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殿試 ◇
作者:一七令      更新:2022-09-12 09:48      字數:3707
  第49章 殿試 ◇

    ◎中年美大叔◎

    “臨安城, 好生熱鬧。”

    韓攸負手行在天街,兩側熙熙攘攘,行人無數, 透著濃濃的市井氣息。

    韓攸並非沒有來過臨安城, 可距離上一次來此辦事已然是十年前了。一晃十年過去,眼下的臨安城已經天翻地覆,換了一番模樣。城裏的坊牆都已經被拆了, 鄰街一路都是擺著小攤兒和各種鋪麵。走街串巷的小販四下吆喝,穿梭於人群中, 一轉眼卻又消失在人流之中。

    韓攸從這條街上看到了勃勃生機。

    比自詡強大的齊國,還要顯得有生機,有生命力。

    當今聖上應當是一個大膽的人, 從他讓一部分商人參加科舉便可以看出來。這些日子,夏國的對外動向也無一不說明, 他們這位尚未及冠的小皇帝確實對經商有想法。

    韓攸在陵陽城內觀摩了一番,最後選了一個便宜的的小旅店住下。晚些時候他坐在大堂中喝茶時,正好聽到邊上有一桌人正在議論朝事。說的是如今坊牆被拆除後,一些小攤都已經擺攤擺到他們住處了。雖說隻是白天在那邊擺攤, 但是叫賣聲依舊擾人清閑, 很是討厭。

    “要是放在以前, 那些小販們豈敢如此囂張?如今外頭都已經沒人管製他們了,三更天仍有人在外頭擺攤兒, 鬧騰死了。”

    韓攸笑了笑, 聽他們說這些仿佛那些小攤販真就隻手遮天了一樣。但稍微一想也知道是不可能的, 如今京城裏頭有專門管理治安的衙門, 一些小商戶雖然解除了一些限製, 但也多了一些別的約束。若真是沒人能管製, 不就亂套了?

    那幾個人還在議論,說完了小攤的事之後,便又提起了夏國與齊國經商一事,言語之間都流露出一股不讚同。

    “這經商本是商人的事,朝廷怎可幹預?”

    “依我看,以後這茶葉的生意沒準隻能朝廷做了,尋常的商戶想要沾點兒,門都沒有。”

    “這豈不是與民爭利嗎?”

    最後那句話說的格外小心,聲音都壓的低低的。也就韓攸靠得近,才聽到了他們這竊竊私語。

    韓攸又看了一眼三人的打扮,富貴人家出身,還是讀書人的打扮。

    這年頭能讀得起書的,家裏應當都不小。當然……他除外。

    僅僅是聽了兩句,韓攸便看出了臨安城繁華背後隱藏的暗流湧動。或者,這樣的矛盾不僅僅存在於百姓心中,也存在於那座巍峨的皇城裏頭。

    抵達臨安城後,韓攸沒有一日是清閑的。他白日裏在旅店看書,傍晚會出來走一走,看一看臨安城的風土人情。

    一晃,半月過去,殿試那一日也總算是來了。

    十五那日,天色尚未明朗,韓攸已經隨諸位考生在皇城外的左掖門等候多時了。

    也不知等了多久,才見一隊人從裏頭走來,將他們領進了皇城。

    期間又經曆了一次搜身。

    韓攸身為考生,自是知道此次科考紀律之嚴明。多半是因為朝廷對此抓的緊,下頭各府考試的時候,都是再三的驗明身份。這層層探查下來,想要捏造身份參加科考幾乎是不可能的。韓攸因為出身不好,還被多查了幾次,不過好在最後仍舊順利地過了。

    身份盤查尚如此警惕,更不用說那些考題了,韓攸自己也聽說了,有人想買考題。不過剛給了錢,第二日便被官府的人給捉回去了。如今通過府試的這些,能耐都不小,說是百裏挑一也不為過了。

    等這些考生陸續進了集英殿之後,蕭瑾才遲遲到來。

    其實他也可以不用來的,由丞相跟幾位尚書代勞就便是了,不過蕭瑾仍有些好奇,這畢竟是頭一次科考,他總得看看過來參加殿試的究竟是什麽人。

    蕭瑾興致衝衝。然而這份高興是僅僅維持到他走進集英殿而已。待他往那高台上一坐,一眼掃過台下諸位考生時,心都涼了一截,所有的歡喜蕩然無存。

    好家夥,一共三百餘名考生,一眼望去竟然多是紅光滿麵的富貴相!

    蕭瑾趁著眾人答卷的時候,叫來顧淮南。

    “此次這群考生裏頭,除去那些經商的,還有多少寒門學子?”

    顧淮南神情凝重,俯下身道:“隻有三十餘人。”

    三十人?蕭瑾倒吸了一口涼氣。

    他本來還為了自己的科舉辦成而沾沾自喜,到頭來選的仍舊還是那一批人。歸根究底,還是讀書的花費實在是太高了。

    紙貴,書也貴,尋常人家連飽飯都吃不起,哪有閑錢給孩子讀書?隻盼著等科舉變為常製之後,寒門子弟、窮苦人家也能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願意花錢給自家子弟讀書。不過這並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改良造紙術與印刷術已經迫在眉睫了。若是這兩個解決不好,百姓還是讀不起書。

    ……任重道遠啊。

    蕭瑾時而蹙眉,時而歎氣,這一切都被閑得慌的馮慨之看在眼裏。他撞了撞張崇明的肩膀,把張崇明從半睜著眼,諸事不管的狀態中拉回了現實。

    張崇明掃了掃他:“作甚?”

    “你看聖上,他這一肚子不高興到底是為了什麽?”

    張崇明甚至都沒有看蕭瑾一眼,目光朝下逡巡了一圈,便知道原因何在了。

    “他是想一口吃成胖子,結果發現沒吃成,惱了。”

    馮慨之聽得雲裏霧裏。

    張崇明說話一向如此,也從不與人解釋什麽,他隻在心裏思襯著,小皇帝的世家大族意見可大著呢,看來以後也有的他們好受的。

    不過他開心就是了,千金難買他樂意。

    此次殿試隻有一篇策論。

    論的是“義利”之爭。義者,宜也,乃理之當行。利者,人性之所欲也。這兩者之爭,古來有之,且儒家一向貴義賤利。可如今不同,蕭瑾派人打通了茶葉貿易,雖說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錢財,但也引起了一些非議。尤其是最近朝堂上有些反對的聲音,讓他聽著心煩,所以他才讓韓仲文出了這樣一道策論。

    這樣以後拿到試卷,便可以從答卷看出他們究竟如何想,站在那邊的,究竟是近義還是近利。

    蕭瑾本想堅持到殿試結束,無奈這一場考試下來時間實在太久了,他在上頭動了兩下屁股之後,張崇明便極有眼力見地請他回去批閱奏書了。

    蕭瑾有些猶豫:“直接走可有不妥?”

    “不礙事兒,您政務繁多,能抽出空來看一看便已經夠了,剩下的交與老臣便是。”

    不得不說有一個體貼的好手下,真是讓人省心。蕭瑾拍了拍屁股,把場子交給張崇明,這便安心跑路了。

    可不是他不在意此次殿試,而是實在坐不住了。他又一想,覺得這些考生著實不容易,那考場可是幾天幾夜,能熬下來的都不是一般人。

    到傍晚日暮時分,蕭瑾才收到了殿試結束的消息。

    受卷、掌卷、封彌等都已結束,如今幾位考官都在連夜看考卷呢。

    隻這一晚肯定是改不了的,第二日仍舊在改。蕭瑾也沒什麽事兒,便抽空去了一趟工部。

    早一個月前蕭瑾就給工部尚書徐庶安排了一樁事兒,讓他趕緊幫著改良農具。如今蘇仿正領著人推廣稻麥輪作,南邊還有那麽多的荒地要開墾。朝廷一時半會兒也沒有那麽多的耕牛,隻能在農具上麵多花些心思了。

    來的時候蕭瑾便沒抱太大的期待,可他萬萬沒想到,工部那幫人竟一點進展都沒有!一點都沒有!

    蕭瑾懷疑他們根本就沒做。

    老油子徐庶見到蕭瑾過來問罪,也是臨危不亂,連借口都已經提前想好了:“這改良農具也不是一蹴而就,聖上便是再著急,微臣也不能直接給您變一個出來。”

    蕭瑾氣壞了:“那你們倒是做啊!”

    “已經在想了,還要一些功夫,聖上您稍安勿躁。”

    蕭瑾無話可說。他看了一眼這工部,發現這裏頭的每個人都沒什麽活力,做事兒隻求不出差錯,不冒頭,不努力,不進取。

    蕭瑾冷笑一聲,這是想給他躺平了?

    做夢去吧!

    從工部回來之後,蕭瑾就已經想著要如何對付他們了。

    不過他這邊還沒動手,那邊殿試的考卷都已經批出來了。

    韓仲文等挑了十分上佳的給蕭瑾過目。

    蕭瑾一一翻過,都覺得尚可,反正要他寫他肯定是寫不了這麽優秀的策論。不過好歸好,卻始終沒有一份讓蕭瑾拍案叫絕。

    直到,他看到了最後一份。

    策論上說談的仍然是“義”與“利”之爭,不過切入點倒是很巧妙,言明如若通過各種理財方式增加社會財富的同時,能讓國富民強,百姓安居樂業,那麽它的本質就是“義”。以義理財,方是王道。這就把理財跟義串到了一塊兒,蕭瑾甚至覺得,以後若再有人敢非議,他能不能直接把這篇策論懟到他臉上?

    蕭瑾看得直呼此人懂他,直接點了他為頭名。剩下的也不作他想,刷刷兩筆就定了名次。

    名次定過之後,他才問道:“這頭名叫什麽名字?”

    韓仲文看了一眼,道:“此人姓韓名佑,字長恩,許州人士。”

    許州,那豈不是原先的齊國人?不過這都無所謂了,反正現在都是他的子民,蕭瑾又追問:那“這韓攸多大了?”

    “剛過不惑之年。”

    “年紀還挺大。”

    還是張崇明懂蕭瑾,道:“此人出身不是很好,早些年在酒樓打過雜,賺了些錢財之後去書院裏麵讀書認字。之後當過賬房先生,也當過教書先生,跟過許州一縣令當軍師,將那小小縣城治理的井井有條。許州歸順夏國之後,那位縣令被罷官,這韓攸走投無路,方才來應試。”

    蕭瑾眼前一亮。

    窮苦出身、年逾四十,許州百姓!這要是安排妥當了,就是妥妥的政治正確!

    蕭瑾迫不及待地召見了這位許州來的狀元郎。

    結果見過之後更是驚喜,這位年過四十的狀元郎,竟然還長得如此俊朗。

    蕭瑾什麽樣好看人沒見過?被他關在牢裏麵的李廷芳長相就不差,張崇明雖然胖了一些,但是五官端正,去世的先皇更是儀容不俗。但是他們都比不得眼前這個中年人,雖形容落寞,仍舊有一股遮不住的風姿。那雙眼睛生得尤其好,溫和有力,看久了會讓人有股安心的力量。

    好家夥,又多了一個優點,蕭瑾不由得多看了兩眼。

    馮慨之在見到蕭瑾目不轉睛地盯著韓攸那張臉的時候,便已經提起了警惕心。

    作者有話說:

    馮慨之:得了,又來一個爭寵的。