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城府 ◇
作者:橋塵      更新:2022-10-19 10:04      字數:3199
  第217章 城府 ◇

    ◎這便是她的手段。◎

    薑大監離了長嬉殿, 先是去了前宮的官署,問了問在兵部外麵值守的禁衛軍,安王可否離開了官署。

    得到“沒有離開的”回答之後, 薑大監才讓守在門口的禁軍幫忙通報一聲。

    許安歸正在坐在官署自己的辦公桌前看地方兵部官署“五項軍改”反饋回來的信息,聽見門口的禁軍進來說內務總管薑大監有事找他, 隻是略微遲疑了一下, 便放下手中的折子,緩步向官署外走去。

    許安歸與賢妃一樣, 有著同樣驚豔的麵容,放在人堆裏一定就是一眼就能認出來的。

    薑大監看見許安歸立即彎著腰向許安歸一禮。

    許安歸沒有見過薑大監,因為他離開皇城之前,內務總管不是他。

    他睨了一眼薑大監,沉聲問道:“大監何事?”

    薑大監看了看周圍的禁軍,微微欠身, 一張溝壑縱橫的臉上, 堆了一點嚴肅的淡笑:“回殿下的話, 最近江南製造上貢的錦緞已經到了內務府,賢妃娘娘按份額是有幾匹料子的。老奴剛才親自去給娘娘送料子, 可賢妃娘娘說自己用不了那麽多,便叫老奴來問問安王殿下,不知道安王妃可喜歡這些料子。若是喜歡,便叫老奴悉數送到殿下這裏來。”

    許安歸望著薑大監一副公事公辦的嘴臉, 手緩緩握緊, 心跳如雷,麵上卻是不動聲色地浮上了一絲淡淡笑意:“這事等我回去問了王妃, 再去與母妃回話罷。”

    薑大監知道許安歸已經明白他此行的目的了, 便也不再逗留, 又是一禮道:“是,內務府事情還多,離不開老奴,殿下若是沒別的吩咐,老奴便先告退了。”

    “大監慢走。”許安歸收斂了下顎。

    薑大監退出了官署,自行離開。

    許安歸往回走,走到門口的時候,看見戍北。

    戍北是皇爺爺欽點給他的親衛,自小與他一起在宮裏長大,對宮裏的一切比鎮東鎮西熟識。

    他站定,望著戍北,戍北很有眼力地走過來,頷首等著許安歸說話。

    許安歸湊到戍北耳側,低聲道:“去打聽下,方才後宮都發生了什麽。若是打聽不到,便回去問王妃。你隻管問便是,她知道我想知道的是什麽。”

    戍北點點頭,抱拳一禮。

    “等一下,”許安歸想了想道,“還有一件事,你記在心上,不著急現在去做……”

    戍北聽了話,便出了兵部官署。

    許安歸回到案牘前,緩緩坐下,閉上眼睛,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個薑大監是個聰明人,他怕官署人多嘴雜,傳出什麽不好的閑言碎語,便用貢品的事情來告訴他,賢妃已經解了禁足,複了位。

    若不是複位,賢妃是沒資格享受貢品的。

    隻是,他沒有想到,季涼居然真的在朝堂之外,就讓他在宮裏的母妃解了封禁。

    許安歸靠在椅背上,看著官署裏的官員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查賬,離許都近的地方的軍餉賬簿已經送回許都來了。這隻是個開始,後麵還會陸續有更多的賬本被送到宮裏。

    明明有許多事情需要做,但是現在許安歸已經完全沒有心思繼續看手中的折子。他急迫地想知道這一局,季涼是怎麽成的。

    他靜靜地坐在案牘前,等著戍北給他帶消息回來。

    沒過多久,戍北就從外麵回來,在許安歸身邊站好,麵無表情地跟著許安歸一起看著官署裏忙得腳不著地的官員,低聲道:“屬下去找鄒大監身邊的小內官打聽了一下,小內官不肯說,是鄒內官退下來休息的時候,跟屬下說的。說是今日陛下下朝了以後便去了皇後那裏,饒恕了皇後的罪行,讓皇後準備月底的祭地儀式……”

    戍北低聲細語講述著方才在鹹寧殿發生的事情,許安歸望著下麵忙碌的官員,隻覺得這些人仿佛都變成了棋盤上的棋子,在自行移動。

    就像季涼部署的這個局,看似她隻走了一步,剩下的,都是別人替她走的……

    不,她是一個人在與許多個人下棋。

    她是算準了趙皇後在他的冠禮上失勢,在祭地大殿之上會複勢。

    惠妃得了後宮之權,必然會把後宮所有位置上人都換成自己的人,讓趙皇後孤立無援。

    這趙皇後失勢又得勢之間,看似沒什麽,她依然主管後宮大權,但其實趙皇後與惠妃在這次後宮管理權交換之後已經基本上是平起平坐了。

    太子在前朝囂張跋扈許久,現下的氣焰好不容易被他壓了下來。

    趙皇後在後宮的勢力好不容易讓惠妃壓了下來,東陵帝萬不可能再給他們母子翻身的機會。

    雖然迫於祭地大典不得不讓趙皇後複權,但是為了限製趙皇後在後宮的權力,東陵帝卻依然讓惠妃協理,處處限製趙皇後,讓趙皇後不能一手遮天。

    她不僅算準了趙皇後失勢之後,後宮裏麵所有局麵,還算準了這裏麵所有人的心思。

    隻有這樣一個艱難的局麵之下,趙皇後才會動拉攏賢妃的心思。

    但隻是趙皇後動了心思,這還不能夠完成這一個局。因為趙皇後雖然動了拉攏賢妃的心思,卻沒有想到這樣做,對自己有什麽好處。

    真正讓趙皇後下定決定拉攏賢妃、讓賢妃複位的,是趙惠的入宮!

    原來如此,許安歸眼眸微眯——

    季涼從一開始讓趙惠掌安王府的權,就是為了這一刻趙惠入宮來的勸說。

    趙皇後是個多疑的人,她雖然把趙惠送到他身邊,卻也怕趙惠動了其他的心思,所以她會在趙惠掌管家之權之後,一而再再而三地試探趙惠。

    趙惠是個聰明人,自小在皇後身邊長大,看趙皇後的心思看的最透。她最是了解趙皇後的人,她知道趙皇後一定會因為她在安王府得勢,而給她暗中使袢子,所以她在進宮的時候,先哭了一鼻子,訴苦楚。

    無論這苦楚是真的還是假的,都會趙皇後覺得趙惠還在她的掌控之中。

    趙皇後先是派內官去宣她,意圖讓王妃忌憚她。隨後又賜東西,裏麵摻雜了傷身子的藥,意圖加強對趙惠的控製。

    趙惠進宮,趙皇後用了陰招,想讓趙惠在安王府不得安寧。識破趙皇後雕蟲小技的趙惠直接對趙皇後、對趙家、對太子死了心。

    趙惠因趙皇後的涼薄而動了自立門戶的心思,而自理門戶的第一步就是要向他示好。

    如何示好,才能讓他心甘情願的接受呢?

    那就是勸說趙皇後解了賢妃的禁足。

    趙惠從一開始,就對趙皇後心存芥蒂,所以她做事總是留一手給自己。趙皇後前麵做的事情,隻是讓她心寒,而她勸說趙皇後隻是她日後向他示好的一個籌碼。

    這個籌碼,或許用得上,或許用不上。

    但總要有一個東西握在手裏。趙惠是這麽想的。

    其實趙皇後也知道,賢妃複位是遲早的事情,隻是她沒想明白幫賢妃複位的好處。趙惠雖然也沒想到幫賢妃的好處,但是她聰慧,知道搬出趙皇後的敵人來勸說趙皇後。

    這事,如果不是趙皇後去做,那麽也會是惠妃去做。這個順水人情與其讓惠妃做了,還不如自己去做。

    這樣一來,才算是徹底說動了趙皇後幫助賢妃脫困的決心。

    而他的父皇,東陵帝,對賢妃的愛慕從未衰減過,隻是當時迫於形勢,他才迫不得已讓賢妃在長嬉殿出家。

    這是季涼從一開始就看透的事實——不然東陵帝為何不把賢妃送出宮去,讓她在大相國寺邊的乾靜庵出家?

    季涼相信,隻要有人給東陵帝一個借口,他巴不得把賢妃放出來。

    要謀到這一場局,季涼要算計趙皇後、惠妃、東陵帝、趙惠、太子許安澤、禮部尚書霄請這六個人的心思。

    她從他的及冠之禮上就已經在布這個讓賢妃出來的局。

    她一定做過兩個假設。

    若是趙皇後失勢,一定會是惠妃掌權。

    賢妃把四皇子許安桐過繼給惠妃,本身就對她有恩,她很有可能看在許安桐的份上,會在自己掌權期間找機會把賢妃放出來。

    但是季涼也想到,惠妃本就不是什麽善類,或許她會因為害怕賢妃出來,許安桐長大,他們身上的血緣關係是斬不斷的羈絆,她會害怕失去許安桐,而希望賢妃一輩子都在長嬉殿裏。

    果然,他們等了很久,惠妃都沒有要把賢妃放出來的心思。

    於是第二種可能就出現了,那就是趙惠來勸說趙皇後,在祭地大典之上,解了賢妃的禁。

    許安歸想到這裏,似乎又想到了什麽其他的細節,他瞳孔一縮,暗道——

    不對,是三個假設。

    季涼其實是做了第三手準備的!

    那個準備,就是秋薄!

    所以她才會在那日,去秋府找秋薄開誠布公。

    她心中一定有第三種把賢妃從長嬉殿中解救出來的方案,這個方案需要在宮裏行走方便的人來幫她實現。所以她才會在那時候對他說,要賢妃出長嬉殿,需要一個故人的幫忙。

    到此,許安歸才算是真正了解季涼的城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