便是團練兵了。

  團練兵主要由各州州府征發入軍,不登記入正規軍軍籍;服役期間發給本人身糧醬菜,協助藩鎮官健在境內防守,或配合作戰,不長期脫離生產,軍事任務結束之後,隨即遣返回鄉。

  團練兵不是正規軍,戰鬥力非常有限,有戰事團練兵應募出征時,各軍都將他們當作運送輜重的苦力使用。正因為如此,團練兵的地位便可想而知。

  不知道今日薛訥是犯了什麽渾,竟然要親自去迎接潞州的團練兵。

  薛訥也懶得與他們解釋,徑自向帳外走去。

  安波柱雖然也不明白,但他對薛訥服從慣了,一言不發跟進著便出了帳。

  剩下這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跺腳也追趕薛訥而去了。

  薛訥等人帶著各自的衛隊,打馬奔出了十餘裏,薛訥這才勒住馬“好了,就在這裏迎候吧!”

  李思經上前詢問道“大都督,這潞州團練是何來頭,竟要你親迎。”

  “你說的沒錯,這潞州團練還真是大有來頭!你想知道?”薛訥頭也沒回。

  “是的,請大都督明示!”

  “陛下在中宗皇帝時被韋後排擠出京,你們可知道他去了何處?”薛訥問道。

  “去了潞州!”李思經剛答畢,驀地反應過來,他狐疑地問道,“莫非這潞州團練與陛下有關係?”

  薛訥點頭道“不僅有關係,是大有關係,這潞州團練是陛下親自下旨成立的。”

  李思經恍然大悟“難怪大都督要親自迎接呢!”

  “這一點你說錯了,你們都了解本都督,我並不是那種喜歡迎來送往之人。若僅僅因為這潞州團練是陛下下旨成立的,我才不會來接。”

  “難道還有別的原因?”

  薛訥神秘道“我來迎接是因為這潞州團練使有我有舊,此人也是大有來頭。”

  崔宣道也在一旁好奇地問道“不知這潞州團練使是何人!”

  薛訥也不賣關子,直接道“定國公盧小閑!”

  “啊?”幾人頓時目瞪口呆。

  原來是他!

  安波柱臉上露出了笑意,他似乎又回想起與盧小閑在均州並肩作戰的一幕幕……

  李楷洛更是目瞪口呆,盧小閑他熟的不能再熟了,若沒有盧小閑就沒有他的今天。

  至於王海賓,就更不用說了。當年營州之戰,他的父親王孝傑殉難,盧小閑從始至終他都參與其中。

  ……

  李思經的親兵快馬前來稟報道“將軍,前方十裏處,發現有斥候出現!”

  “哦?”李思經聽罷啞然失笑道,“團練兵還能派斥候出來,我可是頭一次聽說。”

  李思經的話語中充斥著不屑,安波柱本想反駁於他,但卻被薛訥的目光製止住了。

  李思經說罷,朝著薛訥主動請令道“大都督,讓末將我前去看看,如何?”

  薛訥點點頭道“去吧,見了定國公客氣些,他可不是好惹的主!”

  “是!大都督!”李思經答應一聲,帶著數百人的騎兵呼嘯而去。

  安波柱想要提醒一下李思經,可再次薛訥的眼神止住。

  薛訥臉上露出玩味的笑意,安波柱心中驀然明了了薛訥的用意。

  ……

  一隊人馬有序地行進在草原之上,看服飾甲胄無疑問是大唐的軍隊,可細看,卻與一般的大唐軍隊又有所不同。

  這隊人馬的主體是數百輛四車,每車由二至四匹健馬拉動,大車有數名年輕力壯的漢子隨行照看。

  這些漢子身著統一的黑色皂衣,外觀十分美觀,但卻沒有實際的防禦意義,因為他們沒有任何的甲胄與武器。

  與這些漢子截然不同的是行進在大車四周的騎兵,約莫有七八百人,大多是十幾歲的孩子。

  他們一人雙馬,武器齊全,個個身著明光甲,以兜鍪護頭,兜鍪綴有垂至肩背用以護頸的頓項。左右兩片胸甲居中縱束甲絆,左右各有一麵圓護,兩肩覆蓋披膊,臂上套有臂護;腰間紮帶,腰帶之下有兩片膝裙護住大腿。明光甲之外,每人還都罩有披風。

  在隊伍的最前麵,有兩人正騎在馬上並肩緩緩前行。

  其中一個白衣公子笑道“老王呀!這行軍打仗與你花天酒地的日子可不能比,感覺如何?”

  被公子叫作老王的,是個大腹便便的中年人。

  老王哈哈笑道“定國公,說實話,剛開始還真不習慣,不過現在好了。不僅肚子小了,而且吃飯也香,睡覺也香,原來渾身的毛病也消失的無影無蹤!”

  白衣公子不是別人,正是被李隆基逐出長安限時到軍中效力的定國公盧小閑。

  與盧小閑並駕而行的,則是號稱長安首富的王胡風。

  王胡風為何會出現在這裏,這還得從去年說起。

  王胡風本是經商出身,可在長安卻屢次敗在岑氏商號手中,前思後想他終於明白,若不與岑氏合作,要不了幾年,他將必然會被岑氏吞得連骨頭渣都剩不下。

  想明白之後,王胡風便去找了岑氏的掌門人岑少白,這才知道原來岑氏竟然是定國公盧小閑的產業。

  王胡風主動向盧小閑投誠,誰知盧小閑卻沒有接受他,而是給他講了一個故事,讓他想明白了再來。

  王胡風回去之後百思不得其解,就在他無比鬱悶之際,盧小閑卻又主動找上門來。

  王胡風與盧小閑二人長談了一夜,第二日王胡風便正式加盟岑氏商號。

  盧小閑被逐出長安之前的一個月,王胡風突然從長安徹底消失了,誰也不知道他去了哪裏。

  在長安百姓對王胡風的突然失蹤而議論紛紛之時,他卻突然出現在了檀州地界。

  盧小閑打趣道“這一次的銀子可是要打水漂的,老王你心疼不心疼?”

  “我有什麽可心疼的?”王胡風滿不在乎道“我的銀子現在可都是你定國公的,你不心疼我怎會心疼?”

  “這才是長安首富的風采!”說到這裏,盧小閑突然正色道,“不過話說回來了,這次咱們花了這麽大的血本,老王你要是找不出些門道來,哪咱們可就虧大了。”

  王胡風點點頭道“這個自然,如何按訂單采購,如何保障行軍,這些我都大概心中有數了,具體打仗還得看定國公的,至於打完仗後,我該做些什麽,都已經策劃好了,定國公你就瞧好吧!”

  “唉!”盧小閑歎了口氣,“可惜這次注定是一次沒有油水的敗仗,你就當作是一次特殊的經曆吧。等下次打個大勝仗,我保證讓你連本帶利都賺回去。我可不想再做這種血本無歸的虧本生意了!”

  “那我就拭目以待了!”王胡風信心滿滿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