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東北往事
作者:名不可簡      更新:2020-04-01 02:00      字數:3044
  土匪出身的張大帥,手段當真了得,在停工兩個半月後,大批的優質鋼材就被重新運到了工廠。同時,一座自有的煉鋼廠也結束了籌劃,進入了實質性的選址施工階段。

  更大的驚喜還在後麵,也不知張大帥和日本人日如何談的,大量的各式日本機器被運到了工廠,軍械廠就此擴編,成立了生產火炮和炮彈的車間。

  火炮的生產,雖然剛開始還沒有達到生產槍械槍械那樣,形成完整的閉環。可是購買炮管組裝生產,也算是自力更生的開始了。

  就這樣,忙碌又充實的生活過去了半年,工廠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數量也由一變三,變成了築槍,炮彈,火炮等三個工廠。

  張百順也從剛開始的鍋爐房裏,跳了出來,進入了新成立的火炮工廠。巨大的炮口,和成排的機床,讓張百順看到了工廠的光明前景,於是他就拿出了積蓄,在城裏購置了一座小院子,用來安家。

  有了一座新房子之後,張百順又托人將孔氏和兩個孩子也一起接了過來,畢竟那是南方有些混亂,這種勢力輪番登場角力,還不如奉天太平。

  就這樣,他們一家四口人和和美美的過了半年的小日子。孔氏又給他增添了一個驚喜,又懷孕了。

  隻不過,驚喜並沒有在他家裏持續太久,就發生了一件讓人悲痛的事情。孔氏因為懷孕,行動不便,因此不能很好的照顧女兒張春花,以至於在那年冬天,張春花發生意外。

  當時,她和幾個小朋友一起在外麵的河邊玩耍,因為河水已經冰封,孔氏就沒有叮囑她不能到河邊玩耍。意外就此發生,凍結的河麵上不知何時出現了一個冰窟窿,張春花在玩耍時失足跌落進冰冷的河裏,雖然當時被人發現,救了起來,可是年小體弱,還是感染了嚴重的風寒,一病不起,拖了一個多月,最後還是離開了他們。

  就這麽輕易的失去了一個女兒,讓懷孕的孔氏非常自責和傷心,以至於動了胎氣,肚子裏的孩子也因此早產,索性早產的孩子,是個堅強的人,活了過來。

  新生的小女兒被張百順起名秋雨。孔氏更是對她嗬護備至,一刻都不讓她離開自己的視線。

  就這樣,小女兒成了孔氏的全部寄托,也讓她從大女兒的悲傷中走了出來。至於大兒子張有誌,則被張百順送進了小學。

  雖然家裏出了這樣和那樣的變故,可是並沒有影響到張百順的工作,隨著工廠的擴建,他的工作變得越發的忙碌了。

  尤其是鋼鐵廠投產以後,原材料的問題基本得到了解決,原來的工廠也就不能滿足新的發展需求了,變革隨之產生。

  擴建,擴建,再擴建。

  短短幾年的時間,從一開始的一家軍械廠,就發展成了一個可以生產鋼鐵,槍炮,機器,甚至能夠生產飛機和裝甲車的重工業基地。

  張百順也深深的紮根到了火炮工廠,成為了一名合格的造炮技師,並升任了車間主任一職。

  負責工廠的上層領導,也從剛開始的丁廠長,變成了韓總辦,最後又換成了魄力更大的楊督辦。

  就在那個一切看起來蒸蒸日上的時候,張百順的小兒子張平安也出生了。之所以被取名叫做平安,那時因為他姐姐張秋雨,小時候的身體非常不好,足足到了五歲才養過來。

  而他們夫妻希望小兒子張平安,能夠平平安安的過一輩子。

  可惜,在那個時代,想要一番風順就崛起的事情,是絕對不允許發生的。

  因此,在張大帥的工業和軍事實力,日漸強盛的時候,終於招來了禍患。他在返回奉天的路上,被日本人用炸藥偷襲了,最後重傷不治,給死掉了。

  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張大帥那時可是好多人心目中的大英雄,英雄被殺,所造成的震撼,是十分劇烈的。

  一些激進的軍官揚言報複,隻可惜,最後不知道雙方是怎麽談的,隻能不了來之了。這就讓很多人,在私底下議論,喜歡風花雪月又愛鬧緋聞的張少帥,是個沒膽魄的小男人,沒資格繼承張大帥的地位,因為他缺少張大帥的那種骨子裏的狠勁。

  憋屈的氣氛,不僅僅在士兵們中間傳播,甚至在張百順他們那些工人中間也廣為流傳。

  還是那間酒樓,張百順,曾凡,王輝和羅軍,又一次聚在了一起。

  三碗酒下肚,什麽思想包袱都不存在了,什麽話都敢往外說了,就開始發泄心中的不滿了。

  在槍械廠當車間主任的羅軍,率先開口抱怨道:“我現在都懷疑,我們每天生產的那些步槍,到底是不是燒火棍。大帥被人暗殺了,他們竟然不敢去報仇。真是一群小娘養的娘們,隻知道窩裏橫。讓他們用13式那麽好的槍,簡直是在侮辱我們的勞動。”

  火炮車間的張百順隨聲附和道:“要我說,直接拉上百十門大炮,擺開陣勢,給那些小鬼子來上一輪炮擊,看他們還敢不敢相互推諉、相互扯皮了。真是白瞎了,那麽好的大炮。”

  身在機械廠的曾凡說道:“真是搞不懂,他們到底在怕什麽,槍炮他們有,咱們也有,那些機器現在咱們也可以自己造,甚至飛機和裝甲車都能造,除了軍艦造不了之外,還有什麽可怕的。他們的軍艦又開不到岸上來。有功能這麽齊全的兵工廠作為後盾,真是不知道,那些人腦子裏到底在想什麽。你們說,少帥是不是掉進那個四小姐的溫柔鄉裏出不來了,都不知道什麽是男人了?”

  在總辦工作的王輝說道:“你們三個就別發牢騷了,咱們在這裏說這些有什麽用呢,楊督辦他們不是不想替大帥報仇,實在是身不由己啊。”

  曾凡好奇的問道:“有什麽身不由己的?”

  王輝說道:“這幾天,我偶爾有時候會看到,楊督辦愁眉不展的坐在辦公室裏發呆,恐怕大帥一去,他現在的日子也不好過了。我感覺少帥和楊督辦他們的矛盾已經升級了,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要對楊督辦下手了。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少帥心裏恐怕是怎麽想的。”

  羅軍聞言後,立刻罵道:“真他娘的憋屈,都什麽時候了,還不齊心協力共域外辱,還在搞窩裏鬥。如果再這樣下去,我看咱們這些工廠遲早會改姓。”

  原本大家以為,隻是心有不滿,發了些牢騷,並沒有被他們真正的放在心上。

  可是接下來三年所發生的事情,無不驗證了他們當日的牢騷。尤其是在南滿鐵路的一聲巨響之後,徹底應驗了羅軍最後的預言。

  那些日本關東軍,用武力開始讓那些工廠改姓了。

  大戰剛開始的時候,原本工人們還以為發揮自己特長的時候到了,可惜在有限的抵抗之後,迎來的卻是,少帥膽怯了,最後更是帶著大軍撤退了。

  撤退,撤退,撤退了?恐怕用“逃跑”一詞來形容,更為合適吧。

  他們“逃跑”了不要緊,可是留下了成千上萬個不足所措的工人,傻傻對著工廠裏的機器發呆。

  倉庫裏堆積如山的槍炮,擺放的整整齊齊的裝甲車,還有剛剛組裝完成的飛機,就那麽成了擺設,成了敵人的戰利品。

  對此,張百順、曾凡,王輝,還有羅軍,非常的氣憤,當即組織同樣不甘心的工人,拿起武器一起保衛工廠。

  可惜,他們麵對的是職業軍人,隻是一個照麵,就被精銳的關東軍給擊潰了。

  曾凡當場戰死,王輝重傷不治,羅軍被敵人俘虜,隻有張百順逃過了敵人的魔爪,化裝成難民和家人一起逃離了奉天。

  逃跑並不是一件無法忍受的事情,尤其是在張有誌的身上還藏了不少錢的時候,可是令人悲痛的事情再一次發生了,孔氏在逃亡的途中突然病逝了。

  孔氏的病逝對張百順的打擊很大,以至於整個人都變得木訥起來,在接下來逃亡的途中,隻是一心背著張平安,帶著張有誌和張秋雨,一步不停的往老家的方向走。

  因為他始終不明白,為什麽他都能造槍炮了,他們好需要逃亡,忍受人間悲苦。小時候,義父於青山留在他心底的話,又重新浮現在他的眼前了。

  遇到列強,千萬不要硬拚,要躲起來才能保命。

  他的心氣,也在逃往老家的路上,一點點的被消磨幹淨了。從此變成了一個膽小怕事,而又木訥的中年人。

  那一年他39歲。大兒子張有誌16歲,小女兒張秋雨9歲,小兒子張平安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