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作者:富貴金花      更新:2022-10-28 21:32      字數:5526
  第43章

    吳嬪低微的啜泣一陣陣地從屏風後傳入秦觀月的耳中。

    而她的全部注意力被迫集聚在後腰的肌膚上,被那抹冰涼牽引著。

    她不想在這樣的場合與吳嬪問罪,也不想讓顧珩看見她並不算良善的另一麵。

    秦觀月倉促開口,聲音暗含微微不安的顫抖:“吳嬪,今日本宮身上不適,有什麽事明日再說吧。”

    吳嬪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隻能瞧見一彎瘦弱的脊背。

    “貴妃娘娘,妾罪該萬死。今日妾來見娘娘,隻求娘娘能夠原諒妾……”

    吳嬪絲毫沒有要走的架勢,反倒哭聲更加洶湧。

    與秦觀月怕被人發現的緊張不同,顧珩形貌從容,他掌控著秦觀月盈盈一握的纖腰,覆著薄繭的指腹緩緩地撫過那處淤紫,引起一陣噤顫。

    衾榻裏側堆滿了三四層錦被,顧珩身量高大,此時兩人並枕,便顯得擁擠。

    秦觀月輕咬唇瓣,滿室的暖意與身上的衾被,都不及身後人的貼近帶來的熱意。

    雪肌沁出薄汗,更使她身上的體香馥鬱幾分。

    她伸出藕臂,將榻前的簾幔拉緊,以免春色外泄,冷聲問道。

    “吳嬪錯在何處?”

    顧珩寬闊的身軀緊貼著她,使她甚至不能厲聲疾色地與吳嬪說話。

    她是要讓顧珩知道的,但這些事,不能由她自己說出口,而是要借吳嬪的嘴巴。

    “娘娘!”吳嬪跪在地上匍匐向前,離屏風又近了幾步,哭泣聲更加清晰。

    “娘娘,妾也是受人所迫,她拿妾的家人做要挾,妾不敢不從啊……”

    聽到此處,顧珩放在她腰上的手緊了緊,秦觀月險些驚呼出聲。

    她強將那聲驚呼吞下,玉軀不自在地扭了扭,小心翼翼地伸手向腰後,摸索著,試圖擺脫那雙大掌,卻好似不慎戳到了不該碰的地方。

    那冰涼的大掌頓時在腰間壓得更緊,使她無法輕易動彈。

    顧珩此時也並不好受。

    來時他怕秦觀月褪衣上藥時會著涼,才特地讓墨隱備上了暖爐。誰知眼下這暖爐倒成了禍害,悶得二人額上布滿密汗。

    秦觀月適才不知是故意還是無意,還特地在這火上添了一捧油。

    他幹澀開口,低微暗啞:“別再亂動。”

    隔著極薄的衣料,秦觀月也能感覺到身後某處強烈的變化,她乖巧地噤了聲。

    那道薄透的屏風之後,吳嬪還未察覺屏風內的情形,隻是哭泣著祈求秦觀月的原諒。

    也正因吳嬪的到來,為這一室本就緊張的氣氛,添了些微妙的禁忌。

    秦觀月不免感到口舌幹燥,心間像被一隻手緊緊攥著。在害怕被吳嬪發現的慌張之外,一種柔軟的欲念也被在溫室中催發。

    但她仍然要強撐起理智。

    淑貴妃再三設計於她,她定要讓顧珩清清楚楚地明白這些事。

    “你口中的她,是誰?”

    吳嬪的啜泣聲稍停了片刻,似乎還在猶豫著什麽。

    吳嬪生性膽怯,平日裏隻待在自己的寢殿,很少出門。

    秦觀月是知道的,她沒有謀劃這一切的勇氣,更沒有勾連漠察人的手段。

    她與吳嬪無冤無仇,甚至上次在行宮,隻有她為吳嬪說話,吳嬪沒有理由害她,她也不想與吳嬪結仇。

    “事已至此,你還想維護她嗎?”

    吳嬪愣了片刻,哭泣著說出了淑貴妃的名字。她也知道淑貴妃為人陰毒,不是可以倚靠之人,今日她來找秦觀月,便是想要求她的庇護。

    秦觀月垂下睫,似是在估量著顧珩的反應。

    “娘娘,妾知道對不起您,不敢乞求什麽,隻求娘娘能夠保我家人不死,妾願意以死謝罪。”

    吳嬪踉蹌起身,說罷便要一頭撞向身後的殿柱,秦觀月驚呼一聲墨隱,嚇得坐起了身,渾然忘記身上隻有著薄衫,難掩玉姿。

    顧珩一把抓住她的手腕,將被子掀起裹在她的身上,帶著她躺倒在榻上。

    秦觀月顧不上手腕處的暗痛,心中怒火縱生,擰眉斥道:“吳嬪!你要挾本宮。”

    好在墨隱眼疾手快地抱住了吳嬪,製止了血濺殿柱的慘況。

    吳嬪的身子像一灘軟泥般癱倒在了地上,不住地哭泣:“娘娘曾救了妾的命,妾卻險些害得娘娘……妾實在心難自安。”

    過了一會兒,秦觀月緩緩道:“吳嬪,冤有頭債有主,本宮不會責難於你和你的家人,你且回去吧。”

    吳嬪退下後,顧珩低聲問道:“是淑貴妃做的?”

    “珩郎……你先放開我。”

    顧珩慢慢鬆了手,秦觀月聲帶慵懶地轉過身去,露出緋紅的臉龐,與顧珩相對而枕。

    秦觀月心中還惦記著剛才與顧珩未說完的話,於是靠在他的懷中,小手描摹著他的胸膛。

    “珩郎這下該信了,那次奇石林的事,也是淑貴妃動的手腳。”

    “誰問你這個了?”顧珩皺了皺眉,不與她頑笑,“淑貴妃的事,你預備怎麽辦?”

    “珩郎,淑貴妃的事暫且急不得,倒是吳嬪家人的事,恐怕還要珩郎費心。”

    顧珩麵色淡淡,眸光深遠,不知在想什麽。

    “珩郎還在生氣嗎?”

    顧珩怔了片刻,旋即便明了了秦觀月話中的意思。

    她問的是城陽王救了她,顧珩會不會因此而生氣?

    顧珩沒說話,抬手將她攬到懷中,兩人緊貼在一起,柔軟觸碰著堅毅,秦觀月身上的暗香爭先恐後地湧入鼻息。

    “不生氣。”

    比起生氣,更多的是愧疚。若是那夜是他留在宮中,或許便不會有這一樁事。

    是他考慮的不周。

    翌日晨起,無塵推門而入時,顧珩已在案前理事許久了,堆疊的折子快要將他吞噬淹沒。

    “丞相幾更起的,怎也不燃燭。”

    顧珩抬眼望了一眼來人,隨即又下筆繼續批閱:“放那兒吧。”

    自歸元寺事後,顧珩發覺著接踵而至的危險逐漸逼近,卻參不破這當中的玄機,隻責罰式的將自己埋在案牘之中,意欲忘懷。

    今日天未亮時,顧珩就重默了一遍幼時隨上師習的靜心咒文,隻是他越是想借此逃離,這種不安就愈是壓迫。

    無塵見顧珩麵色凝重,亦不欲多攪擾,便闔了門退下,但門並未關緊,隨後又被賀風推開。

    “你下去吧,我與丞相有話要說,將門看緊些。”賀風與無塵示意。

    賀風往內室來,雙腿雖疾卻沉,眼下是遮不住的烏青。

    “丞相,您要我查的人,有結果了。”

    顧珩終於頓筆,倚在椅上捏了捏眉心:“說罷。”

    賀風見顧珩臉色鐵青,料定昨夜也未安眠,便順勢燃了香說到:“京察司千鷹衛的總衛,張泰寧,去年於京畿上遴選上的,屬照常的官職調動,屬下昨夜調閱了兵部名卷,其保舉人是,黃守仁。”

    顧珩微歎了口氣:“黃守仁是京察司總司,倒無不妥。”

    “是無不妥,但屬下又查閱了近日的宮門文書,黃守仁近日進宮問安多達——”

    “五次。”顧珩眉眼一挑,對上賀風疲態盡顯的雙眸。

    “丞相都知道了。”

    顧珩被調去興修道觀之時,曾於燕宸殿外見過一眼黃守仁,當時雖有猜忌,但朝中不乏有勢力於陛前參奏直諫,繼而未曾理會。

    近日疲於奔波,兼理漠察朝貢之事,一時間疏忽,卻不知竟釀出如此事態。

    “他最後一次進宮去了哪裏。”

    “宮文未有記載,陛下身邊的筆吏亦無記錄,屬下昨夜盤問了幾個內侍,說是黃守仁於康平街攔駕,之後君臣密談,其餘再無可考了。”

    二人再欲談論,被卻外頭的吵嚷聲驚擾。

    是無塵在與人爭吵。

    賀風大力將門一推,入眼的是王內侍和他手下的閹班:“也不看看這是什麽地方,豈容你們在此處吵嚷放肆。”

    閹班是賀風為他們起的謔稱,此班名為探花衛,乃是由燕帝授意,由一幹閹人聚合而成,專為燕帝查探民女、掠搶民婦等荒唐行舉所用,偶有官員、侍婢觸怒龍顏,燕帝也派其稍施懲戒。

    因宮中護衛調動文書繁雜,且燕帝並無兵馬之心,顧珩也暗許了探花衛的存在。

    賀風此時立於門前,以高位俯視階下之人,他清楚,探花衛的出現,意味著燕帝已動用了最為便捷趁手的力量。

    但到底是什麽事,才會使燕帝直接下命緝捕。

    “呦,丞相來了。”王內侍眼尖,一句不柔不銳的話引得賀風回顧,這才發覺顧珩已來到他身後。

    顧珩的唇角因為長久為進水而起了幹皮,稍一啟口,則顯得更為幹涸難耐:“容我洗漱更衣。”

    “還是丞相通明,省的咱們勞動了,那樣可實在是不好看了。”

    顧珩仿佛對一切危機的來臨都有所預料,不卑不亢的留下一句話,轉身便進屋了,像照常一樣濕帕,拭臉,更衣。

    “丞相——”賀風隱約覺察出了這次的不同尋常,一個天將明的清晨,一隊實為密探的近身護衛,一樁牽涉流血的衝突。

    賀風張了張嘴,卻不知該如何問下去。

    “為我拿官袍。”

    顧珩甚少著官衣,那件紅袍在熨貼後便被掛在櫥中,因而存的極好。

    賀風為顧珩係上腰間的蹀躞,提上青雲靴,不免錘了下大腿。

    “到底還是晚了他們一步。”

    “不晚,今日或許省了我苦思之勞了。”

    顧珩起身時,才發覺這袍身是仿照他去歲的體形織就的,而今領口卻空了一指有餘,他推門而出,一陣秋風拂過,更吹得他袖風陣陣。

    門外候著的一幹人作出側身姿態,言語含糊:“丞相,請吧。”

    “賀風,我走後,一切照常行事。”

    顧珩於一行人身前展步,一襲紅袍於晨光下襯的他格外俊秀,顧珩雖不肯以此作比,但他本身就是將崩之玉山,獨立之孤鬆。

    長久以來,敢於雪山之巔采擷這株靈草的,也隻有秦觀月一人而已。

    行至慶躍橋,顧珩不由得停下腳,往毓秀宮的方向望了一眼。

    “丞相,咱們還是快些走罷,勿要讓陛下與其他臣工等急了。”

    其他臣工。

    顧珩心中的密雲要開始逐步消散了。

    燕宸殿的大門啟開,王冕等人後退幾步:“丞相自己進去吧。”

    顧珩提袍而入,燕宸殿中的濃香嗆得顧珩一陣急咳。

    未入中室,轍聽到一人哭喊:“回陛下,就是殺了臣,臣也是這般說辭,是丞相要借陛下之手行‘天下一教’之事,說甚麽均不留情,臣等不知歸元寺中是太後修行,臣等冤枉啊……”

    “陛下。”顧珩立在簾處,打斷了此人的哭嚎。

    跪伏之人抬頭,乃是京察司千鷹衛的張泰寧。

    閣內人並不多,燕帝為中,兩側六人席位均坐滿,除兩位筆吏史外,打眼的即為京察司總司黃守仁。

    “顧卿來了。”燕帝本擰眉扶案,此時見顧珩已至,一時拿不出個姿態,隻好尷尬開口。

    顧珩並未全然聽見先前張泰寧那番話,隻見立時情景,平淡開口:“陛下是要降罪於我了。”

    “忤逆!見於陛下聖前,口不稱臣。”開口的是黃守仁,唇上一層烏須是他言語格外狠戾。

    燕帝向人擺了擺手,製止了他的舉止:“黃卿。”

    燕帝受顧珩挾製已久,位居九五,此事又觸及皇室體麵,燕帝雖有千百疑問,當下也化歸一句歎息。

    “黃守仁,你說吧。”

    “顧珩,陛下讓你行的是光正道之教,布陛下之仁威,你卻借以龍威,暗行私欲。我等已於前日查明,太後於歸元寺內清修,隻事關機要,陛下亦有嚴旨,因而未曾下布各處。”

    黃守仁言語激烈,起身向顧珩邁了一步:“你哪來的膽子,竟敢支使他這廝在歸元寺中大肆打殺,傷及太後之身!”

    言罷,黃守仁狠踢了張泰寧一腳。

    顧珩一切了然,反倒去了些惴惴之意,難怪京中興修道觀數十處,卻偏要以歸元寺為刀,向他劈來。

    “張泰寧不是黃總司手下的人嗎,怎麽反而問起本相來了?”

    顧珩話音將落,那趴在地上的張泰寧連忙作螻蟻狀爬到顧珩腳邊:“顧相救我,當初您隻說歸元寺那片地界風水好,讓我處置好,卻未曾有人跟我說太後在此啊!您說事成之後推脫到黃總司身上便萬無一失。”

    語罷以後又往地上沉沉一磕:“顧相,我都是為了您‘天下一教’的大業而為啊。”

    “其心可誅,其心可誅!”黃守仁接過張泰寧的話把。

    “陛下,我乃八年鄉學上來的學子,也算是受過顧珩恩惠的人,若非事關皇室絕不會背信誣陷。臣也不會愚笨到與張泰寧這廝同流合汙,隻是顧珩此人心思深沉,竟想構陷於臣。還請陛下聖裁!”

    好縝密的局。

    顧珩在這二人身上看到了極為熟稔的來回,以太後之名,佐以自己擅專之事,事事樁樁皆點到燕帝的痛處。

    “夠了。”燕帝身子大不如前,久坐後亦會喘咳。

    “顧卿,你有什麽要說的。”

    “太後聖軀,還望陛下盡早接回宮中尊養。”顧珩一席話讓在場之人皆為震目。

    燕帝於眾人麵前,為他留了個話口:“不向朕辯解些什麽?你不知曉太後之事,朕不罰你不知之罪,單就你京中動兵,私行己欲,敗朕仁德一事,有什麽要說的。”

    “無話可說,臣自請去職,於清平觀圈禁。”

    一側的一位官吏急急起身:“丞相不可。”

    而後,他又向燕帝拜去:“陛下,此事疑慮頗多,且眼下漠察虎視眈眈,我等若廢丞自亂,豈非徒惹憂慮。”

    燕帝招了招手,讓顧珩上前。

    “朕待你不薄,你卻孤恩負德,先時之事,朕不欲在查。你行事魯莽,傷及太後,朕給你個體麵,就按照你說的辦。”

    燕帝憶及先時種種,再補一句:“照常訓問不免,清平觀由典獄司接手,不思悔過,再行法辦!”

    入了秋,金桂正俏枝頭,秦觀月特地帶了墨隱與毓秀宮中的幾個小宮女,一清早就去了燕宮花苑摘桂花。

    清風送桂香而來,秦觀月與墨隱站在桂花樹下,伸手便觸到黃燦燦的桂花。

    小竹籃跨在臂間,籃子裏已盛了半筐,氣味香而不妖。

    墨隱替秦觀月小心挑去了霧鬢間的幾朵碎花:“娘娘生辰在即,宋司衣待會要送兩件華裳來,奴之前去織室瞧了兩眼,那衣裳料子都是當下最時興的,生辰宴上娘娘要穿哪件,隻怕是要挑上一會兒了。”

    秦觀月隨手摘了一簇桂花:“生辰宴上陛下也在,當然是選一套不紮眼的。”

    提及生辰,秦觀月想到先前在清平觀小住時,顧珩還說要給她準備一份生辰禮,卻不知其中有什麽玄虛。

    如今的顧珩更像潭深井,教她看不透也摸不盡。但眼下他隻要還當著一日丞相,她便要多觀望一日。

    一行人摘了滿滿幾筐的新桂,在歡聲笑語中回到了毓秀宮。午膳時,膳房將桂花洗淨,製成了桂花酪呈了上來。

    秦觀月嚐了一口,隻覺滿口生香,略思索一會兒,她讓墨隱送份桂花酪去清平觀

    墨隱應是,將桂花酪放進食盒,便往清平觀去了。

    秦觀月一人坐在桌前,桂花酪很快就見了底,她喚來屋裏侍奉的小宮女瑞雪,讓她再去小膳房添上一碗。

    瑞雪端著空碗去了小膳房,新的桂花酪還沒端上來,墨隱便提著食盒匆匆而歸,麵容因一路步伐急促漲的通紅。

    毓秀宮去清平觀尚要些時候,墨隱此去不過半刻鍾不到,按往日路程,應該還沒到清平觀才是。

    “怎麽了?”秦觀月心中感到不妙,但還是為墨隱倒了杯水。

    墨隱在秦觀月耳邊低語了幾句,秦觀月手中的茶杯驟然跌落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