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八章 太平公主來訪
作者:吉日      更新:2021-04-10 00:36      字數:3205
  武則天非常相信這一點,她為了感恩母親,決心出家做道士,為她盡孝。但是,武則天當時已是皇後,怎能出家呢?如果這樣做,讓滿朝文武大臣怎麽看?高宗也不會同意的。於是,武則天想到了一個變通的方法,決定讓女兒太平公主代替自己出家當道士,為母親盡孝以了心願。

  當時太平公主大約隻有七八歲,她當道士隻是走走過場而已,不過取了“太平”這個道號,以後便成為她的名字。

  後來,吐蕃一直擾亂邊境,伺機侵犯大唐國土,這使高宗憂心忡忡,坐立不安,便想到采用和親的方式來穩定邊境。大唐西陲邊界地處貧瘠,物資匱乏,吐蕃幾次入侵,都沒有得到什麽好處,在這種情況下同意和親,並指名要太平公主嫁過去。

  那時候太平公主已經十二歲,這個年齡完全可以出嫁,可是高宗與武則天不舍得愛女遠嫁,可吐蕃非太平公主不娶。

  怎麽辦?

  武則天想到一個辦法:讓太平公主出家當道士,打消吐蕃娶她的念頭。於是在京城修建了一個“太平觀”,奉太平公主為“觀主”,讓她搬進去又成了一名道士。這樣吐蕃沒有了辦法,隻能暫停和親之事。

  唐代尊奉道教為國教,道士普遍受到官府尊崇。靈珠子能得到太平公主如此禮遇,當然不是因為太平公主與道士之間的不解之緣,而是她為太平公主所獻之計,深受太平公主的認可。

  “結盟,和親,有意思!”太平公主自言自語念叨著,轉身走入了府門。

  ……

  禮部侍郎王佑恭恭敬敬地站在太平公主麵前,心中有些忐忑不安,他不知太平公主召自己入府究竟是何意,但有一點他心中很清楚,麵前的人是自己得罪不起的。

  韋皇後與太平公主在朝中爭鬥人盡皆知,最後鹿死誰手很難預料,現在若輕易得罪了其中任何一人,恐怕將來的結果都好不到哪去。

  太平公主當然知道王佑此刻的心情,不過她很享受這種居高臨下感覺。

  晾了王佑好一會,看著火候也到了,太平公主這才換上一副笑臉道:“王侍郎,今日請你來是有一事相詢,望能如實相告!”

  王佑誠惶誠恐道:“公主殿下客氣了,有什麽事盡管吩咐便是,下官必當竭盡全力!”

  太平公主點點頭問道:“吐蕃使者尺帶珠丹此番來長安,可遞交了國書?”

  王佑不知太平公主為何問這個,他趕忙道:“遞交了,是吐蕃昌本乞力徐親自交到禮部的!”

  “他們此行究竟是何目的?”太平公主又問道。

  “他們想與我大唐結盟,各息戰火!”

  “結盟?”太平公主皺眉道,“他們有沒有提和親之事?”

  王佑心中一驚,趕忙搖頭道:“沒有!”

  “我知道了!”太平公主緩緩道,“你先回去吧!”

  王佑巴不得趕緊離開公主府,聽太平公主這麽說,趕忙行禮告辭了。

  ……

  夜幕剛剛將臨,四方館的賓客房舍內已經上了燈。

  尺帶珠丹與乞力徐、仇恨水麵前又擺上了一桌酒菜,三人誰也沒有說話,屋內的氣氛略顯沉悶。

  “殿下,看來是我們想的太簡單了!”乞力徐瞅了一眼尺帶珠丹道,“也不知那個李隆基是怎麽知道破解之術的,而且他還能打一手好馬球!”

  尺帶珠丹拿著酒杯輕啜了一口道:“大唐人才濟濟,這也在情理當中!”

  自從上次與盧小閑拚酒之後,尺帶珠丹便不再用大碗喝酒,而是改用酒杯了。從此之後他也不在與人拚酒,那一幕已成為他心中的陰影。

  當然也是在那時候尺帶珠丹明白了一個道理:大唐不能小覷。

  “我們如此刁難大唐,他們會不會不與我們結盟?”乞力徐有些擔憂道。

  仇恨水在一旁插言道:“肯定不會,雙方交戰這麽多年,他們也耗不起。此次結盟是我們提出來的,也算給足了他們麵子,他們不會因為這些許小事而影響結盟之事的!”

  尺帶珠丹有些忿忿然道:“若不是那些亂臣賊子起兵造反,我才不會主動與他們結盟呢!”

  想起吐蕃國內局勢的動蕩,乞力徐也不由歎了口氣。

  就在這時,門外突然傳來了敲門聲。

  乞力徐看了一眼尺帶珠丹,尺帶珠丹點點頭。

  仇恨水上前打開房門,四方館的監官出現在了門口,他很是客氣地對仇恨水道:“太平公主殿下前來拜訪,特讓下官來通報一聲!”

  “太平公主?”尺帶珠丹與乞力徐同時一愕。

  尺帶珠丹已經是兩次出使大唐了,對大唐朝廷上下多少也有些了解。

  他知道太平公主是當今大唐天子的親妹妹,對朝廷的影響力並不亞於韋皇後。

  可是,這麽晚了,她怎麽會來拜見自己呢?

  尺帶珠丹猜不透太平公主的來意,決定先見見太平公主再說,於是趕忙道:“怎敢勞煩公主殿下大駕,乞力徐,趕緊,我們去迎接公主殿下!”

  尺帶珠丹的話音剛落,太平公主已經到了門口,她笑吟吟道:“不用接了,我可是不請自來,王子殿下莫怪就好!”

  太平公主將四方館的監官打發走,讓自己的侍女守在門外,自己與尺帶珠丹、乞力徐、仇恨水進了屋子。

  三人坐定後,尺帶珠丹試探地問道:“不知公主殿下光臨有何見教?”

  太平公主不答反問道:“聽說王子王子殿下此番前來是代表吐蕃與我大唐結盟的?”

  尺帶珠丹心中咯噔一下,他不知太平公主問這話是何意,但清楚太平公主肯定還有下文,於是尺帶珠丹點點頭,卻並不說話。

  “不知你們打算怎麽結盟?”太平公主問道。

  太平公主的問話讓尺帶珠丹一頭霧水,尺帶珠丹雖然對大唐文化習俗比較了解,但骨子裏還是帶著吐蕃人的直爽,他不想再與太平公主兜圈子,便直接問道:“不知公主殿下有什麽指教,請直言!”

  “我聽說吐蕃大臣岱仁巴農囊紮、開桂多囊造反,駐守在吐蕃與大唐邊境的軍隊已經被調回與叛軍決戰了。而且吐蕃的屬國泥婆羅也趁機開始叛亂,吐蕃麵臨著兩麵作戰的不利局麵!”說到這裏,太平公主淡淡一笑,“假如這個時候大唐派軍隊向吐蕃進攻,不知王子殿下作何感想?”

  尺帶珠丹雖然表麵上依然平靜,便內心卻震驚不已。

  太平公主所說的的確是吐蕃現在麵臨的困境,這些事情就發生在不久前,他出使大唐的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大唐落井下石。

  隻是他想不明白,太平公主在遠離吐蕃千山萬水的長安,怎會將吐蕃國內的情況知道的如此清楚。

  尺帶珠丹不由心中生出警惕來:麵前這個女人不簡單,看來打交道得小心一些。

  尺帶珠丹瞅了一眼太平公主道:“這麽說大唐是不願與吐蕃結盟了?”

  太平公主反問道:“若換了你,這麽好的機會你會同意結盟嗎?”

  尺帶珠丹不語了,太平公主說的沒錯,若換了自己,肯定也不會同意結盟。

  他心中頓時一片黯然,看來此番出使大唐是達不到目的了,若大唐趁著這個機會真的向吐蕃發起進攻,吐蕃三麵受敵,後果不堪設想。

  尺帶珠丹表情的變化全落在了太平公主的眼中,一絲狡黠的笑意從她麵上一閃而過。

  太平公主沒有說話,她要的就是這個效果,隻讓尺帶珠丹超次陷入絕望當中,然後再給他一根救命稻草,他才會徹底就範。

  一旁的仇恨水眼珠子骨碌碌亂轉,他似乎聽出了太平公主話中有話,便試探著問道:“不知公主殿下願不願意幫助我們?”

  太平公主瞅了他一眼,緩緩道:“幫你們也不是不行,但你們怎麽感謝我呢?”

  仇恨水一聽有戲,頓時喜出望外,趕忙拍著胸脯道:“有什麽要求公主殿下盡管提出來,我們將竭盡全力辦到!”

  比起大唐的繁華來,吐蕃高寒貧瘠,他們的東西太平公主哪能看在眼中,她這麽說隻是為了接下來的要說的話做個鋪墊。

  太平公主點頭道:“這事就包在我身上了,我保證此次大唐與吐蕃能結盟成功!”

  尺帶珠丹似有些不信道:“大唐與吐蕃交戰多年,就算公主殿下幫忙,可這麽好的機會擺在眼,大唐天子與朝臣怎麽會放過呢?”

  太平公主輕描淡寫道:“很簡單,因為吐蕃現在麵臨的局勢我很清楚,但陛下與大臣們卻不知道,所以他們一定會同意結盟的!”

  “啊?”尺帶珠丹、乞力徐與仇恨水三人瞪大了眼睛,他們想不明白,怎麽會出現這麽怪異的事情。

  還是太平公主為她們揭開了謎底:“兵部侍郎是我的人,邊境的邸報我讓他先壓下了,陛下與朝臣們自然就不會知道了!”

  三人恍然大悟,趕忙起身對太平公主施禮道:“多謝公主殿下鼎力相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