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養豬人
作者:名不可簡      更新:2020-04-01 02:00      字數:2529
  位於西子湖畔的一間私人會所,張有道和吳一師兩人在服務員的帶領下,來到了竹葉品酒居裏。

  看到張有道到來,房間裏,立刻有人對他喊道:“有道兄,你可算是來了。”

  張有道笑著和眾人打招呼,之後和那人說道:“怎麽,不歡迎我來嗎?”

  在場的眾人都是互聯網領域的大佬,平時少有相聚的時間,大家難得私下裏聚一次,說話難免有些自由奔放。

  有說有笑過了半個多小時,有人開口向張有道問道:“有道,你那公司賣了也有一段時間了,怎麽不見你有新動靜啊?最近在忙啥呢?”

  張有道說道:“兄弟我正在籌備文化公司呢,到時候還需要王哥你多多支持才行啊。”

  “開玩笑吧,文化公司?”

  不是那個姓王的不信,而是張有道的話,讓他們感覺有些荒謬。畢竟社會輿論就掌握在他們這些互聯網大佬的手中,想要推出一個新的“文化”,在他們看來簡直易如反掌。

  張有道說道:“兄弟我現在,也算是經曆過商海沉浮了,別人看來,好歹也算個成功人士了。實際上是什麽情況,你我應該心知肚明,我打算做些能夠流傳下去的內容了。這不,我把我的助理都帶來了,他有一套完整的想法,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聽完張有道的解釋之後,那個比張有道大了十來歲的王哥,也露出了思索的表情,隨後說道:“你說的對,咱們這些人雖然把錢掙了,可是將來又有誰會記得呢。還是沒有那些文化人能夠長久。說吧,讓我怎麽支持你,你王哥我雖然沒你有錢,可是幾個億還是能夠拿出來的。”

  張有道說道:“王哥,錢就不用了,我需要你的技術支持,你們公司的智能圖像處理技術,可是業內一絕啊。”

  “這個好辦,我肯定支持你。”

  那姓王的公司開發的智能人臉識別技術,已經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存在了。張有道也是看中了他們公司的技術能力。

  畢竟用工業手段拍電影,人工智能技術,明顯比傳統手段更加簡便。

  隨後,那王哥又問道:“打算做電影?”

  張有道點頭說道:“有這個打算。”

  王哥笑著說道:“你可別步老馬他們的後塵了,花了那麽多錢,一點成果都看不出來,還被那幫人私底下嘲笑。”

  這個情況,說的是另外兩個頂尖互聯網大佬在文化領域投資成果,簡直一塌糊塗,虧了一筆錢不說,還沒烙下好名聲。

  張有道也知道這個情況,就笑著說道:“他們那些人抱著的東西實際上屬於封建殘餘,傳遞的都是農業時代的文化糟粕。既然我入手了,肯定要用工業時代的辦法打敗他們。”

  這句話不僅引起了王哥的興趣,還引起了其他正在聊天的大佬們的興趣。

  “有道兄,聽你的意思,你是準備大幹一場了?”有人好奇的問道。

  “我準備了一百個億,打算在文化領域,來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化戰爭。”張有道自信的說道。

  “文化戰爭?”

  所有大佬都被張有道提出來的詞給吸引了過去。

  張有道說道:“不錯,就是文化戰爭。現在的社會風氣也該扭轉一下了。咱們這些從事互聯網領域的人,也該教教他們什麽是新時代的文化了。”

  “新時代的文化?此話怎講?”另外一位硬件領域的大佬發問了。

  張有道說道:“如今雖然咱們手中掌控者傳播渠道,可是傳播的都是些什麽東西,大家應該清楚。簡直亂七八糟,不堪入目。在這樣下去,咱們和那些開青樓的有什麽區別,就為了滿足大多數人的低級欲望?”

  這話說的有些重了,立刻引起了其他大佬們的反彈,張有道所說的內容,都是他們正在極力在做的東西。

  三觀不同,目的不同,境界也不同,談話當然進行不下去了。

  所以張有道沒有得到大多數的人支持,而是收獲了一堆的冷嘲熱諷。

  不過張有道早有預料,也不覺得失望。

  聚會的收獲不是沒有,讓張有道知道了,哪些人是朋友,哪些人是今後的敵人。

  三天的聚會很快就結束了,在回去的路上,吳一師和張有道同城一輛車。

  車上,吳一師問道:“張先生,我覺得咱們今後的阻力恐怕比預想中的要大。”

  張有道說道:“挖他們的根基,別人當然不同意了。”

  吳一師說道:“那咱們要不要拉上幾個盟友?得罪人太多,恐怕對咱們的事業有害。”

  張有道說道:“你就放心吧。那些自以為是的‘養豬人’,總有一天會被反豬咬一口的。”

  吳一師說道:“養豬人?”

  張有道說道:“他們的所作所為難道不是在將大眾當豬養嗎?其本質和古代那些統治階層進行的愚民政策是一樣的。隻不過因為時代的發展換了一個形式罷了。”

  吳一師說道:“今後咱們也要向他們開戰?”

  張有道說道:“開戰是必定的。不過可以放在最後。咱們先收拾了那些‘文化人’在考慮這件事吧。”

  吳一師說道:“也對,現在他們還是咱們的盟友。主要敵人不是他們。”

  看著窗外飛速後退的風景,張有道心想,民族的精英們將普通百姓當豬養,這樣的民族哪有什麽前途可言。

  ……

  就在張有道和吳一師離開以後,還是那個私人會所。一個百十平米的小房間裏,四個老頭正在聊天。

  “老任,這幾天你和那個張有道聊過了嗎?你覺得他的想法怎麽樣?”

  “烏兄,你是大科學家,這點應該你來判斷才是,怎麽問我呢?”

  另外兩個老人也開口附和,讓姓烏的老人發言。

  “我覺得他說的有道理,技術大停滯時期,已經很久了,如果不改變現在的社會風氣,恐怕我們的發展將會後繼無力。現在00後出生的小年輕們對科學技術的興趣,遠遠不如以前的人了。是時候有人站出來,喚醒大眾的心智了。在該學習的時候,卻整天沉迷在虛幻的網絡世界不可自拔,對咱們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發展,恐怕有些不利。”

  另外一個老人也開口說道:“必須有人站出來做些實事了,咱們這些人就算說的再多年輕人也不喜歡。畢竟咱們搞科研的,沒有那麽多光環來吸引大眾的目光。”

  老任說道:“思想領域是該重新引導了。在該奮鬥的年紀還是要讓所有年輕人奮鬥起來。整天沉迷享樂,或者製造享樂工具,確實不好。”

  “既然有人肯站出來,那咱們也暗中出把力吧。回頭我去和上頭溝通一下,適當的保護一下這個有擔當的年輕人。”

  “我和你一起去。文化領域那波人的影響力可不低,咱們科技界和工業界也該推出一個在文化領域和思想領域發聲的人了。”

  “探索和試錯的代價,咱們這些老骨頭不防一起幫他承擔一些。”

  就這樣,一場決定為張有道暗中保駕護航的談話就此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