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董嬤嬤  “娘同意你和離了。”
作者:研研夏日      更新:2022-10-04 22:07      字數:6208
  第27章 董嬤嬤  “娘同意你和離了。”

  “娘!”紀婉兒喚了一聲, 此刻她的內心無比緊張。

  來到這個陌生的朝代,陌生的地方,她不怕蕭清明發現她的異常, 不怕雲霜和子安發現, 也不怕村裏人發現。因為原主跟這些人相處的時間比較短, 他們並未完全摸清楚原主的性子。

  她唯獨害怕紀婉兒的娘家人發現, 尤其是董嬤嬤。

  董嬤嬤不是一般人,她在大宅院裏麵做過事情, 心眼兒比旁人要多出來許多。

  董嬤嬤不知女兒心中所想,她抬手摸著女兒的臉, 眼淚就沒停過。她這打小嬌生慣養的女兒, 從雲端跌到了泥土裏了。臉上的肉少了, 膚色沒之前白皙了,手也變得粗糙了。

  這得受了多少苦啊。

  這一刻, 她後悔了, 後悔把女兒嫁給這種窮酸的讀書人,後悔沒聽女兒的話讓女兒跟女婿和離。

  紀婉兒看得出來,董嬤嬤這是有不少話想要跟她說。瞧著旁邊等著的顧客, 紀婉兒道:“娘, 您先在旁邊等等,我賣完這一點兒再跟您說。”

  說罷, 紀婉兒給人盛豆腐腦了。

  董嬤嬤站在一旁看著女兒熟練的模樣,越發心疼。

  約摸過了兩刻鍾左右,紀婉兒把所有的豆腐腦都賣完了。

  “娘,您吃早飯了嗎?”紀婉兒問。

  “還沒呢。”董嬤嬤道。

  “咱們找個包子店吃些東西吧?”紀婉兒跟她商量。

  “好。”董嬤嬤同意了。

  經過這兩刻鍾的功夫,董嬤嬤這會兒情緒已經緩和下來了。她不再哭了,人也冷靜了幾分。她是個經曆過大風大浪的人, 人也偏理智一些。剛剛之所以會那般激動,是因為突然看到女兒正在受苦受累,既意外又心疼。

  昨兒她就聽村裏的鄰居說在鎮上瞧見她家女兒了,看著怪像的。今兒一早她就決定來趕集,順便看看是不是她家女兒。

  她沒想到真的是她那個嬌氣的女兒。

  短短數月不見,女兒像是變了個人似的。雖然她看不清女兒臉上的神情,可一個人的眼神不會說謊。女兒比從前淡定多了,亦沉穩多了。

  收拾好東西,紀婉兒看了一眼雲霜和子安,給董嬤嬤介紹:“娘,這是雲霜和子安。”

  董嬤嬤臉上露出來慈善的笑容,道:“這倆孩子你成親的時候我見過的,許久不見,霜姐長得越發水靈了,子安也壯實了,一看就是個機靈的孩子。”

  雲霜和子安原本非常局促,聽到董嬤嬤這番話,都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

  嫂嫂的娘親好溫柔啊,跟嫂嫂一樣好。

  “嬸嬸好。”

  “哎,乖孩子,你們好。”

  董嬤嬤其實早就不記得雲霜和子安長什麽樣子了,但她知道女婿有弟弟妹妹。再看這二人跟女婿有些相似的麵容,一猜就猜出來這兩個孩子的身份。隻是,她詫異的是,女兒怎麽會帶著這倆孩子出門,還對他們這般好。

  她記得,女兒是頂頂討厭這倆孩子的,非打即罵。她勸過不少回,可女兒壓根兒就不聽她的話,依舊我行我素。這種事女兒的婆家都不管,她作為娘家人,總不能對女兒過分苛責,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紀婉兒和雲霜子安手腳麻利地把桌椅板凳寄存了,很快又回到了原地。

  “娘,走吧。”紀婉兒道。說著,她推起來推車,率先往前走去。

  董嬤嬤全程看著,越發覺得現在的女兒很陌生。

  不多時,幾個人到了包子店。

  “娘,您吃什麽餡兒的?”紀婉兒問。

  女兒何時詢問過她的意見,關心過她需要什麽。她一直覺得,女兒被她教育得很失敗。可,一想到女兒命苦,從京城來到村子裏,從那雲端跌落到泥土裏,就不忍心責備,隻能好好寵著,遷就著她。

  董嬤嬤不動神色,平靜地說:“胡蘿卜粉條。”

  “老板,來兩個胡蘿卜粉條的,兩個白菜豬肉的。”

  “好嘞,您稍等。”

  等包子上上來了,紀婉兒先把胡蘿卜粉條的遞給了董嬤嬤,又把兩個肉餡兒的給了倆孩子,最後自己拿了個胡蘿卜粉條的包子。

  董嬤嬤越發詫異了。女兒對這倆孩子,真不是一般地好,還舍得多花一文錢給倆孩子賣肉餡兒的包子,自己卻吃素餡兒的。

  女兒真的比從前懂事了。

  紀婉兒本想著趁著吃飯的時候跟董嬤嬤好好說說話,可她畢竟不是原主,不知道該如何說。她也不是一個喜歡沒話找話的人。她知道董嬤嬤正在觀察她,她就更不知該說什麽好了。就想著,要不等董嬤嬤先開口吧,她以不變應萬變。結果,董嬤嬤也沒開口。

  倆孩子知道這是嫂子的母親,也沒敢說話。

  一頓飯,四個人,吃得安安靜靜的,全程沒有一個人說話。

  紀婉兒這回沒忘了蕭清明,吃過飯,她要了一個肉包子一個素包子。

  家裏沒菜了,紀婉兒要去菜市場買菜。董嬤嬤一直跟在她身邊,她也不好說讓她先走或是什麽。一行人就這麽自然而然的到了菜市場,又一起朝著蕭家村走去。

  紀婉兒推了一會兒小推車,雲霜和子安就開始幫忙了。

  董嬤嬤像是一個旁觀者一樣,跟在他們身側。等走了一段路,知曉他們是如何回家的時候,她跟女兒換著來推車了,沒再讓孩子們推。

  紀婉兒自然是推辭了一番,無奈董嬤嬤沒答應,也就這樣了。

  等到村口時,董嬤嬤把車子給了女兒,自己提著個籃子。籃子裏放著雞蛋,她把上麵的布掀開了。

  村裏有些人是認識董嬤嬤的,上前跟她打招呼。

  “哎呦,董家姐姐來了?”

  “嫂子來看女兒?”

  ……

  董嬤嬤換了個手提籃子,道:“對,過來看看女兒女婿。”

  “呦,拿了這麽多雞蛋啊,你對清明兩口子可真好。”

  “聽說清明媳婦兒還拿出來嫁妝供清明讀書呢,董家姐姐人真好,往後清明若是考中了,可得好好待嶽家。”

  董嬤嬤笑著說:“害,不值什麽錢的,我就是心疼女婿,他讀書辛苦,給他拿幾個雞蛋補補腦子。倆孩子又還小,也該補補身子。”

  紀婉兒發現,她娘是真的厲害。她在村裏來來回回走時,村裏人大多都在背後說她的閑話,看她的眼神也怪怪的。可她娘今日一來,全都對她熱情地不得了。

  而且——

  她娘手中的那籃子雞蛋,在路上時,藏得嚴嚴實實的,生怕被路過的人發現了。等到了村裏,又掀開,生怕別人發現不了。話裏話外也沒提她一句,都在說蕭清明和雲霜子安。真不愧是在京城伺候過主子的,這情商和手段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清明是個有福氣的,能娶到你家閨女。”

  “是啊,娶了婉兒,就沒啥後顧之憂了,能安心讀書,可比在他叔伯手下日子好過多了。”

  話裏話外在說老宅的不是。

  董嬤嬤笑著道:“老姐姐們,別這麽說,女婿是讀書人,我家女兒隻讀過幾本書,沒去過學堂,是我們高攀了。”

  幾個人又客套了幾句,董嬤嬤跟著紀婉兒回家去了。

  紀婉兒放下東西,就拿著包子去了書房。

  她先敲了敲門,又推開了書房的門,走了進去。

  “我跟雲霜子安在外頭吃過了,這是專門給你帶回來的。”

  她沒忘了他,蕭清明很開心,抿了抿唇,道:“多謝娘子。”

  送完包子,紀婉兒就出去了。

  出去時,她娘已經去了她的房間,她輕輕呼出來一口氣,推開門,進去了。

  “娘,您喝水嗎,我去給您燒些水。”

  董嬤嬤把視線從牆角的涼席上收回來了,看了女兒一眼,道:“不用麻煩了。”基本上,該知道的情況她都已經看明白了。

  “你怎麽想到去鎮上賣吃食了?”董嬤嬤沒再拐彎直接問道。

  這種開門見山的交流方式紀婉兒也挺喜歡的,她如實回答:“手裏沒錢了,就想著去賺點兒錢花。”

  這卻不是董嬤嬤想知道的答案。以前女兒沒錢了,會找她要。她記得最後一次見女兒,當時女兒就是鬧著跟她要錢,不依不饒的。她狠狠地罵了女兒一頓,把她從家裏攆了出去。

  這還是在跟她置氣啊。

  “你還在怪娘?”董嬤嬤柔聲問。

  紀婉兒看了董嬤嬤一眼,道:“沒有。”

  說完,看著董嬤嬤那雙仿佛要將她看透的眼睛,紀婉兒緩緩道:“上回從家裏離開後,女兒的確是怪過母親的,怪母親太狠心,怪母親把女兒嫁給一個不知冷熱隻知道讀書的窮光蛋。”

  這些話一說出來,紀婉兒發現董嬤嬤眼中少了探究之色,多了幾分心疼。

  “怪娘,都怪娘……”

  見狀,紀婉兒又繼續說道:“後來麽……恐怕我那些不好的事情娘也是知道的,那日我瞧著平日裏對我噓寒問暖的人竟然也這般對旁人,心裏就難受極了。”

  雖然女兒沒明說,董嬤嬤卻明白過來了,她壓低聲音道:“娘早就說了,那不是什麽好東西,讓你跟他斷了來往。”

  從前女兒沒出嫁前還好,她管得嚴,女兒沒跟哪個男子有過逾矩之舉。可自從女兒出嫁了,反倒是越發不老實。

  紀婉兒垂眸,點頭:“嗯,女兒已經斷了。”

  董嬤嬤見女兒這般,歎了歎氣。她剛剛還覺得女兒陌生,這會兒瞧著女兒跟她推心置腹的模樣,哪裏還陌生。

  “你是不是把錢都花他身上了,手頭才沒錢了?”

  紀婉兒抿了抿唇點頭。

  “哎,罷了罷了,錢財就是身外之物,花了就花了吧,咱們就當做是花錢買個教訓。你以後莫要再搭理他了,也別跟他要錢,聽到沒?”

  “嗯,要過了,他沒給。”

  董嬤嬤心想,她就知道!她生的女兒她知道,性子潑辣,最是吃不了虧,就是有時候太過單純,容易被人騙。

  “你個傻丫頭,別要了,這種事情本就是女子吃虧,傳出去也會壞了你的名聲。”

  “知道了,娘,我不要了。”紀婉兒道。

  “你也別去鎮上賣豆腐腦了,娘手頭還有些錢,你缺錢娘給你。”董嬤嬤接著道。

  雖說家裏比不得早些年在京城的時候,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早些年剛回來時,她就用身上僅存的一些值錢物件兒在縣城買過門麵,還買過不少地,她賣過一些繡活兒。在鄉下花銷小,這些年,也攢下不少錢。

  當然了,她深刻懂得財不露富的道理,這門麵的事兒除了他們夫妻二人,沒人知曉。村裏人頂多知曉他們家多了那麽幾畝地。

  紀婉兒道:“娘,我想去。”

  董嬤嬤道:“賣吃食太累了,你個婦人,太辛苦。等清明考中秀才你的好日子就來了。”

  紀婉兒看著董嬤嬤的眼睛,道:“娘,經過之前的事情,女兒覺得,女人還是得自己有本事才行。依附於娘家或者丈夫,都不是長久之計。”

  看著董嬤嬤眼中的驚訝之色,紀婉兒接著道:“這不就是之前柳姨娘活著的時候常常教導姑娘的話嗎?”

  柳姨娘,是女主的親娘。她口中的姑娘,自然就是女主。據書中描寫,柳姨娘常常教導女兒要獨立。紀婉兒壓根兒不記得柳姨娘說過什麽話,但她覺得類似的話柳姨娘肯定說過。

  “以前女兒小,一直不明白這話到底是何意。現在自己過日子了,處處碰壁,這才漸漸明白過來。所以,娘,豆腐腦女兒還想接著賣。”

  董嬤嬤突然發現,自己剛剛想岔了。女兒不是變陌生了,而是幾個月不見,女兒似乎突然長大了,明白事理了。這樣的話,柳姨娘當年的確經常跟姑娘說,她也經常教育女兒,可女兒何嚐聽過這些話。沒想到如今能一夕之間想明白。

  其實她並不反對女兒出去賣吃食,她隻是擔心以女兒的性子,怕累,堅持不下來。若女兒自己真的想做,她絕對支持。

  她很看好女婿,她覺得女婿肯定能考中秀才。如今他們家比女婿家過得好,還能壓女婿一頭。等女婿中了秀才,女兒可就真的比不上女婿了。在京城見多了醃臢事兒,她也不能保證女婿往後一定會守著女兒一個人,不變心。

  女兒有自己的事業,是極好的一件事。

  “你這生意做了多久了?”

  “差不多一個半月。”

  “每日大概能賺多少錢?”

  紀婉兒也沒什麽好藏著掖著的,說與了董嬤嬤聽:“一開始能賺個二三十文,最近能賺五六十文。”

  董嬤嬤點了點頭,她琢磨一下,道:“若是跟一般賣吃食的比,這些不算少,但若是你賣的是鎮上獨一無二的豆腐腦,這收入就不算好了。”

  董嬤嬤絲毫沒懷疑女兒為何會做別人都不會做的豆腐腦。因為在京城時,府上公子小姐喜歡吃,廚房偶爾會做。

  “主要還是位置不行。”董嬤嬤一針見血指出來問題的關鍵,“那地方人太少了。”

  董嬤嬤的話正是紀婉兒最近犯愁的,她道:“嗯,女兒最近想著換個熱鬧的地方。”

  “這些豆腐腦你磨豆子應該磨了很久吧?”董嬤嬤看了一眼女兒的胳膊,剛剛回來的路上,她就發現了。

  “胳膊疼吧?若是去了熱鬧的地方,賣得多,你豆子也要磨更多,這對你來說也是個問題。”

  這些都是紀婉兒最近思考過的。

  “找個人來幫忙吧。”董嬤嬤道,“你原先一日能賺六十文,後頭換個好地方至少能賺八十文,甚至上百文。好的地方要收租金或保護費,你也能落個□□十文。按照如今的價格,一個婦人在鎮上做工一整日是十文錢。你給五文錢,隻幹一個早上,她們也是要擠破頭的。這樣你既省力了,還能多賺十來文。”

  董嬤嬤的話讓紀婉兒的思路一下子開闊起來。董嬤嬤年輕時就在京城侯府中,如今回來也有十餘年了,又有見識,她定然知曉得多。紀婉兒又問起來別的。

  “娘,您說我要不要在鎮上開個鋪子?”

  董嬤嬤點點頭:“開鋪子也行,這樣你就省事多了,不用推著車子去鎮上了。不過,不要買,要租。”

  “為何?”

  “咱們這個鎮地處比較偏遠,不容易升值,買了也不容易出手。”董嬤嬤道。她沒說出口的事,如果女婿考中了,他們就得去縣城了。

  紀婉兒點了點頭。

  “鎮上的鋪子租金一月在兩百文到四五百文不等。這樣的話,你就不能隻賣豆腐腦了,最好再賣些別的吃食,比如你做的那個豆渣餅,再比如油餅雞蛋餅之類的。不然的話,你倒不如在外頭擺個攤兒賺得多。”

  “嗯。”

  董嬤嬤又道:“這些吃食你若不會做娘可以教你。”

  “女兒會的。”紀婉兒道。

  想到原主在家從來不做飯,隨後,她解釋道:“從前娘在廚房待過半年,那半年女兒其實學會過不少。之前是我不懂事,又懶,不愛做。”

  看著女兒心虛的模樣,董嬤嬤有怎會不知女兒心中所想。她這女兒,最會享受,人是不笨的。如今她能想明白了,自然是最好的。

  董嬤嬤也沒戳破女兒的小心思,她瞧著女兒眼下的青黑,知曉她早上起得早,又累了一早上,便道:“你自己再琢磨琢磨吧,也跟女婿商量商量。”

  這種事跟蕭清明商量也沒什麽用。

  董嬤嬤瞧出來女兒臉上的異色,又瞥了一眼櫃子上的被褥以及牆角的涼席。

  “你如今跟女婿如何了?是不是還想著要跟他和離?”

  當初她把女兒嫁過來時,女兒就滿心的不願意。嫁過來沒多久,就回家鬧著說想要和離。問她為什麽,她隻說是女婿家太窮了。後來分了家,女兒更是頻繁回家要和離。

  雖然女兒今日沒跟她說,可看這屋內的情形,也知他們夫妻二人並不和睦。

  更何況,她都來這麽久了,女婿竟也沒過來跟她打聲招呼。

  想來,女兒當初想跟女婿和離,怕是也是因為女婿這不知冷暖的性子吧。

  “沒有,娘。”

  “是你讓女婿去地上睡的?”董嬤嬤直接點明了這一點。

  紀婉兒連忙搖頭:“不是我,他自己去地上睡的。”

  聽到這話,董嬤嬤皺了皺眉,頓了許久,她小聲問了一句:“你二人如今圓房了嗎?”

  紀婉兒的臉唰的一下子紅了起來,神色也頗為尷尬。雖說她平日裏喜歡調戲蕭清明,可她自己也沒那麽外放,大白天的被人問這種私密的問題,還挺不好意思的。

  可董嬤嬤一直盯著她。

  她無奈之下,閉了閉眼,搖頭。

  董嬤嬤有些生氣了。她生的女兒她知道,雖說女兒性子有些不好,可長得很是出挑,十裏八村也找不出來比女兒長得更好看的姑娘了。她原想著,女婿就是個死讀書的性子,人又和善,縱然女兒性子不好,靠著這副出挑的模樣也能讓女婿死心塌地。

  她沒想到女婿竟然對女兒嫌棄到這個地步了。

  這也太不尊重女兒了。

  在京城,若是新婦過門的第一日沒跟丈夫圓房,是會被男方整個家族歧視的。

  她從前不同意女兒和離,是不知道還有這等事。女兒又好麵子,沒跟她提過。若不是今日她來了,怕是女兒還不會說。

  女兒跟女婿成親半年多了,女婿竟然從未碰過女兒。

  連她這個長輩來了也不知道過來見禮。剛剛董嬤嬤就覺得有些氣,但想著女婿正在讀書,怕打擾他,就沒提。這會兒卻是越想越氣了。

  真是不知禮數!書都讀到狗肚子裏去了,還不如稚子。

  這樣的女婿要來何用?即便是他往後前途光明,怕是他們也沾不上什麽光。說不定到頭來還得被他厭棄。

  都是她的錯。

  從雲端跌落泥土的人又何止女兒,還有她。這些年,她一直憋著一口氣,希望將來有一日重回京城。她多方打探,百般挑選,才選中了蕭清明。她自認看人不會錯,蕭清明往後定能成器。可她沒想到自己看走眼了,蕭清明的人品並不像她想的那般,也沒想到他竟然會如此待女兒。

  一個男子連碰都不願碰自家妻子,怕是嫌棄極了。

  她如花似玉的女兒何苦受這樣的氣?

  罷了。

  這樣的人他們高攀不起。倒不如趁著女兒還年輕,早些和離了,還能再覓得佳婿。

  “你若是還想和離,娘同意了,那就和離吧。”

  紀婉兒沒想到董嬤嬤會突然同意和離,震驚地看向了她。

  這可是原主努力了,到死都沒能達成的目標。

  她張了張嘴,正想說什麽,隻聽門外響起了瓷片落地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