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九章 藍田縣令
作者:吉日      更新:2021-03-21 06:09      字數:3270
  藍田縣縣令名叫宋璟,年紀輕輕就中了進士,入職翰林,列位京官。

  宋璟二十七歲時外放鄞縣縣令,去年又成了藍田縣縣令,可謂春風得意,前途無量。宋璟並未因此而驕傲自滿不思進取,貧寒出身的他深知百姓疾苦,故而能夠體恤民情,廉潔奉公,盡職盡責。上任沒多久,便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

  這天,宋璟從朋友處赴宴回到縣衙。剛踏進衙院,師爺張勝就急急忙忙地從外麵跑進來,滿頭大汗。

  “大人,不好了,出命案了!”張勝上氣不接下氣地說。

  宋璟全身的神經立刻緊繃起來。

  “在哪裏?”宋璟犀利的目光直視著張勝,臉色嚴峻。

  “山陽官道邊的臥龍山上。”張勝回答。

  “快,叫上仵作。我們現在就去臥龍山。”

  當宋璟帶領下屬們火速趕到臥龍山時,眼前的一幕讓他不禁倒吸了一口涼氣。

  兩具屍體呈丁字型橫臥在荒草叢中,屍體的頭已經被斬走了,屍身也被劃得支離破碎,體無完膚,情狀相當慘烈。

  凝固的烏血遍地皆是,腥氣彌漫。

  幾個衙役,已經把屍體圍起來,進行現場保護。

  一個白衣公子、一個四十來歲的孔武漢子,還有一個山中樵夫,站在不遠處,朝這邊指指點點,交頭接耳,悄聲說話。

  “什麽時候發現的?”宋璟問師爺。

  “大約一個時辰前,就是那白衣公子與那個漢子首先發現,然後讓樵夫報案的。”張勝向白衣公子與樵夫的方向指了指。

  “大家分頭行動,仔細勘查現場,不要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宋璟吩咐道。

  於是大家忙碌起來。

  宋璟來到那三人麵前詢問道“你們是本縣之人嗎?以何為業?”

  樵夫點頭道“我是藍田縣人,就住在這臥龍山上,以打柴為生。”

  白衣公子淡淡道“我倆是長安人士,路過此地,發現屍體後就讓這位樵哥報了案。”

  “長安人士?叫什麽名字?做什麽的?”宋璟狐疑地看著二人道。

  白衣公子依然是淡然模樣“請縣令大人恕罪,因特殊原因,我們的身份不能告知!”

  “不能告知?那你們就脫不去殺人嫌疑,我隻好將你們先羈押回縣衙了!”宋璟厲聲喝到。

  “悉聽尊便!”

  “來人,將此二人帶回縣衙,等會我要他細盤問!”宋璟命令道。

  幾個衙役過來將二人押走了。

  看著那白衣公子不卑不亢的模樣,宋璟心裏不由犯了嘀咕這兩人身份一定不簡單。

  宋璟在屍體上仔細搜了一遍,但一無所獲。

  兩具屍身,除了被劃成破碎的衣服,別無他物。其他人在屍身周圍搜尋,也一無所獲。現場除了兩具屍體,沒有留下任何有價值的東西。

  宋璟不禁神情凝重起來。

  “凶手殺死他們,然後斬去頭顱,並把他們身上的東西全部搜走。很顯然,凶手不想讓我們知道他們的身份。”宋璟推斷道。

  “我也是這麽認為的,大人。”師爺點頭,“否則,他們不會砍去死者的頭顱。

  宋璟吩咐衙役們把屍體抬回縣衙,然後就準備下山。

  這時,目光敏銳的他忽然發現距屍體兩丈開外的一棵小鬆樹下有樣豔綠色的東西。宋璟連忙走過去,把那東西撿起來,仔細觀察片刻,原來是一隻用玉石雕成的雄鷹。雄鷹上留有斑斑血跡,一隻腳已經折斷,其餘部分還完好無損。

  宋璟把玉雕雄鷹收藏好,便率下屬們回縣衙。

  回到縣衙後,命案重於泰山,宋璟絲毫不敢懈怠,和仵作一起連夜又對兩具無頭屍體作了細致的檢查。

  兩死者都皮膚細嫩,且身著粗麻布衣。

  經驗豐富的仵作據此推斷兩人生前可能為年輕人,二十多歲,係普通人家出身。

  細心的宋璟還發現其中一個死者的右手食指上有墨痕。

  他據此推斷,該死者生前可能為書生,長年舞文弄墨,是以在右手食指上留下墨跡。

  不過,除了這些,他們從死者身上再也提取不出任何有效信息。

  死者是誰?

  他們為何要遭此毒手?

  是誰如此殘忍惡毒地殺死了他們?

  難道是仇殺嗎?

  這些問題,就像一團團亂麻,時刻纏繞在宋璟心頭,讓他思緒紛繁,茶飯不思。

  此時,宋璟想起了那名白衣公子,命衙役將二人帶上大堂。

  “你們還不說明身份,那就別怪我不客氣了!”宋璟沉聲喝道。

  白衣公子歎了口氣道“縣令大人若真想知道也不是不可,我隻能悄悄告訴你!”

  宋璟雖然詫異,但也沒有反對。

  白衣公子走到宋璟跟前,附耳輕吐了幾個字。宋璟聽罷,臉上忽然變了顏色……

  ……

  藍田縣衙的內宅,宋璟向白衣公子施禮道“不知盧大人駕臨,多有得罪,萬望見諒。”

  盧小閑笑道“宋縣令做的並沒有錯,隻不過在下有要務在身,不能公開身份,這才引起了誤會。”

  “盧大人的所作所為,下官多有耳聞,欽佩的很呀!”宋璟由衷道。

  盧小閑岔開話題道“宋縣令赴任藍田縣幾年了?”

  “還不到一年!”

  “以前在哪裏?”

  “在鄞縣做縣令!”

  “鄞縣?鄞縣是中縣,藍田縣可是大縣!宋縣令是如何從鄞縣到藍田縣的?”

  宋璟苦笑道“我這也是因禍得福!”

  盧小閑似乎對宋璟很感興趣“宋縣令能不能說來聽聽?”

  “若盧大人願意聽,有何不可?那是前年的事情了……”

  ……

  前年,杭州一帶陰雨綿綿,到了月份收割莊稼的季節,田地裏顆粒無收。

  米價一天一個價,到了十月,米價已從原來的每石四百文猛漲到每石一千五百文了。

  為了阻止米價節節上漲,朝廷連連下發官文,要求每石米的價格控製在五百文左右,違者就地斬首示眾。

  杭州刺史王向高為了落實朝廷政策,限製杭州下屬各縣市麵上的米糧漲價,特派幾名心腹到各縣巡查。

  心腹們先後回來稟報說“大人,慘不忍睹啊,街頭到處都是餓死的災民,請您快想辦法啊,快向朝廷求援吧……”

  自從規定大米不準漲價後,杭州的米商都不願意把米拿出來賣,導致市麵上無米可供,饑民紛紛外遷,杭州街頭到處是餓殍。

  王向高已向朝廷求援三次,可朝廷來信說陝甘一帶連年大旱,朝廷國庫空虛,無力顧及江南一帶的災情,讓他們自己想辦法。

  王向高無奈地歎了口氣,這時他派往鄞縣的心腹也回來了。

  這個心腹一回來就跪倒在地,大呼道“大人,鄞縣出大事了。”

  在王向高的催促下,這名心腹從腰間掏出一張蓋著鄞縣印鑒的告示,說鄞縣縣令宋璟違抗聖旨,不但置朝廷每石米五百文之規定於不顧,而且還公開發布告示允許大米漲價,鄞縣的大米每石已漲到三千文了。

  作為縣令,宋璟不僅不抑製米價上漲,而且還推波助瀾,致使米價漲了六倍,這是殺頭之罪啊。

  王向高看完告示後,驚訝不已。

  他心想,這宋璟肚子裏有些墨水,在江南有些名望,竟敢無視朝廷聖命,得找他算賬去。

  第二天一大早,王向高就帶著師爺和一幫心腹,興師動眾地來到鄞縣。

  宋璟早已領著手下在城門口等候他了。

  王向高一見到宋璟,就怒罵道“宋璟,你可知罪?大災之年,違抗聖命,不積極抑製米價,我要親自送你麵君。”

  說罷便招手示意手下將宋璟綁了。

  這時,隻見宋璟的師爺來到他身邊,在其耳邊悄悄耳語,一旁的王向高見狀,朝那師爺大喊道“你家大人已經快成朝廷的死囚了,有什麽事不敢大聲說出來讓我聽?”

  那師爺嚇得跪倒在地,宋璟說道“你就照實說吧。”

  師爺點了點頭,對王向高說“王大人,是這麽回事,自從我家大人發出布告允許大米漲價後,各地米商紛紛湧進鄞縣,他們為了感謝我家老爺,不斷給我家老爺送錢。前幾天,一個外地米商沒有給我家老爺送錢,老爺就派我跟那米商索要,這不,那米商的錢送來了。”

  師爺的一番話,更讓王向高氣得吹胡子瞪眼睛,心想這宋璟的膽子也太大了,大災之年不僅不為朝廷著想,還擅自抬高米價,收賄索賄,發國難財,這樣的人砍頭一百次都不夠。

  王向高咆哮道“將那米商帶來。”

  不一會兒,一個肥胖的米商被推到王向高麵前跪下,他嚇得哆嗦著身體道“大人,草民有罪,但這不全是草民的錯。鄞縣發布公告說這裏允許大米漲價,我作為商人當然想賣高價,就跑來了。至於給那位大人送禮,本不是我的意願,是那位大人派人來索要,我才不得不……”

  “滾!滾!”王向高不等那米商把話說完,就把他罵走了。

  隨即,王向高問鄞縣師爺“你們一共收了米商多少賄賂,可有賬目?”

  師爺答道“回大人,全部有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