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君子仇(19)
作者:蔡某人      更新:2020-03-31 20:23      字數:4446
  正始十一年最新章節

  桓行簡默默看了眼少年們,沒說什麽,飯用畢,命虞鬆結賬自己先行出來。市上人聲鼎沸,進了臘月,洛陽城們的百姓就要為年關做準備了。

  這麽一晃眼,就看不見了大將軍,虞鬆一定,舉目四望,見他停在家攤鋪前不知交涉著什麽,忙疾步過來。

  原來桓行簡買了包蜜餞,虞鬆看在眼裏,似乎明了,微聲問:“大將軍,薑修做誄,這……”

  桓行簡嘴角略略一翹:“隨他去吧,我難道還能因為他寫篇文章就四處去捉他?”虞鬆應道:“不錯,他一介布衣,倘若真抓起來,他年青史有玷,有損大將軍聲譽。”

  這番話,說得桓行簡哼笑出來:“叔茂,流芳千古從來就不在我考量之內,人一死,哪管什麽身後名?別說青史了,就是現在,這洛陽城裏不知怎麽罵我。”

  虞鬆怔住,一時間不知該說什麽好,隻能含含糊糊道:“得民心者,方可得天下,天地之大,黎元為本,大將軍若能一統河山締造治世,立不朽功勳,其實這些也就算不得什麽了。”

  桓行簡低首一笑,隨即,抬眼望了望言笑晏晏的熙攘行人,一邊走,一邊問道:“叔茂,你真這麽想的?”

  兩人年紀雖相仿,然而,桓行簡為主,虞鬆跟他這幾載親身曆遍大大小小諸事,有意料中,有意料外,如今再回想恍如隔世,因此謙遜答道:

  “屬下不敢瞞明公,明公身邊,從來不乏高門子弟獻策獻計,屬下的家世,在洛陽城裏雖談不上微寒,可也實在不顯。我一文士,生於亂世,說到底不過是無根飄蓬,唯有得遇明主,方可一展所學成就一番事業。剛才那番話,是鬆真心。”

  此行兩人交談甚是融洽,桓行簡素喜他為人,說了一路,回到公府後獨自踱步到後宅,停在月洞門那,望著窗紙上透出的溫暖燭光,靜立片刻,方把蜜餞交給被叫出來的寶嬰。

  “郎君,你不進去看看夫人?”寶嬰一出暖閣,直打寒顫,一邊搓著手嗬氣,一邊把一雙試探又期待的眼定在桓行簡身上,多少次了,郎君不過在此略略一站,就是不肯進去探望。嘉柔有孕在身,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每日裏鮮有動靜,整個人悄然無聲的,再未展顏。

  桓行簡的目光在窗子上盤亙了稍頃,收回來,低聲問幾句嘉柔起居,便折身去了。

  寶嬰頓時泄勁,嘴一撇,失望地抱著蜜餞進來。照例,崔娘在明間先堵著她,看寶嬰垂頭喪氣的,不消問,也知道桓行簡人又走了。那張老臉上,同樣很是失望,卻很快打起精神笑吟吟地到暖閣裏把蜜餞擺在潤潔的瓷盤裏,遞到嘉柔眼前,挑挑揀揀的,突然,眼前一亮:

  “呦,有柔兒最愛吃的青梅呢!”

  說罷,拈起來往她嘴裏一塞,嘉柔倒順從地含著了。屋子裏,擺滿了大將軍命人送來的各樣補品、器玩、筆墨紙硯、針線布料,一應俱全,唯一可惜的就是他人不來,崔娘心裏一陣難受,為嘉柔。但麵上從來不曾流露半分情緒,隻當無事發生,無微不至地照料著她。

  可柔兒大了,心事太多,早不是隻她一個老婆子摟著講個新鮮的故事就能滿足睡去的小姑娘了。一坐便發呆,除了小腹一日比一日隆得高,四肢依舊細細的,崔娘一想到嘉柔那副寂寥孤寂的模樣,忍不住拭了把眼角,唯恐她看見,動作極快,咕噥了句什麽起身朝明間去了。

  等四周靜下來,嘉柔俯身挑出幾股顏色鮮亮的線,一陣擺弄,靈巧的十指穿針引線,繼續縫那隻未成形的小駱駝。

  崔娘進來,想勸她不要熬眼睛,話到嘴邊,忍了忍,見嘉柔似乎忙碌的心無旁騖又靜悄悄退了出去。

  直到眼前似有片陰影飄來,嘉柔那兩道纖長的睫毛也隻是微微一動,隨後,聽到一道熟悉的聲音在頭頂響起,帶著低沉的笑意:

  “柔兒這做的是什麽?”

  她心裏一跳,不知桓行簡是幾時進來的。兩人有段時日沒見,嘉柔兀自怔住,湧上心頭的竟是難言的陌生,她腦袋複又一垂,什麽都沒說。

  桓行簡自若如常,拿起小駱駝,反反複複端詳了幾遍,微微一笑:“哦,原來是給小郎君做的駱駝。”

  又還給她,在旁邊的杌子上坐下,一搭袍擺,定定地看了會兒嘉柔,觀她神情,沒有悲傷,也沒有喜悅,目光在她眉眼間一直微微遊移著,忽然一笑,開口道:

  “我近日常在南市、銅駝街用飯,臨近年關,你不知道,熱鬧得很。四方好物,任君挑選。不過,這集市上,百姓們的脾氣似乎太爆了些討價還價都能打起來,買的人嫌貴了,賣的人呢,笑他家貧就不要來逛南市。”

  他邊說,邊留心嘉柔神情,嘉柔恍若未聞手底動作不停,桓行簡微微含笑,繼續道:“這樣的情形常見,也許,你在涼州也見過。但有件奇聞,你恐怕就不知道了。南市附近有個驛館,最近,來了個女巫,聽人說她能與鬼交談。”

  果然,嘉柔手底頓了一頓,情不自禁抬眸,皎白的臉,秀致的眉,還有那雙懵然好奇的清眸,都是桓行簡再熟悉不過的了,他凝視著她,笑意不禁越發溫柔:

  “這世上的鬼啊,女巫說,分兩種,一種是福德之鬼。另一種,是貧賤之鬼。福德之鬼,氣清神俊,他們不受陰陽阻隔可自行與人交談。貧賤之鬼就不一樣了,他們怨深氣劣,要通過女巫,人們才能知曉冥府之事。所以……”

  “我不想聽。”嘉柔似乎察覺到什麽,回過神,冷淡地打斷了他,桓行簡便微笑著收住了話頭,自顧道:“看來這個不夠有趣,我聽說,有人撿了塊石頭,烏黑透亮,大如雞卵,這人愛不釋手整日把玩。忽然有一天,石頭崩裂,從中飛出一隻鳥振翅而去。”

  聽得嘉柔頻頻皺眉,滿心的驚疑,很想問一問他石頭裏怎會有鳥蹦出來,豈非無稽之談?桓行簡卻已神神秘秘湊近她,很自然將她手一握,問道:

  “你住涼州這麽久,有件事,不知道聽說過沒?”

  “什麽事?”嘉柔脫口而出,旋即後悔,抽出手,“我不想聽你說話。”

  桓行簡一笑而過,將她手重新放在掌中:“西涼有許多人篤信佛教,和中原不一樣,我聽說,有個僧人住在敦煌,生活清苦,園子裏種的瓜菜,有一天,突然都變成了蓮花,有這事嗎?”

  我聽說,我聽說,全是“我聽說”,嘉柔不覺聽得專注忽嫌惡地避開身子,冷冷清清的:“大將軍不是會獻殷勤的人,為了子嗣,看來犧牲不少。天晚了,我要歇息,請大將軍離開。”

  桓行簡想摸摸她的鬢發,嘉柔警惕,臉上繃的十二分緊:“別碰我。”說著,仿佛遠遠不夠似的,她冷峭道,“別用你沾滿兄長鮮血的手碰我,我不會忘的。”

  篾籮一掀,針線頂子布兜兜滾了一地,嘉柔忽變得煩躁不堪,她將小駱駝扔了出去:“你走,我不想見你。”

  看她忽然大發脾氣,頭一次,桓行簡眉頭一蹙,俯身將篾籮收拾好,小駱駝剛拿到手裏,嘉柔又一把搶過去,拿起剪刀,幾下便剪得麵目全非,破爛不堪。

  “柔兒!”他低喝一聲,“你這是做什麽?給孩子的……”

  嘉柔臉色發白,脊背挺直,忍著淚直勾勾打斷他:“你來一次,我剪一次,你要是再來我把做好的衣裳都剪了。大將軍不要來假惺惺,我討厭你。”

  “你,”桓行簡壓著火,克製半天,才開口,“你拿孩子的東西撒氣做什麽,孩子是無辜的,你畢竟是要做母親的人了,別這麽孩子氣好嗎?”

  “你總說我孩子氣,”嘉柔突然紅了眼,哀哀看著他,“你總拿我當小孩子哄,覺得我是在鬧別扭,晾幾天,再來哄哄就好了。我不是小孩子了,我知道發生了什麽,我不是跟你鬧別扭,”她說著說著便淚水啪嗒,喃喃垂首,“大將軍根本不知道我每天過的什麽日子,”嘉柔側過身去,指著那扇從桓府挪來的屏風,繡著白鶴的屏風,“我以前,可喜歡這扇屏風了,有白鶴,有青山,有桃花,但現在我看到屏風就覺得很難過。我就像這隻白鶴,再漂亮,再精美,卻也隻是被繡在屏風上,要死在上頭,飛不到真正的青天之上,隻能被人賞玩,被人讚一句好一具栩栩如生的白鶴展翅圖。”

  “我想走,回到涼州去,哪怕我一輩子不再嫁人。”嘉柔的手無力緩緩垂下,她跌坐在錦繡叢中,公府給她用的物件都是上等,洛陽的繁華,都在這間暖閣裏了。

  屋裏一時沉寂。

  桓行簡默默將剪壞的小駱駝置於袖管,道:“我不來看你不是晾著你,柔兒,等孩子生下來你再決定好嗎?如果孩子生下來,你還是執意要走,你我之間還是如此僵持,我放你走。”

  一個女孩子如果做了母親,就有了最深的羈絆,他不信她會走。

  嘉柔低頭擺弄了陣篾籮,將東西放地整整齊齊,她覺得,桓行簡永遠不會懂,但這也不重要了。

  “等上元節,我帶你去放河燈,去看看洛陽城的夜市,洛陽城的上元節寶燈輝煌,很動人,”桓行簡上前耐心說道,斟酌著,“既然你不喜歡聽,下次不跟你講這些奇聞異事了,你想聽什麽,想聽《漢書》裏的故事嗎?我叔祖很喜歡《漢書》,太傅和我也是,我給你講講……”

  “我什麽都不想聽,”嘉柔再次打斷他,情緒似乎平複了,她黯然道,“洛陽城的上元節我見過,兄長和姊姊帶著我,大將軍,你回去吧。”

  “很多年過去了,洛陽城會變,”桓行簡略略一笑,好聲詢問,“河燈你放過嗎?我帶你到洛水去放河燈。”

  “放河燈是要向河神許願,”嘉柔悲哀地看著他,搖搖頭,“我的願望都破滅了,所以,我為何還要放河燈?放了河燈,難道兄長就會活過來?”

  “除了太初,你對我們的孩子沒有祝福?還有你的父親,姨丈姨母,崔娘,仙仙姊姊,是不是太初不在了你就要這樣消沉下去?”桓行簡臉色變得凝重,眉宇微冷,“你可以怨我恨我,但這世上還有疼愛你的人,日後,孩子出世,他也需要母親的疼愛,柔兒,你能不能想想我說的這些?”

  他輕籲出口氣,見嘉柔恍若出神,走上前,撫了撫她的額發,因離得近,她身上那股幽蘭般的香氣縈繞上來,惹人意動。桓行簡忍不住低頭,含吮住柔軟的紅唇,未及深入,已被嘉柔狠狠推開。

  “你家裏有姬妾,大將軍想要可以去找別人。”她冷冷說完,將金鉤一放簾子垂下,徑自躺進了被褥間。

  桓行簡在帳前靜靜站了片刻,等嘉柔再睜眼,簾外那抹身影已經不在了。

  許是年關的緣故,洛陽城裏因中書令太常一案起的血腥肅殺之意淡去不少。鬧市自不必說,就連東堂裏的皇帝似乎也換了一副心情,殿內,有嬌脆的女聲格格響起。

  新選的小貴人是屠戶之女,出身卑微,太後很不滿意。然而,大將軍桓行簡竟未置喙,似乎算是默認,這讓皇帝大感意外,卻很快想通:

  貴人在朝中無根無基,對大將軍而言,再無他慮。

  皇帝將這事琢磨透後,若有所得,因此,他在元日前最後一次朝會後麵對桓行簡例行問話時,難免殷勤起來:

  “戰事初歇,都是大將軍和將士們的功勞。我想今歲的上元節,不若在宮中舉辦燈會,大宴群臣,大將軍以為如何?”

  桓行簡睨他一眼,回絕道:“陛下,元日各州長官會遣使者入朝來匯報一年的要事,元日宴足矣。至於上元節,不必再勞民傷財。”

  “這,我是一番好意,對了,不知道大將軍都是怎麽過上元節,朕長於深宮,還真羨慕大將軍和諸位臣工節日裏能隨意賞玩。”皇帝賠笑道,暗暗瞄著桓行簡。

  他眉毛挑了挑,哼笑道:“陛下是天子,富有四海,羨慕臣子作甚?臣的上元節,也不過陪家人到燈市走一遭而已,燈市麽,年年如此,雖熱鬧可倒也無甚新意。”

  皇帝臉上那拘謹的笑意始終舒展不開,頻頻點頭:“是,是,原來大將軍要陪家人,想必諸位臣工也是了。”

  看皇帝畏畏縮縮的,桓行簡心底冷嗤不已,隻覺對話索然無味,又過問皇帝幾句讀書的事,就此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