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來俊臣之死
作者:吉日      更新:2020-09-01 01:08      字數:3217
  太子李顯恨來俊臣。

  李重潤之死與來俊臣脫不了幹係,要不是來俊臣讓人暗中殺死了裴環,就不會有李重潤之後的衝動,李重潤也不會死了。所以說,來俊臣是間接殺死李重潤的凶手。

  相王李旦恨來俊臣。

  來俊臣因裴匪躬和範雲仙之故構陷李旦,若沒有馮元一剖腹救主的壯舉,估計李旦已經不在這個世上了,他怎麽能不恨來俊臣。

  太平公主恨來俊臣。

  來俊臣為了搬倒吉頊,硬是拉著高戩做了替罪羊,將高戩發配到了嶺南。打狗還要看主人,更何況來俊臣打的不是狗,而是太平公主的情人,這讓她怎麽不恨來俊臣。

  現在若再加上一個武三思,有這些人共同對付來俊臣,來俊臣怎麽可能有好日子過呢?

  來俊臣永遠不會想到,盧小閑和王先生這兩個死對頭,因為共同的利益,聯手決定了他的命運。

  都說衝動是魔鬼,魏緒忠別提有多後悔了。因為自己的酒後衝動,致使來俊臣新娶的夫人自殺身亡,這讓他寢食難安。

  焦慮萬分的魏緒忠無奈之下,隻能來找盧小閑問計了。

  “你是不是想多了?”盧小閑安慰著魏緒忠,“或許來中丞根本就沒當回事兒,你們是這麽多年的朋友了,他能把你怎麽樣?”

  “我可是太知道他是什麽樣的人了。隻要被他盯上了,沒有一個人能跑的掉。就算現在他能放過我,難保哪天不翻舊賬。”魏緒忠惶恐道,“盧公子,你一定得幫我想想辦法!”

  盧小閑思索了好一會,最終一拍大腿道“此事因我而起,我就是豁出性命,也得救魏兄一命。咱們這樣……”

  盧小閑放低了聲音,魏緒忠湊到近前,一邊聽一邊不住點頭。

  ……

  坊間傳言,來俊臣發明了一種最簡單也是最荒誕的告密方法把官員的名字刻在箭靶上,然後像投壺一樣在遠處投石敲打,投中哪一塊,就讓手下人根據上麵的名字去告密。

  更有人說的活靈活現,前兩天梁王武三思的名字被來俊臣給投中了。

  這話自然也傳到了武三思的耳中。

  若放在以往,武三思對這種傳言也就一笑而過了。可是自打李旦的事情發生後,武三思就不再這麽想了。李旦是陛下的親兒子,堂堂的相王,來俊臣想收拾就收拾,還差一點要了李旦的命。

  來俊臣要真對付自己,自己怎麽辦呢?

  武三思思索了好一陣,這才發現,來俊臣可心隨時對自己發動致命攻擊,但自己卻對他無能為力。

  不細想則罷了,越想武三思越覺得危險。

  於是,他找來了謝雲軒。

  坊間的傳言謝雲軒也聽說了,他的第一反應便知道這裏麵藏著見不得人的陰謀。

  這傳言的人絕非吃飽了沒事幹的人,造謠的點拿捏得非常準確,在哪個方麵造謠,造什麽樣的謠抓得很準。這個傳言最終指向誰,要激起誰和誰的矛盾,謝雲軒心知肚明,傳言者的用心不可謂不毒。

  不過,謝雲軒並不打算說破此事,除去來俊臣對他是有利的。在這一點上,謝雲軒與盧小閑、王先生保持了出奇的一致。

  “傳言是否屬實,得要有證據!”謝雲軒故意賣了一個關子,“若是真能見到刻了殿下名諱的箭靶,這事應該不離十!”

  武三思微微點頭。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若是武三思能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他肯定會想到,這樣的箭靶就算偽造一百個,也不是什麽難事。

  ……

  這天下了早朝後,用完早膳,武則天照例在紫宸殿批閱文書奏折,這時內侍進來報告說“啟奏陛下,太平公主和梁王武三思等十幾位親王郡王在殿外候旨,要求即刻麵見陛下。”

  武則天一聽,不年不節,這麽多人一起來找她,甚覺稀奇,忙傳旨晉見。

  太平公主在左,武三思在右,身後跟著一大幫李氏武氏子弟,進了大殿,像祭奠亡靈似的,一言不發,隻顧趴在地上嘣嘣磕頭。待抬起頭來,俱各淚如泉湧,似有無限的冤屈。

  武則天欠了欠身子,奇怪地問“今兒是怎麽啦,哭什麽哭?”

  “母皇,”太平公主抬起淚眼說“母皇隻知坐在深宮大內發號施令,卻不知兒等正被奸詐陰謀小人所陷害,已朝不保夕矣。”

  武則天臉一沉“何人敢害吾兒女輩?”

  太平公主這才收起眼淚,一五一十把來俊臣陷害自己和武三思的事說了一遍,最後磕頭道“母皇啊,來賊的目的隻有一個,即害了我和兩個哥哥以及諸位表兄弟,使母皇後繼乏人,來賊翼因此而盜取國權。”

  武則天訝然,問“果有此事?”

  “千真萬確,其黨魏緒忠已將此事告發了。”武三思往前匍匐兩步,哭告道。

  武則天笑了笑,安慰太平公主和武三思“朕豈能憑他一家之言,陷你等於不幸?”

  太平公主奏道“母皇疼愛兒輩,固然是真,可來俊臣陰謀亂國,狼子野心,不可不察,不可不予以嚴懲。”

  武則天表麵上看淡此事,心思卻極縝密,問“魏緒忠何在?”

  “已在宮門口等候。”武三思急忙說。

  “傳他晉見。”

  時候不大,魏緒忠被帶進大殿,三叩六拜畢,武則天直截了當問道“你是來俊臣的心腹,為何要告發他?”

  魏緒忠義正辭嚴道“事關諸親王及太平公主的安危。小人雖然是來俊臣的屬下,但也不能坐視不管。發告來俊臣固然對上司不忠,但我也隻有心係朝廷大義而滅個人小義了。”

  武則天點點頭,方傳旨道“著內史王及善按察來俊臣誣告一案。”

  來俊臣一入獄,那就不光武黨了,朝臣們也起來了,民眾也起來了。你提一條,我提一款,把來俊臣的罪惡揭發得非常徹底,真是“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

  王及善一向對酷吏反感,奉旨後,即把來俊臣及其同夥一網打盡。三推六斷,來俊臣及其同黨陷害諸武和太平公主、陰謀篡國是真,依法應處以極刑。

  武則天不放心,又讓武三思、武懿宗親自審問。

  來俊臣在他發明的刑具麵前,渾身瑟瑟發抖,隻有承認了自己“謀反”之罪。

  有司上報武則天,批準處他以極刑。可是,上奏了三天,也沒有批下來。

  這三天,武皇也沒有聽朝,她隻是悶坐在自己的後書房,想了很多問題。

  幾次她拿起了朱批禦筆,又放下了。

  就在朝野企望,朝臣們議論紛紛,焦急不安之時,盧小閑卻一點也不急。

  這些年,來俊臣殺人無數,固然有他個人為非作歹的成分,但不可否認,大多時候他是按武則天的意思辦的。無論從道義上還是從個人感情上,讓武則天處死來俊臣,她都是難以接受的。

  這就好比烹調做飯,必須火候到了才行,若要心急了,最後隻能做成夾生飯了。

  ……

  見武則天一副愁眉苦臉的模樣,張易之小心翼翼的問“陛下遇到什麽煩心事了嗎?”

  武則天瞅了一眼張易之,隨口問道“你知道宮外發生了什麽事嗎?”

  張易之點點頭“大家都在等著處置來俊臣的聖旨。”

  武則天歎了口氣道“來俊臣有功於國,朕也在猶豫,是不是該殺人他。”

  “其實,陛下完全不必想那麽多!”張易之自顧自的說,“來俊臣的罪證多如牛毛,大臣們期待處死來俊臣的呼聲。陛下以前被來俊臣蒙蔽了,現在處死他他也是咎由自取!”

  聽了張易之的一番話,武則天默然無語,很快她就簽發了那張在她桌上放了整整三天的製令。

  不用問,張易之所說之言,都是盧小閑教他的。

  武則天保護來俊臣,不可能不被大臣們反感。她可以裝著被“蒙蔽聖聽”,這在古代是經常發生的事情,曆朝曆代的皇帝,都會被蒙蔽,不隻是她武則天。因此,武則天顯得理直氣壯。

  但是,畢竟還是有個限度的。一旦告發他的人多了,武則天想保護,別人就會懷疑武則天是故意的了,那樣就適得其反了。所以,武則天最終還是處死了來俊臣。

  說穿了,來俊臣自始至終隻是武則天的一枚棋子,為區區一個來俊臣,開罪這麽多朝臣,有些不值。更何況,這其中還有那麽多李唐宗室和武氏族人。

  武則天將來俊臣斬於鬧市並陳屍示眾。人們不論是老少都憎恨他,爭相去剮他的肉,很快就把他的肉割的絲毫不剩。

  來俊臣死後,洛陽城內,鞭炮之聲,數日不絕,如過年過節一般。深居皇宮的女皇武則天不解其意,問“鞭炮聲連日不絕,民間有何喜事?”

  上官婉兒答道“百姓喜慶來俊臣死!”

  武則天聽後半天不吱聲。來俊臣害人無數,固然遭百姓唾棄,可對來俊臣委以重任的畢竟是她武則天。

  ……

  時光已進入長安四年秋天,天氣慢慢變得寒冷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