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作者:鐵蘭蘭      更新:2022-10-16 10:01      字數:5524
  第56章

    待大隊人馬一走, 秦晚就扶著宜妃回長春宮。

    “有日子沒進宮了,額娘最近身體可好?”

    “本宮很好。聽說你那慈仁堂開的不錯,可千萬仔細這些。萬歲爺宣本宮伴駕的時候, 還問了幾句呢。”

    宜妃主動提到了慈仁醫館, 秦晚便打開話匣子, 先提了想向老祖宗討個恩典,在宮裏專門定個時間和地點,以便宮裏有需要的宮女嬤嬤們方便求醫。

    雖然宮女嬤嬤們每個月都有一天時間, 可以出宮幾個時辰, 或采買或見見家人等, 但絕大部分人根本就不敢每個月出宮一次。

    每個人每次出宮之前都必須向主子或者總管事請示。萬一主子心情不好, 或者總管看下麵的人不順眼要給大家穿小鞋, 誰也別想當真享受自己的假期。

    宜妃在宮裏待了二十多年,自然知道這些潛規則。給了秦晚一個讚許的眼神,宜妃有些感慨:“難為你想的如此周全。有你這樣的兒媳婦, 真是本宮之幸,老九之幸。”

    “這件事倒不必你來出麵,本宮回頭先和另外幾個主位娘娘通通氣, 看看她們有沒有什麽意見。待大家差不多都同意了,再拉上大家一起去尋太後娘娘求恩典。短則三五日,長則半個月二十天。本宮一定把這件事給你辦好。”宜妃給出一個非常肯定的說法。

    這段時間相處下來, 秦晚對宜妃的辦事能力頗為認可。上上輩子哪怕到老爺子駕崩前, 她鬢發半白時都依然非常得臉, 這樣的一個寵妃定然能遊刃有餘。

    且方才宜妃的意思,秦晚聽明白了。她開了醫館, 十分顯眼, 大家都關注著。紫禁城裏處處都是人情世故, 為宮女嬤嬤求恩典這事就得按著宜妃說的路子辦才好。

    說完這事,秦晚又提起第二件:“前幾天珍嫻格格去了醫館。”

    秦晚話還沒說完,就看見宜妃的眉頭皺了起來:“珍嫻是哪家的?”

    “太子爺家的長女,弘晳阿哥一母同胞的姐姐。”秦晚有點懵了,這位珍嫻格格平時到底什麽樣?宜妃竟然不知道她?

    “哎呀,”宜妃想了幾秒,恍然大悟:“本宮竟然都忘了,太子家還有這麽個女兒。”

    “額娘這話什麽意思?”

    “宮宴上幾乎沒見過這丫頭,似乎她小時候一直不太說話,長大六七歲都還沒起名字。你剛才提名字本宮都沒對上號。”

    額,這位珍嫻格格到底多不愛說話?她到底是不是穿越或者重生的?六七歲都還沒起名字,也太不受重視了。

    宜妃也沒想到太子的女兒竟然會去醫館,知道秦晚問題背後的意思,她仔細回想了一下:“聽說這丫頭小時候挨了她額娘好幾回打。”

    秦晚的八卦心也上來了:“什麽緣故?”

    “聽說一開始是李佳氏拿她爭寵,結果把弘晳賠進去了。後來李佳氏大約覺得裝病不行,便讓她背唐詩。不是簡單的唐詩,是背蜀道難、春江花月夜那種極長極難的。目的當然也是要爭寵。”

    “但是這小丫頭死咬著嘴,說什麽都不背。後來被李佳氏打了幾頓,還故意餓著不給她吃飯,都沒能馴服她。再往後這件事不知怎的被太子妃知道了,但沒把珍嫻抱走,隻給她單獨換了間屋子住。”

    宜妃說著仔細又想了想:“從那以後本宮就沒再聽過這丫頭什麽消息。要不是你說,本宮都不知道她名字叫珍嫻,她似乎身子不大好,從不去宮宴,也從不來禦花園。”

    看了一眼秦晚的神色,宜妃又問:“可是有何不妥?”

    “倒也不是,隻是她畢竟是頭一個去慈仁醫館的貴女,兒媳難免多想些。又是太子家的女兒,萬一她們診脈醫治時得罪了她,就不好了。”

    “本宮讓人留意她的動靜,若有什麽事及時告訴你。”宜妃知道太子爺先前拉攏了老九幾回,但是老九一直沒表態,心底也怕太子拿自己閨女搞事,不得不防。

    婆媳二人又閑聊了一會,讓秦晚下次進宮帶幾個孩子過來給她瞧瞧後,宜妃便放秦晚回去。

    府中一切如常。

    隻是隨著兩個孩子一天天長大,秦晚覺得要想的事情也越來越多。且九爺臨走之前把瑜伽館的事情托付給她,讓她長長眼,這段時間又別想清閑了。

    ·

    紫禁城中

    宜妃和惠妃榮妃德妃同為四妃,上頭還有一個佟貴妃。貴妃位尊,但年輕。

    宜妃琢磨了半晌,覺得那件事先和哪位說,都會讓剩下的幾位多想,便決定在大家一起去給佟妃請安時說。

    老爺子這一次南巡主要目的是巡視河道,並非享樂,所以這一次伴駕的名單中除了皇子和部分皇孫外,隻有兩個年輕的低位妃子跟著去了。

    是以,宮裏依然熱鬧。

    今兒個是老爺子啟程後的第一天,佟貴妃說了幾句場麵話,叮囑大家這段時間要謹言慎行,管好宮人,不能因為皇上不在宮裏就放浪形骸。

    眾人應聲後,貴妃便讓低位妃子們都散了,隻留下惠妃榮妃宜妃和德妃。

    “太後娘娘前幾日有些頭暈,雖太醫診脈後說不礙事,這兩天她老人家也沒再暈,但本宮終究放心不下。”掃了一眼四妃,佟貴妃繼續:“皇上不在宮裏,諸位姐姐一定要和本宮同心協力,管好後宮的同時,咱們輪流去陪伴她老人家。年紀大了,就愛熱鬧。”

    “貴妃娘娘說的是,不然咱們就按著以前的老規矩,一人一天,挨個去。”惠妃開口。

    “本宮也是這個意思。”貴妃說完又看大家:“諸位姐姐還有什麽事嗎?”

    “臣妾有件事要討貴妃娘娘示下,也想聽聽諸位姐妹的看法。”宜妃開口。

    “宜妃姐姐有話但說無妨。”貴妃微微朝這邊轉臉。

    “九福晉開的慈仁醫館,諸位都知道。昨兒個她進宮說,最近這一個多月中,有不少宮女嬤嬤趁著每月一日的恩假去慈仁醫館求醫。紫禁城中宮女嬤嬤大約兩千人,有身體不適又難以啟齒的,何止這個月裏去求醫的那幾十人。”

    宜妃一邊說,一邊看大家的神色。麵前的四個人精果然都露出思考的神色。

    惠妃先開口:“宜妃妹妹的意思是給這些宮女嬤嬤多加一天的恩假?”

    惠妃心裏有些鬱悶。慈仁醫館專治女人病,要是真的幹好了,將來天下誰人不得讚一聲好?偏這醫館是人家宜妃的兒媳婦想出來的,不是自家兒媳婦想出來的。自家兒媳婦成婚最早,竟然從沒出過什麽好點子。

    醫館這事人家占了個先。以後有好處,別管是普通百姓還是被醫治過的王公貴族。都會先念人家長春宮那邊的好處。

    這天大的好處被宜妃一脈獨占,惠妃心裏早就不舒坦。此刻見宜妃識趣,把這話說出來,沒多想,便搶先開口。

    榮妃和惠妃都是人精,一瞬間也想到宜妃把這話說出來,就是明擺著要分些臉麵給老姐妹。

    榮妃覺得不妥,也見不得惠妃那急切的模樣:“此舉隻怕不妥。宮女嬤嬤那麽多,若多加一天恩假,過於自由,隻怕容易出亂子。”

    惠妃姐姐真是老了,自從老八沒了,她越來越飄。就好像她兒子一定能把太子拉下來似的。幾句話的事兒,至於這麽著急嗎?

    德妃想了想:“我宮裏前段時間有個宮女說身上不太好受,趁著恩假去了慈仁醫館。回來後我問了兩句,說那位趙大夫給她開了三副湯藥外加十五粒趙氏秘製烏雞丸。很有效果,且那秘製藥丸並不算貴,她一個宮女也吃得起。”

    “如宜妃姐姐所說,需要求醫但是不敢求主子恩典宣太醫的大有人在。這些宮女嬤嬤基本都是小選進來了,年滿三十便要放出宮去。若給她們個恩典,也能讓她們的家族更加銘記天家恩德。”

    佟貴妃點點頭:“幾位姐姐都是好心。德妃姐姐說的不錯,這些奴才在宮裏任由咱們趨勢,等年紀到了放出宮去,個個也都是體麵人。有些個奴才,如今家裏比那些老牌不上進的上三旗還榮耀呢。給個恩典也好。”

    話說到這兒,大家都明白宜妃的意思。

    醫館是她兒媳婦開的不錯,但給闔宮所有嬤嬤宮女施恩的事兒,她願意主動分給大家一起做,美名大家一起享是好事。

    這個好意,哪怕連心裏不太痛快的惠妃都接受了。

    大家都明白,以宜妃和九福晉今時今日在太後心裏的地位,人家婆媳二人完全可以饒過她們直接去找太後,太後是一定會同意的。

    隻是施恩的形式麽,大家一時之間沒想出太好的。

    惠妃皺眉:“不讓她們自己出宮去看怎麽辦?難道讓那婆媳二人進宮來?東西六宮乃是天家重地,怎能讓一介草民經常出入?”

    呦,惠妃老姐姐知道的還挺清楚,連兩個大夫是婆媳關係都知道了,宜妃在心底哼了一聲。

    這回榮妃點了點頭:“出入內宮確實不合適。”萬一遇到什麽不想讓外人知道的辛秘之事就不好了。

    德妃看宜妃:“你心中可有主意?”

    大家看她。

    宜妃便把定時定點,專門安排一個屋子的事情說了出來。

    貴妃拍手:“還是宜妃姐姐的法子好。”到底是人家兒媳婦想出來的東西,外人就是不行。

    大家琢磨了一下,也覺得可行。

    幾人又商量一番,佟貴妃便讓人擺好筆墨紙硯:“這件事咱們不能隻問太後娘娘,還得寫個折子奏呈皇上。各位姐姐想想怎麽說,本宮來擬。”

    四妃加一個貴妃文采都很一般,一邊喝著茶一邊七嘴八舌討論了一會。半個時辰後,佟貴妃寫好折子謄抄後,給四妃都看了一遍。

    大家瞧見開頭結尾都清清楚楚寫了“某某宮某某妃”,都十分滿意。甚至誇讚了一番貴妃的字。

    貴妃頜首微笑:“既如此,諸位姐姐明兒個一早隨本宮一道去寧壽宮請安。待老祖宗首肯後,便派人把這道折子呈上禦前。”

    如此,等皇帝同意施恩後,這個恩典便是佟佳貴妃和四妃一起為闔宮的宮女和嬤嬤求來的。

    次日到了寧壽宮,果然太後隻略略問了幾句章程之類的話,得知貴妃和四妃已經商議妥當,連到時候要撥哪間屋子出來用都已經想好了,便點頭同意。

    “哀家幫你們一把,”老太太說著便讓人取來筆墨紙硯,對佟貴妃道:“你來替哀家寫封信,一道給皇帝送過去。”

    ·

    康熙爺下江南走的是水路。從紫禁城出發後,便一路奔著天津衛的運河渡口去,然後登龍舟,沿著大運河一路南下。

    因要巡視河道、體察民情,所以龍舟行進很慢。

    雖然他已經走了兩天,但從京城派快馬過去,一天功夫就已經追上了。

    康熙爺正在問幾個孫兒此行有何感想的時候,太後的信和娘娘們的折子到了。

    待看完,康熙爺看了一眼九爺。

    九爺嚇了一跳。

    看樣子老九並不知道這件事,康熙爺仔細想了想,便當場把折子的內容和大家說了。

    所有皇子都在場。

    太子的不高興差點沒藏住。

    要是他額娘還在,這種給全宮甚至將來所有都要參加小選那些人的施恩的事情,哪輪的到這幾個妃子越俎代庖。

    太子妃幹什麽吃的?這樣的事情都不知道?

    先前處置八福晉的時候她還知道要把那賤人的事情散出去警示天下人,怎麽醫館這事遲遲沒見她有動靜?

    如今老九兩口子都把醫館弄的天下皆知了。長此以往,那天下女子豈不是隻知九福晉,不知太子妃?

    她又不是第一天知道自己不能生,病歪歪的給誰看!

    太子越想越惱,極力控製著。

    三爺這回挺滿意,畢竟自家額娘也分了一杯羹。這件事是老九給的信號嗎?

    趁著太子不在京城這樣做,是不是代表老九不會選太子?那他是打算選老大那直炮筒子,還是選他?

    九爺一開始以為是京城裏又遞來什麽彈劾他的折子,嚇了一跳。聽老爺子說完鬆了一口氣,並在心底默默誇了一句。

    賊婆娘長心眼了,知道好事不能全部占盡,得給別人留一線。不過,要不是先前他提醒賊婆娘要開醫館先找太後,她肯定想不到今日這番操作。

    老十二和老十三和老十四都在心底默默讚了一聲,先前大家真沒想到慈仁醫館能有這般發展,九嫂挺厲害。

    掃了一圈兒子後,康熙爺看向皇孫們:“你們覺得朕該允嗎?”

    弘暉想舉雙手給他九嬸站台,但皇長孫沒說話,他便按捺著。

    皇長孫弘晳一隻手背在身後,一隻手端在身前,飛速組織了一下語言:“回皇瑪法,孫兒覺得該允。這等為女子降恩的好事,必將為世人稱頌。天下女子會對皇阿瑪感恩戴德,對幾位娘娘感恩戴德,對開了女子醫館的九嬸感恩戴德。”

    別管以前怎麽看弘晳,現在九爺想把他拎起來扔到運河裏喂魚。

    這小王八犢子,吃嗆藥了?作死?

    弘暉想脫了襪子塞到弘晳嘴裏,比比到底是他的襪子臭,還是弘晳的嘴更臭。

    太子看了自己兒子一眼,心裏有點複雜。

    他嫌弘晳多嘴,可是又覺得弘晳幫他出了一口氣。

    老九媳婦弄出個醫館本就是沽名釣譽,現在又拉上後宮娘娘們一塊,一邊施恩一邊撈好處,真是不要臉到了極致。這兩口子都不是好東西!

    雖然以前老九和老八綁在一起對他威脅很大,但他從不覺得老八真的能坐上儲君之位。老八出身太低,根本就沒辦法讓幾個長兄低頭。

    現在老八沒了,但是老九並不願意歸順。他是個商賈皇子,還一心想要爵位,必然要選一個支持才行,不然將來哪個兄弟登基會封他?既然不支持他,那就是要在老大或者老三裏選一個。

    這二人,別管老九選哪個都會很棘手。

    老大有軍功,占了個長子名頭,母族出身也可以。

    老三滿腹經綸,在文人士子中威望頗高,這兩年修書後名頭更好。

    啊,這個該死的老九!他怎麽沒跟著老八一塊去了!

    手握巨資又不能為他所用,太子爺覺得九爺比以前更礙眼。

    康熙爺看了一眼太子和弘晳父子倆,很想知道太子平時是怎麽教育兒子的。

    這個孫兒,怎麽小小年紀如此多算計?就你能,就你知道醫館是老九媳婦開的?小時候瞧著聰明伶俐,如今卻越來越讓他厭惡。奪嫡傾軋之事,是他能參與的嗎?小小年紀就如此,若將來太子登基,弘晳做了太子,他那些堂兄弟們還有活路嗎?

    沒再問別人,康熙爺沉吟了短短幾秒後,一拍身下紫檀裿的扶手:“弘晳說的對。這件事朕該允。女子生而為人,無論貴賤都該有能名正言順求醫問藥的機會。宮女嬤嬤們自然也如此。這個醫館,老九媳婦開的很好。”

    “衡臣,”老爺子喚內大臣張廷玉:“擬旨,以太後的名義,就按貴妃和四妃所說。”

    眾人都讚皇上聖明。

    弘晳在心底忍不住腹誹:您到底是不是我的皇瑪法?為什麽天天防著我阿瑪,不防著你的九兒子和九兒媳?

    起身的時候,弘晳瞧見在一邊弘暉努力忍耐卻還是微微有些上揚的唇角。

    ?

    為什麽?

    皇瑪法誇九嬸,關這小王八犢子什麽事?

    別人都沒開心,就他瘋狂壓唇角。他和九嬸之間是不是有什麽見不得人的事情?

    ·

    四爺沒來。弘暉跟著老十二、老十三和老十四幾個叔叔住在一條船上。

    弘晳和他年齡相近,傍晚過來尋他,要和他一塊溫書。

    作者有話說:

    ·今天依舊100小紅包

    ·今天就5000字寶們,手指頭痛,略略歇歇,明天再加更,麽麽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