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最後的歲月
作者:名不可簡      更新:2020-04-01 02:00      字數:2464
  一路上風春雨打,跌跌撞撞,並沒有阻擋住,張百順他們一家人的回家腳步。一輛破舊的馬車上,張百順坐在車轅上趕車,三個孩子則坐在車廂裏休息。就這樣走走停停,一家四口,足足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走完了回家的兩千裏路。

  他們一家人終於在天降大雪之前,回到了張百順曾經生活過的地方-太原城。

  那是一個充滿了關愛的地方,也是張百順成熟的地方,那裏有師兄,有長輩,還有關心人的掌櫃。

  走進城門,看著街邊那熟悉又陌生的場景,張百順原本木訥的臉上,泛起了一絲輕鬆。進城以後,已經16歲的張有誌,非常好奇的鑽出了馬車,四處打量父親曾經無數次給他們兄妹講述過的地方。

  張秋雨和張平安,也非常好奇,但是隻能通過車窗去看外麵的環境。

  穿過繁華的大街,張百順就駕車轉到了一條小巷裏。

  張有誌見此,問道:“爹,咱們這是要去哪裏?”

  張百順說道:“去見你三師伯。”

  對於突然出現的三師伯,張有誌是完全沒有印象的。

  很快,他們就在一個稍顯破舊的院子前停了下來。

  張百順前去敲門喊人,王島很快就從屋裏走了出來,打開了院門。

  看到張百順以後,王島喜極而泣,說道:“小師弟,真的是你?你終於回來了。”

  張百順說道:“三師兄,我回來了。”

  好多年沒見麵的師兄二人,並沒有斷了聯係,張百順發達以後,時常給王島他們幾個生活困難的師兄寄錢。

  將張百順一行人,迎進門以後,王島問道:“小師弟,你們這是怎麽了?怎麽像是在逃難一樣?”

  張百順歎了口氣之後,就將奉天發生的一切,詳細的告訴了王島。

  王島聽完後,安慰道:“小師弟,你要節哀順變,重新振作才行,你看三個侄兒都還小,還需要你賺錢養家,你可不能倒了。”

  經過王島的開導,張百順終於找到了新的生活目標,內心重新振作了起來。

  隨後,張百順看著王島蒼老的樣子,就問道:“三師兄,你也老了。”

  王島笑著說道:“是啊,我也老了,打不動了,落了一身的傷,現在隻能待在家裏養老了。”

  張百順問道:“喬掌櫃還好嗎?”

  王島說道:“都過去二十多年了,難得你還記得喬掌櫃,真是有心了。喬掌櫃現在去工廠工作了,如果你想找份新的工作,找他,準沒錯。”

  逃難出來的張百順,並不是一無所有,家裏的積蓄是帶在身邊的。很快就在王島的幫助下,在城裏租了一個小院住了下來。

  安頓好之後,張百順和張有誌,父子二人帶著禮物前去拜訪喬掌櫃了。

  雖然有而是多年沒有見麵了,可是喬掌櫃並沒有將他忘記,在看到張百順以後,還是非常高興的。

  得知來意之後,也不推辭,問清他們父子有何手藝之後,就痛快的給他們安排進了育才鋼鐵廠。

  隨後,張百順因為技術出眾,被安排到了機械廠,而張有誌則成了一個煉鋼的學徒工人。

  就這樣,經過了一段時間,張百順一家人,重新安定了下來。

  隻不過,張百順再也不出去喝酒了。每天下工之後,就回家照顧小兒女。在工廠裏,工人們也都知道,張百順的技術好,又沒有政權奪利的心思,隻是一心的做他的工作,頗得工友們愛戴。

  雖然,東北淪陷了,可是並沒有影響到太原工業的發展。

  壯大,不停的壯大。

  終於有一天,張百順突然發現,附近工廠的規模,已經可以和張大帥在東北建立的工業基地媲美了。

  當他發現了這種情況以後,心裏非但沒有高興,反而變得憂心忡忡。

  有一天,當張百順回家以後,已經長大成人的張有誌問道:“爹,你最近怎麽了?我怎麽看你總是愁眉不展的?是不是秋雨和平安又在學校裏闖禍了?”

  張百順搖了搖頭說道:“不是他們。”

  隨後,隨便扒拉了一下飯菜之後,張百順對張有誌說道:“有誌,你現在也長大了,等明年爹給你找個媳婦。”

  張有誌聞言後,臉蛋裏麵變得通紅,然後扭捏的說道:“爹,我有喜歡的對象了。”

  張百順抬頭看著他,問道:“是誰家的閨女?如果合適,改明爹托人給你提親去。”

  張有誌說道:“爹,不急,她還在上學呢,過兩年再說。”

  到底,張百順也沒有問出女方是誰。

  隨後,張有誌又一次問道:“爹,最近是不是遇到什麽難事了?”

  張百順沒有直接回答,反而問道:“有誌,你覺得你們工廠發展的怎麽樣?”

  張有誌眉飛色舞的說道:“蒸蒸日上,越來越好了。我們鋼廠的鋼根本不夠用,不管我們煉出多少,隻要一出爐,就被拉走了。而且我師父已經告訴我了,下個月我就能漲工資了,足足要漲五成。”

  張百順聞言後,非但沒有提張有誌高興,反而更加憂慮了。

  張有誌見此,也發現了異常,有些著急的問道:“爹,是不是要發生大事了?”

  不愧是,曾經經曆過逃難的孩子,對危險的嗅覺還是有一些的。

  張百順說道:“以太原現在的規模,爹總是擔心,那些日本人會再次上演東北事變。”

  張有誌聞言後,臉色刷的一下變得難看起來,那件事是他們一家人的痛。

  隨後,他就說道:“爹,這裏沒有日軍駐紮,應該不會發生當年的事變了吧?”

  張百順說道:“爹也不知道,隻是心裏有些擔心罷了。今後你要小心了,一旦聽到消息,就要立刻帶著你弟弟和妹妹回家。”

  張有誌點了點頭,道:“記住了。”

  有時候,人的第六感是個很神奇的東西,能夠精準的預料到未來。

  不幸又一次,被張百順言中了。

  戰火從東邊,一路燒來,短短幾個月,就燒到了太原城下。

  閻老西見狀不對,立刻命令工廠南遷,可惜他還是低估了日軍的力量。工廠僅僅遷出了一小部分,太原就淪陷了。

  而張百順帶著家人,又一次淪為了難民。

  這次,他不打算冒險了,帶著三個孩子,直接回到了晉南於青山的老家。打算躲在山溝溝裏不出來了。

  這次經曆,讓他的心氣徹底的消失了,對於工廠,工業,徹底失望了。

  外麵的世界太複雜,還是回家種地安全。

  隻不過,回到義父的老家以後,張百順睹物思人,想起了義父的晚年,是不是和他一樣心灰意冷呢?

  沮喪之氣,深深的紮進張百順的心裏,沒了心氣的支撐,身體立刻就垮掉了。

  一場小病之後,仿佛一夜間老了二十歲,成了等死之人。

  那一年,張百順4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