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開荒 ◇
作者:一七令      更新:2022-09-12 09:48      字數:3752
  第55章 開荒 ◇

    ◎鼓勵百姓建設兩廣◎

    不多時, 朝中諸位大臣齊聚一堂。

    顧淮南是常來議事的,蕭瑾並不介意他同李廷芳的關係,每每議事都會叫上他。可韓攸卻是頭一次來, 他環顧了一眼四周, 發現眾人坐得也極為講究且微妙。

    戶部尚書馮慨之還是一如既往地隨張丞相而坐;兵部尚書王從武離馮大人遠遠的,他身邊是一向不怎麽說話的禮部尚書韓仲文。吏部尚書薑明同工部那位徐庶坐在一塊兒。蕭瑾還未開口他們便頭抵著頭,小聲交流著。

    刑部尚書盧揚悶不吭聲, 沒挨誰的邊,自成一派。

    一屋子算下來也沒多少人, 但分的門派但是一目了然,涇渭分明。

    韓攸入鄉隨俗,坐在顧淮南身邊。

    顧淮南抬頭衝著他笑了笑, 他們倆身份最低,坐得最遠。

    蕭瑾見人都來了, 咳了一下,叫那兩個竊竊私語的回了神,這才說起了正經事:

    “想必諸位大人都已經聽說了,前頭襄陽城的那些降兵被派去了兩廣一帶屯田。這些士兵如今早已經抵達兩廣了, 單若隻叫他們去開荒, 肯定是不夠的。所以朕打算召集無地百姓前往兩廣開荒, 眾卿意下如何?”

    王從武是無條件支持蕭瑾的,可他覺得這件事情沒必要仔細商量:“您直接下一道聖旨, 將一地方百姓圈起來, 征過去開荒就是了, 為國辦事, 他們豈敢不從?”

    蕭瑾對他這耿直的個性也真是無奈:“真這樣, 這昏君的名頭就跑不了了, 還是讓他們自願才好。”

    薑明第一個皺起了眉:“那地方誰會自願去?送死。兩廣多瘴氣,去了就是送死,聖上您又不是不知道?”

    蕭瑾就知道這又是個刺頭。討人嫌的,就他話最多了。

    蕭瑾雖然懶得搭理,但是這種事還是得解釋清楚的:“瘴氣乃是因為兩廣濕熱且林木多,一旦砍伐掉部分林木,這些瘴氣自然也就散了。薑大人若是連這個道理都不懂的話,還是趁早回去多讀讀書吧,畢竟讀書明智。”

    薑明被嘲諷了兩句,那份反對的心思不僅沒有下去,反而愈演愈烈了:“話雖如此,但是瘴氣致命的事兒民間人盡皆知。聖上您說服得了微臣,未必能說服天下所有百姓。”

    “朕幾時說過,要讓天下百姓都去兩廣開荒了?既然都是去開荒,必然是招那些連日子都過不下去的人。他們之所以會過去,都是為了生計,隻要有一口飯吃,便是再毒的地方他們也願意去。但若家中有恒產,莫說那地方有瘴氣了,就算是魚米之鄉他們也輕易不會背井離鄉。”

    蕭瑾覺得自己說得夠明白了,是薑明這家夥沒有搞清楚這次招募的對象:“朕說得夠明白了吧,薑大人懂了?”

    薑明神色難堪,無話可說。

    徐庶不忍薑明如此,幫著說了一句話:“聖上,薑大人也隻是關心江山社稷。”

    蕭瑾見他還敢開口,自己先陰陽怪氣上了:“朕又沒罵他,怎麽徐大人就這麽護上了?”

    他見兩人坐在一塊兒,明白了:“原來徐大人跟薑大人關係如此要好啊,怪不得為人處事也多有相似,怕是都按著對方模子學的吧。學得可真像啊,朝中官員合該向二位看齊,要是百官都像您二位一樣的一心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江山社稷便不用愁了,是吧?”

    薑明跟徐庶被擠兌得恨不得找一條地縫鑽進去。

    真是作孽,他們方才為什麽要開口說話呢?要是閉上嘴,哪有這麽多的事兒。

    韓攸第一次見到了蕭瑾的戰鬥力。

    他也聽說過齊國皇帝的作為,這位齊皇也是個不按常理出牌的。不過跟眼下這位剛登基不滿一年的蕭瑾比起來,齊皇那頭倒是顯得常規多了。

    薑明跟徐庶閉了嘴,剩下的人心也都齊了。

    蕭瑾這才開始跟他們商議起了開荒一事。他想著既然是開荒,那麽肯定是要有政策扶持的。

    蕭瑾決定五年不收稅,這個提議提出來之後就遭到了反對,而且是眾人一致反對。商量了半日最後定下來——開荒土地歸開荒人所有,前三年不收稅,第四年開始便照常收稅。

    即便如此,張崇明還是有些不滿意。不過轉念一想,若是真遇上的戰事要收糧,到時候收不收全在朝廷一念之間。朝廷真一張聖旨下去,還怕收不到糧嗎?

    張崇明對兩廣開荒是全力支持的,蕭瑾是將開墾兩廣土地作為夏國發展的一大助力,張崇明則簡單純粹多了,他隻想把兩廣當成夏國的新糧倉。如今天下還不太平,保不齊什麽時候又起戰事,多一個糧倉,對夏國不是壞事兒。

    不過說歸說,蕭瑾還是有點自知之明的,就這麽吆喝別人去建設兩廣,肯定不會有多少人應和,但若是強行征集百姓南遷,又會引起民心動亂。

    如今最好的法子,其實是利誘。

    “馮愛卿,你手底下的能人最多,這些日子在坊間引導輿論,多說說兩廣的好話,撿好處說。”

    馮慨之眨了眨眼,有些懵:“比如……”

    蕭瑾思來想去,不得不下血本:“若是前往開荒,朝廷會提供農具,至於住處,也會有人替他們建好。雖說隻是遮風避雨的棚子,但也好過無家可歸。以後若是他們賺了錢,自個兒還能再建新的”

    這是蕭瑾所能做的最大的讓步了,要是再多,朝廷也負擔不起。光這一項開支,就得讓朝廷大出血,今年一年都得緊的花。

    馮慨之卻覺還得不太夠。若是那些百姓租種地主的田,地主也會提供這些,那這些優勢根本算不了什麽,他側了側頭:“還有呢?”

    蕭瑾:“……”

    還有?這不是為難他嗎,他隻能想到這麽多了。

    蕭瑾問:“這些,還不夠嗎?”

    張崇明一歎:“若隻有這些,最後招的還是些不願意去的。”

    蕭瑾撓了撓臉頰。

    顧淮南這時卻開了口:“聽聞兩廣濕熱,那稻穀定能一年兩熟了?”

    蕭瑾眼睛一亮:“豈止?!若算上稻麥輪作的話,一年可以三熟!”

    馮慨之也忍不住心動了,這要真難一年三熟的話,那肯定有人願意去的。

    糧食可是保命的東西,一年三熟還吃不飽嗎?不僅不會吃不飽,還綽綽有餘呢。

    不過邊上盧揚又問:“兩廣地帶多丘陵,恐怕難以耕種。”

    “那倒未必。”韓攸開了口。

    盧揚詫異地看了一眼這位新科狀元,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韓攸謙遜道:“不敢不敢,下官也隻是道聽途說。兩廣多山多水,山區可造梯田,河岸可建淤田,靠海則是沙田,湖上可做架田。凡此四種農書上皆有,隻需稍稍費心,便能將兩廣一帶變成第二個糧倉。且此地多丘陵,適宜種茶,除了開墾良田,興建茶園亦是個不錯的選擇。”

    馮慨之被他說的一愣一愣的。

    沒想到啊,這老狐狸肚子裏麵多少還是有些貨的。

    蕭瑾撫掌,對啊,他怎麽就沒想到呢。

    種茶的經濟效益甚至還要更高一些,不過這個後麵再說,眼下最要緊的還是糧食。

    眾人集思廣益,可比蕭瑾一個人在那苦思冥想有用多了。

    半天功夫,這章程就基本敲定下來了。

    臨近中午,蕭瑾高高興興地放了其他人離開,獨留下徐庶。

    徐庶正等著他又要責怪什麽,沒想到蕭瑾卻道:“徐大人回去之後,替朕去城外轉一轉,問問柳大人那水車做的怎麽樣?”

    徐庶拳頭一緊。

    這哪裏是問柳承智,分明是在給他施壓!

    蕭瑾接連歎氣:“柳大人可是下了軍令狀,說一定會帶領小徐大人等,在十日內完成水車改造。時間緊的很,徐大人覺得他們能完成不?若完成不了的話,朕可是要罰的。”

    徐庶皮笑肉不笑:“您放心,以柳大人的聰明才智,多半不會讓您失望。”

    “那就好。”蕭瑾長舒一口氣,“有徐大人這句話,朕也就放心了。”

    徐庶被惡心的不輕,等回來工部還是半點胃口都沒有,趕緊叫了馬車準備去城外看看。

    他們徐家幾時變得這麽倒黴,如今已經徹底被人捏住了,真是不爽!

    工部為著水車日夜不眠的時候,朝野內外就忽然刮起了一陣兩廣開荒的風。

    有人說,兩廣一帶能夠一年三熟,隻要去那兒待上一年,就能收獲三年的糧食。

    有人說,兩廣那邊山水極好,山上河灘都可以種田,比之揚州益州也差不了多少了。

    還有人說,朝廷這回準備招人前去,兩廣開荒農具都已經準備齊全了,連遮風避雨地住所都給他們準備妥當。隻要人去了那兒,便是衣食無憂了。

    更有人道,兩廣現在地廣人稀,去了那兒之後不僅能發家致富,更能親手建設兩廣地區。以後他們開墾的土地就是自己的田,他們建設的家園變成自己的家園。

    這些消息都傳的有鼻子有眼的,仿佛人人都去過兩廣,人人都在那兒種過地。

    傳來傳去,最後不少人都信了。尤其是那些佃戶,本就流離失所,如今忽然聽說有這麽一塊寶地,又都燃起了希望。在這呆著也是蹉跎歲月,還不如咬牙過去,給自己拚個前程。

    引導輿論這件事情,馮慨之還從來沒有失過手。

    想去兩廣的人越來越多,蕭瑾見渲染得差不多了,也正在此時下傳聖旨,號召民間無地百姓前往兩廣進行開荒。

    才不過兩三日,各地已經收集了十六萬主動過來報名的百姓。大多都是家裏一貧如洗的,若非如此,他們也不會如此焦急地尋求吃飽飯的法子。

    可不管怎麽說,人總歸是齊了的。

    這人一妥當,朝廷的錢財就得準備好。

    蕭瑾正心疼的那些如流水一樣花走的錢,這是天上能下一場“錢雨”就好了,他現在寧願被錢砸死。

    好不容易靠著賣茶葉,攢了一些錢,如今又得花出去了,哪個皇帝像他這樣憋屈啊,國庫空虛,歸根究底還是之前被人貪的太多了。

    那些都是他的錢啊。

    還沒心疼多久呢,就聽說張崇明忽然捧著錢袋子過來捐錢了,人已到殿門外外。

    蕭瑾又驚又喜,張崇明這個老摳門竟然這麽大方了?他不會是做夢吧。

    蕭瑾狠狠地掐了一下。

    八寶委屈巴巴:“聖上,疼。”

    “疼就對了!”

    原來真的不是在做夢。蕭瑾嘴臉一咧,親切地迎了上去:“張丞相怎麽忽然想起捐錢了?”

    張崇明心道,你這麽小心眼,我若不把貪的錢還回來,早晚也會被你找別的由頭拿回去的。

    那還不如直接給,反而來得光明正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