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作者:鐵蘭蘭      更新:2022-10-16 10:01      字數:7032
  第57章

    弘晳上船的時候, 弘暉正拿著書本和十三爺在甲板上挨身坐著。

    瞧那模樣,像是在請教十三爺什麽問題。想起來四叔當皇帝期間,十三叔這混賬叔叔沒少幫著四叔出主意限製他, 弘晳就一肚子氣。

    這叔侄親近有愛的畫麵, 可真礙眼。

    弘晳走過來, 也裝作不懂似的湊到跟上聽。

    結果發現弘暉竟然是在預習。

    且預習的內容是他這個皇長孫兩個月前才開始讀的資治通鑒。

    弘晳沒忍住,直接開口:“這書十分拗口,弘暉弟弟能認全字嗎?”

    才十歲, 挖泥巴去你!讀資治通鑒?裝蒜!這小王八犢子讀的是第一卷 , 肯定是專門把書帶上船, 故意在皇瑪法眼皮子底下讀, 掙表現的!

    狗老四一家果然都不是好東西!一定早就瞧上儲君的寶座了。

    正給弘暉講書的十三爺覺得有些刺耳, 看了弘晳一眼,直接讓出位置:“大侄兒來的正好。弘暉才開始讀這本書,有些地方理解不了。你是前段時間才開始讀的, 正好給他講講。”

    可巧弘晳就是拿著資治通卷第一卷 來尋弘暉溫書的。

    弘暉舍不得十三叔走:“十三叔要去哪裏。”

    “叔叔和你十二叔、十四叔約了釣魚,就在船頭這兒,不走遠。”十三爺已經把書塞給弘晳, 去尋正在挑魚竿的兄弟們,然後就在離弘晳和弘暉十幾步遠的地方,把竿拋到運河裏。

    管他釣不釣的到魚, 有趣才要緊。

    一邊釣魚, 十三爺一邊留意著弘晳這邊的動靜。

    弘暉到底年紀小, 還有點認死理。先前說了要在年底之前把資治通鑒前三卷預習完,便一根筋地天天使勁。

    眼下雖不太樂意弘晳在, 但還是拿著書繼續問。

    弘晳心裏有點看不上弘暉。這小子怎那麽多不懂的地方, 是笨蛋嗎?就這, 還未來皇帝的嫡長子?嗬嗬,大清傳到四叔一脈手裏真是倒了血黴。

    弘暉和弘晳年紀隻差了兩歲,但平時沒什麽來往。有些納悶弘晳為什麽突然來找自己一塊溫書,一邊問,弘暉便一邊留意他。

    今天皇長孫當著大家的麵提起九嬸的事兒,他可沒忘!

    弘暉在袖子裏捏了捏小拳頭:額娘說過,不能在人前鋒芒畢露。還說九嬸現在風頭過勁,更不能讓人知道九嬸救了他的事,不然可能會害了九嬸。所以,弘晳故意提起來,讓本就被人矚目的九嬸變得更高調,肯定不是真的要誇九嬸。

    壞長孫!

    但是弘晳除了溫書並沒什麽別的動作。隻是每次給弘暉講書都擺著一張臭臉。

    ·

    康熙爺雖說同意了幾個妃子的請奏,也讓張廷玉擬好了聖旨,但還沒想好到底要賞秦晚什麽。

    第二天下午,處理完奏折,左右沒什麽事,老爺子又把兒子們叫到跟前。

    “老九媳婦立了功,你們說賞她點什麽?”首飾已經賞了許多回了,他也不好回回拿這個糊弄一個有功的兒媳婦。

    九爺率先開口:“回皇阿瑪,福晉所做的這些,並不是圖您的賞賜。得您一句誇讚,一個肯定,福晉已然萬分感激,多次在府中與兒臣說以後要加倍努力。”

    你喝醉酒你媳婦都不問你,會和你說這些?康熙爺很懷疑,但沒戳破。

    老爺子掛上一張慈父臉:“你媳婦是個孝順懂事的,她不圖什麽不假,但朕這個做阿瑪的,更要好好賞她。”

    “你們都說說。”康熙爺掃了一眼眾人。

    太子爺心裏糾結,給大了不是,給小了也不是,便示意弟弟們先說。

    三爺直接賣給九爺一個天大的好處,他對老爺正色道:“皇阿瑪,九弟妹所做之事,乃是為天下女子所謀,實乃古往今來頭一遭。兒臣愚見,不若恩賜她一篇錦繡文章,記錄此事,刻於石碑之上,傳之後世。”

    九爺嚇了一跳。三哥這是給他賣好,想拉他幫忙奪嫡?然而九爺上回押錯了寶,這回便決計慎之又慎,不肯輕易表態。

    聞言,他立馬拒絕:“三哥太抬舉福晉了。她隻是開了個醫館,哪裏當的如此大恩?刻碑立傳這等事都是古往今來做出驚天動地的大成績之人才能有的待遇。福晉的功績有如滄海一粟,萬萬不可如此。”

    康熙爺沒說話,隻用眼神示意大家繼續說。

    既然太大了,那小一些。

    十四爺開口:“不如皇阿瑪派人把皇家珍藏的所有醫書都抄寫一份,賞給九嫂?”

    康熙爺想了一下:“這雖是賞賜,也符合老九媳婦正在做的事情,但就好像朕是用這賞賜逼著兒媳婦繼續悶頭幹活似的,不太妥當。”

    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您老人家到底想那樣?

    太子爺看了老十三一眼。

    老十三一直非常支持太子,自然處處為太子考慮。雖然前段時間家裏嫡福晉的胎不太妥當,他告了一段時間假,但十三知道,如果能拉攏到九爺,對太子便是如虎添翼。

    “皇阿瑪,兒臣有個想法,”十三爺朗聲道:“世人都道,恩澤流芳,福蔭子孫。若是男子建功立業,便可向朝廷為其母親和妻子請封誥命。九嫂身為女兒身,卻有一副博愛胸襟,敢為天下女子謀福,兒臣自愧不如。九嫂若為民間女子,或是官員女眷,兒臣會建議皇阿瑪封其誥命,名流千古。”

    “但九嫂是皇子福晉,沒有請封誥命一說。”老十二很好奇十三到底想說什麽。

    太子在心底暗叫一聲不好,老十三想幹嘛?到底還是不是他的左膀右臂?

    十三拱手:“皇阿瑪,既然不好賞賜九嫂,便把這份恩賞賜予她的子女如何?九哥如今是貝勒,將來弘霈侄兒襲爵,按著規矩該是固山貝子。不若加封弘霈侄兒為世子,恩賞其不降位襲爵。”

    此言一出,皇子們的目光都聚集到十三爺和九爺身上。

    饒是九爺縱橫商場,這會兒也愣了一下。

    他下意識在心底算了算,不降位襲爵,也就是說弘霈將來是貝勒。大清宗室的爵位,除了那些世襲罔替的鐵帽子親王,正常情況下在襲爵時都是逐級下降的。和碩親王傳下去是多羅郡王,而後是多羅貝勒,固山貝子。

    如果他兒子是貝勒,豈不就等於他是個無冕的郡王?

    那不就約等於他升爵了?

    乖乖,以前他怎麽會覺得老十三討厭呢?多好的弟弟呐,他以前竟然眼瞎沒瞧見?

    這層意思,不僅九爺體會到了,所有皇子都體會到了。

    十二和十四沒什麽意見。

    老三後悔自己剛才怎麽沒想到這一茬。

    太子差點被氣死。

    但康熙爺沒直接說話。

    太子便壓著心底的煩躁,試探了一句:“皇阿瑪,兒臣以為十三弟所言頗為妥當。”

    九爺看到他背起來的手攥了攥。

    康熙爺看過來。

    太子爺繼續:“雖然九弟妹眼下尚未做出天大的功績,但她開了一個好頭。女子醫館必然會如雨後春筍一般在各地出現。屆時,天下女子都要稱頌皇阿瑪的聖明仁德,都要稱頌九弟妹的巧思和勇氣。”

    康熙爺縷縷胡子,又看九爺。

    九爺渾身上下都透著一股子難以抑製的興奮勁,笑道:“太子爺和十三弟抬舉了。胤禟方才說過,福晉之功並不大,眼下也沒什麽成績,實在當不得這樣的重賞。”

    “要不,賞你媳婦千兩黃金,你覺得如何?”

    啊啊啊,不要啊!爵位啊!那賊婆娘千思萬想的是爵位啊!九爺想撲過去抱住老爺子的大腿。

    三爺覺得老爺子很可能是真的想賞爵位。便順水推舟做人情:“皇阿瑪,兒臣以為九弟實在過於謙虛。單單是九弟妹敢做這件別人不敢做的事,便厥功至偉,若皇阿瑪恩賞弘霈侄兒一個貝勒爵位,兒臣心服口服。”

    老子不服!太子想把老三踢下龍船。但事已至此,當然不能讓老三一個人賣好,便也到:“兒臣也心服口服。”

    十二、十三和十四也紛紛表態。

    九爺心裏樂嗬,已經準備好待會致謝的說辭了。

    禦座上的老皇帝捋了捋半白的胡子,微笑道:“你們兄弟如此兄友弟恭,朕心甚慰。”

    “張廷玉,馬齊,”老爺子把兩個內大臣叫到跟前:“皇子們的話你們也都聽到了,擬旨,封九貝勒嫡長子弘霈為世子,恩賞其不降爵襲爵。”

    九爺跪下代妻兒謝恩,覺得自己渾身是勁,能跳運河裏一直遊到江南去。

    如今弘霈預訂了一頂貝勒帽子,雖然九爺依舊是個貝勒,可他這個貝勒的含金量和老十的郡王一樣。

    ·

    下了龍舟,回到自己的船上,午膳時太子爺把弘晳拎到跟前,許久沒說話。

    弘晳等了半天,硬著頭皮喚了一聲:“阿瑪?”

    “就你能!”太子揚手,想甩他一巴掌。但一想到他下午還得跟著先生念書,不能打臉,便起身踹了他屁股一腳。

    “阿瑪息怒,兒子不知是何事讓阿瑪生氣。”弘晳覺得如果將來自己是太子,第一件事就是架空這個混阿瑪,逼他退位讓賢。

    太子爺重重哼了一聲:“皇上賞了弘霈將來不降爵襲爵,這可多虧了你昨兒個當眾提起你九嬸的好。”

    弘晳一口氣噎在胸口差點沒上來:“皇瑪法竟然賞她?”

    “還不都是你這小孽障捅出來的。”

    弘晳心裏煩,一瞬間有許多想法湧出來。

    皇瑪法怎麽能這樣?以前他最疼的就是太子和他這個皇長孫。

    可現在,老皇帝忌憚太子,也不喜歡他,明裏暗裏扶著另外幾個皇子讓他們和太子分庭抗禮。而且,九嬸撈銀子、撈名聲,還故意不站隊,擺明了在圖謀什麽。

    為什麽皇瑪法不僅不申斥懷疑,還要賞賜她?弘霈是個才十個月的小屁孩而已,連貝勒是什麽都不知道,就給他爵位?

    太不公平了。他這個皇長孫還什麽都沒有呢。明明這幾天在船上,他也有好好表現,但就不見皇瑪法誇讚一回。

    從上輩子他的阿瑪被廢時起,弘晳對康熙這個皇瑪法就沒了任何感情,這會兒更是滿心怨念。

    低頭怨恨了一會兒,弘晳再次揚起臉時,對太子道:“反正皇瑪法恩典都給出去了,阿瑪何不順水推舟,就當這個恩典是兒子幫九嬸求來的。還能賣給九叔一個人情。若是您這樣示好,他還不歸順,怎麽著都說不過去。”

    “還用你教?”太子心裏很不爽:“隻怕你九叔心大,未必願意歸順。”

    這個死老九,腦後肯定長了根反骨!

    從小就和老八擰一塊氣他,現在老八沒了,他又開始唱居中的戲!

    這狗東西肯定是在暗暗觀察,他那性格根本就不可能不押寶。

    太子煩躁的要命。

    ·

    三爺看了一眼正在溫書的嫡長子弘晴,心底忍不住感慨了一下。都是董鄂家出來的閨女,怎麽自家媳婦和老九媳婦差距那麽大?

    自己媳婦的膽子都用在了和他吵架上。哪像人家九弟妹,一邊把婆婆和祖婆婆哄得團團轉,一邊還能給孩子掙個爵位。

    十二阿哥在禦前沒怎麽說話,但是卻把三爺的話記在了心裏。他和福晉都記著九嫂的恩,雖帶著禮物謝過,但總覺得還不夠。被三爺在禦前一點,想出來一個好辦法。

    他和福晉擅長丹青,何不效仿前人,待回京後和福晉一起為慈仁醫館作畫一幅聊表謝意呢。

    十三爺覺得自己今兒個做成了一件大事。

    結果太子傳他去那邊船上議事的時候,卻問他:“怎麽想到要給弘霈那個小屁孩求恩典的?”

    十三爺還挺美:“一來臣弟著實欽佩九嫂,二來兄弟們說了賞賜皇阿瑪都不滿意,便鬥膽一試。有了這個賞賜,以後九哥定然會偏向太子爺您。您不就如虎添翼了嗎。”

    太子感歎:“怕隻怕如虎添翼的不是本宮,而是老九自己。”

    “太子爺這話何意?兄弟們都知道,九哥這輩子大位無望,他怎麽會如虎添翼。”從他親自下場去做生意的那一天開始,他就失去可能了。

    太子搖頭:“這個老九,如今滑得像泥鰍一樣。你怎麽說,他都不表態。原本他自己爵位低,將來就算皇阿瑪給兄弟們升爵,也不太可能給他升。他還有可能表態。但是如今,他兒子是貝勒,他自己雖依然是貝勒,但和大哥、老十除了有俸祿差別、府邸大小差別,他就是個隱形郡王。”

    “他這輩子,能得到這樣的爵位,還不就到頭了?以後自然更加不願意表態。”太子爺有些不高興。

    但十三爺勸他:“太子爺寬心些,九哥不表態也不是什麽壞事。今兒個爵位這事,是臣弟打頭說的,別人以後再想拉攏他,便得拿出更大的籌碼。可哪還有什麽更大的籌碼。這就代表,別人已無法再拉攏他。”

    “既如此,他不表態不就等於忠於皇上嗎?您就是大清未來的皇上呐。”十三爺覺得太子實在沒必要因這事煩心。

    但太子心底直打鼓。這事是十三帶頭捅出來的,老九是商人,商人都愛計較。怕隻怕感恩也隻會感恩十三呐。

    ·

    京城裏

    快馬送信四日後,便收到了康熙爺以太後名義恩許每月特定兩日供宮女嬤嬤們求醫的聖旨。

    聖旨一共三道,是一個隊伍帶回來的,按著臨行前皇帝的吩咐,先一塊送到寧壽宮,請太後看過後再派人去宣旨。

    第一道是給幾個娘娘的表彰聖旨,康熙爺大手一揮,給五位娘娘賞了一年的雙倍俸祿,外加每人白銀三千兩,並頭麵首飾若幹。

    雖然雙俸每個月銀子依然不算多,但後宮中先前還沒有哪個妃子得到過這樣的恩賞。這是臉麵,是老爺子親自給她們做的臉麵。

    和聖旨一塊來的還有一封信,寫給佟佳貴妃,但是信裏把佟佳貴妃和惠妃、榮妃、宜妃、德妃都誇了一遍。

    佟佳貴妃特意把信拿出來給大家都看了一遍,五個人一塊開心完,貴妃又開口:“本宮打算在東華門西南處設立兩間屋子。那地方距離太醫院近,但又擱著幾排屋子。好照應也不怕耽誤事。”

    惠妃問:“貴妃娘娘定了那兩日?”

    “每月十一和廿四。這兩日能避開很多宮裏的節日、貴人的生辰,便宜些。”

    “如此甚好。”榮妃道:“隻是到時候需派可靠的人把守好。”

    宜妃不怎麽說話。反正人情送出去了,她樂的清閑。德妃也不冒頭,幾十年她已經習慣了多偷懶少說話,這樣既給姐妹們麵子,自己還能落個好。

    第二道聖旨是給秦晚的。

    聖旨是張廷玉擬的,給秦晚用了好幾個讚頌女子品德的拗口詞匯,秦晚活了三輩子,除了“淑惠明達”四個字外,餘下那一長串繁體字,愣是沒看懂。

    這些不重要,關鍵是最後一句。老爺子封弘霈為世子,恩賞他長大成人後可以承襲多羅貝勒爵位。

    秦晚忍不住把聖旨抱著來來回回讀了好幾遍。

    她兒子是貝勒了!

    才十個月的奶娃娃就預定了貝勒爵位,這在大清朝是多麽榮耀的事兒。隻要將來不作死,這一輩子的榮耀都穩了!

    十三弟可真不錯!

    宣紙的是太後派來的人,把聖旨捧給秦晚後,笑道:“九福晉,萬歲爺還有一道聖旨。太後娘娘說,讓您明兒個去慈仁醫館候著。奴才明日晌午去慈仁醫館宣旨。”

    秦晚在心底念了一聲“老祖宗真好”後,讓傅嬤嬤給來人奉上紅包。

    回到自己的院子,秦晚稀罕了聖旨,又抱著兩個孩子親了又親,然後把華裳特意摟緊:“好閨女,雖然這一次隻是你哥哥得了恩典,但是將來額娘一定會把慈仁醫館做大做強。額娘會給你也掙個不亞於貝勒的恩賞。”

    華裳摟著秦晚的脖子,雖聽不懂額娘的話,但能感受到額娘身上獨有的、與別的所有人都不一樣的東西,“呐呐”了兩聲,就好像在喚額娘一樣。

    ·

    第二天晌午,秦晚收拾妥當,便去慈仁醫館。一邊巡查各處,一邊等著接旨。

    太後娘娘對秦晚的寵愛真不是嘴上說說而已,老人家特意囑咐了一回:“不必低調,熱熱鬧鬧的去,讓全京城的人都知道,九福晉的慈仁醫館以後要為宮裏人診脈才好。”

    一行人便帶上了齊齊整整的一套宣旨行頭,浩浩蕩蕩朝慈仁醫館去。

    正好十四福晉帶著她家弘春出門踏青,聽見動靜都忍不住停馬車看了一會兒。

    秦晚昨兒個被提前通知的時候,就意識到太後可能會像上次賞賜她牌匾似的,再來一回大動靜。但沒想到陣仗比上回還大還熱鬧。

    這免費宣傳,實在很爽。

    前來宣旨的還是昨兒個那太監。紫禁城裏有頭有臉的、或者是家裏有人做官的知道,這位是梁九功。宮裏的大總管。

    梁九功從昨兒個開始,提前把聖旨念了好多遍,都能背下來了。

    展開聖旨,他用自己能控製好的最大的聲音,當眾宣讀。

    百姓們聽完,說什麽的都有。

    有的泛酸:“到底是皇子福晉開的醫館。要是別人開的,哪這麽容易每個月帶人去宮裏給那些人坐診?”

    有人聽不下去了:“這話不對。天下醫者千千萬,卻從沒有人想過要為女子專門開個醫館。九福晉這是頭一遭。且聽說鄒大夫和趙大夫醫術很好,自然去得。”

    “就是,宮女嬤嬤也是人,也會生病,也有不好對太醫開口的時候。我們家主母的外甥女就在宮裏頭當差,頗得娘娘青眼,可要出來一趟也不容易。皇上如今給了這恩典,真是太好了。”

    “普通人敢開女醫館嗎?還不是因為她是皇子福晉,才敢開的。”

    “這話不對,以前朝廷也沒說不能開,隻是沒人主動開而已。且九福晉開之前,是向太後求了恩典的。先前皇上明旨發到各地,以後各地都可以開女醫館。但即便如此,也沒瞧見京城有第二家女醫館。”

    那人還想說話,有兩個自家妻子和母親被慈仁醫館醫治過的青年盯過去:“你一直說九福晉的壞話,是不是和人家有仇?”

    他們不想以貌取人,可這個左鬢有一塊銅錢大小朱砂記的人,瞧著實在不像什麽好人。

    那人便趕緊走了。百姓不好糊弄不說,也不知道九福晉使了什麽妖法,竟然讓這麽多人都幫著她說話。

    ·

    這一番宣傳,果然十分有效。

    先前依舊有很多女子不好意思來,如今聽說慈仁醫館的兩位大夫每個月竟然要抽出來兩日專門去宮裏坐診,心底對慈仁醫館的信任度又上升了一層。

    一則,那婆媳二人肯定醫術好,不然進不了宮門。

    二則,連皇家都正大光明讓宮裏的女子求醫問藥,她們還有什麽不好意思的?

    一時之間,來慈仁醫館看病竟然要排隊。

    秦晚便又添了長條凳,並提醒鄒氏和趙氏,若有典型病患,在征得病人同意的情況下,可以帶學徒在旁邊看。

    婆媳二人便依秦晚所說,選了三名優秀的學徒,每天上午去前頭實習。

    ·

    運河之上

    龍船在河上走了半個月,弘暉心裏有些糾結。

    一則,最近弘晳天天來找他溫書,雖然能看出來弘晳並不是很想給他講,甚至偶爾還會嘲諷他,但是弘晳確確實實講了很多他不知道的東西。

    二則,他總覺得弘晳那天在皇瑪法提起來九嬸是故意的,可九嬸家的弘霈弟弟得了個恩典。

    弘暉有點懷疑自己是不是想錯了。

    弘晳心裏也折磨。

    他靠近弘暉,自然有自己的目的。但是,和弘暉在一起時間越長,心裏越痛苦。這小王八犢子天分太高,他說過的東西,弘暉總是一遍就能記住。有時候他故意為難他,拿一些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根本就沒見過的拗口的句子欺負他,弘暉第一遍還懵懂,第二遍就能複述出來。

    若他講了意思,他還能舉一反三。

    弘晳有時候都不想來了,偏太子和十四阿哥見到他在一旁閑著,還催他去和弘暉一塊溫書。

    作者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